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337章

作者:星辰玖

他也只能把金州岛的南洋遗民先运送过来挖墙基修筑城墙。

第431章 暹罗求救

新金陵城,港口码头。

大明水师舰船不断穿梭,一队队水师将士正将粮食、布匹、蔗糖和香料等生活物资搬进港口旁新建的仓库,一群又一群衣衫破旧的平民正不断从狼牙战船和龙牙战舰上涌下来,涌入正在修建的城墙中间。

这些粮食、布匹、蔗糖和香料什么的基本都是东印度公司的存货,反正这会儿也没有人去售卖,先拉过来用也没什么。

至于平民那都是从金州岛各地接过来的。

反正金州岛也没什么耕地,砍伐木材什么的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全面开发也不急于这一时,还不如把人口先集中过来把新金陵城建起来再说。

这会儿新金陵城的工地中已然聚集了二十余万男女老幼。

他们虽然都挤在明军将士提供的帐篷里,一个个却是喜笑颜开,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大明要在此修建一座史无前例的超级大城,而且将派大军在此驻守,而他们就是这新金陵城中的第一批居民。

这会儿虽然城墙都还没有修建起来,但明军将士却是聚集了数万,水师舰船更是多达数百艘。

那如同钢铁堡垒一般的神盾舰,那如同城楼般的龙牙战舰,看着都令人觉着安稳。

大明之强盛简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太平盛世的日子简直指日可待啊!

泰昌站在旗舰的顶层,扫视着这一切,脸上却未见什么笑容。

因为他们携带的水泥就快用完了,新金陵城的城墙却还不到半人高。

看样子得赶紧派舰队回去一趟了。

问题,这建造新金陵城的人员和物资却都还没运送完毕,他又不能抽调太多的舰船回大明本土,这个着实令人头疼啊!

他微微叹息一声, 随即问道:“伯雅,英国公府那边的粮食还要多久才能运送完?”

孙传庭想了想, 随即估摸道:“估计再运一趟就差不多了, 皇上, 微臣斗胆说一句,我们的粮食恐怕不足以支撑上百万人口再这里建城啊, 我们得赶紧派舰队回去运送粮食过来才行。”

岂止是粮食不够,菜类更是缺的厉害。

这会儿他只能派人去山林打猎来维持肉食的供应,要不然, 这些老百姓基本只能喝白米粥。

看样子有点操之过急了。

泰昌微微点头道:“行吧,等英国公府的粮食运送完了,就停止运送金州岛的平民,我们先集结水师舰船回大明本土运送足够的物资过来再说。这里如果不再拉人过来粮食应该还能支持两个月左右。”

孙传庭亦是点了点头, 随即又提议道:“皇上,武备城那边好像有一批大型渔船快完工了吧,我们不若命人把那批大型渔船也开过来,直接在这边捕捞渔获, 这样一来, 再多的老百姓也不会却菜吃了。”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泰昌又微微点头道:“嗯,到时候让他们把新造的十艘大渔船也一起开过来。”

他们正商议呢, 一艘龙牙战舰竟然远远出现在海峡东边的水道中, 直朝码头这边开过来。

“咦?”

这什么情况?

他们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舰船虽然走的都是海峡西面的水道, 东面他直接就派北洋水师总兵戚盘宗率几艘龙牙战舰和狼牙战船在那边守着,按理, 没有他的命令, 这龙牙战舰不该回来啊!

很快那艘龙牙战舰便开进港口,靠上他们旁边的码头。

北洋水师总兵戚盘宗竟然带着个衣着比较奇特却又相当光鲜的人从悬梯上走了下来。

这难道是南洋某国的使节?

泰昌正满脸疑惑的在那思索呢, 戚盘宗已然蹭蹭蹭从下层跑上来,气喘吁吁的拱手道:“皇上,暹罗王遣使求见。”

暹罗王?

这个他倒是听说过, 因为第一位暹罗国王就是洪武大帝亲封的。

以前的暹罗好像还不叫暹罗, 只是洪武大帝册封了暹罗国王之后,这暹罗之名才定了下来。

这暹罗是大明的属国没错, 而且, 暹罗国王在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还经常遣使来大明朝贡。

不过, 自从仁宗洪熙朝之后暹罗朝贡的便没有那么积极了, 英宗正统朝之后暹罗更是鲜有派使者来大明朝贡了。

没有办法,大明国力日衰,人家可能感觉朝贡也没多大意义了,便不来了。

这会儿人家竟然派使者找到这里来了,不大应该啊!

说实话,他连现在的暹罗王是谁都不知道。

因为英宗正统朝之后的暹罗国王就不是大明册封的了,他当然不知道这会儿暹罗王是谁。

这暹罗王如果想继续朝贡,以求大明册封,那也应该派使者去大明京城啊,这家伙派使者跑这里来干嘛?

泰昌想了想, 还是抬手道:“把悬梯放下去。”

顶层值守的锦衣卫闻言,连忙摇起轱辘,将旗舰巨大的悬梯放下去, 慢慢搭上码头。

泰昌又命人取了书房中的龙椅过来, 往悬梯跟前的甲板上一摆,随即便大马金刀的坐了上去。

紧接着他又命一众将帅和随行护卫高手在两旁摆开了阵势,这才淡淡的道:“宣暹罗使者觐见。”

他还不知道人家来干嘛的呢, 自然不会让人家在这神盾舰顶层乱瞄,所以,他干脆直接坐悬梯上面等着。

“宣暹罗使者觐见。”

曹化淳一声高唱,那暹罗使者这才恭恭敬敬的从悬梯走上来,趴伏在他跟前,山呼道:“暹罗王座下达信侯郑随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这态度还算恭谨。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们暹罗王怎么知道朕率军至此的?”

