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309章

作者:星辰玖

袁可立正带着几个文臣武将迎过来呢,一看皇上这突然间的动作,他都愣住了。

泰昌见状,不由微微笑道:“怎么了,礼卿,你发什么呆啊?”

袁可立带着几个文臣武将恭迎了一番,这才小心的问道:“皇上,您这是冷得吗?”

一般人冷得受不了的时候都会下意识跺跺脚,皇上这都蹦起来跺脚了,估计是冷的不行了。

这里的天气的确有点冷,这才刚十月末呢,已然是寒风呼啸,仿佛要下雪了一般。

泰昌当然不是冷得,他可是皇帝,再不济御寒的衣物还是有的,冷得直跺脚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他微微摇头笑道:“朕只是试试这钢筋水泥码头的硬度,说实话,这种码头可比原来木制的码头结实多了,跳起来使劲蹬都不曾晃动一下。”

原来皇上是在试这个。

谁说不是呢。

袁可立忍不住感叹道:“是啊,皇上,这水泥真是个好东西,建什么都快,加上钢筋之后更是结实的不行了。”

嗯,水泥的确是个好东西,钢筋更是个好东西,用这两样东西来建城,那更是快得吓人。

泰昌看了看不远处几近完工的城墙,又忍不住问道:“怎么样,这新洛阳城建得如何了?”

袁可立不假思索道:“皇上,这新洛阳城就快完工了,除了一些大型厂房几个城门楼尚未封顶,其他都建得差不多了。”

其实,现在的城池里面也就这么几个能算得上高大的建筑,其他基本不是平房就是小二层,用水泥和钢筋搭建,那速度着实快得吓人。

不过,这新洛阳城开建好像还不到两个月啊!

这就快建好了?

泰昌闻言,都忍不住咋舌道:“这么快的吗?”

袁可立略带得意道:“微臣只是略施小计而已,这些倭寇便发了疯般的拼命建城,所以,这建城的速度着实是有点快的吓人。”

略施小计?

泰昌闻言,不由饶有兴致的问道:“噢,你施了个什么计?”

袁可立不假思索道:“微臣也就是命他们最后才建造自己避寒的房舍,而且,微臣还命人跟他们说了,如果寒冬来临的时候房舍还没建好,冻死人了微臣可不管。”

好吧,这招,的确厉害。

要知道这里可是相当于大明的极北之地,跟原来海西女真部的位置差不多那么靠北的。

而且,这会儿还是小冰河时期,冬天有多冷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密不透风的房舍再加上热炕头,那真会冻死人的。

这也是原来这里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这会儿的东瀛可是比大明差远了,他们的建造水平跟大明根本就没得比,再加上这里原本就是东瀛的蛮夷之地,那些什么虾夷比建奴还要落后,他们自然更盖不出密不透风的房舍来。

所以,原来这里的虾夷少得可怜。

说到这个寒冬,泰昌突然想起来了。

他忙不迭问道:“对了,这里的冰窖建得如何了,你有没有命他们挖上足够的冰窖?”

这个当然。

这可是一年上百万两的买卖。

袁可立毫不犹豫的点头道:“皇上,冰窖已经建的差不多了,就剩下些扫尾的活计了。”

泰昌闻言,立马挥手道:“走,带朕过去看看。”

呃,这个。

袁可立想了想,还是命人去安排了一番。

很快,便有上百屯卫打马而来。

当然,这些都是来送马的。

泰昌一看牵过来的骏马,不由好奇道:“这不是东瀛本地马吧?”

袁可立连连点头道:“是啊,皇上,这是辽东那边新配出来的战马,耐力好,而且相当耐寒。这边的草地不是多吗,微臣觉着可以试着养养马,这些都是准备明年配种用的。”

嗯,这几十年的老功臣点子就是多。

新开拓的疆域交给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功臣开发绝对没错。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翻身上马,带着一众亲卫高手,跟着袁可立往新洛阳城的右侧奔去。

其实,开挖冰窖的区域离码头并不远,其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新洛阳城西门外的那一片山地,距离城门也就一两里,距离码头也就几里远。

因为这里正好有一座很大的湖泊,采冰相当的方便,而且,离码头也不远,所以,袁可立便将开挖冰窖的区域定在了这里。

这会儿湖边的山地已然到处被人挖得是一人多高的山洞了,那密密麻麻的洞口简直数都数不清楚,也不知袁可立到底动用了多少万俘虏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挖出如此多的山洞。

这会儿在这里忙着扫尾的俘虏都被赶一边去了,地上竟然露出一排排好像铁轨的东西。

泰昌见状,不由翻身下马一看,还真是铁轨!

他忍不住惊奇道:“礼卿,你这是准备把这些冰窖用铁轨连起来吗?”

