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214章

作者:星辰玖

这海盐,怎么说呢?

海水直接晒干又或者煮干得出来的盐自然是不能吃的,因为里面的杂质太多了,一般人吃了都扛不住。

海水煮出来盐那是要经过特殊的法子清洗和过滤了之后再煮出来才能食用的。

不过,海水煮盐的成本并不高,如果按成本来算,一斤盐能换两斤粮食就不错了。

而这会儿,一斤盐差不多能换两石粮食!

说实话,这属于是剥削老百姓了,而且还是很严重的剥削。

老百姓种点粮食出来不容易啊!

朝廷不能再靠卖盐来增加税赋收入了,这样对老百姓来说太不公平了。

泰昌把这个暗暗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就下旨增加海盐产量,降低食盐的价格。

第289章 新型卫城

两天时间泰昌便带着六十万石粮食满载而归。

不过,他并没有去澎湖,因为他赶到东番中卫的时候便被袁可立请下了船。

袁可立是想请他决断,东番中卫的卫城到底怎么建。

毕竟东番即将修建的是五个卫城而不是一个卫城,这东番中卫作为第一个修建的卫城乃是其他四个卫城的模板,袁可立着实有点踌躇。

如果按普通边防卫城的规模修建,城墙也就几里长,单边才一里多,规模极小,卫城里面也就能住下千余屯卫和其家眷。

这种小型卫城修建起来速度是快,但是,防御力并不怎么强,也就能防住几千人规模的普通攻击。

这所谓的普通攻击还不包括火枪和火炮的攻击,荷兰人那可是有火枪和火炮的。

也就是说,这种小型的卫城还不一定能顶住荷兰人的攻击呢。

说实话,荷兰人到底是个什么攻击方式,袁可立也想象不来。

因为大明还未曾和装备火枪火炮的欧陆蛮夷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

不过,根据西班牙人的楼船炮舰来判断,他觉着荷兰人一旦发动攻击,那肯定不是什么普通攻击。

人家如果把楼船炮舰靠过来,一顿猛轰,这种小型卫城怎么顶得住?

所以,他不敢妄自做主,胡乱命人修建一个普通的卫城了事。

正好,皇上从笨港把粮食拉过来了,他便顺势将皇上请下船,请皇上来决断,这东番中卫的卫城到底怎么建。

这会儿东番中卫的卫城还没影呢,两万屯卫倒是已经运送过来了,不过他们只是在海港附近找了块空地扎下营帐而已,城墙什么的还没开始修建,港口码头也只是临时的。

泰昌看了看方圆数里的营帐,又看了看普通边防卫城的图纸,不由缓缓摇了摇头。

这种普通卫城肯定不行,不说两万人马塞不进去,就算能把两万人马塞进去,面对楼船炮舰的攻击那也是个靶子,人家几轮侧舷齐射下来,人员密集的卫城必定伤亡惨重。

那么这卫城到底怎么建呢?

泰昌看了看四周的地形,又仔细想了想,随即问道:“礼卿,你还记得海神港那几个堡垒吧?”

那几座堡垒修筑的着实与众不同,看到过的人肯定都忘不了。

袁可立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微臣记得。”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沉吟道:“今后我们跟那些欧陆蛮夷的战斗必定以火枪火炮为主,而火枪火炮的攻击方式与刀枪剑戟已然完全不同。

普通的城池,城墙最多也就能修几丈高,对于火枪火炮来说其实没什么作用。

所以,我们现在修筑城池或者说堡垒考虑的重点应该放在火枪和火炮上面。

我们不但要考虑怎么防御人家火枪和火炮的功绩,还要考虑怎么发挥我们的优势,让我们在守城的时候能把火枪和火炮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火枪就不说了,传统的城墙和箭垛其实也能发挥出火枪的优势来。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主要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发挥火炮的优势。

火炮的优势说白了就是个射程。

我们要想发挥火炮的优势就要根据地形修筑多层结构的城池,尽量把火炮架在高处,以增加火炮的射程。

这样一来,敌人就很难用火炮轰击到我们了,而我们则可以随随便便的轰击到他们。”

袁可立看了看临时码头旁边数十丈高的山头,不由恍然道:“皇上,您的意思是把火炮架那山头上面吗?”

泰昌微微点头道:“对,我们就以那座小山为依托修建两层甚至三层的卫城。

这种卫城不一定要修筑的四四方方,完全可以根据小山周围的地形来,原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曲曲折折的也没关系,正好还能形成很多的射击死角。

而且底层城墙也不需挖多深的墙基,更不需修筑多厚的城墙。

我们只需把那小山的山坡挖平,然后依据山势在四周垒砌砖石即可。

也就是说,底层的平台其实就是底层城墙的墙体,外围只需修建一圈女墙和箭垛即可。“

这样修筑起来就简单多了。

说实话,要从平地修筑起几丈高的城墙来着实费工夫,如果只是依靠山势敷上一圈围墙般的砖石那就简单多了。

而且这样依靠山势修筑出来的城池堡垒防御力也相当的惊人,光是其数十丈的高度就能让人绝望。

这年头,就算最为先进的楼船炮舰也不可能仰起炮角,轰到数十丈高的山头上去啊!

而架设在山头上的火炮则能轻易轰到下面的楼船炮舰。

这种结构的城池堡垒简直就是楼船炮舰的克星啊!

