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23章

作者:星辰玖

毕自严和毕自肃?

这么巧!

这年头兄弟同登科的真不常见,因为科举实在是太难了,数百万学子,三年就取进士三百名左右,简直就是万里挑一,一家能出个进士就了不得了,同时出两个,还是兄弟,这概率,十年能出一对就算是不错了。

不过,这会儿就这么巧,偏偏就出了两对兄弟同登科的进士,而且还都姓毕,毕懋良和毕懋康是徽州双毕,毕自严和毕自肃是济南双毕,而且,这两对兄弟还都是留名青史的名臣。

毕自严和毕自肃兄弟泰昌其实是知道的,因为这两兄弟在崇祯朝的历史里是相当有名的。

崇祯元年,宁远兵变,辽东巡抚毕自肃被兵变士卒所持,这些兵变士卒看毕自肃两袖清风,没一点余财,不忍加害,不过,那时候的户部尚书正好是其亲兄长毕自严,于是乎,他们便逼毕自肃写信让毕自严凑齐粮饷来赎人。

辽东巡抚毕自肃是宁死不从,最后绝食而死!

而户部尚书毕自严明知自己的亲弟弟在兵变士卒手里,而且也知道人家要粮饷赎人,但是,他什么都没做。

因为那时候朝廷实在没钱!

魏忠贤掌控大明朝堂不到三年,大明边军欠饷两年多,不知道多少边镇在闹兵变呢。

这些兵变里面影响最大的还不是宁远兵变,而是甘州镇兵变,因为李自成就是甘州军把总,因为兵变,他无处栖身,干脆跟着他舅舅高迎祥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还有,那时候关中旱情严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如果不想办法平息,那就是亡国之祸。

这么多地方需要用钱,毕自严又怎么可能筹集上百万两去救他弟弟。

所以,他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亲弟弟绝食而死,甚至都没去求过崇祯一次。

还有,崇祯二年,清军入关,包围京城,大明四十万大军进京勤王,毕自严为了筹集粮饷连续一个多月没合眼,结果清军退了,他却累的头大如斗,吐血不止。

这样的兄弟,这样的忠良,岂能不用!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行,到时候就擢毕自严为南京户部尚书,擢毕自肃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原本朕还在头疼呢,一下把个知县擢为尚书实在太离谱了,这下好了,有了这济南双毕,南直隶无忧矣。”

第032章 巡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真是个好地方,河流密布,舟桥纵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尤其是城外那一座座园林,在山水间若隐若现,看上去简直就像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一般。

泰昌一行人这会儿就在苏州城外的山水之间缓缓前行,整个队伍足有载人和载货的马车十余辆,所有人不是坐在车上就是骑在马上,看上去倒是惬意的很。

这个时候,吴婉儿尤其兴奋,因为她这还是第一次离开黄山出来玩呢,而且,她的二叔,他的夫君都在身边,让她心里相当的踏实,并没有那种背井离乡的孤独和惶恐。

当然,先前她还在铜陵呆了几天,不过,铜陵虽然离徽州府已然两三百里,那里却依旧属于黄山余脉,到处山脉纵横,与徽州府的风景并没有什么不同,苏州这边就不一样了,到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和垂柳稻田繁花,简直太美了。

这一路她简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欢声笑语不断,开心的就如同一只欢快的百灵鸟一般,就连泰昌都被他感染的笑容满面,完全抛却了那做皇帝时需要时刻注意保持的威严。

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他们才刚下船坐上马车不到半个时辰,还没进入苏州城呢,前面突然传来一阵粗暴的呵斥声和阵阵哀求声。

吴婉儿顿时欢快不起来了,任谁听到这嘈杂的声音都会皱眉不已。

是谁在这里叫,嚎丧呢?

泰昌不由恼怒的伸出头来,往车队前方看去。

好家伙,前面不知道堵了多少马车、平板车、独轮车和各种车,密密麻麻的,整个官道都被堵住了。

他忍不住对一旁马上的骆养性问道:“前面怎么回事?”

骆养性连忙回道:“前面好像是巡检司设置的关卡。”

巡检司设置的关卡?

这次他外出巡视遇到的巡检司关卡并不少,不过,还没有哪个巡检司关卡搞得官道都堵住了。

巡检司就是地方州县为盘查过往行人设置的派出机构,一般州县外围的道路隘口处都会有巡检司设置的关卡,其目的就是为了稽查行人有无路引,有没有奸细逃犯混在人群里,有没有人贩卖私盐私茶的等。

明朝这会儿出远门可不容易,不管你是出去经商还是走亲戚什么的,都得先去州县衙门办理路引,将你出行的目的和出行的路线说的明明白白,如果没有路引或者路引不对在外面被逮住了,轻则罚钱然后押送回原籍,重则逮着你服劳役,累死你!

当然,路引是对老百姓来说的,特权阶层出门并不需要路引。

比如,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朝堂官员,公侯勋贵,各地方的在职官员,锦衣卫,东厂番子等等。

泰昌这一行五十多人几乎个个都是特权阶层,随便一个出面都能让地方巡检司畏惧三分,他们自然不会被巡检司给拦住盘查。

不过,这次例外。

他们挤在官道上蜗牛般挪动了将近半个时辰,好不容易挤到了巡检司关卡的跟前,当一个锦衣卫上前亮出自己腰牌的时候,那巡检司的小吏皮笑肉不笑的搓着手指道:“哎呦,还是个锦衣卫啊,锦衣卫也得讲规矩是吧?”

