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茨菲尔探案集 第1353章

作者:爱丽丝威震天

  “德利塔崩溃的过程……‘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动乱’。”

  “德利塔崩溃的起因……‘统治者镇压动乱失败’。”

  “咕嘟!”威尔狠狠咽了口口水,心脏紧张的要跳出来了。

  他确实希望希茨菲尔能回来讲课,因此他一直在态度上把她当成真正的教授看待。

  但她怎么还直接看起我的作业来了?

  她现在还不是教授呢……

  还这样点评……

  在朗恩面前丢脸不要紧,反正已经丢习惯了。

  关键是还当着狗屎海尔蒂姆的面,他可是最讨厌朗恩的这个哥哥。

  “没了?”希茨菲尔翻到最后一页,那份本就是被幻想出来的羊皮纸卷顿时如同它所来自的贫瘠之地——如同那绞尽脑汁的挣扎般抖动了几下,在她手中炸成白烟。

  威尔是一丝大气也不敢喘。

  希茨菲尔朝朗恩那边瞥了一眼,着手翻出他的作业。

  普丝昂丝希望她回来代职,她不打算无动于衷。

  虽然现在因为手头有事情,没有办法立刻回来给这些人讲课,但可以先了解一下,习惯一下角色的变化。

  相比威尔那薄到可怜的羊皮纸卷,朗恩的作业就规矩的多。

  这里就得说到“德利塔”是什么——它其实是一个位于萨拉和塔里尼昂南部,位于两个国家夹角之间,不与它们接壤的沙漠国家。

  虽然是沙漠国家,但德利塔还是有不少资源。它首先就靠着南部雨林,因此虽然它大部分的国土都是沙漠荒原,它大部分的人口、城市却都分部在南部。

  这个国家如今已经破灭了。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那里的不少城池现在不是变成了废墟就是成了流民庇护所。整个国家的政权都不在了。

  曾经的德利塔还是比较繁华的,不光是资源问题,还因为他们手里卡着一条从南海进入内陆的运河,即德利塔运河。

  萨拉当前最大的贸易港口还是南辛泽——歌利的覆灭确实会造成巨大影响,但这个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南辛泽的商贾商会不可能一口气迁移走,所以当下还是南辛泽最大。

  而在原先,南辛泽每天都有大船进出港口的时候,其中所有朝西走的船基本都要从德利塔运河进入内陆,再走支流,把货物带去像塔里尼昂之类的国家。

  也是因此,不需要学识多渊博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只要德利塔不作死——也就是不贸然派遣兵力去沙漠探查史前遗迹,不通过各种冒失行为惊动那些可能存在的可怕的东西,那他们光凭这条运河,凭借每艘船从这里走都要缴纳的一笔过路费,他们都可以过的相当滋润。

  但德利塔还是灭亡了,灭亡的原因是内部动乱。

  一切发生的极为迅速,实际上这就是今年年初的消息:先是有人对德利塔大公征收三倍的税币提出不满,遭到残酷镇压后其他贵族纷纷逆反。

  而德利塔实际上甚至不能算做一个规整的王国,它就像海那边的歌利一样,是由很多领主贵族聚合起来,最终受一个大贵族统领的集体。小领主和小贵族们对德利塔大公本就没什么忠心,一看大家都反了,哦那我也反了,动乱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波及全国,德利塔超过八成的城镇都因为这场灾难被攻破焚毁。

  “朗恩。”

  希茨菲尔念出少年的名字。

  朗恩也很配合,走过来和威尔并排站着。

  “你在论文里写,你认为德利塔崩溃的起因是三倍税币……你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有。”

  朗恩精神一振。

  交作业的时候,他假设要批改这份作业的人是辛迪教授,因此他并没将全部思路都写进去。

  毕竟是少年老成,他懂得藏拙。出风头这种事就交给威尔去好了,学校里的虚荣对将来的前途没什么帮助。

  “不光是三倍税币,实际上还有德利塔大公……我的意思是德利塔的税币制度就不该存在。”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是一个真正的王国。”

  朗恩想了想说道,“哪怕是真正的王国……就像我们或者塔里尼昂那种,税币也不是在一开始就能拿出来用的,我们早期还是遵循领地自收益制度,只有当分化了领主,国王掌握大部分权力,税币制度才可以推行。”

  他说的有点乱,但实际上很好理解,就是以贵族领主为基础的国家组成并不适合收税。

  大家都有地,国王和大公当然也有。那既然你要玩封地封爵,那你封出来的地当然就是彻底属于我的了,这块地上的收入都该归我,我是一分钱都不要上交。

  就应该如此——否则封地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何苦要帮你管理这块地呢?