这个着实奇怪。

他没命人到处宣扬啊,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暹罗王怎么知道他来了。

郑达连忙解释道:“皇上,南洋遗民有不少在暹罗经商的,您圣驾亲临三佛齐和满刺加的消息已经传遍暹罗了。”

哦,原来是这些人把消息传出去的。

话说此人大明官话说的这么好, 而且还叫郑随,不会也是大明后裔吧?

泰昌微微抬手道:“起来吧, 你大明官话说的这么好,哪里人啊?”

郑随连忙恭敬的从地上爬起来, 随即小心道:“回皇上, 微臣乃是广东潮州府人士。”

还是正宗的大明子民!

泰昌不由好奇道:“你怎么跑暹罗去了, 又怎么当上人家的达信侯的?”

郑随闻言,略带尴尬的解释道:“皇上恕罪,小人因家境贫寒,无以为生,所以随海商去了暹罗。暹罗王对大明子民还是很好的,这些年微臣生意做得大了,他便封了微臣一个坤拍,也就是男爵。这次,听闻大明天朝大军至此,暹罗王特意封了微臣一个达信侯,命微臣前来求救。”

求救?

原来是为了求救才跑这里来的。

泰昌淡淡的道:“暹罗怎么了?”

郑随连忙解释道:“不知皇上可曾听闻过东胡,那东胡自从崛起之后便一直四处扩张,这一任的东胡王莽应里更是仗着有欧陆蛮夷在后面撑腰,多次进攻暹罗。因为他们有从欧陆蛮夷那里进购来的火枪和火炮,暹罗王手下人马根本无法抵挡,所以,他们一路势如破竹都打到暹罗王城附近了。皇上,暹罗王恭求,请皇上念在暹罗乃是大明属国,且朝贡数十年的份上,出兵相救啊!”

东胡?

这个泰昌还是听说过的,因为万历朝的时候东胡就曾大举进攻三宣六慰,以致大明失去对整个东南的掌控。

第432章 东南乱史

东南半岛其实有一大半地方本是大明的疆域。

大明洪武年间,便在东南半岛设立了三宣六慰。

三宣即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

六慰即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和老挝宣慰司。

这三宣六慰皆隶属于云南都指挥使司,同时受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云南提刑按察使司监管。

有的人认为,这些什么宣抚司和宣慰司就跟属国一般,并不是大明的领地,也不属于大明管。

其实不然。

宣抚司和宣慰司跟属国完全不一样。

属国的确不是大明的领地,他们也就通过朝贡表明从属关系,大明也只是通过册封其国王来证明这种从属关系。

属国的事务大明是不管的,大明也不会在属国征调兵马,就算是在属国附近爆发战斗,大明也只会让属国自己出兵来协同作战,不会说什么一定要征召多少人马,交由兵部调派的将帅来指挥云云。

宣抚司和宣慰司就不一样了,哪怕不是在宣抚司和宣慰司附近发生的战斗大明朝廷也会经常抽调宣抚司和宣慰司人马前去参战。

这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石柱宣慰司,石柱宣慰司的白杆兵可是出了名的明军精锐,大明朝廷都不知道征召了他们多少回,包括辽东大战,西北剿贼,西南平叛,大明朝廷都征召过石柱宣慰司的白杆兵。

还有,包括秦邦翰、秦邦屏,秦民屏、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石柱宣慰司的将领都为大明战死沙场,甚至就包括石柱宣慰使马祥麟的妻子张凤仪都为大明战死在沙场。

如果宣慰司不属于大明领地,他们会这么为大明拼命吗?

所以,宣抚司和宣慰司跟属国不是一个性质,宣抚司和宣慰司所辖的领地就是大明的领土,他们除了有一定的自治权力,其他都跟大明普通州府是一样的。

云南都指挥使司下属的三宣六慰所辖的领地那也是大明的领土,根本就不是什么属国。

原本大明强盛之时,东南半岛也还算平静,这三宣六慰也还算比较听话。

但是,英宗正统朝之后,大明天朝之威日衰,原本依附于大明的属国很多都不来朝贡了,原本归属大明的土司也开始不老实了。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万历朝的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之乱。

当时的大明朝廷是直接集结大军灭了杨应龙,同时将播州宣慰司辖地直接拆分成了遵义府和平越府, 分别由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管辖。

这个历史上记载的是很清楚的, 但是, 历史上关于三宣六慰的记载好像却不是很清楚。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三宣六慰之事也跟袁可立、刘爱塔和安奢之乱这些事一般,有人做得太过分了,他们根本就没脸记载!

其实, 宪宗成化年间,三宣六慰便开始乱了。

当时的孟养宣慰司和木邦宣慰司竟然趁大明朝廷衰弱之机联合起来攻打缅甸宣慰司, 朝廷任命的缅甸宣慰使莽纪岁直接就被他们给杀了, 缅甸宣慰司之地也被孟养宣慰司和木邦宣慰司瓜分了。

那时候的大明朝廷已然无力管控这极西极南之地的土司, 缅甸宣慰使莽纪岁虽多次上书向大明朝廷求救,大明朝廷也没有派兵前去救援。

结果, 缅甸宣慰司就这么被灭了!

如果光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