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82章

作者:不落骨

  当初他们师父晋鄙死在军营之中,那时整个军营处于备战状态,除了大将军的手令和魏王的令牌之外,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也是当初典庆因为自己师父的死让愤怒冲昏了头脑,因此才没有多想。可惜的是当初他的师父大将军晋鄙,到死都没有怀疑自己的君主,到死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死会有自己效忠的君主的猜疑。

  当初的魏国正处于魏王与信陵君并立的时代,当时晋鄙虽然效忠魏王,但大臣在君主的心里终究只是一个工具罢了,因为信陵君的原因,导致魏王对臣子猜疑之心格外的严重。而他的师父晋鄙在魏庸的几句挑拨之下,便让魏王作壁上观,默认甚至助推魏庸对晋鄙动手,为的就是想要在替换一个心腹成为大将军。

  “什么!?”这些弟子纷纷惊讶出声,一个个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悔恨,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师父死因还有这样的隐秘,当初魏国对外宣称的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朱亥杀了大将军晋鄙。

  “对于魏国的恩情我已经替师父还完了,我们披甲门与魏国再无任何感情,我跟秦国的王师子游先生商议好了,伱们若是想要留在秦军,会享受和秦军士卒一样的待遇。若是想要离开,等到明日秦军会发放钱财当做盘缠。”典庆说完也不再说话,任由这些弟子们讨论,自己决定自己的去留。

  很快这些弟子便商议好了,典庆身边的十几名披甲门弟子纷纷对着典庆跪下说道

  “大师兄,我们决定留下来,跟着你。我们除了一身傻力气之外,没有任何能力,回去种地不如跟着大师兄您继续征战沙场!”

  这些弟子们想的也十分清楚,魏国注定是要被灭了,回去一辈子种地,倒不如加入秦军,靠着拳头给自己挣一个爵位。秦军的军功爵位制他们早就眼馋了。

  典庆看着看他们自己的选择自然没有多问,只是让他们站了起来,站在一旁,等到其他魏武卒都被押送到这里之后,典庆将之前的话全部说了出来,让这些弟子自己决定要走还是要留下。

  很快数百人就分成了两队,披甲门的弟子大多都跟着典庆留了下来,魏武卒中大部分也是留了下来。虽然他们魏武卒面对秦军不行,但是面对其他国家任何军队他们不说碾压,但只要人数相差不大,后勤跟得上,他们足以击败对方,留在秦军他们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好,今夜都去休息吧,等到明天自然会有人来放你们离开。”典庆看着那些准备走的人说道。

  这些人纷纷对着典庆行礼,他们知道自己能够活下来全靠着典庆,如果不是典庆答应效忠秦国,他们根本没有说完好的离开的机会。

  第二天,子游和李信来到了典庆所在的营地内,此时的营地内被俘的魏武卒早已分为了两队,所有人的视线都放在了子游的身上,子游身后的秦军士卒带着两张桌子,摆放到了门口。

  “子游先生,我已经和他们说好了,左手边的人是愿意留下的,右手边的想要回家过安稳生活的。”典庆上前行礼说道。

  子游看了一眼左边的人,绝大多数人都还是愿意留下的,只能说这些天没有白费功夫。负责看押魏武卒的士卒都是曾经韩国的士卒,尤其是南阳降卒,这些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证明了哪怕是俘虏加入秦军,只要愿意上阵杀敌,你就可以洗掉身上的俘虏身份,洗掉之后,你就是秦国正常的平民百姓,你若是还愿意留在秦军中,便可以杀敌立功,换取爵位;若是不愿意留下便可以离开军营当一个普通人。

  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去当兵,无非是为了吃饱饭,而秦国不仅可以让你吃饱饭,甚至可以让你成为新的勋爵,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着致命吸引力的。魏国是注定灭亡的,等到魏国灭亡他们也是秦人,现在加入秦军后面也是秦人,前后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不早点加入秦军,争取多拿战功多升几个爵位呢?

  只要想通这一点,这些魏武卒顿时感觉顿时豁然开朗。

  “嗯好,典庆应该都跟你们说了,如果留下你们就是秦军的一员,其他人什么待遇,你们就是什么待遇。至于想要离开的人,可以到营地门口登记拿上盘缠,现在离开军营。我希望你们离开的人能够好生的生活下去。”子游说道。

  子游说完,站在右方的魏武卒看着子游,一时间也不敢擅动,子游也不催促,慢慢的等着。等到有人率先离开队伍来到营地门口,做好登记,让自己的身份牌交给负责登记的人后,便拿着一些钱财离开了。其他人看到有人带头后,便纷纷跟上,半个时辰之后,想要离开的人已经全部离开了。

  “他们已经离开了,你们选择留了下来,我可以保证这是你们的选择不会让后悔,拿上来!”

