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90章

作者:不落骨

  李牧在司马尚走后脸色上也出现了一抹担忧,赵佾和娼后之间的事情就像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剑,若是用得好,足以保赵国安宁,若是用不好让他掉下来了,赵佾哪怕身为赵国宗室宗正也得被处死。

  臣子与太后有染,尤其赵佾和娼后之间按照辈分来说,赵佾是娼后的叔辈,这可是乱伦了啊。后爹不好当这是公认的,尤其是赵佾现在是给赵王迁当后爹,稍有不慎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但是现在除了让赵佾施展美男计之外,李牧实在是想不到其他的办法了。

  此时邯郸城内,相府内。

  郭开满面愁容的在书房内踱步,每走一步他就止不住的唉声叹气。郭开如此愁容自然是因为魏国投降,燕军全军覆没的事情,一想到之前自己对魂烛那般生冷的态度,郭开都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

  “这魏王增为何就不能再抵挡两天呢?直接开城投降,还不如那韩王安呢!”郭开骂骂咧咧的说道。

  之前郭开拒绝魂烛,是因为郭开觉得自己怎么都算是一国丞相,而魂烛嘴里的威胁之意丝毫不加掩饰,自然是让郭开觉得没有面子,所以才拒绝了。但现在魏国灭了,秦国已经腾出手了,随时都有可能攻打赵国和燕国,这让郭开开始害怕了。

  “这该如何是好啊?”郭开叹气一声喃喃自语道“难道真的要让本相放下这个脸面,主动去求吗?”

  看着空荡荡的房间,郭开最终还是决定放下脸面,相较于之后的性命和富贵,郭开觉得这个脸面没什么重要的,反正自己在赵国已经臭名远扬了,名声脸面什么的早就丢完了,也不差这一次了。

  想明白的郭开当即喊道

  “来人!”

  “相爷,有何吩咐?”一名小厮推开房门问道。

  “带上我的请帖,去请魂烛先生过府一叙。”郭开说道。

  小厮接过请帖说道

  “是。”

  “记住态度要尊敬一些。”郭开提醒道。

  “是。”

  郭开坐在书房内,想着等到魂烛到了之后,该如何取得对方的原谅,同时询问秦国那边的态度。大约半个时辰时后,相府的护卫来到了郭开的书房前禀报。

  “相爷,魂先生已经到了。”

  “先请先生到客室,我稍后就到。”郭开说道。

  “是。”

  郭开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调整好心态迈着四方步前方了客室。客室内的魂烛看到了郭开起身行礼道

  “郭相。”

  “魂先生,我们有段时间没见面了,近来可好啊。”郭开坐在魂烛对面笑着说道。

  “还不错,郭相呢?我听闻最近郭相又再度大权在握,惩办了几个仗势欺人藐视律法的权贵啊。”魂烛说道,郭开惩办的人都是赵佾的手下,这些人也算的上是赵国数得上名字的权贵了。

  魂烛知道郭开对于赵佾想要夺权的行为怀恨在心,但这种事情只要稍微惩办几个小人物警告一下赵佾即可,但这次郭开仿佛要跟赵佾不死不休了,直接动了赵佾一系的主力,可以说郭开此举得罪了不少的权贵,这些人报复起来,足够郭开喝一壶的了。

  “都是大王明鉴,这些人仗着自己权贵的身份,欺压百姓,草芥人命,开不过是承旨意维护为赵国律法的尊严罢了。”

  郭开说的是大义凛然,但魂烛听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这件事恐怕郭开只不过是一个出头鸟,真正想要弄死这些人的是宫里的人,至于赵王迁还是娼后就不得而知了。

  “赵国有郭相,当真是赵国百姓之福分啊。”魂烛笑着说道。

  “魂先生此话严重了,开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罢了。想当初先王在世时,朝堂清明,大臣各行其事,国家安康,如今啊,有些人却总是想要挑起战乱,陷赵国于战乱之中。我听说魏国那边的战事停下来了,魂先生的商队也可以继续在魏国行商了,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听到郭开说到商队,魂烛知道正事来了,魂烛也不再遮掩着直接说道

  “郭相的消息到是灵敏,秦魏之战结束了,魏王增开城投降,魏国境内安稳下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我还听说燕国派去救援魏国的主力全部在煮枣被击败了,只剩下几千人逃走了。”

