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74章

作者:不落骨

  “子游先生,认为秦国接下来的事情该如何?”吕不韦低声询问道。

  “大方向东出不容置疑,但是现在郑国渠还有最后一部分没有完工,国内还不足以支撑持久的东出灭六国。

  而且灭六国首先要灭韩国,获得东处跳板,但是灭韩首先要将赵国打残。”子游说道。

  韩国位处中原,临近四国,拿下韩国,北可攻赵、魏,东可入齐,南下进楚都是极为便利,韩国一直都是秦国的第一目标,秦国历代君主都在不断蚕食着韩国。

  “我也正是如此想法,灭六国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当徐徐图之。”吕不韦摸着胡须说道。

  随着赵高高喊秦王到,秦王亲政的第一次大朝议就此开始,赵高因为保护扶苏有功,即将上任中车府令。

  嬴政看着下方的朝臣开启了自己的亲政,一如往常的朝议,各个大臣有事情的上奏,没事情的汇报工作,只不过这次朝议让嬴政十分酣畅,因为吕不韦没有再像之前那样擅自做主,大小事情都是让嬴政做主,只是偶尔给出一些意见罢了。

  嬴政对着赵高点头,赵高拿出一道旨意喊到

  “大王召令,子游先生,学识渊博,为我秦国屡次立下功劳,特拜为上卿,为秦王师。

  县令李斯治理辖区有功,出使韩国为我秦国拿下五城,封中大夫,赐爵位大夫,入廷尉府。

  ……”

  一连数道赏赐诏书下达,包含了宗室、秦王系、楚系等等这是历代君主亲政之后的正常操作通过赏赐自己的人来彰显和拉拢朝臣。

  “内侍长赵高,护卫太子扶苏有功,封为中车府令,伴王驾。

  文信侯吕不韦受奸人蒙蔽,差点酿成大错……”

  听到赵高开始念叨吕不韦所有人心中一愣,面色紧张,这是嬴政开始清算吕不韦了,他们紧张的听着赵高的下文,希望不会因为吕不韦牵扯到自己。

  “但念在其对秦国有功,罚食邑一千。”

  朝臣们听到对吕不韦的惩罚心中松了一口气,罚食邑一千对于其他人或许来说是很大一件事,但是对于吕不韦而言,这就是九牛一毛的毛尖尖,吕不韦的食邑快到一万了,一千食邑那点钱对吕不韦也看不上。

  看似是惩罚,实际上是嬴政为了堵住其他人的嘴做的惩罚,也是给吕不韦的警告,告诉吕不韦现在他的时代过去了。

  不过朝臣们还是很支持嬴政的举措的,只是名义上的惩罚吕不韦,一没有让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秦国朝堂再次陷入混乱,二吕不韦治国上面的确很强,现在秦国还需要这样的老人来稳住朝堂,替新人擦屁股。

  “大王英明”朝臣们对着嬴政行礼。

  吕不韦也是对着嬴政行礼,表明自己接受了这个惩罚,之前他将罗网交给赵高,甚至自己的护卫六剑奴都一块给了,就是表明自己没有再插手秦国朝堂的事情了。

  嬴政也十分满意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对着子游和吕不韦的位置微微点头。

  “免礼。”

  朝臣看到嬴政这幅样子心中纷纷了然,羡慕的看着吕不韦,坐到吕不韦这样的位置,还犯了诸多错误,还能保全自己,继续留在朝堂可谓是除了尹伊姜尚外的第三人了。

  毕竟嬴政都表态了,之前的事情翻篇了,无论是祸乱宫闱还是擅权的事情都翻篇了,这让他们怎么能不羡慕呢?

  朝议结束之后,子游、吕不韦、李斯和蒙武前往了嬴政的大殿内。

  蒙骜身体已经愈发不行,现在已经下不了床了,蒙武现在接替了蒙骜的职位。

  “现在韩、魏、赵都已经退兵,我之前曾和老师商议以此为借口出兵韩国,开启天下一统,但是被老师拒绝了。”嬴政说道

  “如今王翦就在边关,如果就此撤走,寡人心有不甘啊。”

