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271章

作者:今令冷泠

  随着秦军右军驱使着赵军的溃兵不断涌入中军战争,苦苦支撑的赵军战阵再也维持不住,更大的失败已经显现出征兆,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线的溃败。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在左军溃败,中军动摇之时,赵军的右军在秦军左军的攻击之下,豁然间崩溃了,无数的乱兵被驱赶进赵军中军所在,蔓延的混乱让这场决定赵国生死存亡的大战彻底有了属于自己的结局。

  当太阳悬于中天逐渐向西倾斜之时,混乱的赵军已经被秦军压缩在狭小的空间之中,在恐惧氛围笼罩下的赵军之间,是崩溃的战意。

  “大将军,末将无能。”全军被秦军压缩切割间难以有效聚合赵军败军之中,司马尚勉强来到了李牧跟前,脸上尽是灰败之色。

  败了,毫无悬念的败了,建制被打崩,军心战意被摧毁,又被秦军分割包围成无数碎片的赵军已经没有希望了,败亡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已经尽力了。”看着瞬间像是苍老了十几岁的下属与好友,李牧亦是艰难地开口道,他同样很清楚眼下赵军所面临的局势是什么。

  他们这些人的结局是什么?在秦军面前,他们实在不敢想象,秦赵之间的战争是残酷的,这些年来,赵国固然有数以十万计的士卒死在秦军手中,但秦军死在赵国的士卒又何尝少了?

  李牧倒不是畏惧死亡,但他畏惧麾下的将士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死亡,那才是他此时所承担的最大压力。

  尤其是此时的秦军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歼灭他们,还是别的选择?

  在李牧的凝重之中,在混乱的赵军外围,本是压抑的赵军之中突然间传来嘈杂之声。

  “张二河,云大山,云中郡沃野乡人……”

  “颜渡,桑木,代县小河沟人人……”

  哪怕是在战败之际依旧默默的整理着自己的兵器与残甲的赵军士卒在秦军上下不断的点名之中,一下子炸裂开来,秦军点到的名字未必是他们,被秦军点到名字的人未必还活着,但在他们之中,谁还没有着自己的交际圈子。

  张二河是谁?额,没见过,但我听说过,他好像是我朋友的上司的战友的亲戚的老乡,当无数的名字在秦军的呼喊之声传入赵军溃军之中后,在溃败后面前还能有着最后一丝战意的赵军士卒彻底崩溃了。

  看着全军的躁动,听着秦军之中一个又一个的名字、籍贯、甚至是家庭情报被喊出来,李牧不由苦笑一声,说道:“你信不信,自去年北境三郡丢失之后,我就预感到会发现此时的事情。”

第467章 世间无长存不灭的国家,秦国亦是

  人在失败之中,还会心存侥幸,但在绝境之中,大多都会放松下来,因为挣扎已经没用了,有着的只有坦然的接受命运的到来,此时的李牧就是如此。

  只见李牧一脸坦然之色,对因为外边发生的事情而震惊不已的司马尚说道:“当年杨明攻打卫国之时,魏王以五万魏武卒相救,却被杨明以四面魏歌之计一夜瓦解其军心战意,五万魏武卒伏尸,而现在杨明所作的,可比当年的那些魏歌狠多了。”

  “大将军,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司马尚抱着最后的一丝侥幸问道。

  “希望在哪里?此时此刻,奇迹已经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了,不过,也许还有一件好事啊。”李牧长叹一声道。

  他一辈子都是战无不胜,但却输掉了这场最不能输掉的战争,而且还是输在了当年他本可以收入麾下之人的手中,命运,还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好事?”司马尚诧异道,现在这种境况,还能有什么好事?

