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214章

作者:不落骨

  “我也不多留你了,阴阳家的事情我能做的已经做到的,让老东皇从碣石宫出来后,来咸阳找我。”子游说道。

  “我明白。”河伯点头说道。

  等到河伯离开之后,惊鲵看着桌子上的湛卢问道

  “你真的没有查出来这股力量是什么吗?”

  作为一名剑客,惊鲵十分明白剑对于剑客意味着什么,如果湛卢真的有问题了,子游绝对不可能现在才发现,而且这么冷静。

  “那是骗河伯的,我现在只是有猜测,至于究竟是不是,我也不知道,还需要去一趟云梦泽才能确定。”子游说道。

  “那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去云梦泽?”雪女问道。

  “现在是不行了,进入云梦泽的大门需要靠运气,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那边,而且那是楚国的地盘,若是我们暴露了身份很麻烦,等到秦国攻占楚国之后再去。”子游说道。

  “好,那我们什么时候回到咸阳?”雪女问道。

  “等到阴阳家的事情结束了。”子游说道,说是等阴阳家的事情结束,实际上是等焱妃帮着河伯四人整顿好阴阳家,现在的阴阳家内可是有着不少东皇太一的死忠。

  “好。”

  阴阳家有着子游这尊杀神坐镇,再加上焱妃这个东君的威望,河伯四人很快就整顿了整个阴阳家,在整顿的同时,山鬼出面将月神、星魂和湘君从农家、墨家和儒家手中赎了回来。

  至于具体的交易内容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唯一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阴阳家这次出了一波大血,不仅是赎人交出去的东西,更多的是门派的重新建设和弟子们养伤更是一大笔花销。

  等到阴阳家稳定的差不多了,子游便带着几人离开了九宫神都山。

  秦国,咸阳。

  嬴政正在章台宫内看着奏章,一旁的暖炉已经升起,虽然第一场雪还没到来,但天气已经严寒,冬季已经到来了。嬴政翻开东郡传来的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嬴政的脸色先是诧异,再是惊骇,然后是若有所思,最后竟然露出了笑容。

  赵高看着嬴政脸色的变化,心中已经紧张了起来,嬴政平日里处理奏章很难有情绪变化,这次竟然一连多次转变,不由得让赵高紧张,看着奏章的标记,那是东郡的,也就是曾经的魏国。赵高心中开始思索罗网从东郡传回来的消息。

  嬴政合上奏章说道

  “赵高。”

  “奴婢在。”赵高行礼说道。

  “陈平最近在做什么?”嬴政放下奏章说道。

  “回禀大王,陈郡守现在在燕国推行秦法,根据前段时间监察御史传回来的消息,陈郡守这段时间在渔阳郡多与地方豪侠相交,与地方留下的豪族也是多有交际。至于丞相府传达的奏章中陈郡守也是多说.”赵高犹豫了一下说道“说渔阳郡百姓民风淳朴,对秦法多有敬畏,百姓对秦国也是感激涕零。”

  听到赵高的话,嬴政眼神只是瞟了赵高一眼。嬴政自然是知道赵高刚才的犹豫是什么,如果你说颍川郡和东郡百姓民风淳朴,敬畏秦法,那还说得过去,你说在渔阳郡,那些江湖游侠儿们十分推崇和敬畏秦法,那不是睁眼说瞎话是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陈平的名字在咸阳还留下了几分好名声以及有着子游这个老师当大树,早就被人治一个欺上瞒下的罪名了。

  “老师到是没看错人,你让渔阳郡的罗网暂时听从陈平的命令,他需要这个。还有东郡的事情,罗网有什么消息?”嬴政问道。

  “还请大王明示。”赵高眼中带着些许不解问道。

  东郡大大小小的事情也不少,赵高现在除了是中车府令之外,还有一层身份文渊阁博士卿的领班大臣之一。随着文渊阁处理政事愈发的熟练,秦国的朝堂已经离不开这个机构,所以文渊阁也从一个暂时的机构变成了秦国庙堂中的正式机构,里面处理事务的侍郎们也被称为博士卿,与负责禁卫侍郎分开了,而大秦学宫的教课师傅们也被拿掉了卿字,被称为博士,有着议政的权力。

  “科举制的事情。”嬴政说道。

  听到嬴政的话,赵高当即明白嬴政问的是什么了,说道

  “回禀大王,科举制在东郡再无阻力。”

