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96章

作者:星辰玖

泰昌毫不犹豫的抬手道:“行了,起来,去把马给朕牵过来。”

这石镇千户连忙起身,一溜烟往千户所驻地方向跑去。

袁可立见这家伙跑远了,这才拱手小心的劝道:“皇上,此时海盗尚未剿平,此地危险啊,要不微臣去宁海县城看看?”

泰昌微微摇头道:“朕不去宁海县城,朕就去被海盗劫掠的村落看看,你命元芳率两千水师将士下船,将这里的屯卫牢牢控制住,再令沈将军率船队把海港入口堵住,海盗肯定是过不去的。”

袁可立闻言,只能无奈的道了声“遵旨”,随即便安排海陆防御去了。

不一会儿,石镇千户便牵着三匹老马跑回来了。

泰昌也懒得跟他啰嗦了,直接招呼葛成和曹化淳上了马,又命刘时有点了一千水师将士,随即便命石镇千户在前面引路,直奔被海盗劫掠的村落而去。

一行千余人沿着海边的小道跑了大约半个时辰,前面便出现了一个大约数十户的村落。

泰昌带着人进村一看,不由冷哼一声,随即怒吼道:“派人去把宁海知县叫过来!”

他为什么发怒呢?

因为这村落里的老百姓实在是太惨了。

青壮没剩几个也就罢,年轻女子也不见了踪影也罢,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也罢。

这些,他都早有预料了。

因为各地急报上都写了,很多青壮被海盗所杀,年轻女子也差不多被海盗掳光了。

这并不是他发怒的原因。

他之所以发怒是因为这地方太穷了

这些老百姓身上的衣服几乎全是补丁,而且一个个面黄肌瘦,很明显吃不饱,穿不暖。

这里的老百姓为什么会穷成这样?

宁海知县不贪,老百姓会穷成这样吗!

还有老百姓都穷成这样了,还被海盗给抢光了所有东西,怎么活?

这帮贪官污吏,简直就是在逼老百姓造反啊!

宁海县城距离这里也就十余里,打马跑个来回也就一刻钟左右,不到两刻钟时间,宁海知县便打马跟着前去传召的禁卫高手狂奔而来。

他着实没想到,这海盗劫掠之事才过去不到一个月皇上就来了。

而且皇上事先还没吭气,上至承宣布政使司,下至州府县,没人知道。

皇上这明显是在怀疑他们啊!

这个也没办法,因为这边着实有很多人有问题。

他是诚惶诚恐的来到泰昌跟前,纳头便拜,连头都不敢抬。

泰昌气得指着不远处的海面怒吼道:“你这知县怎么当的,海里没鱼吗?海边的老百姓都饿成这个样子,怎么回事?”

啊!

皇上因为这个生气?

宁海知县愣了好一阵,这才小心的回道:“皇上恕罪,微臣也没有办法啊,《大明律》规定,寸板不得下海啊!”

你唬谁呢?

泰昌忍不住冷哼道:“海禁是禁止出海经商,不是禁止下海捕鱼,再说了,朕去年都已经下旨废除海禁了,你还跟朕说什么寸板不得下海?”

这个怎么解释呢?

宁海知县仔细想了想,这才小心的解释道:“《大明律》是没说不准渔民下海捕鱼,但是,渔民只能在近海捕鱼,要离开海岸十里范围捕鱼还得层层报备,太难了。

而且,《大明律》还规定,官民人等,不得擅造二桅以上大船。

也就是说,渔民哪怕经过千辛万苦,获准出海捕鱼,也没有大船啊,小渔船出海,十有九就回不来了。

所以,海边的渔民大多是在近海捕鱼,很少有去远海的。

而近海被渔民们捕捞了两百多年之后,鱼基本都绝迹了,很多渔民都是几天都捕不到一条鱼啊,而且渔船还得交税,所以,渔民们大多放弃捕鱼了。“

泰昌闻言,又是一愣。

这海禁之策简直害死人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这又是要层层报备,又是不准造大船,沿海的渔民怎么办?

近海的鱼补光了,那就只能喝西北风了啊!

现在废除了海禁又如何,沿海的老百姓都穷成这样了,难道还能指望他们自己掏钱去买二桅以上大船?

这是不可能的啊!

看样子,这宁海知县并不是什么贪官污吏,也不是在尸位素餐。

沿海的老百姓之所以穷成这样都是海禁惹的祸啊!

第266章 名将之后

泰昌着实没想到,专门跑过来查海盗的事呢,却查到海禁上去了。

这海禁着实把沿海渔民给害惨了,而且惨得都翻不了身了,怎么办呢?

这事他不管还不行,因为老百姓饿疯了就会铤而走险啊!

要知道大明的海岸线可是长达上万里,这会儿不知道多少海边的渔民在饿肚子呢。

这么多的人,他能不管吗?