  子游说完,一队秦军士卒架着马车来到了营地内,马车上装满了秦军制式的盔甲和武器。魏武卒看着这些盔甲一个个眼睛发光,作为魏国的核心精锐,他们的各种待遇都是最好的,身上的三层重甲也是魏国最好的盔甲,但他们一眼就看出秦军所拿来的盔甲要比他们的盔甲更好。

  “我已经上奏大王,昔日辉煌的魏武卒已经是历史了,现在你们是秦国的武卒营!你们的将会披上重甲,手持强弓,带上利剑,为你们自己,为你们的后代开疆拓土,赢取军功。李信!”子游喊道。

  李信手持黑龙卷轴走上了点将台,看着下方的魏武卒展开卷轴说道

  “大王诏令,免除魏武卒全体俘虏身份,为秦军士卒。升任典庆为千夫长,带领武卒组建武卒营!”

  典庆看着高台上的子游和李信,当即单膝下跪拱手说道

  “典庆领命!”

  看到自己的大师兄已经接受秦王诏令,愿意留下的魏武卒纷纷跪下拱手称诺。一想到魏武卒已经成为历史,他们这些人心中还是有着无限的感慨,但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从今天开始天下再也没有魏武卒了,只剩下秦军的武卒营!

  “谨遵大王诏令!”

  李信将卷轴交给了典庆之后,将典庆扶了起来,对于典庆和他身后的武卒们,李信没有丝毫的看不起。典庆一战连续硬抗毁坏十三辆战车的战绩李信是亲眼看到的,能够得到典庆这个猛将,这对于整个秦军都是有着极大的好处。

  “大王还有一项命令,希望你能够训练无双。”李信说道。无双鬼的天赋不去当武卒实在是太可惜了,天上神力,铜筋铁骨,若是再经过系统的武卒训练,身披三层重甲,恐怕墨家的机关兽都不一定是无双的对手。

  “典庆领命!”典庆当即应下,对于无双鬼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如果不是无双鬼拦住了自己,秦军的战车被损坏的不止十三辆了。

  随着诏书的宣读之后,子游便离开了营地,剩下的事情交给李信即可。李信走的是兵形势,他的性格最合适和魏武卒这些大大咧咧的粗狂汉子们打交道。

  子游离开营地之后便来到了王贲的大帐之中,现在的王贲正在研究该从什么地方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击溃燕军,看到子游走近之后,王贲行礼道

  “先生!”

  “你的身体怎么样了?”子游问道。

  “已经无恙,念端先生说了,接下来只需要休养即可。”王贲笑着说道。

  “那便好,应对燕军的事情你想的如何了?”子游问道。

  “已经有了具体的计划,现在我们的大军正在不断靠近大梁。但是大梁城高水深,且粮草充足,我们一时间是无法攻下的。鞠武被称为燕之智者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的计划是准备带着燕军击溃顿弱他们,从而保证大梁的退路,从而在攻打中牟,绕道榆关,逼迫我们放弃大梁,从而为魏国争取喘息的机会。”

  王贲指着地图继续说道

  “所以我准备让顿弱他们在煮枣埋伏。现在的顿弱已经攻下了平丘,只需要营造出继续南下围攻大梁的动静,燕军为了救魏定然会快速的行军,根据燕军的行军速度和体力,煮枣是他们最佳的休养地方。同样到达煮枣燕军也会十分疲劳,只需要以逸待劳即可。”

  子游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看到子游同意了自己的计划王贲松了一口气,随后将自己的计划写下密封好之后,让白凤快速的送给正在平丘的顿弱。

  与此同时,寿春。此时的寿春早已没有当初楚国王城的辉煌,被秦军和李园大军包围连续攻打的寿春,此刻硝烟四起,尸体遍地。负刍和屈昭两家族长为了等到景家族长的回援,硬是逼着城中的百姓上城墙抵抗攻城大军。

  如果不是大量平民的抵抗,单靠寿春的守军和王城禁卫,寿春早就被王翦拿下了。看到寿春一时间无法拿下之后,王翦便让人去攻打各地城池,他们和李园的约定中,说寿春归李园,但其他的土地城池,只要秦军攻下,便是秦国的。

第326章 ,王翦和李园

  寿春城外,秦军大营中。

  王翦看着魏国传递来的军报出神。王贲第一次作为大军主帅,还是一支灭国大军的主帅,王翦这个当老爹的怎么可能不关注?从王贲入魏之后,王翦便让人也前往了魏国,随时注意战争的走向,同时每当魏国送到咸阳军报的时候,他都会争抢着去看。

