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243章

作者:不落骨

  “很简单,秦国需要的你这样的人才。”子游说道。

  听到子游的话,李牧当即不再看子游说道

  “我不会效忠秦国的,而秦国也不缺我这么一个‘死人’。”

  “不,秦国虽然有王翦、蒙武、杨端和、李信、王贲等等善战之人,但一直缺乏一个真正的制定战略之人。当初秦国有尉缭,但是尉缭最后跑了,所以秦国需要一个比我更适合的人当太尉。”子游说道。

  “王翦不行吗?”李牧反问道。

  “你觉得呢?”子游反问道。

  王翦不是不能当太尉,而是现在不能当,也不能当有实权的太尉。王翦一家,一门两个灭国之功臣,攻打赵国与楚国不出意外的也是王翦挂帅,王翦若是再接任太尉一职,可以说真的是封无可封,功高盖主了,哪怕嬴政对此不在意,但是依照王翦的想法,他死也不可能担任太尉的,一旦他担任了他即将面对整个秦国朝堂的围攻。

  “王翦比我聪明,比之前的历代兵家之人都聪明。”李牧说道。历代兵家巨擘到最后能够善终的人寥寥无几,这是兵家的必然结局,很多人都想要避免这个结局,但面对战功功勋,他们怎么可能放弃?所以下场都是君主猜忌,群臣围攻,最后惨死。

  “王翦若是听到你这句话,应该会很高兴的。除了这些之外,你这一身的才华若是就此消逝浪费掉,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子游有些惋惜的说道。

  李牧在军事上的才华那是毋庸置疑的,若是就这样浪费掉太可惜了,若是效忠秦国,在大秦学宫中统领兵家给秦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优秀将领,这是多好的事情。子游自己也想知道被称为军阵之神的李牧,在有了他脑子里后世的那些阵法能弄出什么别的东西出来不。

  战国时期并没有后世的那些阵法阵型之类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军阵,甚至连军阵都算不上,唯独李牧摸到了军阵的边缘。

  听到子游的话,李牧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阵羡慕,将秦国作为最大敌人的李牧,自然也清楚秦国对军队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最后的军官退役可以去大秦学宫中的兵家学宫教授经验和兵法,这可以说到最后也为他们这些有可能功高震主的人留下了一条活路,哪怕被赐死到最后自己一身学问也会后继有人。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李牧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一个心无所恋的人。若是你们后悔了现在也可以杀了我。”李牧淡淡的说道,虽然他被赵王迁赐死,了却了和赵王室之间的恩情,但这不代表他愿意效忠秦国。现在的李牧心中只想着远离朝堂。

  “先不要拒绝我,你有时间考虑,我有必要提醒你一下,赵王迁派人去屠杀了被圈禁的武陵铁骑家眷,而你带来的武陵铁骑冲入了邯郸城内和邯郸戍卫以及禁卫发生了冲突。”子游说道。

  李牧转头看向子游,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问道

  “结果如何?”

  “死伤两三百人,成功救下了仅剩下十分之二三的武陵铁骑家眷,如果不是我的人及时打开了城门,让他们逃出去,恐怕现在武安君应该能看到城门口处满地的尸体。”子游说道。

  “他们现在如何?”李牧问道。

  “他们现在被我手下的罗网杀手带到了一处安全的地方。武陵铁骑冲击邯郸,与戍卫禁卫交战,这是造反,赵国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了?整个天下无论是南边的昌平君和李园,还是齐国,都不敢冒着得罪赵国的想法收留他们,只有秦国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子游说道。

  听到子游的话,李牧心中一阵无奈,正如子游说的,秦国是现在武陵铁骑唯一的活路。李牧心中对赵王室没有关系了,但武陵铁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他,所以他不能看着武陵铁骑出事,而子游说这些已经很明确了,他效忠秦国,秦国庇佑武陵铁骑。

  看着李牧脸上出现的无奈,子游心中明白李牧已经做好了选择,于是便不再说话,只是默默的等着李牧的回答。

  想着城外随时都可能暴露的武陵铁骑,李牧心中便下定了决心,他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入秦效忠,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备受排挤,最后被秦王赐死,这跟他在赵国被赐死没什么区别,只要能保下武陵铁骑即可。

