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92章

作者:不落骨

  “今天要带着小言儿去海边,你们准备好了吗?”厚一脸沉重的说道。

  “真的要去吗?师祖知道了事情就大了。”樗里翊有些犹豫。

  姬言因为早产的缘故所以底子比较弱,之前没有什么表现,前段日子因为在海边招风见凉风寒了一段时间,这让荀子吓的当场把自己珍藏的各种奇药拿了出来,同时将他们三个罪魁祸首打的一月不能下地。

  后来姬言身子好了之后,荀子拿出了自己的各种奇花异草帮助姬言固元养身,每一个都是能让子游碰了之后被撵出小圣贤庄三年的珍藏品,并且警告他们近期不要带着姬言去海边玩耍,但是昨天武这个憨货又被姬言套路了,信誓旦旦的说要带着姬言去海边。

  “怕什么,不就是再被揍一顿吗?师祖发现了我们就说是老师让我们带着言儿去的。”武提议说道。

  厚和樗里翊默默的远离了武,师祖揍你可能还留手,但是他们对子游的了解,子游会真的把你打的三个月下不了地。

  看着混乱的人群,伏念眼神变得锐利。

  “够了!”伏念沉声说道。

  雄厚的内力传出的声音当场压住了所有人,已经上手的人松开了被自己按在地上的人,起身整理衣服对着伏念行礼,看着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伏念说道

  “子游你继续说。”

  子游点头说道

  “其实人之初,是善是恶并不重要,你可以认为他是恶的,也可以认为他是善的,人一味地坚持善良,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没有个性的老好人,一再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会使自己的内心受到暗伤;人一味地坚持邪恶,大概率会失去所有与外界的链接,使自己在精神上变得过于孤独,同时大概率会使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糟,重要的如何教育的问题。

  孟子说出的性善,是希望后人能够以人性中的善,来教导后人如何变为好人,而老师说的性恶,是强调人性中的恶,希望通过礼法这样的后天教育和约束来使人变好,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着重点都是在讲希望能够通过教育这样的后天手段来使人变好,只不过出发点不同。

  人性是复杂的,有善又有恶,重要的如何通过后天的教育来使人变得更好,若是一定要支持一点,我支持老师的,性恶论,相较于性善论依靠人的自觉,我觉得更需要依靠礼法规矩约束和后天教育才会使人变好。

  这也是我什么我写下了启蒙三著作的原因,希望通过这些来从孩童开始来教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好人,但又不是一个会被人欺负的烂好人。”

  众人听完子游的话对着子游行了一礼,荀子看向子游的目光也带着认同,他和孟子的本性之争,与其在说人的本性是什么,倒不如说他们选择的教育方向是什么。

  今天就这样吧,我硬是发了五次才发出来上一章

第175章 ,算计儒家的人

  性本之争最开始是孟子和荀子两人之间的辩论,只不过周围旁听的弟子们并不太理解二人真实的想法,但是为了自家大佬的理念和学说,便单纯的将性本之争当做了人的本性之争,忘记了在本性之后,二人都强调了后天手段对于人的塑造。

  众人对子游行礼完之后,也对着荀子行了一礼。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只是为了给孩童们种下一颗行善的种子,再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礼法的约束从而成为一个好人,并非是在探讨人的本性是善是恶。”子游说道。

  众人恍然大悟,于是有人说道

  “原来如此,但是我总觉得这次的性本之争像是有人故意挑起一样?没有丝毫的前兆,仿佛突然爆发出来一般。”申师于突然说道。

  听到申师于的话各家各脉的家主你看我我看你,他们想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样。

  “我左氏是因为谷梁儒的挑动才跟他们辩论了起来。”左氏儒的家主说道。

  “我们谷梁儒也是听颜氏儒说的,说这次的性本之争关乎儒家的未来,性恶纵有好处,但也不能否定性善,所以才起了辩论。”谷梁儒家主说道。

  “颜氏儒也是看到了公羊儒的乱象才说的,公羊儒已经继承了子游师弟的大一统思想,对于今后治理天下至关重要,若是他们乱起来,儒家怎么能够平息下来,好不容易出现的大好局面又会乱起来。”颜氏儒的家主说道。