  当初科举制落实的时候,东郡的反弹最大,作为曾经秦国人才培养基地的魏国,再加上河西学堂的存在,魏国的名士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都是拔尖的,同样也是因为这一点导致魏国的名士十分不屑于和那些平民出身的学子一起参加科举,他们觉得这是在羞辱自己,所以号召整个魏国上下的名士对抗科举制,甚至闭山不出,也不再招收弟子。

  因为有这些名士的带头,一些要参加科举的魏国名士和学子担心自己会被排挤,于是纷纷放弃了参加科举,这让科举受到了重创,但是这些人都是有着声望的名士,加上没有确凿的证据,秦国也没办法出手,否则容易影响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

  而当初招贤馆负责科举的人正是陈平,当初陈平听到这件事第一选择的是派人去游说这些名士,但是这些名士认为是秦国服软了,于是便要求科举取消,否则他们终生不入士,而他们的弟子也不会入仕。

  这让陈平差点没忍住去宰了他们,最后被逼无奈,陈平只是对着魏国的名士们磨刀霍霍了。就在陈平准备对魏国名士出手的时候,陈平被调任渔阳郡了,所以这件事就交给了李斯去做了。

  而李斯自己还有着修改秦法的任务,于是便让招贤馆按照陈平的计划去做。

  招贤馆根据陈郡守的指示在东郡举行恩科,罗网在暗中散播消息,贬低整个东郡的名士。名士要杀了他们,他们可能坦然赴死,但是你要是说他们怂,学问不如别人,他们一个个全部跳脚,于是纷纷站出了出来,想要在科举上夺得首魁,然后全部拒绝入仕,来打秦国的脸。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跟他们一起参加东郡科举的人有一个叫做伏胜的十六岁的青年。而伏胜就是陈平的计划核心,伏胜被称为伏家最杰出的弟子,甚至在伏家被称为最有机会接近先祖宓子贱的人,打这些名士轻轻松松的。

  伏胜夺得了魁首,如果只是杀人的话,这完全不是陈平的风格,伏胜夺得魁首之后,直接发动了对整个东郡名士的辩论,辩论十五场,伏胜全胜,打的这些名士一个个无法开口,有的人甚至直接喘不上气倒在了辩论台上。

  甚至伏胜在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句,有名无实,然后各种贬低这些人为了一举私心妨碍科举的落实,等等,直接让这些人社会性死亡。罗网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消息散播了出去。

  然后这些名士彻底在东郡社会性死亡,甚至有人直接对着他们丢菜叶,而他们的弟子也纷纷离开了他们,亲友对他们划清界限,彻底身败名裂之后,一些人自尽而死。

  因为这些名士彻底没了声望去阻挡科举制的落实,所以大量的魏国名士和学子纷纷参加科举,科举在东郡彻底没了障碍。

  “那便好。”嬴政看着渔阳郡的方向说道。

  此时渔阳郡内,陈平围坐在火炉旁,正在看着手上的奏章,这些奏章大多都是各地那个游侠儿又杀人逃走了,或者那个游侠儿组织聚众闹事,藐视秦法的事情。

  陈平用红色的毛笔在奏章上画了一个圈后便放入了一旁的桌案上,桌案上有着不少的奏章了。

  “郡守大人,李老爷邀请您去参加今天晚上的李府宴会。”一名小厮敲了敲房门说道。

  “我知道了,今晚我会准时赴宴。”陈平说道。

  “诺!”

  陈平起身整理了衣袍,外面传来了急迫的脚步声和盔甲声,李信一脚踹开了陈平的房门,气冲冲的坐在了火炉旁边。

  “这些燕国本土的权贵们,当真是该死,当初乃公就该直接剁了他们,而不是听你的暂时放过他们。”李信怒骂道。

第372章 ,燕国权贵和陈平

  李信还在跟陈平怒骂着燕国本地的权贵和各地游侠儿,陈平没有说话而是静静的听着李信的抱怨。

  从李信的话中陈平也知道了李信为什么如此恼怒了,燕国因为燕王喜的逃跑被俘的事情,举国投降,除了一些死硬派之外,其他的权贵并没有经历秦国的刀兵,这也让渔阳郡留下的旧燕国权贵实力很大。

  这些权贵不仅自己实力强大,而且和地方的游侠儿联系颇多,权贵和游侠儿勾结,继续压榨地方,因为秦法的推动导致这些权贵的利益不断受损,但他们也不敢明面上阻挠秦法的推行,于是这些人便指使游侠儿抵抗秦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让游侠儿当街犯法,然后逃走。