袁可立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啊,微臣准备把用铁轨把冰窖、湖泊和码头全连起来,并做一批简易的平板车,这样一来,搬运冰块就方便多了。”

不得不说,这文国公是真的会动脑筋,竟然连铁轨和轨道平板车都想到了。

泰昌又走进几个冰窖看了看,不由连连点头。

这里面都用到了水泥结构,不但地面铺了水泥,四周的墙壁都是用水泥加固过的,顶上也加了木方支撑,里面的体积也大得惊人。

看样子,大明本土的水泥产量已经很高了。

一行人又来到硕大的湖边看了看,地上竟然密密麻麻摆了一堆三尺见方的木框子。

泰昌有忍不住好奇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做这么多干什么?”

袁可立连忙解释道:“这东西是微臣专门派人去宫里找那些负责收集冰块的老公公打听来的,这个就是他们专门用来框冰块的。

湖面要结冰的时候,把这些木框子整整齐齐连在湖面上,就不用去凿冰了。

到时候直接用大木墩子稍稍震几下,三尺见方的冰块就出来了。”

泰昌还是忍不住好奇道:“这水一结冰,木框子不也一起冻住了吗,中间的冰块怎么能轻易震出来?”

袁可立继续解释道:“这就是宫里的老公公想出来的法子,木框下水之前,抹上特制的盐水就行了,到时候就算是结冰了,也不会把木框死死冻住的。”

泰昌闻言,瞬间便明白了。

这盐水好像冰点比淡水低,海水不容易结冰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往盐水里再加点独特的东西,这木框子还真有可能冻不住。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人还真是聪明啊,竟然连这种法子都能想出来。

他微微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天色,随即拍手道:“行了,这里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走吧,我们再去城里看看。”

第399章 倭寇的德性

文国公府的冬天,好像比辽东那边来得更晚一些。

这大致是受到了四周海域的影响,毕竟海水能吸收热量,也能吸收寒气。

所以,临海的地方气温变化一般都会比内陆慢一点。

不过,寒冬一旦降临,那也是相当冷的。

大明历十一月方至,文国公府便下起了大雪。

一场大雪过后,气温骤降,水面都开始结冰了。

泰昌一早爬起来,一看外面突然间一片雪白,不由兴奋不已。

这下好了,这么大的雪,外面肯定结冰了。

他跑到外面的院子一看,果然,中间专门用来测试温度的水缸里面已经结冰了。

而且,冰层貌似还很厚。

他走上前去,握紧拳头使劲砸了砸冰面,竟然一丝裂痕都没砸出来,整个冰面也一丝晃动都没有。

这就证明,水缸里的冰至少结了一尺厚。

这么低的温度,湖面应该也结冰了,终于可以收集冰块了!

他正准备让曹化淳去通知袁可立呢,曹化淳和刘时有两人却是一人拿了件貂皮大衣一人拿了件狐皮披风,匆匆的跑过来,麻利的帮他穿戴起来。

曹化淳便帮他穿戴还边担忧道:“皇上,奴婢和若愚正跟你拿衣服呢,您怎么就跑出来了,您可能还不知道,昨晚上突然间就冷了好多,您这要是着凉了可如何是好?”

这冰都结这么厚了,朕能不知道吗?

泰昌闻言,微微笑道:“放心吧,朕的身体还没那么差,你赶紧叫人去通知礼卿,我们去湖边看看。”

他们就住在文国公府邸,袁可立自然很快就赶到了。

没过多久,他们便坐上马车出发了。

这会儿湖面果然已经结冰了,而且,冰层还比较的厚,很多倭寇俘虏都已经被屯卫押着去湖面上收集冰块了。

其实,在湖面上收集冰块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取了冰块湖面就露出来了,要一不小心掉下去,不被淹死那也会被冻死。

还好,袁可立准备的还是比较充分的。

他不但命人做了很多如同小船般的雪橇,还给每个俘虏准备了一根结实的绳索。

这些绳索那都是绑在俘虏的腰间并连在雪橇上的。

这样一来,就算这些俘虏不小心掉水里也能借助绳索很快爬上雪橇。

如果光是掉水里一会儿,冻是冻不死的,赶紧换身干衣服就没事了。

泰昌一看这些俘虏身上统一样式的厚棉衣,不由惊奇道:“礼卿,你还给他们每人发了套棉衣!这得不少钱吧?”

袁可立满脸无所谓的道:“皇上放心,这钱是算他们头上的,算不到微臣头上。这些都是他们借了大明钱庄的钱买的,他们也可以不借钱,不买,冻得受不了微臣可不管。”

呃,好吧,貌似想多了。

这帮倭寇,也没什么好怜悯的。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举起望远镜扫视起来。

这湖面上收集冰块的俘虏可不少,密密麻麻的,怕不有数千人,光是收集冰块的雪橇就有数百个之多。

他们收集冰块的速度也相当之快,只要把那雪橇拉到木框密集的区域,几个人抬起腰粗的木墩子稍微一震那冰块便脱离木框了,然后几个人再用特制的钩子合力一钩,三尺见方的冰块便被钩上雪橇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