  “我答应你的要求,但我也有一个要求。”李牧说道。

  “什么要求?”子游好奇的问道。

  “赵王迁的性命我不求留下,但我希望秦国能留下赵王迁的孩子保证赵王室的祭祀不断。”李牧说道。

  李牧很清楚,秦国虽然希望他效忠,但现在武陵铁骑正在被赵国追杀,他们怎么可能放弃这块在嘴边的肥肉,必然会想办法拿下武陵铁骑,而想要收复武陵铁骑最好的办法便是杀了赵王迁平息他们的愤怒。

  “能不能保住赵王迁的孩子,保住赵王室的祭祀,这要看武安君的选择和表现了。”子游笑着说道。

  “我知道了。”李牧说道。

  “放心秦国不会让武安君失望的,大王也不是赵王迁这样的昏庸的君主。”子游说道。

  对于子游的话李牧并没有记在心上,而是问道

  “城外的武陵铁骑和家眷你能保护好吗?可以的话我可以写信让司马尚派人来接应他们。”

  “这就不劳武安君烦心了,秦国想要杀的没人能够保下,秦国想要救的人自然也没人能够杀的掉。”子游说完便带着焰灵姬出去了。

  李牧躺在床上对于子游的话没有丝毫怀疑,他也相信秦国有这样的实力。

  “就这样便让武安君李牧效忠秦国了?”焰灵姬有些惊讶的说道,她以为子游和李牧之间的谈判会各种机锋隐晦的交易呢,没想到这么简单就完成了。

  “李牧可不是愚忠之人,如果赵王迁不是赵悼襄王立为太子,继承赵王毋庸置疑的话,李牧可以直接支持公子嘉造反你相信吗?”子游问道。

  “不相信,李牧这样的当世名将怎么可能像你说的这样,三心二意呢?”焰灵姬摇头说道。

  “三心二意吗?李牧效忠的可不是赵王,而是赵国,谁在王位上他并不在乎,他之所以不反赵王迁是因为赵王迁是赵悼襄王的儿子,他对赵悼襄王的恩情是还不完的。”子游说道。

  焰灵姬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子游招了了魂烛,让魂烛去传信回邯郸,让秦国开始进攻。

  与此同时,楚国,郢都,旧楚王宫内。

  昌平君也接到了关于公子嘉造反的消息,心中只剩下了一阵深深的无力。

  “让我们在赵国的人全部潜伏起来吧,赵国没救了。”昌平君淡淡的说道。

  “是,王上。”张良在一旁说道。

  昌平君在被秦国和李园包夹之后,便一直暗中积蓄力量,派人不断去接触赵国和齐国,希望能够和两国达成同盟,一起对抗秦国,但是公子嘉被赵王迁通缉后,昌平君便知道李牧危矣,赵国也即将是秦国的目标了。

  “子房,还记得当初韩非的青龙计划吗?”昌平君问道。

  “韩非兄的青龙计划,我自然记得,莫非王上要启动青龙计划吗?”张良愣住问道“现在韩非兄身在秦国,他作为青龙计划的创造者对我们的一举一动十分了解的。”

  “青龙计划我已经修改了,赵国被秦国灭了之后,我们将再无和秦国对抗的实力,趁着现在楚国还在,我们必须推动青龙计划,为我们留下希望。”昌平君说道。

第410章 ,赵国武运

  张良微愣,从昌平君的话中张良听到了一丝托孤的意思。

  “王上,我们在李园身边潜伏过去的人已经取得信任了,只要大王一声令下,他们便能驱逐李园,废掉伪王熊悍,到时候大王将会是楚国唯一的王,依靠楚国地大物博,我们足以应对楚国了!”张良劝说道。

  “楚国真的能够挡住秦国吗?”昌平君像是在问张良,又像是在问自己。

  无论是张良还是昌平君都知道,无论楚国是否能够一统,最后都无法抵抗秦国,先不说楚国边关早就被秦国拿下,楚国北地尽数归秦,曾息二地更是直接捏住了郢都到寿春的咽喉,让他们无法动弹。现在的楚国想要抵抗如日中天的秦国宛如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事在人为,大王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张良拱手问道,虽然张良口中喊着尝试,但心中的无力感还是陡然而生,他上次感觉到这种无力感还是在韩国灭亡,他被祖父张开地送出韩国的时候。