这些人一旦饿极了,铤而走险加入海盗的肯定大有人在。

这或许就是东南沿海海盗和倭寇怎么都剿不灭的根本原因。

这边是形成了靠贩卖私货谋取暴利的利益集团没错,但是,人家不可能自己去干这种杀头的买卖啊!

如果没有这些饿的发疯的渔民,谁给他们去贩卖私货,谁给他们去卖命?

难怪从嘉靖朝到隆庆朝再到万历朝海盗就没消停过,而且这会儿又出现了,一出现就是一大堆。

这些海盗是怎么冒出来的?

海盗头子就不说了,人家可能原本就是东南沿海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但是他们手底下的小喽喽不是啊,他们手底下的小喽喽十有八九就是饿得铤而走险的沿海渔民!

也就是说,不解决这些渔民的温饱问题,东南沿海的利益集团就不愁招不到人,这海盗就休想彻底剿灭。

问题这些渔民都穷成这样了,别说是出海的大船了,就连小渔船人家都买不起啊,怎么让他们丰衣足食呢?

或许,可以把淘汰的帆船都“借”给他们,不管是剿来的海盗船,还是沿海卫所的帆船,以后大明水师肯定都用不上了,还不如就近“借”给沿海的渔民,让他们能出海捕鱼,帮他们翻身。

唉,这些也得等到剿灭海盗以后再说了。

想到这里,泰昌暗暗叹了口气,随即又问道:“海盗上岸劫掠那天早上,海上有大雾吗?”

皇上好像突然间又没生气了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宁海知县愣了一下,随即小心的回道:“是的,皇上,那天海上的确有大雾。”

泰昌紧接着又问道:“是你让石镇千户镇守县城的吗?”

这个的确是他要求的没错,但是,他并不是在故意配合海盗。

这事必须得说清楚!

宁海知县连忙解释道:“是的,皇上,当时微臣也不知道来了多少海盗,而且石镇千户手底下的屯卫也不多,所以,微臣只能力求先保住县城了。至于这些沿海的村落,微臣,微臣原本以为这些村落实在是没什么好抢的。”

泰昌闻言,不由看了看远处饿的面黄肌瘦的老百姓。

这宁海知县说得的确不假,这些沿海的渔民本就没什么好抢的。

看样子,这些海盗就不是为了劫掠而来,至少不是为了单纯的劫掠而来。

至于内应的问题。

石镇千户就没有撒谎,那天早上是有大雾,而且他也是应宁海知县的要求镇守县城,并不是见死不救。

这宁海知县,十有八九也不是内应,他要是内应,还保什么宁海县城,假装带着屯卫来救这边的老百姓,让海盗把县城抢了不比抢这里强?

唉,看样子,想要一举挖出东南沿海利益集团没这么容易啊!

想到这里,泰昌无奈抬手道:“行了,起来吧。“

宁海知县连忙道了声“谢皇上”,这才小心的从地上爬起来。

泰昌看了看可怜的渔民随即微微叹息道:“你把遭海盗劫掠的老百姓细细算一下,每一户发十石粮给他们应应急,就当赈灾钱粮上报户部吧。”

宁海知县闻言,不由满脸为难道:“皇上恕罪,这宁海本就在海边上,渔民众多,而且境内多山,根本没多少良田,微臣一年收的田赋全发给这些遭海盗劫掠的老百姓恐怕都不够啊!”

泰昌毫不犹豫道:“不够就让台州府调,你上报户部就行了。”

宁海知县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代宁海老百姓多谢皇上恩典。”

泰昌着实没想到,跑趟宁海会是这结果。

泉州府他也不想去了,因为通过想通过这种方式挖出东南沿海利益集团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干脆命船队越过福建海域,直奔南澳岛而去。

南澳岛是福建和广东交界海域的一座大岛,地处两省之间近海航道必经之处,位置十分重要,乃是历年来大明朝廷围剿海盗和倭寇的军事要地。

岛上不但常年都有福建水师的将士驻守,而且万历朝的时候南澳副总兵晏继芳还在岛上修筑了一座总兵府衙门,更是使得南澳岛成了水师常用的屯兵之所。

这会儿福建水师的大小战船就在南澳岛集结呢。

泰昌是觉着从沿海个州府入手探查东南沿海利益集团实在是太麻烦了,也太费时间了,还不如直接从海盗入手呢。

只要逮着那些海盗头子,还怕逼问不出他们的幕后主使吗?

所以,他才决定率水师船队直奔南澳岛与福建水师汇合,先去围剿海盗。

要说福建水师的战船数量那着实不少,大大小小的战船怕不有七八百艘,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说,差不多要跟冒出来的几股海盗所有舰船数量持平了。

可惜,福建水师的大型战船并不多,福船也就那么几艘。

泰昌看着南澳岛附近密密麻麻的小战船,忍不住长叹一声。

唉,当初郑和船队前前后后上百艘宝船就是在福建建造的啊,这会儿福建别说是宝船了,福船都造不出几艘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