  “秦军行如此攻心之事,最起码说明秦军没有打算彻底歼灭我们,赵军作为一支军队已经败了,但士卒作为赵人,却还可以活下去。”李牧说道。

  他最担心的事情不用发生了,这是好事,作为赵国大将军,李牧有着战死的理由,但他却不能要求每一个士卒都像他那样做出战死沙场的选择,毕竟,士卒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曾享受高官厚禄,赵国又有什么资格要求人家为了自己而舍弃自己的性命,舍弃自己的家庭。

  活下去?但活下去真的会那么容易吗?活着所需要的勇气未必就比选择死亡时所需要的勇气少。

  在赵军上下的骚动之中,一骑走向了赵军,在赵军上下的注视之下,那人开口道:“护军都尉大人请赵国大将军一见。”

  随着消息的层层传递,来自杨明的邀请很快出现在李牧的面前。

  “大将军,不可亲信,我素闻秦国杨明最擅斩将夺旗,此时杨明相邀,或许有诈。”见李牧似乎颇有意动之色,司马尚连忙阻止道。

  “都到这个地步了,他杨明已经是胜券在握,又何须耍诈,我倒是要去看看,看看在这个时候他会说些什么。”李牧道。

  很快李牧就越过乱哄哄的赵军来到了阵前,而杨明已经在那里等候着他的了,而且还在浪迹一片的战场之上摆起了一张桌案,让偌大的战场之上,那个小小的桌案是那么的刺眼,但在其背后,却是秦军作为胜利者的从容。

  “李将军,多年不见了。”见李牧答应了自己的邀请,杨明就明白,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无论是任何事情,只要能够坐下来谈,就有着机会实现,哪怕是这场关乎赵军上下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如此。

  “是啊,已经好久了了,不曾想,十二年的时间竟然是这般的物是人非,杨护军此时邀请老夫来此是为了何事?莫不成是为了劝降不成?”李牧受邀坐下来后道。

  “现在还有打下去的必要吗?”杨明道。

  “唯有一死而已。”李牧淡然道。

  “那么赵军的士卒呢?这近十万人的生死呢?”杨明问道。

  “国破家亡之中,个人的命运又能如何呢?”李牧看着杨明,看着面前这个即将亲手摧毁赵国的青年,思绪已经不受控制的回到了那一年雁门郡的冬天,若是那个时候他没有放杨明离开,而是将其留在身边的话,现在这一幕也许就不会出现了,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李将军将他们带上战场,难不成现在想撒手不管了吗?”杨明反问道。

  投降,对于郭开那样的人来说十分轻松,但对于李牧这样的人来说却很难很难,因为投降之时,最难的不是向曾经的敌人低下自己的头颅,而是迈过自己心中的那道门槛,而李牧心中为自己立下的那道门槛实在是太高了,高到此时的他很难迈过去。

  “李牧能力有限,辜负了他们。”李牧长叹一声道,他知晓杨明的意思了,可是,赵军之中什么人都能够投降,唯独他不成,因为他李牧不仅是李牧,身为赵国大将军的他同样也算赵国的脊梁所在,若是连他都投降秦军了,那赵国的人心就真的散了。

  战场之上的胜败只是一时的,只要赵国百姓心中的热血不曾凉下,只要赵国百姓心中的信念不曾熄灭,赵国就还有复起的希望,但若是赵国连这最后的精神都没有了,那赵国就真的再也没有希望了。

  李牧必须用自己的鲜血为赵国保留一丝抵抗的勇气,只有如此,赵国才不至于彻底被征服。

  李牧没有说出自己的心思,但杨明还是猜到了,所以杨明直接说道:“李将军是害怕若是自己活着,为未来,当赵人想要反抗的秦国的统治时,连一个可以用来凝聚人心的先辈都找不出吗?”

  “你……”被杨明直接点破心思的李牧再也维持不住神色间的从容,神色间一瞬间的惊讶已经替他回答了杨明的问题。

  “李将军,秦国对赵国的战争,只是为了灭亡赵王的赵国而已,并不是狼族入秦那样,要掠夺赵国百姓的子女为奴,要劫掠赵国百姓的财产与土地,要灭绝赵国百姓的文化,秦国要灭的仅仅只是赵王的赵国,这是一场为了天下统一的战争,是为了和平的战争,你就真的想要让赵国百姓一直抵抗下去吗?”杨明反问道。

  回应杨明的是李牧的沉默。

  “若是赵国百姓一直要反抗,可以,但值得吗?他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反抗?”杨明再问道。

  此时的李牧依旧是沉默的。

  “李将军,你要相信,秦国攻灭赵国,对于生活在赵国这片大地上的百姓来说未必就是坏事,当年赵国也曾攻灭代国,当年赵国也曾攻灭中山国,当年那些代国与中山国的百姓不也是生活的好好的吗?这一次秦军攻灭赵国,与当年赵国攻灭代国和中山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杨明接着道。

