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42章

作者:不落骨

  “带他们过来!”嬴政起身说道。

  “诺!”

  甲士的脚步声远去,嬴政坐在王位上不复刚才的平静,一只手捏在桌案边缘,眼中闪着精光看着殿门。子游尽可能的平复这心情,虽说心中早已做好了应对任何结果,但真正等待的时候心中难免还是忐忑,一方面希望能够带回来棉花和占城稻的种子,另一方面又害怕众人空手而归。

  随着大殿的大门打开,众人向外望去,两名内侍带着三个支队伍朝着大殿内走来,虽说是三支队伍,但实际上只有八人,其中有着三个旗帜,乃是当初离开的时候,三支队伍带走的证明身份的旗帜。三支队伍领头的人是公孙白,当初安排人手向外探查的时候,考虑到语言交流问题,公孙白便亲自带领了一支队伍向西出发。

  公孙白带领着三支队伍来到了大殿上,对着嬴政行礼

  “拜见大王,臣公孙白拜见大王。”

  “拜见大王!”

  “免礼!诸位辛苦了。”嬴政看着下方的众人说道。

  当初离开咸阳的公孙白还是一幅翩翩世家公子的形象,如今的公孙白整个人不知道黑了多少圈,脸上布满了风吹雨打的痕迹,眼颊下有着一道不小的疤痕,队伍中其他的人也是如此,他们脸上布满了历经千难万险的痕迹,但每个人的眼中充满了闪光。

  “这是臣从西域带回来的棉花和种子,乃是臣和大食的商人交易所得。”公孙白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包裹。

  “赵高,呈上来。”嬴政说道。

  “诺!”

  赵高下去将脏乱的包裹接过,白色的布此时已经被污渍染成了黑色,只能勉强通过一些边缘才能看出这是白布。赵高将包裹放到了嬴政的面前,刚想伸手打开的时候,就被嬴政阻止了。

  虽然包裹脏兮兮的,但嬴政没有丝毫的犹豫,亲自打开了包裹,层层包裹打开之后,露出了里面的盒子,嬴政深呼吸一下将盒子打开,露出了里面黑色的小种子,嬴政小心翼翼的将种子捏起来一个。

  子游、吕不韦和尉缭也是激动的看向了那一粒种子。

  “公孙爱卿辛苦了,此物乃是庇佑我大秦子民不惧酷寒的未来。”嬴政激动的说道。

  “这只是其一,南下寻找占城稻的队伍,也将占城稻带回来了,请大王过目。”公孙白说道。

  公孙白一旁的头发散乱,衣着破烂的人从怀中小心翼翼的掏出了一个盒子。

  “臣,赢长,拜见大王,不负王命,臣带回来种子了。”赢长对着嬴政拜道。

  将手中的盒子举了起来,这占城稻的种子是他们八支队伍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南下的路线是楚国、百越再往下就是蛮荒之地,瘴气、蚊虫、野兽、毒物、未知名的疾病等等,他们随时都在面临死亡的危险,同时还是野人暗中的袭击。八支队伍,六十四人,最终只回来了五人。

  这些种子是他们六十四人用命换来的,赢长格外的珍重,拿到种子之后,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停留。进入楚国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楚国内乱,昌平君手下的人发现了他们的身份,他们不得已靠着流浪不断绕道回到了咸阳,原本内侍说让他们先洗漱更换衣服,但他们拒绝了,只有将种子亲手交给嬴政,他们的任务才算完成,五十九人的牺牲才没有白费。

  “你是赢长!?”嬴政诧异的看着下方如同野蛮人一般的赢长。

  赢长是赢氏宗室中,安昌君的儿子,也是当初赢翰小团伙中的纨绔,在贵族子弟中最能惹是生非的人物。但是如今的赢长哪里有丝毫纨绔的样子,黢黑的身子,健壮的手臂上布满了伤痕。

  “臣,是赢长,现为行人令麾下的行人。”赢长说道,当初赢氏宗亲外放历练的时候,他虽然不如赢翰那般文武双全,也不如其他人那般有着不弱的武力,也没有深厚的学识,但靠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也过得有滋有味,在回到咸阳之后,他就去了典客府,成为了行人令麾下的行人。

  “辛苦了,你与赢翰乃是我大秦宗室中的中流砥柱。”嬴政沉声说说道。

  在宗室前往民间历练之后,前往地方的宗室中,以赢翰最为有能力,将当初拿下的阏与九城治理的有序不紊,已经有了治理一郡的能力。而其他赢氏宗室还没有表现出什么很好的能力,但现在回来的赢长证明宗室之内不仅仅有赢翰一人可担当大任。