  一时间每个家主都将自己为何会参与进这次性本之争的原因说了出来,其中大多都是看到了公羊儒的乱象才想着制止,但是也没想着重启一起性本之争,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性本之争就点燃了整个儒家。

  “所以这次我将两个师弟带来了,让诸位师叔师伯们听一听原因,分析一下到底是何人在针对我儒家。”申师于说道,示意自己身后的两个师弟说出原因。

  “最开始我也因为一次辩论,因为涉及到了本性之争,然后那位师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将性恶论批判的一无是处,其中一点可取的都没有,当时我也没有在意,便结束了辩论,但是事后子闵师弟却说我意图修改批判儒家经典,其中开端就是性本的事情。”

  “我也是听一个弟子说的,他说乐玉师兄意图修改儒家经典,将大一统思想妖魔化,准备将大复仇主义彻底极端化,将人性之恶融入其中,我也是因此才去辩论的,谁知道会出现这种问题。”子闵揉着自己熊猫眼说道,刚才子闵趁他不注意直接给他了两拳。

  “通过两位师弟的话,我想各位师叔师伯都明白了,是有人想要针对我们儒家,故意重新开启了性本之争,各家各脉之间也有小人在故意挑拨。”申师于厉声说道。

  看着申师于面色铁青冰冷,颜路开始为背后操作这一切的人开始担心,你惹谁不好,非要惹这群大复仇主义的疯子,让他们背黑锅,他们能把伱祖坟撅了。其实颜路心中也有些生气,如今儒家好不容易安稳下来,不再进行内耗了,这就又有人来想要让儒家内耗,但凡是儒家弟子恐怕都无法坐视不理。

  “你们可认识与你们辩论和交谈的弟子?”伏念问道。

  两人面面相觑,公羊儒现在可不是当初那个只有十几号人的小门派了,这些年的发展公羊儒上下大约有数百弟子了,他们怎么可能认识每一个人呢?就算是申师于这个负责公羊儒大小事务的人恐怕都不一定能对的上每一个人。

  “他们有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口音,样貌或者学的是哪家学说?”子游问道。

  两人开始思索起来,乐玉想了想说道

  “当初找我的弟子有两个,和我辩论的是齐国口音,陪同他的弟子因为一直没有说话,只有中间差了一句话,听起来倒像是楚国口音,因为就说了一句话我也听不清了。”

  “楚国?”子游低声说道,眼神不由得看向了这次突然到来的詹台家家主,詹台杞。

  各家各脉的人也都看向了詹台杞,要说是楚国口音,那么詹台家肯定是跑不了的,他们各家内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楚国弟子,很少去楚国传播学说,就算有也因为长时间的待在身边,他们的楚国口音也逐渐变成了雅言或者齐鲁的口音,如此排开只有楚国詹台儒的嫌疑最大,而且这次詹台杞来参加儒家的议事本身就很值得怀疑。

  “詹台家主还请解释一二吧?这件事差点重新让我儒家陷入当初的内乱局面,若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我只能让小圣贤庄开启大会,提议除名詹台家了。”伏念看着詹台杞说道。

  伏念的话很平淡,但是其中充满的冷意却让在座的每个人不寒而栗,尤其是一句开启大会,除名詹台家,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要知道这可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在听说要除名哪家?