  “我竟不知你杨明竟然是如此的能言善辩,当年我看错了你,我一直以为你只是一个在武道上有着惊人天赋的少年而已。”李牧苦笑一声道。

  “当年即使李将军要留下我,我也不会留下的。”知晓李牧话语间另外一层意思的杨明直接道。

  “你要报仇?”李牧追问道,杨明与赵太后和郭开之间的恩怨,通过雪女,李牧还是知道的,只是,抱着复仇之心而来的杨明会不会因为如此就大开杀戒?

  而且杨明若要在赵国大开杀戒,还有谁能够拦住他?

  “自然,有仇不报非君子,所以,李将军,你要好好活着,否则我可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大开杀戒。”杨明笑道,但李牧却不敢将杨明的话只当是玩笑。

  久经沙场的人,又有几个心慈手软的,无论杨明此时表现地再有礼节,李牧也能看到在杨明的笑容之下,是要比世间绝大多数人都要冷酷的心肠,不见这战场之中四处弥散的血腥味吗?

  “李将军,降了吧,你应该知道,这场战争你已经输掉了,再无挣扎,也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而且,今年赵国大旱已成定局,哪怕赵国能够在这场战场支撑下去,赵国也无力度过今年的大灾,唯有秦国能够让赵国的百姓活下去。”杨明劝说道。

  “死亡只需要勇气就够了,是很简单,但活着,所需要的就不仅仅只是勇气了,还需要毅力与忍耐。”

  “此时,李将军考虑的不应该只是自己的死亡,而应该是你身后的大军中的士卒,是你脚下这块大地上的百姓如何活下去。”

  听着杨明的话,李牧陷入了沉默之中,他知道杨明说的有道理,但就是因为太有道理了,他才会沉默,他真的过不去自己心中的那道门槛。

  “秦国占领赵国后,百姓真的可以不受伤害,真的可以像以往那般生活下去,甚至是更好的生活下去吗?”在良久的沉默后,李牧问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可以,现在我们这场战争是为了终结战争,自此以后,在秦赵之间将再也不会有战争了。”杨明道。

  “如果秦国不能让赵国的百姓生活的更好,反而是更糟糕了呢?”李牧追问道,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前的他之所以要选择死亡,就是为了给赵国留下一份未来可以反抗的勇气。

  “世间没有长存不灭的国家,更远夏商西周如此,近的晋国、代国、中山国是如此,现在的赵国也是如此。”杨明道。

  杨明此时虽然没有说未来,说秦国,但李牧已经听懂了杨明话语间的另外一层意思,未来,若是秦国不能让这座大地上的百姓生活的更好,未来,若是秦国让这座大地上的百姓生活不下去,那在这座大地上的百姓自然可以揭竿而起,摧毁欺压他们的统治者。

  “只是,你到底是什么人?当年我看错你了,现在我却还看不清你。”李牧看着面前的杨明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一瞬,在杨明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冷漠,是视七国如无物的冷漠。

第468章 有的人需要活着,有的人需要死亡

  杨明很擅长以理服人,无论是道理的理,或者是其它理的理,所以最终李牧还是投降了,还有着依旧有着八九万能战之兵的赵军,以及超过两万人的伤员。

  在接受李牧的投降之后,杨明并未在东桓待太久的时间控制赵国降兵,而是直接让其待在原处,自己率领数万精骑星夜兼程赶往赵都所在的方向,步卒遥遥地跟在后方。

  杨明要做的是直入赵都,彻底从舆图上抹去赵国这个国度。

  一路上,杨明麾下的数万精骑几乎未曾遭遇什么抵抗,就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直入赵都境内,前锋部队甚至已经能够看到赵都那高大的城楼了。

  而在这个时候,东桓大军惨败于秦军之后,已经尽数投降的消息也已经出现在了赵都城中赵王宫中。

  哪怕杨明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摧毁了赵国从东桓到赵都之间的驿站系统,在终究还有其它的驿站可以传回消息,只不过是绕了更远的路程而已。

  看着书案上的军报,赵太后那张依旧娇艳的脸上已经不见了曾经的风采,哪怕有着厚厚的脂粉遮掩,但依旧难掩她那苍白的脸色,还有那惶恐不安的眼神。

  李牧麾下最善战的赵国边骑都已经败了,马上就会有十几万秦军大举南下,兵临赵都城下,而此时的赵都内部,哪怕是算上王宫的侍卫,各家的家兵,也不过两三万人,两三万人能够守住赵都城吗?