  这就是为什么说不适合税收的由来了。

  说到底,这种“西方领地”制度就是天然不适合征税的。

  哪怕现实中的地球,法兰西王国也是吃足了百年战争的苦,财政实在支撑不住才会尝试推行税收。

  就这还是打着“特殊税”的旗号,直到后来大家习惯了才露出真面路,直接把“特殊税”常态化,变成真正的赋税。

  和威尔相比,朗恩的观点切入就深入的多,但希茨菲尔仍不满意。

  “你还漏了一点。”她看了眼正做认真聆听状的海尔蒂姆。

  “那就是德利塔运河。”

  “为了修缮这条河,德利塔在此期间所征发的劳力。”

第七十四章 骇然的想法(二合一)

  注释:看到有读者提人名方面的困扰所以提一下。威尔-拉伦斯就是那位在希茨菲尔第一次上公开课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朗恩-巴瑞施则是本单元在白沐树边相遇。

  ————————

  相比威尔这对文学历史不感兴趣的家伙,必须承认朗恩的切入点已经足够深刻。

  作为一个早已习惯税收,也早就见识过全球所有国家都玩这套的现代人,希茨菲尔当然是丝毫不觉得这种制度有什么问题。因为在越发开放和文明的社会,税收就是国家最大的经济来源。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国家,哪怕是那些已经烂透了的,明面上也是不允许政客经商的。历史证明统治者思维在政客和商人之间来回切换是件危险的事,连大西洋对岸的灯塔都不敢明目张胆这么做……他们充其量就是暗地里勾结一下,等那边退休了再进这边公司挂职养老。

  如此一来,除了西方所谓的“政治献金”,这种完全不要脸的交易以外,你很难找到什么口子能让政府赚钱。税收甚至是很多国家官方唯一的经济来源。

  但世界背景不同,这玩意也要辩证去看。希茨菲尔前面就想到了中世纪的英法作为例子,他们也是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逐渐将税收在全国推广。

  因为贵族领主制度和税收就是天生冲突的。

  前一个系统生效时,国王向下属的贵族赏赐封地和农民,这块地的产出从此等于就和国王没关系了。而贵族领主的义务则是在发生突发情况——多数是战争——的时候统帅领地内所有的青壮劳力去拱卫国王,这就已经是“过命的交情”。

  不太可能有贵族愿意接纳常态化的赋税制度,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身为领主的权力被分化,被回收。在他们看来我都给你卖命了你还要这样限制我,统治者和领主之间会衍生出巨大裂痕。

  这里就不得不提萨拉的制度了……希茨菲尔确信自己记得不错:一是萨拉的贵族,除王室直系外不太可能享有封地。二是爵位不世袭,哪怕降级传承也不允许。

  降级传承也是贵族体系的老传统了,比如爷爷是侯爵,爷爷死后传给爸爸,爸爸得到爵位,但降级为伯爵,到儿子再降,不立功升级那早晚有一天会降成平民。

  这是一种偏向怀柔的手段。毕竟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就那么大,有人立大功就要封赏的话,土地是根本不够分的。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国家很快就会崩溃。

  这道理也很简单——地全封给领主了,国王裤袋里比领主还穷,那领主又有兵又有钱又有地,他还满足仅仅只是当领主吗?