  “秦军之威当真是让人恐惧啊。”郭开感慨道。

  “郭相不用感慨,恐怕用不了多少时间郭相就能亲眼看到秦军的战力了。”魂烛阴恻恻的一笑说道。

  “魂先生此话何意!?”郭开惊呼道。

  “在赵国行商这些年,郭相识我为友,我自然也不会隐瞒。”魂烛靠近郭开低声说道“我听说秦国国内对于燕国救援魏国的行为十分气愤,认为燕国这是背弃了盟约,正准备伐燕呢。

  同样朝堂上很多人都觉得赵国借道燕国是对秦国的藐视,提议让出兵伐赵。现在秦国国内的粮草价格有些上升,而上党郡的粮草价格下降,这明显是在调动粮草,准备对赵国开战啊,位于阏与的蒙武将军,已经调动了足够的军队准备随时进攻。郭相还是尽早做好准备吧。”

  “什么!?”虽然郭开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子啊听到秦军随时都可能开战,还是惧怕不已。

  “我最近准备带着商队离开邯郸了,接下来的赵国可不太平了。”魂烛继续说道。

  看着魂烛的样子,郭开更是焦急了起来,他最近的确听说魂烛在变卖一些不重要的产业,原本他是以为是魂烛只是单纯的商业买卖,但没想到这是准备跑路了啊。

  “魂先生且慢,秦国若是真的攻打赵国,那么赵国不是蒙受了不白之灾吗?借道燕国乃是宗正赵佾的擅作主张,赵国实际上是不想和秦国为敌的。”郭开抓住了魂烛的袖子说道。

  “借道燕国的事情,没有赵王的首肯怎么可能借道呢?郭相莫要欺骗魂某了。不管这是谁的主意吧,赵国借道燕国是事实,这场战事可能不可避免了,郭相还是早做准备吧。”魂烛说完起身就要离开。

  “魂先生看在与郭某相识一场的份上帮帮赵国吧。我知道魂先生和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有所交际,只要文信侯开口,我相信秦王绝对会让赵国少去一场战乱的。”郭开急忙说道。

  “这件事真的恕魂某无能为力啊,赵国这是藐视秦国,秦国怎么能够容忍呢?先前我也提醒郭相了,让郭相早做准备,现在为时晚矣。”魂烛故作为难的说道。

  “先前是我的过错,还请魂兄原谅我。只要魂兄帮郭某联系到文信侯即可,至于如何让文信侯开口帮助赵国,这由我来想办法即可。”郭开焦急的说道。

  郭开的焦急来源于自己在武安城附近的矿山,这可是郭开废了很多钱财才得到的,而且郭开的被赏赐的食邑也在武安,武安有着郭开半个身家。若是秦军直接开战,阏与的蒙武肯定直接南下攻打武安,然后兵峰直指邯郸。

  魂烛看着郭开脸色变了变,最终叹了一口气说道

  “罢了,我与郭相也是君子之交,这个忙我若是不帮岂不是太不够朋友了。先前郭相也帮了我不少忙,我便去试试,赵国这次公然藐视秦国,我也不知道文信侯是否愿意帮助郭相。”

  听到魂烛松口,郭开连忙起身行礼说道

  “多谢魂兄了,这事事关重大,我需要进宫面见大王。定然要大王惩治赵佾,给秦国一个交代。”

  “如此我便不打扰郭相了。”

  送走了魂烛之后,郭开没有丝毫的停留直接前往了赵王宫。郭开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说服赵王迁,让赵王迁派人去秦国求和,若是秦国放弃攻打赵国最好,若是不成,也能拖延时间,足够郭开将武安的家产送到安全的地方。

  见到赵王迁之后,郭开直接将秦国恐怕进攻赵国的事情说了出来,担心赵王迁不懂其中的利害,郭开特地夸张了很多。赵王迁虽然生性乖张,但面对郭开口中的秦国,赵王迁还是产生了担忧。

  “丞相有什么好办法吗?若是秦国攻来我们能扛得住吗?”赵王迁问道。

  “现在秦国有虎狼之师百万,又有了韩魏之地。中原之地自古土壤肥沃,粮草充足,人口众多。不仅如此,我听闻秦灭韩国之后,得到来韩国的冶炼技术和强弓劲弩的制作方式,而魏国的魏武卒更是加入了秦军,现在的秦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队都要远超如今的赵国啊。臣有一个办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郭开卖关子的说道。

