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9章

作者:星辰玖

这也从侧面证明,一般的妾室都是走进门的,连轿子都没得坐。

当然,泰昌的意思并不是要毕懋良当纳妾来办,如果真这么办,那吴婉儿脸上就无光了。

他的意思什么提亲、定亲什么的这些过程是尽量简化,越快越好,迎亲的流程还是要按正儿八经的来,起码让外人看着这是正儿八经的成亲。

至于进了门之后,拜堂就省了,因为他父皇和母后都不在了,而吴养春和陈氏这两高堂也经不起他这皇帝一拜。

毕懋良跟吴养春一商议,可把吴养春给高兴坏了,他还以为朱公子的意思是把自己的女儿娶进门做侧室呢,国公府的侧室,对于他这种商户人家来说那已经相当的尊贵了。

不过,毕懋良就有点蛋疼了,因为皇上又命把迎亲的事给他安排上了。

因为按规矩来说,迎亲的时候不是新郎自己上门,而是请喜娘持着名帖去迎亲。

这事整的,他是又当媒婆又当喜娘,问题他是个男的啊,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户部侍郎。

唉,没办法,皇命不可违啊!

成亲当天,徽州府城和溪南那都是热闹非凡,吴养春可是徽州首富,嫁女儿那自然要风风光光。

毕家别院和十二楼外面的大马路上那都是上百桌流水席,半个时辰一轮,只要随便包个红包甚至说几句恭喜话就能去吃,另外还有好几个戏班子搭台唱戏,想看什么曲目都有。

歙县的老百姓闻讯,那是拖家带口,蜂拥而至,把徽州府城和溪南都快挤得水泄不通了。

这些人倒也不是穷得吃不起饭,想来大吃一顿,歙县乃是徽商的聚集地,六七成都是做生意的,就算不是做生意的,出点苦力搬运货物又或者帮人干活看店什么的都能填饱肚子,老百姓自然不会穷的吃不起饭。

他们之所以这么积极,大多都是想沾沾喜气,看看热闹,就算是在徽州,这么大的场面也很少见啊!

两处流水席,从早吃到晚,临近黄昏的时候一身吉服的毕懋良毕大老爷终于带着大队人马,抬着大红花轿,敲锣打鼓来迎亲了。

这下,看热闹的百姓更是炸开了锅。

他们倒不是在笑毕大老爷当喜娘,主要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带队迎亲这事也太罕见了,吴家也太有面子了。

吴养春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新娘子吴婉儿却是慌的不行了。

传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啊,更何况她这是远嫁到几千里外的京城,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能不慌吗。

她一改往日的活泼性子,一天都没怎么说话,上花轿的时候,她甚至都忍不住哭了。

吴养春见宝贝女儿哭了,心里也不由一酸。

不过,他倒是没有觉着对不起自己的女儿,毕竟成国公府乃是大明有数的豪门,人家光是提亲就送了几万两的东西,聘礼更是价值上百万两,这样的豪门,嫁过去当侧室那日子不比在吴家这样的商户家里好?

可以说,只要自己的女儿别去招惹大妇,那肯定是锦衣玉食,风光无限。

这个他已经跟女儿仔细叮嘱过了,相信以自己女儿的聪明,应该能应付。

新娘子就这么接过来了,接下来陪客人把喜酒一喝就差不多能入洞房了。

泰昌倒也没请太多的客人,毕家别院的大堂里面就摆了一桌,除了他带来的毕懋良、张之极和徐允祯等人,也就是知府石万程和知县倪元珙,加上吴养春夫妇,正好坐一桌。

泰昌也是第一次见知府石万程和知县倪元珙,他特意暗中观察了一番,这两人从言谈和举止来看,还真是那种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在上菜的仆役面前都不摆架子的那种。

至于他们的能力,那还得在后面慢慢考察。

不过,这会儿他也没心思想那么多了,娇滴滴的绝色美人在等着他洞房呢,谁还有心思想其他的。

他一个眼神示意,毕懋良、张之极和徐允祯等人立马开动,逮着石万程、倪元珙和吴养春夫妇就是一顿狂敬,不到半个时辰,四个人全喝趴下了。

接下来就是入洞房了。

泰昌颇有些激动的来到洞房之中,揭开红盖头一看,整个人都有点飘了。

好漂亮的小媳妇啊!

吴婉儿却是痴痴的看着他,怯生生的道:“夫君,大夫人凶吗?”

大夫人?

泰昌闻言,不由一愣。

他的大夫人就是太子妃郭氏了,可惜,郭氏也没有活到成为皇后的那一天。

唉,他这夫君当的,后宫就剩个东李了。

算了,不去想那些了,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

他愣了一下,随即柔声安慰道:“婉儿,你不用怕,大夫人已经不在了。”

没想到,吴婉儿依旧怯生生的道:“那二夫人呢?”

呃,什么二夫人?

泰昌摇头苦笑道:“我没有二夫人。”

哇,那我岂不是最大的了!

吴婉儿闻言,大大的眼睛里顿时有了光彩,整个人也如同盛开的鲜花一般,变得更加明艳照人了。

这个时候泰昌却有点犹豫了,朕的身份要不要告诉她呢?

两人都是夫妻了,这事肯定是瞒不了多久的。

泰昌想了想,还是认真的道:“婉儿,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我没同意之前,你可千万别跟别人说,你父母都不能说。”

秘密?

吴婉儿顿时来兴趣了,她天真的问道:“夫君,什么秘密啊?”

泰昌一本正经的道:“其实,朕就是当今皇帝。”

吴婉儿闻言,瞪大眼睛吃惊道:“夫君,你是不是喝多了?”