  当初的儒家内乱,一门分八脉,现在被认可的只有七脉,便是因为当初仲良氏儒被驱逐出了儒家,后来仲良氏儒独自出去在楚地和詹台儒一起传播儒家学问,后来儒家经过小圣贤庄的认可,他们再次回到了儒家,只不过已经不复当初的威名了。

  “我这次前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楚地的儒家乱了。”詹台杞无奈的叹息说道。

  众人闻言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脸的懵,在他们眼里楚国就是蛮夷之国,所以关注很少,楚国的儒家也和他们来往很少,所以楚地的儒家是什么样子他们并不知道,所有人又都看向了伏念,作为儒家的掌门人,伏念处理儒家大小事务,应该是知道的。

  “这件事我没有接到楚国一脉的消息,近期内楚国一脉甚至很少往小圣贤庄送消息。”伏念摇头说道,楚国一脉不想要和小圣贤庄联系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并非是一件书信都不来往,伏念也就没有深思。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了,楚地的儒家大多都是仲良氏儒和我詹台儒,但是两个月前,我突然接到了仲良氏儒的领袖,陈愿的书信,说仲良氏儒内乱,让我想办法通知小圣贤庄。”詹台杞说道。

  “那当时为何不通知?”伏念问道。

  “因为韩魏攻楚的原因,楚国上下戒严,边关困守,我为了试探曾让弟子想办法前往小圣贤庄,却发现边关严查各种书信,我便意识到这样内乱有着大问题,而我为了来小圣贤庄更是借着去郢都拜访故人,让弟子留在郢都,而我易容借道秦国,一路来到了这里。”詹台杞说道。

  当时詹台杞接到陈愿的书信时,他发现已经晚了,整个楚地的儒家已经动乱起来,哪怕是他们詹台儒内部也有一些弟子参与了进去,这让詹台杞感受到了危机,首先秘密排查了他的亲传弟子们,还好他们的亲传弟子和詹台家没有人参与进去,这才让他有帮手从而离开楚国借道秦国一路向东来到小圣贤庄。

  “我说怎么在大梁遇到了詹台家主。”一家姓氏儒家主说道。

  “詹台家主还请继续。”子游说道。

  “我当时在楚国调查了一段时间,发现这场内乱其实早有预谋,有人在数年前就开始对楚国儒家一脉动手,开始不断的侵入儒家弟子的思想,想要将其掌控起来,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如今的楚国威望最高的昌平君。”詹台杞说道。

  所有人都有些意外,如果说是楚国宗室或者屈景昭三族他们或许还能接受,但是昌平君这就让他们很意外了,要知道数年之前昌平君还在秦国,那时的昌平君被吕不韦压住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怎么可能隔着千里之外派人谋划楚国儒家动乱。

  子游听着詹台杞的话,有些意外也有些意料之中,秦时明月中昌平君的谋划可谓是千里伏脉,诸子百家中,墨家、农家两个大家都被他算计了,而掌握着舆论大势的儒家他怎么可能放过,当初子游以为昌平君在儒家的谋划是张良,但是没想到是楚地的儒家。

  颜路和伏念注意到了子游的神情,以为子游是知道些什么,伏念问道

  “子游师弟,你和昌平君接触做多,你对这件事的是出自昌平君之手的几率如何?”

  “很大,昌平君本人便有着极大的野心,据我所知,农家的侠魁田光就是此人的追随者,罗网有情报说自昌平君入楚之后,农家的也开始朝着楚国流动,醉梦楼背后也是农家的神农堂,他也曾支持昔日的燕太子丹掌握墨家,但没想到他对我儒家还有这这一谋划。”子游说道。

  儒家在各国掌握的话语权虽然在高层不多,但是儒家弟子在中层、基层和民间的舆论,以及官吏的幕僚门客中有很多,掌握了楚国的儒家,昌平君在舆论上和拉拢各个权贵以及官吏便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再配合着昌平君如今的威望和项燕作为军事盟友,只要昌平君正式回到楚国朝堂,他很快就能站稳脚跟和屈景昭以及李园平分秋色,甚至超过李园,略压屈景昭三族。

  子游觉得针对楚国的计划必须提前了,要不然昌平君极有可能提前击败李园,联手屈景昭三族,屈景昭三族是权贵,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利益,只要昌平君给够他们利益,他们也能对项燕笑脸相迎。