  尤其是秦军兵临城下之际,又有几人还有心思去守城,能够不开城门,就算是赵国上下多忠烈了,但那可能吗?

  “太后。”看着脸色苍白的赵太后,郭开亦是难掩心中的恍然,此时他的惧怕比赵太后更深。

  如果说赵太后或许还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逃脱一死的话,那他郭开,似乎无论怎么看都不可能有活下去的可能,因为领兵即将攻打赵都城下的秦军大将是杨明,是他的仇人。

  一旦杨明带领大军攻破赵都,郭开实在想不到自己有可以活下去的理由。

  谁能想到,当年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灭门之事,最终竟然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那个小小的庄子之中,竟然会走出一个即将攻灭赵国的恐怖存在。

  “我们可还能挡得住吗?”赵太后问道。

  “太后,连李牧都败了,我们这些人……”郭开也是一时无言,他比任何人都想要将秦军击退,但那可能吗?据说秦军的前锋已经进了赵都城的地界了,战无不胜的秦军即将如同狂风一般肆虐而来,摧毁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切障碍。

  “败了,李牧怎么就能败了,而且败的还是如此的迅速,他不是什么军阵之神吗?”赵太后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恐惧,恐惧被她自己的歇斯底里中爆发出来了。

  “是啊,为什么就这么快,十几万大军,不到一天的时间竟然就被打崩了。”女人可以歇斯底里,但男人,郭开哪怕心中的恐惧更深,却不得不维持着表面上的风度,他是小人不假,但也是一个成功的小人,道貌岸然之下,才能生出更多更肮脏的龌龊心思。

  “太后,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要积极备战啊。”在赵太后与郭开的恐惧中,春平君在一旁强调道。

  “备战,备战?如何备战?”赵太后下意识地问道。

  “太后,当年长平大败后,赵都的情况同样危机,但最终我们不是击退了秦军吗?现在我们只要像当年一般,发动百姓,依托赵都的城墙,坚守上数月不是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拖住,就一定会有希望。”春平君道。

  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当年长平大败后,秦国因为将相不和,君臣猜忌,使得在秦军在取得大胜后没有第一时间进攻赵都,这才给赵国有了充足准备的时间整合残存的力量和拉拢外援,这才最终取得了赵都保卫战的胜利,并还能顺便暴打燕国一顿。

  但赵都此时所面前的情况可是完全不一样,秦军在东桓取得胜利后,马不停蹄直奔赵都而来,赵都上下根本没有备战的时间。

  至于再现当年赵都保卫战的奇迹,除非现在秦王政突然将杨明召回,除非……,但那些除非根本不可能发生。

  而且现在的诸国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诸国了,谁还敢为了赵国而得罪秦国,相对于春平君的斗志,郭开有着的只有绝望。

  赵国,已经没有救了。这是郭开清晰的认知。

  “这件事情就交给春平君你去做了,春平君,赵都的安危,赵国的生死存亡就交给你了。”赵太后像是抓住了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道。

  “是。”春平君应声道。

  得到授权的春平君不敢有片刻的耽误,只是,在回到府中后,春平君在召集都城了几位赵军将领和诸族族长之时,第一个找来的却是赵王先王长子,曾经的赵国太子,现在的公子赵嘉。

  对于赵嘉,春平君的感情是复杂的,赵嘉,是当年利用阴谋诡计夺取本属于他的王位的赵王偃的儿子,他有着充足的理由憎恨赵嘉,但当赵嘉也被自己的兄弟赵迁夺取了太子之位以及现在的王位之时,春平君对赵嘉又不可避免地生出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赵国正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赵国若是都不在了,那曾经的恩怨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大将军竟然败了,而且还败的这么快?”被排挤出赵国权力核心层的赵嘉听到春平君的讲述,不由陷入了震惊之中。

上一篇:我并不想当英雄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