  四人伱看我我看你,吕不韦拱手说道

  “我和子游先生也商议过这件事,我们都认为赵国绝不会坐视韩国被灭,现在应该让王翦陈兵上党准备攻打赵国。”吕不韦说道。

  “这件事老师也说了,但是老师说李牧统兵能力秦国无人能比,而且李牧深受赵王信任,贸然进攻不利。”嬴政说道。

  蒙武对着嬴政和吕不韦点头说道

  “没错,子游先生说的很对,李牧统兵能力的确很强,很接近当初的武安君,家父曾说过李牧会是我秦国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

  打韩国容易,但是有赵国这个搅屎棍就变得很难了,尤其是赵国还有着李牧这个守护神。

  “现在应该让王翦陈兵上党,燕赵乃是世仇,前年,赵牧刚刚拿下燕国武遂一地,燕国正在准备夺回武遂,赵国也多有防备,只不过燕国没有动手罢了,赵国不好擅开战争。

  燕太子丹参与了嫪毐谋逆,如果秦国不给予燕国教训,六国还以为我秦国好欺,大王时时感叹秦国地远无法攻燕,这件事被有心之人传到了赵国丞相郭开的耳中,大王派人贿赂赵国丞相郭开,让赵待秦攻燕。

  相信有了郭开的进言,赵王不会拒绝的。”吕不韦说道。

  李斯、蒙武、嬴政看着吕不韦心中不由得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剩下的就不用说了,燕国孱弱,根本不可能抗住赵国李牧的进攻,唯一的办法就是求援,而七国中,齐国不配合赵国一起进攻燕国都算好的了,齐国和燕国之间不能说是相亲相爱吧,但也能说上你死我活了。

  韩国拉倒吧,叫韩国的就没有强的,楚国地远,魏国倒是有可能,派人打一顿魏国吸引注意力就行。

  到时候燕国肯定来求援秦国,秦国借此让燕国割地赔款来宽恕燕太子丹之事,赵国也就没了攻打燕国的理由,而秦国可以用燕国求援和伐无道进攻燕国。

  那时候李牧还在攻打燕国,他们就能趁着李牧不在边境进攻赵国,争取把赵国打残了。

  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燕国能不能抗的住李牧,和抗多久的问题了。

  今天一万全了,在火车上码字真累

明天上午有个考试,下午更新

  兄弟们下午更新,上午有个考试,抱拳了

第140章 ,百家:我放飞了

  关于燕国能不能抗住李牧,这真的不好说,自从燕国攻打赵国被庞暖率兵击败,大将剧辛死后燕国再也没有一个能率兵的大将了,现在的燕国大将军晏懿说实话,他连给姬无夜提鞋都不配,更别说抵抗李牧了。

  “燕国幅员辽阔,又有着易水作为天险,哪怕燕国军队挡不住李牧,易水已能够拖住李牧了。”子游沉声说道。

  其他人也是点头表示赞同,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祈祷燕国能尽量拖住李牧,让秦国有时间拿下足够的战略缓冲地带,支撑秦国灭了韩国。

  “那这件事就让仲父去做吧。”嬴政对着吕不韦行礼说道。

  吕不韦点头,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他在负责的,虽然他把罗网交出去了,但不代表他不能谋划这件事,约定好了借燕攻赵的计划,吕不韦便离开准备策划这件事。

  “老师,寡人想要韩非先生入秦您觉得这件事可行吗?”嬴政问道。

  子游看着嬴政,对于韩非入秦这件事子游是支持的,秦国的律法只适合作为战争机器的秦国,一统天下之后严苛的秦法必须进行改革,变得适合统治天下和休养生息,这件事如果只依靠李斯来做,恐怕很难,如果韩非入秦并答应支持这件事,速度将会快上不少,如果只是让韩非入秦这很简单,只要跟韩王安说一声就行,韩国惧秦入骨,如果让一个不受宠的九公子入秦就能缓和两者的关系,韩王安绝对是乐意的。

  但是问题在于该如何让韩非甘愿效劳,这才是嬴政头疼的事情,也是嬴政想问的问题。

  “大王尽管让师兄入秦即可,剩下的我来办就行。”子游说道。

  “好,这件事就拜托老师了,老师这是最近儒家弟子参与秦国官吏选拔的人员名单和丞相府给出的评价和安排。”嬴政将一个奏章交给了子游。

  嬴政让子游看着这些倒不是说儒家弟子不适合秦国,反而这些弟子无论是对秦法的研究还是对于治理百姓的想法让嬴政耳目一新,相较于现在的秦国治理办法,这些儒家弟子的想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百姓的利益,同时也能维持秦国这座巨大的战争机器的运作。