什么喝多了?

泰昌哭笑不得道:“朕说的是真的。”

好吧,难怪夫君说不能告诉任何人,夫妻之间私下开这种玩笑的确不能告诉任何人。

爹娘都说了,出嫁随夫,既然夫君想开玩笑,那我就跟他开开玩笑吧。

吴婉儿想了想,随即假装一本正经道:“夫君,你是皇帝,我岂不是皇后?”

呃,这个。

泰昌想了想,随即郑重道:“朕已经有太子了,你想封皇后恐怕是不可能了,不过,朕可以给你封个皇贵妃。”

吴婉儿闻言,不由捂嘴笑道:“皇贵妃?夫君,你可真逗!”

好吧,朕已经说过了,到时候你可别说朕瞒着你啊。

接下来……。

佛曰:不可说。

第026章 逆推

铜陵,古称定陵,因铜而名,故改名铜陵,乃是自古以来最为有名的铜都。

传闻,自商周时期开始便有人在这里开采铜矿了,到了唐宋时期,这里更是成为采铜、炼铜和铸造铜币的中心。

李白就有诗云: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首《秋浦歌》描述的就是当时铜陵炼铜的盛况。

铜陵就是泰昌暗中查探的第二站,因为这里的铜矿严重减产,以致于他想铸造泰昌通宝都没有足够的材料,而且,毕懋康和孙元化都觉得新式火枪和火炮都只能用铜来造,用铁根本造不出来,以后用铜的地方还多着呢。

应该说,这是他第二次来铜陵了,因为他上次就是在铜陵码头上的岸,不过,他上次只是路过,并没有到处查探。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有备而来,准备好好查探一番。

至于查探的办法,原本南下的时候他都还没想好,不过,毕懋良这次把他引到溪南吴家来却是误打误撞下了步好棋,让他思路瞬间便清晰了。

当然,这个好棋指的并不是吴婉儿,吴婉儿只是个意外而已。

他指的好棋是利用商户等底层平民的现状反过来逆推官员的贪腐行为,就好比溪南吴家在盐引生意上的麻烦让他很快就了解到了盐科税赋里的猫腻,以此类推,其他方面应该也可以从最底层开始了解,逆推出相关官员的贪腐行为。

而且,在查探其他方面的时候他还可以利用溪南吴家的人脉关系来取得突破。

要知道徽商的生意可是遍布天下,而作为徽商的翘楚,溪南吴家的关系自然也遍布天下,南直隶就更不用说了,这里可是他们的老巢,基本上只要跟做生意这行当相关的,他们都有熟人。

这一次,他还专门跟吴养春要了个人,以帮他引见生意场上的熟人,这个人就是吴养春的二弟吴养生。

当然,泰昌并没有跟吴养生说他是来暗中查探的,他就瞎编了一个理由,说什么成国公府拿出多年来珍藏的珍宝、古玩和字画,准备变成现银之后在江南置办些产业。

而这次他来铜陵,吴养生要给他引见的便是有铜陵矿主之称的盛家。

当然,这个铜陵矿主并不是说铜陵所有的铜矿都是盛家的,铜矿那都是皇家的,这个矿主的意思是说铜陵的大部分铜矿都是由盛家包下来开采甚至冶炼的。

一行人赶到铜陵之后,吴养生便出面包了个大宅院,将吴婉儿和一众随嫁的丫鬟老妈子安置其中,泰昌又留下刘时有和二十多个锦衣卫高手在其中护卫,随即便带着其他人往盛家大院赶去。

这时候大明朝廷对于各种建筑的规模其实是有严格规定的,除非是官宦世家,一般普通老百姓的住宅都不能超过三进,大堂也不能超过三间。

所以,一般有钱的商户家里都是用围墙围起来的一大片宅院,里面都是单门独户的小院落,单独一个院落都没有违反朝廷的禁制。

这或许就是民间盛行修建大宅院的原因,后面几百年间都是如此,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就略过不表了。

总之,盛家的宅院相当的大,虽然没有吴家十二楼的气派,但占地面积却比吴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传闻盛家自宋朝就发迹了,北宋祥符年间,盛家便出了个进士,名曰盛度,此人曾出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参政知事、知枢密院事等要职,乃是宋朝有名的大官。

不过,宋朝的官员明朝肯定是不承认的,到了明朝,盛家已经彻底变成商户了。

还是老规矩,来到盛府大门外之后泰昌并未出面,这次甚至就是毕懋良都没出面,投拜帖的直接就是吴养生。

拜帖投进去之后没过多久,一个红面无须的壮硕老者便带着一大帮家丁打开大门迎了出来。

这里已然是池州府地界,盛家家主自然是不大可能见着徽州双毕的,至于当今皇帝,他就更没见过了,所以,他压根就不知道这两是什么人。

他疾步走上前来,直接就对着吴养生拱手道:“哎呀,吴大人,是什么风把您老人家吹来了,你怎么不派人知会一声啊,小老儿好去城外相迎啊!”

吴家五个中书舍人,老爷子吴守礼和吴养春四兄弟都是官身,这个整个南直隶的生意人都知道,所以,他们都称吴家兄弟吴大人。

吴养生这个尴尬啊,我就是个引路的小角色,你对我这么客气干嘛?

他连忙回礼道:“盛大掌柜客气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朱公子,这位是毕侍郎毕大人。”

毕侍郎就是徽州双毕的老大,户部侍郎毕懋良,这个盛怀宣还是听说过的。

这朱公子又是谁呢?

莫非就是这两天疯传的那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