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185章

作者:星辰玖

袁可立闻言,盯着图纸想了想,随即抬手指着楼船炮舰最底层道:“良甫,这一层是干什么的?”

王徵不假思索道:“这一层就是库房,专门储存粮食和弹药的,另外上面这一层除了摆放蒸汽机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是储水槽,淡水都储存在这一层。”

袁可立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估摸道:“皇上,按这个结构,甲板上面每层炮楼最好配备一百名炮手,甲板下面这一层最好配备五十名看管锅炉和蒸汽机的,另外再加上指挥、操船、传令和勤杂,一艘楼船炮舰最好配上四百名水师将士。”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嗯,这些都由你来定,沿海各都司卫所的屯卫也都归你来调度,总之,你要保证,狼牙战船和楼船炮舰造出来就要有熟练的水师将士来操控。”

袁可立闻言,亦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明白。”

如果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听到大明水师这配置,估计下巴都要惊掉了。

他们一艘楼船炮舰配备的人员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两百人啊,而且,他们还不能无限制的造楼船炮舰,因为他们人口太少了。

西班牙这会儿人口还不到五百万,能拉出五十万青壮来就算不错了,而荷兰人口才一百来万,能拉出十万青壮来就算不错了。

所以,他们就算是能造楼船炮舰也不敢造太多,而且每艘楼船炮舰上配备的人员也是能省则省。

大明水师竟然一艘楼船炮舰就配备四百人,五十艘楼船炮舰那就是两万人啊!

如果再加上两百艘狼牙战船,大明水师一年就需要扩充两万六千人,四年就上十万了!

这样的造船能力,这样的爆兵速度,欧陆诸国皆是望尘莫及。

只要有个十来年的时间发展,大明水师必将天下无敌!

第251章 藩王进京

泰昌亲自推动,造船厂那是飞速扩建,铸炮厂和火枪厂也很快开工,海河沿岸顿时热火朝天。

工部一声令下,各地匠户正拖家带口陆续赶来,袁可立奉旨扩军,沿海卫所的屯卫也在不断向登莱水城聚集。

按泰昌的规划,不出五年海河沿岸就将聚集匠户及其家眷两百余万,大明水师也将扩充到十余万,如果再加上原有的步卒,大明征召的将士很快就会突破八十万!

如此多的匠户及其家眷需要养活,如此多的将士需要粮饷,这钱粮从哪里来?

光靠大明钱庄的收益肯定是不够的,就算加上太仓市舶司的收入也远远不够。

那么,怎么办呢?

这么大个窟窿,拿什么来填?

这个时候,能填上这个窟窿的也就只有大明各地的藩王了!

大明自洪武朝至泰昌朝两百余年总计分封了六十四个藩王,其中因事被废或者无嗣除国的共计二十九个,另外还有燕王朱棣、郕王朱祁钰、沂王朱见深、兴王朱厚熜和裕王朱载坖继承大统成为皇帝,如果再除去被泰昌干掉的福王和被反贼干掉的郑王,这会儿大明还有藩王二十八个。

这二十八个藩王加上他们的子孙后代足有上百万人,大明朝廷每年光是宗藩禄米就得发给他们九百多万石,足足占了每年大明朝廷总税赋的六成多。

就这,他们还不满足,他们还要不断的兼并土地,他们兼并的土地,那真是吓死个人!

据史料记载,明初洪武朝的耕地面积足足有八亿多亩,除去两亿亩左右的屯田,朝廷能征收税赋的田地还有六亿多亩。

但是,到了泰昌朝,朝廷能征收税赋的田地却不到四亿亩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简单,剩下的两亿多亩都被各地藩王和土豪乡绅给兼并了。

二十八个藩王,光是封地就有数千万亩,他们兼并的土地更是多达上亿亩!

也就是说,只要把宗藩禄米除了,他就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两百余万匠户及其家眷了,只要把这些藩王的封地收回来,大明朝廷每年的税赋瞬间便能暴增五成!

这些藩王,泰昌是早就想收拾了,原来他还忌惮各地藩王趁着反贼肆虐之机造反捣乱,这会儿他却是一点都不担心了。

因为反贼已经被他剿平了,建奴也被他打得远遁千里,不见了踪迹,他根本就不惧这些藩王造反捣乱了。

所以,安排好铸炮厂和火枪厂的事之后,他便发出诏令,命所有藩王进京面圣!

这些藩王会听他的吗?

有十来个那是不听也得听,因为他们请来了朝廷大军镇守藩国。

他们就算再不情愿,也只能在千余屯卫精锐的“护送”下上路了。

至于其他十多个藩王,那是想尽办法拖延,又是什么路途遥远,又是什么身体吃不消,又是什么害怕反贼劫道等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理由都找出来了,反正就是不动身。

这个泰昌自然早有预料,他直接就派出了车轮舸和禁卫军将士去接。

反正这些藩王封地不是在黄河沿岸就是在长江沿岸,要么就在黄河长江的支流两岸,车轮舸过去还是很快的。

不过,他并没有派出太多车轮舸和禁卫军将士,每个藩王那里他也就派出了五艘车轮舸和一百禁军将士。

话说,他这么搞,就不怕藩王造反吗?