  “丞相尽管直言!”赵王迁说道。

  “派人去秦国议和。借道燕国是宗正赵佾擅作主张,大王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哄骗,只要我们给秦国一个交代足以。我曾家和秦国的文信侯有过交际,若是派人带上钱财宝物,示好文信侯,让其为赵国求情,想必足以让赵国免于战乱啊。”赵王迁说道。

  “好。可是现在秦国尚未有任何动作,而我们就去议和,若是传出去,我赵国的脸面放在何处?而且朝堂上的大臣恐怕也不会应允。”赵王迁担忧的说道。

  “大王不必担心,我可以先派人去寻找文信侯探查口风,若是秦国无意攻赵最好,若是秦国真的对赵宣战,我们也可以直接议和,从而免于一场战争啊。”郭开笑着说道。

  “还是丞相聪慧,若是如此,主动权便在我们的手上了,这件事还请丞相费心了。至于交好文信侯的宝物,可以从宝库中挑选,等到国丧结束之后,我便去宗祠拿到宝库钥匙交给丞相。”赵王迁说道。

  “多谢大王信任,臣定当为赵国免于战事。”郭开笑着说道。

  “多亏朝堂上有丞相为寡人分忧,若是满朝文武都是赵佾那般的欺上瞒下之徒,赵国早就亡了。”赵王迁说道。

第337章 ,子游还朝

  郭开和赵王迁商议好和秦之事后便离开宫中,去找魂烛继续商议接除吕不韦之事。

  新郑,子游的宅院内,子游和颜路对面而坐。对于颜路的到来子游还是颇为意外的,颜路现在除了要在小圣贤庄教书之外,还有着儒侠领袖的身份,每天都有一大堆烂摊子的事情要处理。自古以来但凡和侠字扯上关系,那么烂摊子绝对不可能少。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犯法,这并非是虚谈。

  “我来这里是给师兄送个东西。”颜路说着从怀中将一个黄布包裹严实的东西拿了出来。

  在子游诧异的目光下,颜路打开了黄布,一个青铜盒子陡然出现在子游的面前。青铜盒子上雕刻着古朴的青鸾,子游当即明白这是魏国所有的青铜盒,根据公子假的说辞,信陵君在死之前将这个盒子交给了一个能够担当起大任的。

  “这东西怎么在你手上?”子游问道。

  “是老师临终前交给我的。老师北去赵国的路上,拜访过信陵君,这也是他交给老师的。”颜路将青铜盒子推到子游的面前说道“老师说这个盒子蕴含着十分强大的力量和秘密,让我将来将其交给一个能够挽救天下众生的人。”

  “现在你觉得我是那个挽救天下众生的人?”子游指着自己问道。

  “师兄立志平定天下,将天下黎民百姓从战乱中解救出来;设乡学,立教化,著书立说,传往圣之学说,并不以门派之论而排斥儒家之外的学说,也不以门派之大小而论英雄,对待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师兄是不是拯救天下苍生之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于公于私师兄都足以称得上圣贤了。

  若是将来天下真的危亡了,除了师兄我想不到其他人能够成为这个救世之人。现在魏国已经亡了,这原属于魏国的秘密自然也要交还给秦国了,毕竟秦国代表着未来。”颜路笑着说道。

  听到颜路的话,子游有些心虚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尖,他可从来没想到自己竟然能配得上这么好的夸赞,更没想到自己在颜路的心中竟然有如此之高的地位。

  “到是路你过赞了,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罢了。”子游淡淡的说道。

  “绝对不过赞,是我由衷的称赞。”颜路说道。

  “哈哈哈哈,那我便收下伱的称赞了,你这次除了给我送这个铜盒之外,还有其他的事情吗?”子游问道。

  “我准备去一趟赵国。”颜路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我是赵国人,这么些年都没有去过赵国了,我自然要回去看看,我听说武和厚两个人现在在赵国闯下了不小的名头,被赵国江湖称为文武双剑,他们如今已经成年,也该做些有益于天下的事情了。”

  “你不说我倒是忘记这两个小兔崽子了,这两年在赵国恐怕玩痛快了,都忘记回小圣贤庄正式出师了。”子游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道,当初武和厚出山历练,看望完家里人之后,两人直接开始在赵国游学,一点也不想着自己游学时间到了,要回小圣贤庄汇报的事情了。

  “那也是你这个老师太繁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到这两个孩子。”颜路笑着说道。

  “那这两个小兔崽子就交给你了。”子游说道。

  “没问题。”