  可惜后来王翦被指派到了楚国,但嬴政也知道王翦的想法,特地让传送军报的人抄写了两封,其中一封送到王翦这里。王贲入魏之后的种种表现,以及子游早就安排的后手下,让王翦觉得自己当初让王贲亲近子游真他吗是这辈子最明智的选择。

  子游安排的后手大大便利了秦军的进攻,相反一些不是子游门客治理的地方,秦军遇到的反抗是格外的激烈,王贲入魏也打了不少硬仗。

  “竟然击败了廉颇?不错。可惜啊,昔日更够和武安君交手的信平君在年老之后也容易发昏啊。”王翦看着军报感叹道,这封军报正是启封大战的军报。

  廉颇过度相信已有的情报,情报到手之后,没有进行仔细的检验,这对于为帅者是大忌。当然这虽然是廉颇战败的主要原因,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廉颇派人去仔细探查,但要将情报传回来一来一回的时日是廉颇等不起的。如果秦军当真是被焚烧了粮草,廉颇还犹豫不决,足以给秦军喘息的机会。

  而让王翦感到廉颇发昏的是因为廉颇没有准备任何后手,完全将魏楚联军压上,不给自己留任何余地。这对于有着人数优势的魏楚联军是错误的战略。

  转而王翦又拿出军报,这封军报上记录的是王贲指挥战斗的过程,里面王贲的任何命令都被详细记录了下来。王翦看着军报上的内容,转而蹙眉,王贲的指挥在他看来有些地方实属不该出错,若不是秦军战斗力更强,启封大战结果尚且未知。

  “还差得远呢?这些明显的错误都还犯下,回去定要给他几棍子,让他涨涨教训。”王翦吹着胡子说道,但眼中闪过的笑意还是隐藏不住的。为了不让王翦担忧,从大军到朝堂,所有人都没有将王贲被下毒的消息告诉王翦。

  王翦拿出笔墨在纸上写下了王贲失误的地方和看法,以及正确的做法,做完这一切之后,王翦起身拿出了一个盒子。盒子中已有了不少的军报和写满了的纸张。在将纸张折迭好之后,王翦小心翼翼的将将纸和两封军报整整齐齐的放入了盒子中。

  “上将军,楚国令尹,李园求见!”士卒的声音在营帐外响起。

  李园?他来干什么?王翦有些疑惑,但并没有不见而是一边将盒子合上,放起来一边说道

  “让他来吧!”

  “诺!”

  在士卒的带领下,李园带着笑容走入了营帐,在看到王翦后,李园率先对王翦行礼

  “拜见上将军。”

  “令伊大人,不知道找王某何事?”王翦回礼说道。

  按照身份来说,李园身为楚国的令伊兼大司马,可要比王翦这个上将军高的多,但李园看到王翦,不等王翦起身便主动行礼,这不符合礼法,更是一种自降身份的做法,但李园并没有觉得不合适,毕竟拳头硬才是真道理,弱国是没有尊严的。

  “我听闻上将军派人前去攻打城父,不知道可有此事?”李园看着王翦问道。

  王翦心中一愣,想到李园这是来兴师问罪了啊。但还是笑着回道

  “没错,寿春久攻不下,我准备先去拿下城父,断了回援的景家族长的路,为我们攻打寿春争取时间。”

  “原来是这样啊,我听闻现在秦国内儒学以公羊儒为主,又颇受秦王喜爱,不知这件事是真是假?”李园坐下笑着说道。

  看着李园一副像是上门找好友探讨儒学的样子,王翦有些怀疑难道是自己猜错了?虽然不知道李园的目的是什么,但是王翦开始开口说道

  “是真也是假,秦国内百家聚集,公羊学的确十分盛行,但大王是否喜爱我就不知了。大王对于百家一视同仁,既不会因为儒道两家势大而听之信之,又不会因为堪舆等小门派式微而弃之不用。”

  “秦王心在天下,不会以出身而定英雄,此等胸怀值得我们楚王学习。我听闻儒家公羊儒以大复仇闻名天下,我不由得想到了当初秦国丞相,张子张仪在城父被侮辱的事情,当初楚相陷害张子窃玉,并鞭笞其,据说想初陷害张子的人便是屈家之人,持鞭之人是昭家之人。

  后来张子为秦相,入楚,以窃国为复仇。我听门客说秦国境内的公羊儒以张子的事迹为表率,推行自己的学说是真的吗?”李园又继续说道。

  听着李园的话,王翦深深的看了李园一眼,他现在明白李园的话是什么意思了。张仪并非是在城父受辱,而是在郢都受辱。李园提到张仪,故意混淆了张仪受辱的地方,又说屈昭两家。再结合到公羊儒的大复仇主义,明显是在暗示,希望秦军在攻打城父的时候,替张仪报复一下屈景昭三家,实际上是替李园除掉屈景昭三家。