  这些儒家弟子的做法很简单在维持秦法的威严的同时,加入了人性化的执法政策,吕不韦的丞相府给出了一个建议,就是让一些不符合担任官吏的人充当后备役,在秦国进行学习,之后方便管理新打下的疆域。

  “文信侯的眼光我还是相信的,只不过他们其中的确有些人不适合当官吏。”子游拿着奏章看到,现在的儒家弟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塑造性强,对于治国,他们也承认法律的作用,只不过认为法律不应该严苛,对于百姓应该以教导为主,法律为约束,君主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等等。

  “寡人之前认为儒家弟子会在这些考核中大肆批判如今秦国的严苛法律,但是没想到他们对于秦法的研究很透彻,并非只是指责秦法的严苛,还说明白其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嬴政感叹道。

  子游看着嬴政还是决定不把真相告诉嬴政了,这次被选取的大量儒家弟子其中很多都是公羊儒和荀子一脉的,公羊儒奉行的大一统和大复仇需要依靠秦国这样的强大国力,而秦法是秦国赖以生存的法宝之一,秦国如今凝聚起来的民心和上下一心的志向,更是可以说是公羊儒的天堂,他们没有吹捧秦法都是让子游感到意外了。

  至于荀子一脉,韩非和李斯为什么要跟着荀子学法家,荀子本身就是儒法合流的开始,自己家老大和圣贤都是这样,他们自然也不会反对,加上子游《行论》中的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道德是法律的重要补充,给他们打开了新的视角,为什么要反对法?礼法礼法,礼在前,法在后,法也是礼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另一个称呼罢了。

  所以整个儒家就开始跑偏了,有的偏激的开始喊出,当初法家其实出自儒家,因为最早的法律是道德习俗,之后形成了礼法,而法家只不过是从儒家学走了法,而非完整的礼法,更是为法家大贤们编造了各种曾经接触和学习儒家的典故。

  这让法家的人气的破口大骂,但是儒家不管了,现在儒家中有的人认为其实法家只不过走偏的儒家一脉罢了,我们不应该反对他们本身,我们反对的是那些严苛的法律和不公平危害百姓的法律而已,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研究法家思想,并给他们灌入儒家的仁义理念,帮助他们更加符合治理天下而已。

  因为子游的《行论》让儒家原本在百年后才会出现,并经过千年发展才会形成的儒皮法骨的国家治理概念提前出现了,并且在如今活跃的儒家中开始泛滥开来。

  儒家的一系列操作看傻了其他百家,仔细想过之后纷纷眼神恐惧的看着儒家,儒家这种行为和窃国者侯没什么区别了,他们要做的就是偷掉法家的核心,变成自己的东西,一时间百家都开始警惕儒家,不敢和儒家靠的太近,你儒家剽窃别人可以,但是你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法家吧?

  好在还是荀子看到了这一点站出来解释了一番,表示儒家没有吞并法家的意思,只不过想教教法家什么才是法罢了,这让现存的法家弟子气的更是想要直撞南墙,但是现在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就是荀子的弟子,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只能开始钻研法家学问,然后拿着学问去找儒家的弟子辩论。

  在儒家的刺激下法家从原本分散的局面逐渐变得团结起来,他们聚在一起不断的研究法家学问,随着人群的聚集和争辩,一些法家原本遗留的问题也被解决,法家也出现了强势期,开始和儒家斗的不相上下,看到儒家和法家只是在学问上争斗,百家也放心下来了,学问上相互融合,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只不过大家都是偷偷的,你儒家这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干这种事情真的是不要脸了。

  不过看到儒家的确没有吞掉法家的意思,其他门派也放心下来了,看着儒家这么做,他们心里也有些痒痒了,伱儒家都这么做了,我们凭什么不能?一时间百家开始极为激烈的学术交流和辩论,原本已经有些沉寂的百家争鸣因为儒家的一系列操作再次热闹了起来。

  大家基本上都放下脸面了,看着能弥补自己家学问缺点的东西直接套个自己家的皮就开始融合,将对方的观念和本家融合完成为了新的东西,就拿出来和别人争辩,争辩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就继续研究,一时间百家再次充满了活跃的姿态,争辩程度甚至赶上了诸子的时代。