  因为这些权贵在背后支持这些游侠儿,所以当地官吏加之人手不足,所以根本抓不住这些人,这让秦法在百姓心中一直没有树立威信,从而无法进行改革。

  而李信作为军方的人,当地游侠儿犯法官府抓不住,只能让军队出面去抓,而且燕国山林中呼啸聚集的游侠儿形成的匪患也不再少数,所以秦军还需要剿匪。无论是游侠儿还是匪患,这些人大部分都和当地权贵有所勾连,每当秦军去围剿或者抓捕的时候,这些人早就接到了当地权贵的消息,提前跑了,甚至反杀了秦军。

  秦军本就没有对地形不熟悉,加上有人提前通风报信,让秦军一直毫无建树,甚至折损了不少人,所以这让李信极为愤怒。

  “我总算知道太尉为什么要弄死韩国和魏国的权贵了,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家族的利益,一旦触碰了他们的利益,不管你是谁他都敢动手。让我带兵宰了他们得了。”李信愤怒的说道。

  当初燕王喜逃跑被俘,燕国不战而降,李信是最高兴的那个,因为他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极高的军功,封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现在李信只想骂死燕王喜,早知道燕国投降之后会有这么多事情,李信宁愿在燕国犁地一遍,把那些权贵全部弄死。

  “不可,现在不是两国交战,若是打仗期间,自然有办法弄死他们,而不惊扰百姓。但现在不行,若是现在没有缘故和证据就去杀了他们会让百姓更加惊慌,不利于安稳人心,而且会让秦国背上一个弑杀的名头。

  而且这些权贵在地方扎根依旧,若是动刀兵,他们难免不会联合起来造反,到时候燕国定会被打的满目疮痍”陈平摇头说道,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两个事情,治天下不能妄动刀兵,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而且为了自己的前途,陈平也不可能让李信带兵杀人的,这样会给他们的政治生涯上一个无法抹去的黑点,别说升迁了,甚至还会被杀了以安稳民心。

  不仅如此,陈平来渔阳郡的目的是治理渔阳郡,而不是毁掉渔阳郡,若是真两军对垒,本就艰难的渔阳郡,恐怕没有十几年根本缓不过来。哪怕是颍川郡在秦国的权力支持下,三年才恢复过来,而魏国更是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

  “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看着这些人为非作歹?”李信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等,等我找到证据了。”陈平淡淡的说道。

  陈平上任渔阳郡郡守之后,这些旧燕权贵为了试探秦国的态度纷纷上门想要较好陈平,而陈平自然是乐见其成,对于这些权贵的拉拢示好,本着接受不代表我答应的态度,开始和这些权贵频频接触,为的就是找到他们违反秦法的证据,从而一网打尽。

  “找到又怎么办?还不是让我带人杀过去?”李信抱怨道。

  “我来渔阳郡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在燕国将陵邑制度落实,从而为陵邑制度打下推行的基础。而且这些权贵在怎么说也是人口,也能做事,直接杀了实在是太浪费了。”陈平说道。

  现在燕国苦寒,加上这些年的兵灾和天灾,让原本不多的人口更加雪上加霜,人少地多正是说的现在的燕国,所以任何人口陈平都不想要放弃。

  “那你有没有具体的计划?”李信问道。

  “自然是有的,但是现在还不能说出现。”陈平说道。

  “伱们这些儒生比道家那些大师还喜欢绕弯子,你就告诉我什么时候能让我出手。”李信说道。

  “这件事也好办,只需要抓住这些人中领头的三大权贵即可,至于剩下的人徐徐图之,慢慢蚕食即可。”陈平说道。

  “剧家、郭家以及鞠家,这三家可不是无谋之辈,你若是想要抓住他们的把柄很难。”李信说道。

  “所以我的目标并不是直接接触他们,而是和郭家有着联姻的李家。”陈平将腰带上的玉佩整理好后说道。

  “那你就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若是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我也不介意调兵灭了他们,大不了我回去继承我爹的爵位。”李信说道。

  陈平无语的看了一眼李信,是啊你爷爷是侯爵,你爹是侯爵,你祖上是道家老祖老子,您的背景自然不用担心任何后果,但是我不一样啊,我得靠自己往上爬。

  若是陈平只想要位列九卿自然也不需要顾及那么多,毕竟他是子游的弟子,曾经又是秦王近侍,无论怎么论他都是九卿没跑了,只是实权的问题,但是陈平的目标是三公之一的丞相,这自然单靠子游不行,还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渔阳郡恰好就是一个极好的政绩。