  “这么说很有可能就是昌平君了,他既然算计我儒家,那么就要让他付出相应的代价。”伏念说道。

第176章 ,窃熊氏楚国

  伏念此话一出,在座的各家各脉家主都脸色沉了下来,儒家好歹也是百家之中的大门派,如果被如此算计还不说话,所有人都认为儒家是好欺负的,他们都在等着伏念下令如何回应。

  “派遣弟子入楚,窃国!”伏念沉声说道。

  各家各脉家主对于伏念的话有些愣神,随后一个个眼中爆出精光,舔了舔自己的嘴唇,窃国,这是他们多久不曾听说过的话了,窃国这是儒家的拿手好戏,正所谓窃钩者贼,窃国者侯,当初的儒家前辈主导了田氏代齐,虽然在史料中没有什么记载,但是在儒家的典籍和百家中可都流传着这句话。

  他们这些人哪个年轻时不通读儒家的历史,每当读到儒家先辈主导田氏代齐的时候,他们便是产生向往之情,以白身而改一国宗室,再造新国,说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如今伏念下达了儒家掌门的命令,窃楚国,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

  荀子看了一眼伏念,他原本以为伏念会说出叫来昌平君以示警告或者直接杀了昌平君,但是没想到伏念竟然准备窃取楚国来报复,这可比杀了昌平君还难受,看着自己的国家被外人不断窃取,看着自己的努力被人不断窃取,野心和志向被人斩灭,这对于一个野心家是最大的惩罚,看来儒家现在被公羊儒的大复仇主义影响了起来。

  对此荀子表示赞赏,若是儒家的掌门连以直报怨都做不到,这儒家也就快亡了。

  “诺!”各家各脉齐声说道。

  窃国之事他们各家各脉都有着流程的记载,派遣弟子过去就行,至于大方向上让伏念掌控就行,窃国无非是扶持权臣,分裂王室,引起君臣矛盾,拉拢百姓,控制舆论,掌控军权,发动政变罢了,他们要更简单一些,他们窃国是要把楚国偷窃交给秦国,相较而言可比发动政变简单的多了,还有着大军在外策应。

  “詹台家主还请您能够说明如今的楚国儒家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动用?”伏念问道。

  “不到二三成,其中我的亲传弟子和詹台家可以相信,仲良氏儒中恐怕就陈家的嫡系可以用。”詹台杞说道。

  “召集儒侠,入楚将一些没必要的人清理掉。”伏念淡淡的说道,既然已经决定对楚国窃国,一些非常之手段就可以用出来了,儒家打不过墨家是因为当初儒家就公羊儒能打,但之后孟子引入了墨家义的理念,催生出来一大批儒侠,这些人手段可不弱,这也是为什么公羊儒人数稀少,儒家依旧能和墨家打的有来有回的原因。

  “诺!”颜路对着伏念行礼说道。

  颜路在小圣贤庄负责的便是儒侠一脉的事务,儒侠这群人看起来和读书人没什么区别,但是真的动起手来可比墨家那些人狠多了,而且脾气暴躁,更重要的是他们信奉君子欺之以方,也就是说一般人还说不过他们,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和有大局观的人来制衡他们,更重要的颜路的武力值能够压得住他们。

  历代儒侠的领袖都是靠着武力值打的这群人老实不敢造次,整个小圣贤庄符合这些条件的也就颜路,当初在桑海传播妖邪之论的人就是颜路带着儒侠解决的。

  子游看着这些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各家各脉的家主们心中不由得为昌平君感到同情,这下昌平君也别想在楚国人心中留有什么好名声了,留名青史是肯定的了,就是不是什么好名声罢了,大概要和崔杼之流同名了。

  随着窃国之事结束,各家各脉逐渐离开了小圣贤庄,他们需要回去调动弟子了,这种窃国的事情快则有,手慢则无,要是被别人抢了先,他们的死后的墓志铭可少了一个让后人震惊的履历了,窃国这事情谁看到谁不沸腾!