  所有统治者都想收回贵族手中的领地和特权,但又不占什么名义,所以就捣鼓出降级传承。虽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贵族领主的隐患,但至少让崩溃的时间大大延长。

  但萨拉就没有这样的隐患。

  萨拉如今才有几片封地?没记错的话就三片。

  一片在北部垂尔雷德,领主纳里斯。由于纳里斯已经遇害身死,这片领地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依然归纳于王室掌控。

  一片在维恩——听起来拿王都当封地是天方夜谭,实际上这也确实不是真正的封地,它是赐给特尼则的名号,人们只管叫他维恩亲王,他在维恩几乎不享受领主特权。

  最后一片就是真正的领地了,但它并不在萨拉本土,而是在一片尚未纳入萨拉掌控的大陆,艾莎……也就是分封给夏依冰和希茨菲尔的那一片领地。

  想清楚这一点,希茨菲尔甚至觉得有点好笑。

  因为她想起了刚回来那段时间夏和年轮之间爆发的矛盾,她当时完全投入到和尤西里安女士的学习过程里去了,倒是没有细想,原来年轮女士之所以看夏不爽的原因还包括这个。

  是的——这就是主因之一,萨拉等于说废掉了领主制度,领主制度的缺陷它不吃,它就是要征税,没有贵族胆敢反抗。

  相比印象中的不少西方国家,它其实更偏向于帝国时期的罗马,在政治上具有很多罗马的特征。

  而艾尔温对她们的赏赐等于说开了一个坏头,也许年轮是害怕艾尔温刹不住车,从外姓领主的分封开始导致国家在将来走向覆灭。

  难为她了。

  但毕竟……那块地远在外海,甚至算不上萨拉国土。

  年轮最终能忍下来这种原则性问题,可能也和这一点有关。

  “德利塔……运河?”

  希茨菲尔胡思乱想的当口,办公室里其他三个人纷纷把这个专属名词咀嚼了一遍,脸上表情各不相同。

  “对。”希茨菲尔点头,心思收回来,沉声说道:“一个国家想要爆发那样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德利塔的覆灭有很多因素。”

  “第一它是一个小国,国土面积不大,从南到北骑马只需要三天时间,和大国相比几乎没什么缓冲余地。”

  “第二新一代的德利塔大公在上位掌权后没有顾忌本国国情就开始改革,他可能想的是塔里尼昂和萨拉都收税,他被这笔巨大的财富迷惑了双眼,却没想到这两个国家都基本甚至是彻底解决了王权和领主之间的矛盾,而德利塔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这点朗恩想到了。”她看向瘦弱的黑发少年,“说的不错。”

  朗恩嘴角微微上翘,但在后面,沙发上的海尔蒂姆却眯起了眼。

  “但这些都属于导火索,你还漏了那颗决定性的火星,也就是德利塔大公想要在原先基础上进一步的修缮运河。”

  “我好像学到过这方面的内容。”威尔瞪眼,“但是——修缮运河是应该的呀?”

  他大概理解希茨菲尔是什么意思了:因为这条河可不好修,需要征召大量青壮。这些人基本都是贵族领地内的主要劳力,不光打仗靠他们,种田同样也靠他们。

  那你把人都拉走了,他们不种田,到了冬天我吃什么呢?

  但威尔是学过这段文史的……他清楚记得辛迪教授是这样说的:

  “德利塔运河必须大修。”

  “德利塔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他们北边是沙漠,土地成分和萨拉内地任何一处平原都大不同。稀松的土壤经常顶不住河水冲刷塌陷下去,这对本就依赖河水灌溉,天然只能开垦在河岸两侧的农田会造成巨大破坏。”

  “同时这条河还是德利塔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修缮河堤控水不但能免除水灾让土地增收,安全性的增加也能让过路商船心甘情愿的缴纳更多费用。”

  最后辛迪教授强调,如此慢慢发展到将来还可以在这条河上修建水坝,学习塔里尼昂的模式,利用运河冲刷的水流发电。

  这怎么看都是百利无害的——你放任河水决堤也会影响收成也要饿肚子,那既然都是饿肚子,当然是早修早心安,更别说后续好处还那么多?

  “立场冲突。”

  朗恩低声说了一句。

  “你下意识代入德利塔大公的角度了,但你忽略了其他领主是否愿意。”

  威尔也是聪明的,被他一提醒终于明白——这个事情之所以演变成最糟糕的结果,是德利塔的领主们经历强推税币后已经不再信任大公。

上一篇:龙族:重启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