  陈平不在和李信言语,而是披上一件千金价值的绒毛披风走出了房间,府外马夫早已等候多时,陈平上了马车后,便直接朝着城东的李府而去。

  此时的李府,上下热闹非凡,佣人正在里里外外打扫,门前更是被人清扫的干干净净,撒上净水。

  李府的书房中,李家的族长,李怀正在和郭家族长郭沅对面而坐,李怀的脸上充满了敬畏,所以李家和郭家是联姻之家,但实际上是李家高攀了郭家,而作为外甥的李怀自然是十分尊敬自己的舅舅。

  郭沅是当初燕国名臣郭隗的后裔,郭隗正是当初千金买马骨的主角之一,燕昭王的老师,燕国崛起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正是因为郭隗的原因,郭家一举成为了燕国的顶级权贵家族,此后郭家虽然在燕国朝堂上地位颇重,门生故吏遍布整个燕国。

  而李家只不过是燕国一个二流的家族罢了,至于顶级的郭家为什么和李家联姻,这是因为李怀的爷爷曾经救过郭沅的父亲,所以郭沅的父亲将郭沅的妹妹嫁给了李怀的父亲,从而有了李怀。

  “舅舅,您怎么亲自来了?”李怀问道。

  “我听说你要宴请陈平,所以我来看看。”郭沅说道。

  李怀看着郭沅平静的神色一时间也猜不透郭沅的想法,现在燕国的上层权贵纷纷都想要交好这位新来的郡守,毕竟陈平的背景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们也必须要慎重对待,一些家族更是收拢了自己家族下的游侠儿,想要在陈平面前卖个人情,从而换取陈平的青睐。

  李怀自然也是这样的人之一,李家因为李怀爷爷从一个小门户便成了一个权贵家族,但毕竟出身低微,缺乏底蕴,哪怕有着郭家的帮扶,李家也无法成为真正的权贵大族,所以李怀也想要攀上陈平这条大腿。

  而攀上陈平这条大腿,自然就和以郭、剧、鞠三家为首的旧燕权贵产生了缝隙,这也是李怀在郭沅到来之后心里忐忑不安的原因。

  “放心我不是找你问罪的,你亲近陈平这没错,你心中有野心这是我知道的,身为我郭沅的外甥,你有将李家发展为真正的权贵这是好事,我不会责怪你的。但是你要明白,陈平是代表着秦国来到燕国,为的就是推行秦法,而秦法最大的阻力便是我们这些旧燕权贵。陈平答应了你的赴宴不见得就是好事。”郭沅说道。

  “舅舅,我自然知道您的顾虑,但您放心,这些日子我观察了陈平很久,才决定邀请他上府一叙的。陈平上任以来对各家的示好虽然最开始拒绝再三,但后来也是逐渐接受了。陈平这些天参加了不少宴席,所以我才邀请他来家里的。”李怀松了一口气说道。

  看着李怀轻松的样子,郭沅知道李怀并没有听懂自己的意思,而是继续说道

  “我的意思是你太心急了,你看到其他家族开始不断和陈平拉近关系,担心自己出手慢了,从而失了先机。但你忘记了李家和郭家之间的联姻关系,陈平很有可能是想借着你的手来试探我。”

  “舅舅您放心,我虽然不如您那般有智慧,但也不是别人随意就能试探出话语的。”李怀说道。

  郭隗看着李怀终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个外甥还是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亦或者是被自己毕生努力的目标给迷住了眼睛,现在燕国百废待兴,对于李家这样的家族,越早投靠秦国,越能拿到更多的好处,越能壮大自己的家族,但秦国的好处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陈平的背景你知道多少?”郭沅问道。

  “陈平出身贫贱,靠着自己的兄嫂照顾才得以读书长大,之后陈平在南阳成为了儒家子游先生的弟子,之后入秦国招贤馆,在招贤馆学习两年后,便入了丞相府,成为一名处理文书的小吏,在之后被秦王赏识,成为了秦王近侍,在文渊阁成立之初,兼任文渊阁博士卿,协助秦王处理政务。

  两年前被派遣到招贤馆负责科举之事,但是陈平在秦国朝堂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很少有人愿意与之来往,之后便是被下放到燕国担任郡守。”李怀说道。

  “你可知道为何是陈平被送到这里担任郡守吗?”郭沅问道。

  李怀思索了一番说道

  “是秦王为了平衡朝堂,儒家在秦国朝堂的地位太重了,不利于秦国朝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