袁可立只是稍微看了看那山头,又看了看停靠在临时码头旁边的龙牙战舰,瞬间便明白了。

他直接把手中摊开来的普通卫城图纸一合,果断道:“皇上,您的意思我们第一步是把山坡挖平对吗?”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对,你只要依据山势,看看从哪里开始挖能挖出个最大的底层平台来就行了。”

这个简单,袁可立掏出望远镜仔细看了看临时码头旁的小山坡,随即便招来一堆屯卫千户,指着那小山坡,交待起来。

很快,那些屯卫千户便连连点头而去。

不一会儿,两万屯卫精锐便拎着锄头、铁锹、铲子、斧头、竹筐什么的一拥而上,围着那小山坡就是一通砍,一通挖。

小山坡上的树木直接就可以砍下来当木材,堆在挖出来的平地上备用就行了。

而山坡上挖出来的巨石也可以直接推下来当第一层围墙的墙基甚至是墙体。

两万屯卫精锐其动手,速度简直不是一般的快,那小山坡简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秃变平,城池堡垒的第一层也渐渐露出了雏形。

泰昌举着望远镜看了好一阵,随即饶有兴致的挥手道:“礼卿,走,我们上旗舰,边看边画,好好规划一下,看这卫城修成什么样子最好。”

袁可立闻言,连忙跟着他上了旗舰。

一行人登上旗舰之后,泰昌立马命人搬来了桌椅,取来了文房四宝,摆在三层炮楼顶端的甲板上。

袁可立执笔,泰昌带着一众将领在一旁帮忙查看,很快,一个城池外形便勾勒出来了。

当然,一座城池是不可能一天之内便修筑好的,就算是两万人马齐动手,就算是依靠山势地形修筑,那也不是一两天时间能完工的。

泰昌对这第一座新型卫城的修筑那也是相当的看重,他直接就命旗舰停靠在这里,住下来,不走了。

第三天,澎湖卫那边就传来消息,东南风起,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帆船可以启程返航去继续接人了。

这跨海大迁徙已经来过一回了,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经验,自然不需要他再去指挥了。

他直接就命张元芳带着狼牙战船和车轮舸跟着回去了,而他还是继续留在这里,不断关注着新型卫城的修建进度。

说实话,这样“挖”出来的卫城修筑进度还是相当快的。

几天时间,十余丈高的底层平台便差不多挖好了,而这个时候,只要在面对港口的一面架上足够的火炮,新型卫城的防御力便已相当的惊人了,甚至都不需要修筑什么城墙!

这速度,着实让人惊喜不已。

泰昌当即就拍板,以后的卫城就按这样的模式修建,直接找个位置合适的小山包挖!

这种卫城修建起来速度简直不要太快,只要底层平台挖出来,再架上足够的火炮,防御力便已经有了。

接下来,只要再把上面的山头给挖平,整个卫城就已经基本上成型了。

至于后面的城墙和兵营等配套设施,慢慢修筑都没问题,反正防御力已经足够了,剩下的进度就没必要那么赶了。

第290章 恐怖的防御力

十余天时间匆匆而过,屯卫迁徙逐渐接近尾声。

这个时候,第二批屯卫已然运送到了东番左卫和东番右卫所在的海港,最后一批四万屯卫精锐也已然顺利抵达澎湖,只需转运到东番前卫和东番后卫驻地即可。

东番中卫卫城的修筑速度那也相当的惊人,这会儿新型卫城的主体防御部分已经基本完工了!

卫城的上下两层已然全部挖平,四周也已经用砖石围起了城墙般的防护墙,女墙和箭垛也在飞速修筑中。

这种城墙已经不能算是大明传统意义上的城墙了,因为它就有朝外的这一面,而朝里的部分根本就不需要修建,因为两层平台便相当于城墙的墙体了。

这种城墙的坚固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山体就是它的墙体,不管怎么挖,怎么轰,怎么炸,那也不可能把整个山体构成的墙体给弄垮。

而且这种城墙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需要建城门楼,因为两层平台上的兵营便是相当于城门楼的防御设施。

至于城门,那也相当的易守难攻,因为城门洞就是从平台挖下去的一个斜坡。

攻打这种城门不但需要挤在狭窄的城门洞往上仰攻,还要面对上面三个方向的守军,不管滚石、檑木、火油什么的丢下来,那都会造成巨大的伤亡。

当然,这种新型卫城也不是没有缺点。

这种新型卫城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偏向防御性能,没有其他什么附属功能,只适合屯卫驻守,不适合普通平民在其中居住生活。

如果老百姓住在里面,生活物资的供应都是个大问题,因为狭窄且斜度很大的城门洞板车和马车什么的根本没法通行,所有物资都只能靠人力往上搬运。

所以,这种卫城基本只能做防御设施用,不能如同普通城池般容纳数量众多的老百姓在其中生活。

不过,这也没多大关系,泰昌修筑这种卫城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荷兰人的舰队登陆。

至于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城池,完全可以以后再慢慢修建,反正这会儿东番也没多少老百姓,而且这些老百姓基本都在离海岸比较远的地方种地。

这东番中卫卫城的主体防御设施修筑完成之后就剩下在两层平台上修筑兵营了,这种新型的卫城也可以开始推广了。

泰昌直接把水师将校和其他五个卫所的指挥使、千户、百户一股脑全部召集了过来。

这天上午,东番中卫的码头附近可谓人满为患,不说水师将校,光是其他五个卫所的千户就多达上百,百户更是多达上千,这么多人聚集在临时修建好的码头区域,那自然是挤的不行了。

不过,大家都没感觉到挤,因为他们都被码头旁边高耸的卫城给震惊的不行了。

说实话,十多丈高的城墙他们是真没见过,至于两层结构,高达三十余丈的卫城,他们更是闻所未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