  “我们总要做多个准备,子房,寡人是楚国的王,所以青龙计划便交给你了。”昌平君握住了张良的手恳切的说道。

  最初的昌平君心中青龙计划最佳的执行人是田光和前燕太子姬丹,但是田光跟他失联了两三年了,他想过无数办法去联系寻找田光但都一无所获。昌平君心中已经不再对田光留存希望了,当他放弃田光想要在农家内部扶持起一个新的傀儡的时候,司徒万里已经掌控了农家,他只能放弃。

  而姬丹,姬丹更是早早便死了,他心中最佳的两个执行人都已经不在,墨家和农家又都投靠了秦国,这让昌平君谋划的随时可启动的青龙计划轰然倒塌,现在他只能依靠张良离开楚国隐入江湖,暗中筹备,趁着现在他还是楚国的王,楚国还在。

  看着昌平君的恳切的目光,张良虽然心中有着想要和楚国并存亡的想法,但想到自己的家仇国恨还没报,只能点头说道

  “诺!臣自然不会让大王失望,不知道大王还有什么吩咐的?”

  听到张良答应,昌平君松了一口气,拍着张良的手说道

  “寡人没什么要求,青龙计划是我们最后的底牌,无论如何都不能失败,这是寡人修改之后的青龙计划,哪怕韩非这个青龙计划的创造者也无法猜到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昌平君从怀中掏出两个本子,张良接过本子,两个本子的外皮上分别写着,青龙计划和藏剑人。

  “青龙计划是整体的计划执行,藏剑人是寡人之前隐藏起来的暗子,他们遍布七国,自从寡人离开秦国之后便没有再和他们联系,所以他们是否可靠,寡人也不清楚,只能由你自己去试探。

  现在楚国还有些能力,我会尽可能的在暗中帮助你,但为了避人耳目,有些时候可能无法帮伱到,只能依靠你自己去渡过难关。”昌平君说道。

  “臣明白了。大王还有何吩咐?”张良说道。

  “寡人的两个女儿,涟儿和沁儿,她们不应该牵扯到这场权力的争斗之中,寡人希望你带着她们一起走,好好保护她们,若是将来我还活着,带领楚国战胜了秦国,你再带着她们回来。”昌平君脸上带着一丝恳求的说道。

  “臣必然会保护好两位公主的,但两位公主现在离开楚国,难免会引起大臣和百姓惶恐。”张良犹豫道,倒不是他不愿意带着两个公主离开,而是两个公主在楚国的威望也不低,楚国百姓都知道昌平君疼爱两个公主,出行祭祀之类的活动都会带着,若是现在两人突然消失,肯定会引起朝臣和百姓的各种猜疑,从而引起朝堂动荡。

  “这个你不用担心,寡人会派替身暂时帮她们挡住的。”昌平君说道。

  “如此臣便没有什么问题了。”

  “好,子房回去准备吧。”昌平君说道。

  “诺!”

  张良退出郢都的楚王宫后,紧紧握住衣袍之中的两个本子,眼神平淡,等回到家中之后,便开始号召一部分没有在朝堂上任职的张家子弟开始准备离开郢都。张家子弟虽然诧异张良的要带着他们离开郢都,但面对张良这个家主,他们也无法反抗,只能开始暗中准备。

  昌平君便下达的一封诏书,让张良前往楚国南部任职,看守边关,同时还赏赐了数车珠宝和几十个个仆人和护卫随行,张良知道这是昌平君为了掩人耳目,也没有拒绝,而楚国的两个公主涟依和涟心就隐藏在装着珠宝的车子里,她们两个人虽然不知道为何昌平君让她们离开郢都,但是作为宗室女她们也能隐约猜到一些。

  张良对二人解释了一番之后,便带着收拾好张家子弟离开了郢都,昌平君看着张良离开的方向眼中闪烁着精光,随后便命令内侍招来了项燕。

  张良在离开郢都之后,在下一座城池休息的时候,便悄悄的从城中离开,而昌平君早已准备好的车队伪装成张良车队继续朝着南方而去。

  赵国,中尉威找到郭开说明了一切之后,郭开虽然无奈,但奈何中尉威对他极为忠诚,又是他手中为数不多的掌握着兵权的棋子,只能陪着中尉威进宫面见赵王迁,听到让武陵铁骑跑了之后,赵王迁自然是大发雷霆,但是郭开用禁卫中的有人反派为理由吸引了赵王迁的注意,同时又告诉赵王迁当务之急是派人稳住十几万边军。