  赵高弓着身子接过盒子,将盒子交给了嬴政。相较于棉花,嬴政心中更看重占城稻,酷寒还是靠着其他的东西抗衡,但粮食这是无法代替的,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着秦国的稳定。

  嬴政将盒子打开,里面同样是保存完好的种子。

  “赢长,你们见到过占城稻的产量吗?”嬴政问道。

  “臣见到过,百越之南,未开化之地,蛮夷之人居多,但也有组成部落开始农耕的野人,他们种植的便是如此水稻,至于产量臣之看过一次,相较于汉中之地同等田亩种植,产量的确高出不少,但是否如同王师所说那般,臣不知。”赢长说道。

  赢长是见到过占城稻产量的,并非是子游说的那般足以让整个秦国吃饱饭,但产量的确比现在秦国汉中种植的水稻要高出不少。

  嬴政看向了子游。

  “应该是我预估了占城稻的高产,臣提议在治粟内史下再设立一个部门,专门寻找精通农事之人,全心全意去研究培养农作物和如何提高亩产。”子游说道。

  嬴政思索了一下说道

  “若是说到农事,没有比百家之中农家更懂得了,但农家与大秦素来没有交际,寡人恐怕其不愿意进入秦国朝堂。”

  不怪嬴政由此担忧,百家之中能够看的上秦国的只有秦墨和道家,有了子游之后,儒家和名家也加入了秦国,这才让秦国在百家之中的名声好了不少,但农家是否能够答应入秦国为吏,这还是一个未知。

  “张子曰: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农家弟子大多为普通百姓,若是许之爵位后禄应该会有精通农事之人前来投奔,而且我秦国境内也并非没有精通农事之人,召集起来可让他们先进行培育。”在一旁站立许久的陈平站出来对着嬴政拱手说道。

  “子平说的有道理,如今治粟内史属下太仓令、太仓丞,掌国库中粮食的贮存;有平准令、平准丞,掌京师及诸郡物价,可以再设立一职位专门从事农事耕种职位,负责培育农务和耕种之事,在地方再设劝耕督耕之事为其下属。”吕不韦说道。

  “如此,这件事仲父和子平以及治粟内史商议,拿出一个章程。”嬴政说道。

  “诺!”吕不韦说道。

  “至于羽林军出动的事情,由太尉来负责布置,同时太尉召集军中将领商议如何防范匈奴的事情。”嬴政说道。

  “诺!”

  “赵高,传令,凡事外出寻找棉花与占城稻的六十四人,不幸遇难之人,赏赐爵位与百金与其家人。而回来的人赐关内侯,而公孙白与赢长赐彻侯爵位,三天后朝议当众宣布!”

  “诺!”“多谢大王!”

  嬴政随后解散了众人,房间内就剩下了嬴政和在暗中保护嬴政的盖聂,站在柱子后面的盖聂注意到了嬴政的眼神,看着嬴政带着些许愧疚的眼神,盖聂心中了然嬴政的想法,无非是觉得自己不受重用,心中会有不满。

  “辛苦老师了。”嬴政看着盖聂张了张嘴最后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是臣应该做的,能够护卫大王安全,臣已经知足,臣的目标没有多高,也不求多少名利。”盖聂拱手说道。

  “老师求的是什么?”嬴政问道。

  “臣所求的乃是本心,依照内心而行事,至于名利外物,臣所求不多。”盖聂说道。

  最初他入秦当然也有着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和卫庄比拼的意思,但在秦国的时间越长,盖聂发现自己的光芒完全被子游遮盖住,他不是自负,自认为在鬼谷学的足以应对国家大事,奈何秦国朝堂上名臣如云,随便一个大臣在其他国家都是中流砥柱般的人物。最开始盖聂的心中也有着落差和迷茫,他也询问过自己自己还有留在秦国的必要吗?

  最后他给出了自己答案,有必要,或许他无法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但足以在嬴政身边保卫嬴政,虽说自己无法直接参与朝事,但嬴政也会对自己问政。他的本心并非是在秦国担当重任,为的不过是施展才能,自己的剑术也是才能之一。

  心性得到提升的盖聂顿感天地之宽大,实力也随之提升了一大步,心中也不再执着于一丝一毫的得失。

  “老师的本心是什么?”嬴政好奇的问道。

  “本心便是本心,臣现在的本心便是辅佐大王一统天下,结束百年纷争,为天下人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天下。”盖聂说道。

