大明疯皇 第346章

作者:星辰玖

泰昌忍住笑,一本正经的问道:“没人受伤吧?”

卢象升连连摇头道:“没有,狼牙战舰上可是架了铁板的,炮弹砸过来都伤不到甲板上的人,更何况只是火箭而已。”

行吧,没人受伤就好。

泰昌紧接着又问道:“这东胡什么情况,竟然跑到暹罗王城以南来了。”

卢象升不假思索道:“他们是看攻城不下所以想围困,这会儿暹罗王城四周都被他们团团围住了,估计所有河道也被浮桥给堵住了。”

围困?

找死呢!

泰昌想了想,随即问道:“暹罗王城再坚持个十天半个月没问题吧?”

卢象升毫不犹豫道:“没问题,东胡大军都猛攻了几次了,连护城河都没填平呢,他们根本就攻不上城墙。后面他们也没再攻城了,他们应该是铁了心用围困战术了。”

围而不攻那就没问题了。

泰昌果断道:“建斗,你先率二十万人马下船扎营,朕率水师舰队回去接神武营骑兵。”

还有神武营骑兵?

卢象升闻言,忍不住惊喜道:“皇上,神武营骑兵赶到哪里了?”

泰昌估摸道:“这会儿他们应该快到归仁了,归仁你知道吧, 原来占城国的王城。”

卢象升连连点头道:“知道知道, 皇上, 归仁离这里也就三四天的航程吧?”

泰昌微微点头道:“是啊, 只要全速航行,三天即至,你先率二十万步卒在这等着,等骑兵过来,我们再一把冲过去,击溃东胡大军。”

卢象升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明白。”

说罢,他便转身告辞而去。

很快,水师将士便用事先准备好的钢材和木材搭起了几个临时码头,狼牙战船一通来回转运,不到一个时辰,二十万步卒便全部登岸了。

泰昌想了想,还是将十艘大型渔船留了下来,随即便带着水师舰船直奔归仁而去。

另一边,曹文诏和曹变蛟是带着十万神武营铁骑一路向南狂奔,马跑累了就停下来埋锅造饭喂马,吃饱了就继续上路狂奔,直到天黑才停下来扎营,天天如此,就算到了安南地界也没有停歇。

这一通猛赶,还真让他们在二十天内赶到了归仁港。

安南各方势力着实被他们给吓坏了,十万铁骑原来还不管是战马钉了铁掌,而是骑兵和战马都批了铁甲!

这就是传说中的铁甲骑兵啊,陆战基本无敌的存在!

这种铁甲骑兵恐怕五万之数就能把他们安南各路人马给灭了,大明竟然有十万!

大明天朝之威,着实吓得他们瑟瑟发抖。

曹文诏和曹变蛟率军赶到归仁的时候,水师舰队都还没有到呢,他们足足修整了两天,水师舰队才缓缓进入归仁港。

泰昌一看港口两边正在飞速集结的铁甲骑兵,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这曹文诏和曹变蛟赶路速度是着实快,二十来天的时间,竟然真的让他们横跨大明南北,还横跨了大半个安南!

旗舰靠上码头,曹文诏、曹变蛟、郑芝龙和信王朱由检等人便联袂迎了上来。

郑芝龙和朱由检是顺路过来开设大明钱庄和西洋商号分号的,大明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南洋,大明钱庄和西洋商号自然也要跟进来捞钱,这也是殖民的一种手段。

原本泰昌是准备击溃了暹罗王城外的东胡大军再回来接他们去新金陵城的,不曾想,信王朱由检却是软磨硬泡的硬要跟着去看大军作战。

没办法,他只能带着这宝贝儿子和几个西洋商号的董事一起去了。

第442章 丛林河道行军难

湄南河口,无数铁甲骑兵和披甲战马正在狼牙战船的转运下涌上临时码头,数十艘楼船炮舰也正在往下吊运火炮和炮车。

整个湄南河入海口东岸的平原上已然是营帐密布,一眼都看不到边。

旗舰之上,泰昌看着经过卢象升标注的暹罗地图,眉头不由微微一皱。

暹罗王城离湄南河入海口倒不是很远,也就一百多里而已。

问题,这一百多里皆是河流密布之地,大大小小的河流足有十余条,而且到处都是密林,根本就没有路。

这样的地形,如果光是派些精锐斥候去刺探消息自然没什么,如果能直接走水路用船运也没什么。

问题,三十万步骑如果纯用狼牙战船来运送,那最少要运送十多趟,就算一趟两个时辰,那也是两三天啊,还没走陆路来得快呢。

而且这会儿暹罗王城以南到处都是东胡大军,他们用狼牙战船运送步卒还要吃人家火箭呢。

而陆路也相当的麻烦,三十万步骑要穿过这一百多里地,不知道要砍掉多少树木,不知道要搭建多少浮桥。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忍不住叹息道:“这地形,大军怎么进军?”

这个卢象升自然早就考虑过了。

他小心的提醒道:“皇上,这地形对我们来说是有点麻烦,对东胡来说却是灭顶之灾啊!”

泰昌忍不住好奇道:“此话怎讲?”

卢象升指着地图解释道:“皇上,您看,东胡大军也被纵横的河道所阻隔,分成了一块又一块,光是东南西这三面二十余万人马就被分成了十余块,而且,他们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船。

他们跨越两千余里前来攻打暹罗王城不但战船没法带过来,普通船只都没法带过来。

这种地形没有船,那是相当致命的,我们只要把他们修建在这几处河道之上的浮桥给斩断, 他们东南西三面二十余万人马跑都没得跑!

至于北面那十来万人马, 只要十万神武营铁骑冲过去, 他们同样跑不掉!”

这话很有道理啊!