他先是发出诏令,令藩王进京面圣,这就已经实在通知各地藩王,朕要收拾你们了。

人家不敢来,他又派人去接,而且还只派区区一百禁卫军将士去接,万一人家直接召集人手造反怎么办?

他之所以这么搞,还就是想给这些藩王创造造反的机会!

你们造反啊!

两万神武营铁骑已然整装待发,还有上万水师将士正好需要操练,实在不行还可以抽调两万神机营将士坐着车轮舸扑过去!

你们有种就造反啊!

你们不造反朕还要找点理由收拾你们呢。

你们一旦造反,那好,朕就不用找什么理由了,直接弄死你们!

可惜,这会儿的藩王早已没了洪武朝的藩王那种锐气,他们扭扭捏捏拖延了好一阵,最后还是坐上车轮舸出发了。

二十八位藩王自然不可能同时赶到京城,因为这些藩王的封地有远有近,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坐车轮舸过来的,还有坐马车过来的呢,这前前后后相差十多天都正常。

泰昌也不着急,先到的,他直接就安排人家住进了皇城东安门外的十王府,而且,并未派人去将他们隔离开。

这意思就是随便他们怎么商量,怎么勾结!

直到所有藩王全到齐了,他才一股脑将人全部召集到了皇极殿。

至于什么座位,那自然是没有的,这些人就不配坐下来跟他商议!

二十八位藩王,怎么排怎么站呢?

泰昌也没管,随便他们怎么排序,反正这些藩王老老实实站好了他才会出现。

这些藩王站皇极殿里着实懵逼了好一阵,到底怎么排怎么站呢,总不能乱七八糟的站一堆吧?

他们商议了一阵,还真想出个办法来了。

那就是分两列站。

燕王一系的,站左边,因为他们跟当今皇帝是一脉相承的。

剩下的,其他洪武帝的子孙则站右边。

至于怎么排序,很简单,就按辈分来。

要知道当初洪武帝可是给自己二十六个儿子的后代都排定了辈分,按这个来绝对没错。

比如,成祖朱棣这一系的字辈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那么潞王朱翊镠肯定是站瑞王朱常浩和桂王朱常瀛等人的前面,因为他是翊字辈,是这几兄弟的叔叔。

又比如,秦王朱樉这一系的字辈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朱棡这一系的字辈是: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而这一代的秦王朱谊漶是洪武帝的十世孙,这一代的晋王朱求桂则是洪武帝的十一世孙。

那么秦王朱谊漶肯定是排晋王朱求桂前面,因为论辈分他是朱求桂的堂叔。

当然,也会存在辈分一样的情况。

比如,周王朱橚这一系的字辈是: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而这一代的周王朱肃溱也是洪武帝的十世孙。

他跟这一代的秦王朱谊漶又怎么排呢?

没关系,可以论他们老祖宗的排序,秦王朱樉是洪武帝的第二个儿子,周王朱橚是洪武帝的第五个儿子。

那么秦王朱谊漶肯定是排在周王朱肃溱的前面。

他们论辈分论了好一阵,总算是排好了。

好巧不巧,排左边第一个的正是潞王朱翊镠,因为成祖朱棣这一系就他辈分最高。

这会儿成祖这一系辈分最低的都排到慈字辈了,那都是他的曾孙辈了。

而排在右边第一个的则是唐王朱聿键,别看他年纪不大,辈分却是最高的。

因为唐王朱桱这一系的字辈是: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据,启龄蒙颂体,嘉曆协铭图。

也就是说,他是洪武帝的九世孙,跟潞王朱翊镠的辈分是一样的。

这些藩王都排好了,站那里不动了,泰昌也收到太监传来的准信了,这才坐上龙辇,慢悠悠的来到皇极殿。

第252章 换藩还是削藩

皇极殿中,二十八个身着衮龙袍的人聚一起着实是难得一见的奇景,好像大明历代皇帝还没召见过这么多的藩王呢,就算是洪武帝和永乐帝也未曾一次召见过这么多。

这时候二十八个藩王已然分左右而立,他们貌似垂手而立,恭顺异常,不过脸上真正恭顺的却没有几个。

“皇上驾到。”

一声高唱,泰昌昂首阔步而入。

曹化淳和刘时有带着两列太监躬身疾步,紧随其后。

一众藩王并没有如同朝臣般下跪,更没有趴地上山呼万岁。

他们貌似都已经商量好了,就是一起拱手躬身齐唱道:“恭迎皇上。”

这个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当初老祖宗洪武帝召见藩王的时候也没让自己的子孙趴地上山呼万岁,皇上要真跟他们计较这个,他们还可以把老祖宗抬出来顶一顶。

很显然,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泰昌,他们是不会老老实实听话的。

泰昌当然不会跟这帮家伙计较这些,老实不老实,看的是实力。

这帮家伙现在有个屁的实力,敢不老实,可以试试!

他就这么面无表情的走上台阶,往龙椅上一座,这才抬手道:“免礼。”

一众藩王立马把手放下去,挺直了腰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