  “那之后呢?”嬴政看着盖聂问道。

  盖聂看着嬴政,并没有回话,他不知道自己完成这个之后,自己接下来会去做什么。

  “罢了,创造出安居乐业的天下,我们未必能看到。”嬴政摆手说道。

第264章 ,匈奴丞相

  此时,匈奴王庭,匈奴的王帐之中,头曼坐在大单于的王位上,一个篝火燃烧在帐篷内,驱除了王帐外的严寒,下方坐满了匈奴的部落首领,这些首领披着各种野兽制作的披风,面前的桌案上摆着肉类和酒壶,面对美酒好肉,这些部落首领们并没有吃的想法,而是不断的在头曼和左贤王的身上移动着视线。

  头曼聚集在下方的部落首领,脸色严肃。匈奴并没有朝会的制度,一般只要在大单于下达了对外征战的任务,所有部落的首领才会聚集起来,商议出兵的事情,但这次的聚集,并非是为了出兵,而是这些部落来寻求头曼的支援。

  位居部落首领最前方的左贤王,看着头曼拱手说道

  “大单于,初冬的大雪让各个部落受灾严重,死伤牛羊无数,哪怕是我左贤王部也损失严重,属下恳求大单于给予左贤王部和受灾严重的部落牛羊粮食,让我们能够安稳度过这个寒冬。”

  有了左贤王的开头,其他的部落首领纷纷开始哭诉寒冬他们死伤了多少牛羊,这个寒冬恐怕无法度过的。看着下方吵做一团的部落首领们,头曼的心中冷笑不断,其他部落因为雪灾死伤无数,他的部落就没有吗?而且下方的人有的人或许是真的因为大雪牛羊死伤无数,无法度过这个寒冬,但更多的人是为了借机多拿些好处。

  头曼看着下方部落首领的哭诉只感觉烦躁,不耐烦的看向了引起这场乱剧的左贤王,自己的好弟弟,左贤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序不紊的切着羊肉,放进自己的嘴里,丝毫没有来求援的样子。

  左贤王部的实力仅次于匈奴王部,今年的雪灾的确严重,但也不至于让左贤王部无法安稳过冬。头曼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弟弟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想要借着这次雪灾再度让他威望受损罢了。

  看到头曼久久不出声,下的部落首领们也逐渐停下了哭诉,安静的看着上方脸色平静的头曼。

  “都说完了是吗?”头曼看着下方的沉默的部落首领继续说道“我知道今年雪灾严重,我们整个大匈奴都受灾严重,死伤的牛羊无数,但我匈奴儿郎何时因为天灾而选择向他人求饶?我们的钱财、女人、粮食怎么来的你们忘记了吗?”

  下方的部落首领依旧沉默,左贤王看着面色如常的头曼,心中暗叫不好,刚想要出声打断头曼,就想到了自己从中原掳掠过来的军师的话,他负责引开这个头即可,其他的不需要多说什么。

  “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了,我们的粮食、财宝和女人都是靠着劫掠而来的,遇到天灾我们何时怕过,无非在去中原掳掠弥补损失即可。”头曼看着下方的部落首领说道。

  “大单于说得对,我们匈奴儿郎何时担忧过寒冬,再去中原劫掠即可。”头曼的死忠纷纷响应头曼的话。

  刚才哭诉的部落首领们看着这些斗志昂扬的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来的路上左贤王和他们约定好了,无论左贤王做什么他们都会附和,而左贤王负责帮他们从王庭中要到足够的牛羊粮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部落首领们看向了左贤王。

  “大单于的意思是准备再度南下是吗?”左贤王放下了手中的小刀说道。

  “没错,今年我们受灾严重,各部落都缺少过冬的物资,而中原经过秋季的收割,他们储存了足够的粮食和钱财,足够让我们过度一个寒冬。”头曼说道。

  听到头曼的话,这些部落首领也明白了头曼的意思,头曼想要趁着真正的寒冬还没到来之前,南下劫掠。南下劫掠是他们拥有钱财和粮食最简单和最常用的办法,想到经过秋季之后,中原储存起来的粮食和钱财,这些部落首领一时间都有着意动。

  “那不知道大单于准备从什么地方南下?是秦国的北地郡,还是赵国的雁门关,还是绕道东胡从燕国南下?大单于是忘记了秦国的军队,还是雁门关之战,还是觉得生存在更加严寒地带的东胡人,会给我们让路,让我们从燕国南下?”左贤王不屑的说道。

  听到左贤王再次说到雁门关之战,头曼眼中露出怒火,想到自己丞相的嘱托,头曼双手死死的握住王位,忍住了心中的怒火,现在他不能够发火,他需要一场战争,来稳定自己的地位,顺便按死左贤王部。

  听到左贤王说到秦国和雁门关,这些刚刚有想法的部落首领瞬间把想法消散了,无论是秦国还是雁门关,这都不是他们现在能够招惹的。北地郡四周的草场他们都放弃了,他们已经被秦军打怕了,北地郡的守军看到他们,比他们看到中原的女人还要疯狂,根本不会惧怕他们,他们是不愿意和疯子一样的秦军战斗的。