泰昌闻言,不由惊喜道:“你的意思,我们能全歼东胡这三十余万大军?”

卢象升缓缓点头道:“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我们因为河流的阻隔进军麻烦,他们因为河流的阻隔甚至连派出斥候在外围警戒都做不到, 我们完全可以不疾不徐的摸过去, 形成围歼之势再发动突袭。”

对啊, 他们连船都没有,怎么穿过这么多的河流前来刺探消息?

突袭, 朕喜欢!

泰昌闻言,不由饶有兴致道:“你意思,我们就算摸到他们旁边他们也发现不了?”

卢象升点了点头, 随即指着地图解释道:“皇上, 您看, 他们的营地基本都在这几条大河的北面, 因为在这几条大河上修建浮桥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他们不但大部人马过不来, 就连斥候都过不来。

所以,我们完全可不疾不徐的摸到这几条大河的南岸,等完全准备好了再发动突袭。”

很好,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搭建浮桥了。

至于砍树开路,反正也不用急着推进, 三十万大军慢慢砍过去也就费一点时间而已,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泰昌和卢象升商议了一阵, 很快便将搭建浮桥的办法想好了。

他们有狼牙战船联体,搭建浮桥其实很简单, 就算再宽的河道,都没多大问题。

因为狼牙战船可以无限的联排啊,哪怕河道宽达一两里,多排一些狼牙战船就行了,几十艘不行就上百艘,上百艘不行就两百艘,反正他们不缺狼牙战船。

他们只需将铁锁往两边河岸上的大树上一绑,然后再把狼牙战船往中间一连,再在两边搭上木排,浮桥就成了。

甚至,他们还可以事先在所有狼牙战船上备好木排,到时候,只要摆横了往连接的铁板上一架,那整个浮桥就如同平地一般,打马过去都没有问题!

两人计议妥当,当天便命二十万步卒开始往北砍树开路了。

而且,砍下来的树木很快便被制成了丈许长的木排,送到了狼牙战船之上。

第二天一早,三十万大军便开始拔营启程了,而水师舰队也随之进入湄南河主干道之中,甚至,就连神盾舰和龙牙战舰都跟着进去了。

其实,湄南河主干道还是很宽很深的,至少在入海口附近这百来里是很宽很深的,神盾舰和龙牙战舰开进去都没有问题。

只是,神盾舰和龙牙战舰没法直接开到暹罗王城去, 这两种巨舰都只能开到湄南河与一条大支流的汇合处,而那条大支流的北面就是东胡大军的营地了。

也就是说, 他们其实可以开着神盾舰和龙牙战舰指挥大军傍着湄南河前行,一直推进到突袭开始的地方都没有问题。

河面上, 庞大的水师舰队正排成十余里的长龙缓缓前行, 还有不知道多少狼牙战船在湄南河主干和两边的支流穿梭。

可以说,这附近几十里方圆都在大明水师舰队的掌控之下,岸上的大军完全可以放心前行。

只可惜,大军才往北推进了十余里便遇到了湄南河的第一条支流。

这条支流倒不是很宽,大致也就二十余丈。

不过,人马肯定是过不去的,必须搭浮桥才行。

泰昌一声令下,二十余艘狼牙战船便鱼贯进入支流,逆流而上两三里左右,他们便找到了一处两岸的河堤都比较平缓的地方。

紧接着,两艘狼牙战船便各自靠近两边的浅水区域,几个水师将士直接抬着硕大的铁链跳入水中,拉着铁链涉水往两边的河岸缓缓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便将铁链拉到了岸边,分别绑在了一颗粗壮的大树上。

紧接着,两艘船又相对穿过河面,将两条长长的铁链横拉过去,又是几个水师将士涉水拉着铁链上了岸,再各自找了颗大树使绕过去使劲拉了一阵,又往大树上一绑,两条横穿河面的铁锁便架好了。

接下来,二十余艘狼牙战船便并排靠上去,用缆绳将铁链紧紧绑在船上,再把连接铁板一装,再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排往上一架,再拉过两片更长的木排往两边的河岸上一搭,一座浮桥便搭好了。

整个过程也就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信王朱由检看得已然满面通红,赞叹不已道:“父皇,这水师将士搭浮桥也太厉害了。”

这算什么,二十余丈宽的河面上搭浮桥只是小意思而已,百余丈宽的河面上搭浮桥那才叫壮观呢。

泰昌不由微微笑道:“搭个小小的浮桥而已,看把你激动的。”

这时候,休息好的步卒和骑兵已经开始过桥了,三十万人马这么鱼贯过一座浮桥那起码也得两个时辰以上,这些人马还没全部通过这座浮桥呢,前锋又抵达了一条河流边上。

接下来就是不停的搭浮桥,不停的砍树开路前进。

这样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有水师战船相助三十余万人马一天推进个四五十里左右还是不成问题的。

两天时间,他们便来到了湄南河一条大支流的南岸。

对面可就是东胡大军的营地了,而且还是连绵几十里的营地。

这个时候就不能肆无忌惮的上去搭浮桥了,因为这样会打草惊蛇。

泰昌直接命水师舰队停在了离河流交汇口还有两三里的地方,随即便命步卒在河岸边搭建码头,开始把火炮和炮车往下运。

这里就是他们发动突袭的起点了,他准备来个一鸣惊人!

第443章 暹罗王城突袭战

暹罗王城外围,东胡三十余万大军依旧稳守各自营盘驻地,一点撤退的迹象都没有。

东胡王莽应里的确没有打算撤军,因为他认为大明不可能再派援军来了。

要知道,不管是海路还是陆路,大明距这里都有上万里之遥,大明能派几万援军过来已经算是个奇迹了。

他不信大明还会继续派来援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