  但王翦可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没有好处的事情他才不会去做,于是笑着说道

  “是啊,公羊儒们确实推崇张子,也十分推崇昭襄王,更是以武王举鼎亡于洛阳,而昭襄王灭周替兄报仇为事迹。”

  你用张子的事情暗示我,那我就用昭襄王灭周为事迹告诉你,这件事我需要听从大王的命令去做。

  “哈哈哈哈,我早就听闻上将军乃是秦国除太尉之外最强之将,没想到上将军除了在兵法上颇有造诣,在学术上也颇有研究啊。”李园笑着说道,他没想到王翦和项燕是一样的人,不仅带兵能力极强,在玩弄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

  “略有耳闻罢了。”王翦笑着说道。

  “我听闻上将军平日里颇为喜欢钻研兵法,正好我这里偶尔见的到了两卷当初孙子亲自所写的兵法,上面还有其注释。”李园笑着从袖子里拿出了两卷包好逐渐放到了桌子上。

  “君子不夺人所爱,这既然是令伊大人所收集的,我怎么好意思拿走呢?”王翦说道。

  “哎,正所谓宝剑配英雄,我不通兵法,这两卷兵书在我手上才是明珠蒙尘,在将军手中才能发扬光大。夜间读书对眼睛有所伤害,这是当初楚国宝库中珍藏的夜明珠,放入暗室之中,亮如白昼,也一并送给将军了。”李园说着又拿出一个盒子,放到了桌子上。

  李园打开了盒子之后,顿时两颗夜明珠将整个营帐照亮,被突如其来的亮光照的王翦闭上了眼睛,李园连忙将盒子合上。

  “我早就仰慕将军,这些不过是朋友之间的赠礼罢了,将军的毛笔倒是十分的特别,能送与我吗?”李园拿起了桌子上的毛笔说道。

  看到李园这个样子,王翦也知道推脱不了了,点了点头说道

  “这根毛笔的确有些不一定,乃是蒙武将军之子,蒙恬改进而来的,的确比其他的毛笔更容易书写。”

  “那就多谢上将军了,最近楚国将要进入连绵阴雨天气了,我正愁缺少合适的毛笔来书写奏章,多谢上将军了。”李园拱手说道。

  “正如令伊大人说的,宝剑配英雄,这根毛笔便送给大人了。”王翦说道。

  “如此便是多谢了。”李园笑着说道,李园明白事情王翦答应了。

  王翦和李园又客套了两句话之后,便离开了,等到李园走了之后,王翦的副将走了进来。

  “将军,刚才是楚国令伊李园?”副将问道。

  “没错,你怎么回来了?”王翦问道。副将昨日就被他派去攻打城父了。

  “城池已经被攻下了,属下便回来通报将军了。”副将说道。

  “这么快?”王翦有些疑惑,城父是寿春门户,虽然不如寿春这般坚固,但也不可能一天就攻下了。

  “说来也奇怪,寿春的守军除了第一天有些抵抗之外,今天白天他们根本没有抵抗,今天便一举拿下了,进城之后,当地的屈景昭三家族人想要面见将军,于是我便回来了。”副将说道。

  “也是,城父是屈景昭三族的根基,里面三家族人遍地都是,想要让他们拼命守城自然是不可能的。”

  王翦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城父中大多都是屈景昭三家的族人,让他们上城墙抵抗秦军他们才不会去做,屈景昭三家都没人站出来抵抗秦军,更不要说其他的百姓了。至于屈景昭三家为何有恃无恐,这就不得不提到秦国最大的外戚楚系了。秦国的楚系大多都是楚人,这些人要么是出自屈景昭三家,要么就是和三家有着密切联系的,所以丝毫不担心秦军攻下城父之后是否对他们出手。

  “现在这些人想要面见将军,见还不是不见?”副将问道。

  “还记得我们行军之前,大王说过的话吗?”王翦说道。

  “我明白了,我这就派人去做。”副将拱手说道。

  “不,楚国不同于其他国家,屈景昭三家在楚国影响力太大了,若是我们贸然屠族,整个楚国都都会出现动荡,不利于我们之后的统治。”王翦摇了摇头说道。

  屈景昭三家在楚国的影响不言而喻,若是贸然杀光他们会造成整个楚国动荡,地方的巫祝这些人都会想尽办法煽动百姓们造反。这也是为什么屈景昭三家现在就是鱼肉,但李园不敢自己动刀的原因,他需要一股外来势力动手,灭掉屈景昭三家,这时候李园再取而代之。

  “那我们就这么放过他们吗?”副将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