  经过郭开这么一说,赵王迁也不再纠结让武陵铁骑逃走的事情,毕竟只要他们还在赵国一天他们迟早都会被抓住,随后赵王迁便让刚刚回到邯郸的边军另一个大将赵楷去雁门关控制边军,清理武陵铁骑,同时让中尉威开始搜查武陵铁骑和家眷的下落。

  中尉威逃过一劫之后便开始大力搜查武陵铁骑及其家眷的下落。

  赵楷和中尉威的动作自然瞒不过子游,李牧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找到了子游。

  “武安君放心,武陵铁骑及其家眷的藏身处中尉威绝对不会找到的。”子游平淡的说道。

  罗网杀手将武陵铁骑及其家眷藏在了当初魂烛送给郭开的产业之一的山地庄园之中,而且那座山上庄园看似是庄园,但实际上是罗网的一处据点,里面的所有人都是罗网的人,自然不会有问题。

  就算给中尉威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让人去查郭开的产业,毕竟在自己的庄园之类的地方藏一些女人、钱财之类见不得人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中尉威是绝对不会去搜查的。

  看着子游李牧点了点头,既然子游敢对他做出保证,他自然也会相信,毕竟子游算无遗策的名声在外,他也相信。

  “赵王迁派遣赵楷去收编雁门关的边军了,你不担心吗?”子游问道。

  “我在被郭开抓住的时候便留下了书信,一旦赵王迁派人去收编边军,李开便会带着我的书信回到了雁门关,让司马尚掌管雁门关,保下武陵铁骑。”李牧摇头说道。

  当初他的种种布置为的都是帮赵国保留武陵铁骑这支赵国和秦国对抗的最后底牌,但奈何赵王迁做得一手好死,直接将武陵铁骑将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不愧是武安君,既然如此我便放心了,不过我还需要你亲自去一趟雁门关,秦国要攻打赵国了。”子游说道。

  李牧微愣,审视的看了一眼子游说道

  “你不怕我走了之后再度倒向赵国?带着雁门关的边军对抗秦国吗?”

  “不担心,若是你李牧言而无信只能说明我眼睛不好,看错人了,你背弃我们的约定对我而言是好事,没有将你这个隐患带入秦国。至于说赵国挡住秦国?哪怕是你李牧亲自指挥赵国大军,你能同时对抗一路,两路,但你能对抗三路四路吗?还是说你觉得赵国现在的国力能够和秦国比拼吗?”子游说道。

  其实子游心中还有一句话没说,哪怕你武陵铁骑再强面对秦国的箭雨洗地也得跪,更何况现在的秦国已经装备了火器了,虽然还是最简单的土地雷、土炸弹和火箭这样简陋的物品,但也能做到降维打击。

  听到子游话,李牧想要说什么,但是最终还是没说话,因为子游说的没错,如果秦国真的要跟赵国死磕,最好的结果就是赵国被打成一片废墟,但最后的归属权是秦国,而赵国的百姓自然要面对秦国的愤怒,更何况哪怕他背信弃义再次效忠赵国,赵王迁也不会再用他,毕竟对于王位上的人而言,永远是不能忍受危险的存在。

  “你准备怎么送我出城?”李牧问道。

  “会有人送你出城的。”子游说道。

  “我知道了。”李牧点了点头,他自然明白子游为什么让自己回到雁门关,让他约束雁门关十几万边军是其次,最主要的事情是让他拿出自己的投名状,而且他这样的一国武安君投降秦国,若是没有足够的见面礼怎么可能让秦国放心?又怎么可能向秦国提要求让秦国保全赵国的血祀,毕竟秦国现在王位上的王,幼年时在邯郸过得日子可不是人过得日子。

  “跟武安君说话就是简单。”子游笑道。

  “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不希望当初在雁门关和你结识。”李牧淡淡的说道。

  子游耸了耸肩,随即想到了什么于是便问道

  “赵悼襄王当初将和氏璧交给你之后,有没有告诉你关于赵国王室的秘密?”

  听到子游这么说,李牧先是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和诧异,仿佛惊讶子游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但是想到子游无论是在儒家内的身份还是在秦国的身份,应该是明白七国王室之间的秘密的。

  “先王没有跟我说过,但是在雁门关多年,对于代郡我也是了如指掌,私下里调查了一番,也有些收获。”李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