  其他人离开之后,大殿内就剩下荀子、伏念、子游以及颜路了,没了其他人子游也放松了下来,随便拿起一个坐席来到了荀子身边一脸谄媚的看着荀子和伏念。

  看着子游这般模样,荀子和伏念脸色一沉,他们知道子游绝对没憋什么好事。

  “有什么话就直说。”荀子看着子游说道。

  “也没什么,我寻思着我们小圣贤庄过得清贫啊,很多弟子平时都吃不了肉,哎,我这个二师公怎么能看着我们可爱的弟子们因为营养不了而日渐消瘦呢?尤其是武那个孩子,我看着都瘦了一圈了,所以我打算用儒家的名义开酒楼,赚取钱财来供养我们的弟子,必须要让弟子们饮食更加合理,必须吃肉!”子游激动的说道。

  伏念看着子游准备摇头的时候,荀子点头说道

  “可以,当年子贡行商与各国,为儒家赚取了成立小圣贤庄的资本,这些年来因为儒家对商的不重视,小圣贤庄也只能靠着国君赏赐的食邑维持,虽说不会让小圣贤庄贫穷,但也支撑不起一些弟子的想法,这开办酒楼之事你准备如何做?”

  “这件事当然不用我们的弟子亲自出手,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去做个掌柜的,只需要借着儒家的名义,由文信侯吕不韦派人运转就行。”子游说道,他和嬴政以及吕不韦约定的,子游占据一成,吕不韦一成,罗网两成,儒家两成,嬴政四成这么来分配的,其中儒家出名,罗网出力,吕不韦提供关系,子游负责设计,嬴政则是一个收保护费的。

  “如此倒是可行,商人并非是百弊无一利,商人承担着促进社会流通的任务,只要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便是有利于天下的,但是商人贪婪取利,是损害天下的行为,让一些弟子感兴趣或者志在此的弟子们参与进去,行商于天下,取小利而利天下,未尝不可。”荀子说道。

  “若是如此,我担心弟子们可能会沉沦商贾之道,而忘记治学问。”伏念说道。

  “也不是不可,商人终究是被歧视的,当初的端木子也曾传授商贾之术,千金重利就在眼前,孔子也曾夸奖过子贡,但是谁又去学习呢?”荀子说道。

  荀子还是开明的,若是让孟子来说,肯定说子游是旁门左道,弄不好还要清理门户,

  “若是弟子们贪婪取利,而忘记初心呢?财帛动人心,并非谁都是君子圣人。”颜路说道。

  “倒无妨,让其起誓,于小圣贤庄立下誓约,违者天地共诛之。”荀子说道。

  有着儒家小圣贤庄的束缚,哪怕到时候儒家的行商的弟子想要贪婪取利就要问问小圣贤庄的刀是否锋利,至于说上下同流合污,荀子是不相信的,总有人会站出来的,而且现在的发誓可不是司马老贼违背洛水之誓后的道德水平,你要是当众发誓,又违背了,等着你的是全家社死,真正的社会性死亡和生命死亡,死了还要被刻在耻辱柱上的。

  “若是如此可以尝试一下。”伏念思索了一下说道,儒家弟子众多,总有那么几个另类的,哪怕不这么说他们也会去尝试,而且端木子行商在前,儒商也是有的,只不过地位不高罢了,而且现在要用儒家的名义来开酒楼,若是在反对行商那么看起来就有些双标了。

  “剩下的事情伱们说吧,我回去了。”荀子起身说道。

  三人起身对着荀子行礼,荀子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了突然说道

  “小言儿这些天病了,因为你三个弟子导致的,回心园的时候记得照顾好言儿。”

  子游的眼中冒出一道精光,眯着眼说道

  “老师放心,我会好好教导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