  颜路出发去赵国的同时,子游也带着焰灵姬、雪女和少司命等人踏上了回咸阳的路程。在子游赶回去的路上时,秦国派往魏国的官吏都已经递达,在有着遍布魏国上下的子游门客的帮助下,这些官吏很快就熟练的开始处理魏国的政务。

  同时在秦军的威严下,发生在昔日韩国权贵头上的事情正在一一重复,相较于放在韩国权贵头上的屠刀,在魏国变成了“赐福”。陵邑制度在魏国可谓是大获全胜,既合理的使用了劳动力,又成功的将这些权贵所占据的土地钱财全部充公,而且秦军做的有理有据,让人无话可说。

  虽然魏国已经趋于稳定,但秦军并没有丝毫撤走的想法,反而不断的在赵卫齐三国的边境聚集,一副随时准备再度开战的样子,虽然知道秦国的目标是燕国,但是赵卫齐三国还是有些惶恐不安,其中尤其是赵王迁,更是在朝堂上当众斥责赵佾欺上瞒下借道燕国的事情。

  虽然赵佾知道赵王迁这是准备拿自己背锅,但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去回宫求助娼后来完成李牧交给他的任务。

  而子游回到咸阳之后,秦国朝堂也传达嬴政对于赵燕援助魏国的行为的愤怒,并且派遣侍者前往两国进行宣战,当然对燕国宣战是真的,而对赵国宣战是假的。

  而子游稍作收拾之后便进宫见嬴政了,他准备将怀里的和氏璧给处理到,现在和氏璧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子游也不敢再随身携带在身上了,要是磕坏了,子游可不想自己出钱用金子给和氏璧补上一个角。

  同时子游也是向嬴政汇报这次的巡查颍川郡的结果。

  在赵高的带领下子游见到了嬴政,一番君臣之礼之后,子游先是将巡查颍川郡的结果告诉了嬴政。

  “看来我们的大方向是没错的,如此方法的确能够稳定百姓。但现在宗室子弟已经不多,其中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更是不多了,如今派遣到魏国的有三分之一的人选都是从之前上党郡抽调过去的。”嬴政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原本嬴政觉得赢氏宗室人数足够应对攻占六国了,但这才两个国家,便让咸阳再难见到成年的赢氏宗室子弟了,这些人全部都被嬴政下放到地方稳定百姓了。

  “若是进行轮换倒也可以,如今颍川郡已经稳定,宗室弟子可以找回进行一番封赏,等到燕国战事结束,再派往燕国。同时还请大王要带好头,让宗室多生孩子了。”子游说道。

  “老师这个世界上只有累死的牛,哪怕寡人和宗室们再想多生孩子,那也要循序渐进啊。”嬴政有些哭笑不得说道,其他国家那是生怕宗室弟子过多,从而引起宗室内战,导致国家内耗,而到了他这里,满朝文武都是巴不得希望他们多生孩子。反正扶苏有着吕不韦、子游、蒙武、冯去疾以及剩余的楚系支持,其他公子们对王位在怎么产生想法,也是痴心妄想。

  而且现在扶苏是将来的秦国的话事人这件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朝堂上的大臣但凡稍微有点异心,都会被其他人弄死,不敢让现在的大好的局面有稍微的差错。

  “这件事的确急不得,不知道大王决定好北伐燕国的人选了吗?”子游问道。

  “朝堂上已经拿出了结果,王翦、王贲、蒙武、蒙恬以及李信五人,从其中选取一个。太尉推荐王贲,如今楚国正在逐步击溃屈景昭三家的势力以及抵抗熊启的军队,而且李园答应给秦国的十七城还没有割让,王翦、杨端和和司马宿动不得。

  至于蒙武,现在蒙武在阏与威胁着赵国,让赵国不敢轻举妄动,这个位置需要一个有足够对抗赵军能力,同时敢直接进攻的人,除了蒙武之外,其他人都不合适。

  现在也只有王贲、蒙恬和李信三人合适,王贲已经有了独立率领大军灭国的经验,而且这次的伐燕大军,将会是蓝田大营中抽调的,而王贲熟悉蓝田大营,所以太尉推荐王贲,让李信为副将,蒙恬为先锋。老师觉得怎么样?”嬴政问道,秦国还是不缺少能打仗,能打硬仗的将领的。

  “王贲可能并不太合适。”随后子游将王贲中毒前后的事情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