  至于雁门关,想到雁门关下的一座座巨大京观,和被李牧灭掉的一个个部落,他们更不愿意去招惹被称为猎狼人的李牧。去北地郡他们或许还能活一部分人走,而去雁门关,他们一定会成为京观中的一部分,这是匈奴和胡人这些年被李牧支配下的共识。

  “本单于这次不准备攻打北地郡,也不准备从雁门关南下,而是从秦赵的边境,上党郡南下进攻。”头曼说道。

  “大单于莫非是酒喝多了吗?从秦赵边境出击,攻打上党郡大单于已经容忍不下我们,担心我们因为这个寒冬无法度过而有怨言,从而想要消灭我们吗?”左贤王拍着桌子说道。

  “阿鲁特,你在说什么!?本单于行事光明磊落,伱这是在污蔑本单于!”头曼拍着桌案站了起来怒视左贤王说道。

  “呵,大单于怎么想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从秦赵边境南下,上党郡乃是秦国重兵囤聚的地方,从这里南下岂不是自寻死路?”左贤王说道。

  “本单于懒得和你这样没脑子的人说话,丞相你来给这愚笨的家伙讲一讲。”头曼坐下拍了一下桌子说道。

  头曼说完,王帐的门帘被掀开,一个老人从外走了进来,老人的穿着不同于这些部落首领,而是中原人的打扮,戴着儒冠穿着儒袍,身上裹着厚厚的羊绒披风。

  看到老人走了进来,这些部落首领纷纷望去,眼中满是好奇,自从当初头曼雁门关大战被李牧杀的屁滚尿流,十几万大军只剩下几十人狼狈逃回的之后,匈奴王庭就多了一个丞相,还是一个中原人,当初头曼让一个中原人担任匈奴的丞相,位置仅次于大单于,这让很多部落首领都不满,但碍于头曼的威严和匈奴王庭的实力,最终还是忍住了不满。

  之后关于这位丞相的事情在匈奴逐渐流传开来,匈奴王庭在这位丞相的治理下越来越好,实力更加强大,这让各个部落更加好奇这位丞相到底是什么人了。而左贤王之所以找军师,也是因为这位丞相。

  “大单于!”老人对着头曼行礼说道。

  “公羊丞相,快请坐。”头曼走下王位亲自搀扶着公羊令将其送到自己的座位旁。

  对于公羊令,头曼是格外的尊重。公羊令是其在从雁门关逃亡的时候掳掠来的,公羊令是匈奴和中原人杂居地带的颇有学识的人,被那些有着匈奴和中原人共同血脉的人称为大贤者。

  原本头曼只不过是把公羊令当做一个俘虏,但回到匈奴王庭之后,因为战败,让头曼的战将有了造反的心思,想要自己成为大单于。但是顾虑到头曼的威严,这些战将开始不断架空和分散头曼的人,就在这种时候,公羊令提出了建议,不仅帮头曼维持住了地位,稳定了因为战败差点分裂的匈奴王庭,还将这些战将自相残杀,让头曼不费吹灰之力就重新整合了匈奴王庭,之后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头曼对整个匈奴王庭的控制,让匈奴王庭内部再也没有能够反抗头曼的人。

  种种手段下来,让头曼看到了公羊令的能力,心中愈发的尊重这个老人,更是将匈奴王庭的治理权力交给了公羊令,按照中原的制度,让其成为了匈奴的丞相。

  左贤王看到公羊令之后,也冷静了下来不再多说什么,他作为时刻对匈奴大单于位置虎视眈眈的人,自然对匈奴王庭的事情了如指掌,当初头曼战将的叛变就有他在背后推动着,就在他认为头曼必死无疑的时候,公羊令让他的计划一举覆灭,还加强了头曼对整个匈奴王庭的掌握。

  “左贤王对我计划出兵上党郡有异议是吗?”公羊令看着左贤王笑着说道。

  看着公羊令的笑容,左贤王和这些部落首领感到一阵胆寒,明明公羊令是笑着跟他们说话的,但是他们却感觉自己正在被一只毒蛇盯上一般。

  “没错,上党郡乃是秦国囤积重兵的地方,从这里南下,无非是找死,上党郡的秦军能够抵抗住李牧带领的赵国军队,莫非公羊丞相认为我们还能击败比李牧更强的秦国军队吗?”左贤王压住心中的寒意说道。

  公羊令突然笑了起来,这让左贤王一惊,手放到了腰间的弯刀上。

  还有一章

第265章 ,公羊令和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