  现在天下大乱,我提出什么都行,反正最后有你儒家和秦国收拾,我们就放开就行了,这是百家真实的想法。

  下午还有八千

第141章 ,继往圣之绝学

  桑海,小圣贤庄。

  伏念和颜路相对而坐,颜路看着窗外落日的余晖,满脸的担忧,而对面的伏念则是面色波澜,慢慢饮着清茶。

  看着伏念一脸平静的样子,颜路还是将自己担心的事情说了出来。

  “师兄,如今百家混乱,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和法家,这样下去,恐怕会给整个天下带来极大的危害。”

  如今百家混乱,每家都抢着说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论,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尽可能地在完善自家学说,从而促进学说发展,但是在这个繁荣地表明下,还有着看不见的危险,百家争鸣,如果是有秩序的争辩那自然是好的,但是如今百家争辩已经愈发的无序,很多观念已经开始单纯地为了争辩而争辩,不再是为了天下地百姓,还有一些人提出了妖邪之论,这些人以自己的利益出发,以损害压迫百姓为主。

  之前桑海就有一个人宣传着什么妖邪之说,说上位者应该理所当然的享用百姓商贩的供奉,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还说这什么人一出生阶级就已经划分,将百姓说成下等人,小圣贤庄知道后立刻出手,由颜路亲自带人进行辩论,以人头为对赌,将对方砍杀在桑海城门。

  颜路接触过这些妖邪之说,所以才担心这件事,而且这件事是因为法家和儒家开启的,如果任由这股风气盛行下去,等到将来无法挽回的时候,儒家这个开启者将会得到天下人的征讨,儒家恐怕会毁于一旦。

  相较于之前的百家争鸣,如今的百家争鸣不过是如海市蜃楼般的虚幻,一旦这个泡沫碎掉,将会来带无法挽回的危害。

  “路,你说的我都知道,你可曾看到过除了儒家和法家的辩论之外,墨家、道家、名家、农家、兵家、阴阳家、鬼谷等等这些大门派放纵弟子随意吸收别家的经义吗?”伏念平静的说道。

  “不曾。”颜路一愣说道。

  对于百家而言,最珍贵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自家的经义,这些经义是他们区别于别的门派和树立自己道的根本,他们不会去随意地吸收别的门派的经义,要知道能被称为经义的都是经过时间洗礼和认可的传承,可不是随便就能吸收创造的。

  一旦自己的经义被别的门派经义冲击或者野蛮融合,代价只有一个,自毁前途,这相当于断了一个门派的未来。

  “天下之大不可能只有桑海这一个地方有妖邪之说,桑海的妖邪之说是你带人斩断的,那么其他地方呢?”伏念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

  说起来如今百家争鸣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一些不入流的,甚至是已经到了末日的小门派,什么称孤道哀的,孤家,被大门派不承认的姓氏族,一些已经被明确驱逐的旁系,还有的就是一些已经被淘汰但是死而不僵的门派,因为儒家开启了这个先河,让这些人看到了重振门派的希望,所以才纷纷站了出来。

  “师兄的意思是,其实百家中大部分都明白这个事情,也都在尽全力的阻止这件事?”颜路思索了一番说道。

  “是的,伱以为师叔那一脉的儒家弟子为什么和法家起了争端?公羊儒又为什么在不断挑衅法家?”伏念继续说到。

  “这些都是子游师兄的算计?师兄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他的所作所为可是和他的愿望相反的?”颜路沉声说道。

  百家动乱会造成百家损伤,更有甚者会导致百家经义损耗,变得不伦不类,这和子游立下的大道,为往圣继绝学相反的。

  “你觉得什么才是往圣绝学?”伏念问道。

  “这”颜路眼瞳猛然紧缩,被伏念这么一点,他瞬间明白了子游想要做什么了,子游想要做的很简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往圣绝学就在那里,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目标都是和昔日的圣贤一般,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说和努力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好,更多的人则是想要用这些绝学谋取私利。

  现在百家这幅样子,一些有野心和图谋不轨的人自然会安耐不住寂寞走来,还有一些隐藏在暗中死而不僵的被时代淘汰的,但贼心不死的门派也会出来,借着这个乱局完成自己的谋划。

  他们这样肆无忌惮的吸收其他门派的经义,最后的后果只会是自毁根基,他们的门派虽然废了,但是他们的经典还在,只要找到合适的人继承这些经典,那么这才算是继往圣之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