这动作,是管我要钱?

那锦衣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开什么玩笑,管老子要过路费,你活的不耐烦了吧?

他愣了一下,随即把脸一板,冷冷的道:“什么规矩?什么乱七八糟的?赶紧的让开,爷忙着呢,没空跟你讲规矩。”

没想到,那巡检司的小吏竟然也把脸一板,骂咧咧的道:“怎么?锦衣卫了不起啊?锦衣卫就可以带队贩卖私盐啊?”

哎呀,胆子真肥啊,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官竟然敢骂锦衣卫!

那锦衣卫被骂的,只想抽刀把这家伙给剁了。

踏马的,不知道我们锦衣卫是管杀不管埋的吗?

不过,他并没有真拔刀,因为皇上就在后面的马车上呢,他哪敢随便跟人拔刀相向,而且,他一个人还不一定干得过这一帮人。

因为这帮人里面不但有乡勇弓兵还有手握刀盾和长枪的屯卫,加起来最少有上百人,他就算身手再厉害也扛不住这么多人一起上啊!

他想了想还是忍住怒火,面红耳赤的退回骆养性身后。

这事,他不能做主,只能由指挥佥事大人来定夺。

骆养性这会儿也有点懵了,他着实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巡检竟然敢拦着锦衣卫不让过。

如果他亮出身份,这巡检估计会吓出尿来,他可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掌管北镇抚司诏狱的。

问题,他这身份不能亮啊!

无奈之下,他只能打马来到泰昌乘坐的马车旁边,拱手道:“公子,他们不让我们过去,怎么办?”

前面的情形泰昌自然看见了。

这事情不对劲啊!

巡检司是地方州县设置的巡查机构,征召的都是乡勇,这帮人里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屯卫?

更为离谱的是,这帮人竟然连锦衣卫都不怕!

这也太不正常了。

难道这帮人是冲着他来的?

不可能啊!

他虽然只带了五十来个锦衣卫,但个个都是高手,前面一看就是堆杂牌兵,只需二三十个锦衣卫上去,三两下就干翻了。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凡事小心为上。

他想了想,还是抬手招过张之极,郑重的叮嘱道:“你带二十个人上去看看,看这些屯卫是怎么回事,小心点啊,如果他们动手,格杀勿论。”

张之极闻言,当即抬手招过二十个锦衣卫,打马上前,对着那帮屯卫喝道:“屯卫谁负责,出来回话。”

这么嚣张,看样子有点来头。

屯卫里面一个百户走上前来,懒洋洋的道:“兄弟,我知道你是锦衣卫,但是锦衣卫也不能坏了规矩是吧?”

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你这的规矩还能大过王法吗?

张之极也懒得跟他啰嗦,直接就冷冷的问道:“哪个卫所的,有兵部调令吗?”

关你屁事啊,咋咋呼呼的,吓唬谁呢!

那百户也是把脸一板,冷冷的道:“苏州府地界你问我哪个卫所的,不懂装懂是吧?老子就是苏州卫的百户,怎么滴,你咬我啊!”

怎么滴?

你这百户没了,搞不好,你命也可能没了!

张之极都有点来火了,他忍不住恼怒道:“问你有没有兵部调令呢,别跟我扯这些乱七八糟的。”

那百户也来火了,什么玩意儿,真当锦衣卫了不起啊!

他直接骂咧咧的道:“你不要以为披张锦衣卫的皮就能胡作非为,锦衣卫就没人管了吗?你哪个山嘎达冒出来的土鳖,不知道这里是谁的地盘吗?”

锦衣卫的确不是个个都能胡作非为,准确的说,真正有权胡作非为的也就北镇抚司的锦衣卫缇骑和有皇命在身,负责侦办钦定案件的禁卫。

其他诸如被派到各藩王府但护卫的,因为各种原因留在地方上的,甚至包括皇宫值守的校尉和大汉将军,那都不能胡作非为。

问题,锦衣卫不能胡作非为,地方屯卫就能胡作非为吗?

第033章 胆大包天

张之极都有点懵逼了,他是真不明白一个屯卫百户为何能如此嚣张。

还知不知道这里是谁的地盘!

有后台是吧?

很好,让皇上听听,你后台是谁。

他干脆直接问道:“这里谁的地盘啊?”

那屯卫百户不屑道:“果然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告诉你,这里是钦差孙公公的地盘。”

哦,原来就是督理江南织造兼管苏州税赋的孙隆啊。

看样子皇上是来对地方了,这次他们就是来查这个孙隆的!

这孙隆,胆子不小啊,竟然假冒钦差,调集屯卫,在官道设卡收税。

张之极故意问道:“你意思是孙公公让你们来的?”

那屯卫百户嚣张道:“怎么样,知道怕了吧?”

我怕?

我怕什么?

张之极闻言,不由一愣。

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