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陛下 第202章

作者:林登万233

但是吧,即便如此走私线路也很难维持,哪怕德国海军真把英国本土舰队干碎了也难,因为从明帝国到欧洲要走好几道关卡。

明国货船要从内河开到近海岛屿,与西班牙船队交接,西班牙船队需要突破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一道岛链封锁线,再通过或者超过苏伊士运河,再穿越北印度洋封锁区...然后就没办法了。

德、明、西,在中东和非洲东部沿海没有自己的港口,船队一定会在英国或者法国的港口中途停靠补给。

就算是法国人愿意偷偷的补给,那继续西行,到了好望角要被拦截一次,到了黄金海岸要被拦截一次,直布罗陀又要被拦一次。

英国人要是铁了心的要把这条线掐掉,绝对有办法的。

俾斯麦所能做的就是不让英国来狠的,用尽一切手段去威胁帕麦斯顿,包括战争威胁。

“德国海军虽然近些年发展迅速,但依旧配不上世界第二强国的体量,我回去后就会在国会递交新的预算报告,海军预算需要再提升一倍!”

“所以...”帕麦斯顿眯眼:“德国不打算遵守与英国的海军条约了?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么?”

“哦?能是什么?我倒要看看会有什么后果。”

俾斯麦满不在乎的样子。

帕麦斯顿没有继续往下说,因为再说就收不住了,他的脸色更黑,更加生气,但他可不能说出开战或者战争威胁。

这一天的会议不欢而散,英德对抗的主旨令所有人都胆战心惊,提前结束会议到是让大家的小心脏放松了一些。

帕麦斯顿一边跟国会递交报告,要求更加严厉的对德制裁,原本轻描淡写的制裁已经不够了,德国太牛逼,我不能允许。

同时,帕麦斯顿还派出了内阁秘书去找弗里曼爵士私下谈判。

弗里曼爵士带着对方进了小黑屋,在四下无人的情况下,非常歉意非常卑微的道歉。

“刚刚俾斯麦宰相情绪过于激动了,可能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要真诚的向英方表达歉意。”弗里曼鞠躬。

带英,刚刚外面人多,现在我给你鞠一个。

英国内阁秘书也表现的非常大度,说没事没事,咱们啊还是得慎重考虑那一系列合作协议,英国与德国可是盟友,有黑纸白字写的联盟协议呢,这可不能撕毁。

两边宰相火上浇油,两边的内阁秘书就负责降温,避免英国和德国真的干起来。

德国并没有真的计划从现在开始拼命大建,燃血大法造公海舰队。

英国也不希望德国真的撕毁海军条约,这其中除了对德国海军的规模限制,还有许多相关皇家海军利益的附加条款。

经过弗里曼爵士的一番讨价还价,英德海军协议补充条款被确定,德国海军规模可以提升到英国的百分之四十。

签完字后...

“百分之四十是皇家海军能够接受的最高限度,希望你们可不要再..”

“放心放心,绝不会超的,严谨认真有契约精神的德国人怎么会撕毁条约呢。”

晚上的时候两国内阁秘书和和气气的谈判,到了白天,两国宰相又开始火药味十足的互喷。

帕麦斯顿斥责某些国家利用低价粮食扰乱市场,致使英法第一产业严重受损。

德国从德克萨斯、俄国、丹麦进口大量的农牧业产品,然后作为粮食的二道贩子继续在国际市场出口,在国际粮食市场德国已经占据了百分之三十多的份额,与英国持平。

英国有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非洲和南美的农产品,英国粮食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巨头,这些年受天灾人祸和经济危机,市场份额被德国挤占了一些。

德国低价进口粮食,是为了给德克萨斯和俄国输血,确保这俩国家跟德国站在一起。

低价二次出口粮食,是因为在英国控制国际粮食市场的情况下,只有价廉才能找得到客户,货能卖得出去,能保证德国人自己吃不掉的粮食不浪费,整体粮食贸易不亏钱。

这样的低价粮食贸易策略损害了英国农业巨头和德国容克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地球原历史上俾斯麦很快就叫停了,跟英国同流合污高价卖粮,维护国内农业利益,给俄国进口粮食加关税....

蓝星世界线的容克地主被打压的都快没存在感了,国营农场和容克阶级分离策略,让地主们失去了军事容克的绑定,德国伤了地主的利益,也不会引起军界造反,俾斯麦自然就不用照顾容克,同时也有德皇雷德尔放弃奥地利选择跟俄国交好的战略原因。

当帕麦斯顿说德国低价卖粮扰乱市场时,俾斯麦狠狠的反击道:

“我们用低廉的价格让大量的人吃得起饭,而不像某些人在爱尔兰那天妒人怨的表现。”

俾斯麦用爱尔兰大饥荒回击,好家伙,谈判桌上的老哥几个差点吓尿了,跟英国外交的时候不能聊爱尔兰,这绝对是能引起对方暴怒的话题。

帕麦斯顿笑了,他并没有暴怒。

因为帕麦斯顿是真的不在乎爱尔兰人和大饥荒,我又没有良心,我又没有道德,我更没有负罪感,你说这个根本不会让我生气。

帕麦斯顿只是笑着给制裁加磅,英国打算停止蒸汽机技术的后续授权,也就是英国以后研发出的新式蒸汽机,德国买不到了,禁售禁运。

俾斯麦觉得有点伤,在替代性动力诞生之前,蒸汽机就是唯一,英国在这一领域掌握着绝对技术领先,德国科技树只是仿制跟随,主要投资并不在这方面,如果英国停供后续新式蒸汽机的话有点...

“那德国也打算将特种钢材列入禁运名录。”俾斯麦一拍桌子。

帕麦斯顿觉得还行。

德国的克虏伯、莱茵金属、曼恩公司分别是钢材料的世界第一第二第三,英国海军陆军使用的最先进炮钢、装甲钢都是德国进口,如果缺了这些物资,英国军舰的火力防护性都会下滑,陆军火炮性能也会下滑。

但帕麦斯顿这老B登认为,德国制裁,可以让英国发展自己的钢产业,英国巨量的生铁熟铁产业需要一部分产业升级了,同时短期让皇家海军吃瘪也挺好,海军的人以前天天给帕麦斯顿上眼药,现在遭殃了吧。

英国与德国在会议桌上的互殴,就像是两个重量级拳王在擂台搏斗,台下的观众心惊胆战的同时,吃瓜看乐子也看了个爽。

只要不引发世界大战,带英和带德,使劲干啊~

第八十三章 民生与股灾

伦敦会议的收尾阶段再次涉及战争问题,各国的军事家都到位了。

当德国的凯瑟琳元帅出现在会场,可以见到法国宰相麦克马洪的气场直接矮一节。

他在普法战争当中可是被凯瑟琳亲手俘虏,被送进莱茵大营当了一段时间电池,之后无论在任何场合见到凯瑟琳,那都没脾气,不敢吭声。

英国陆军派出的代表是铁公主,这个年轻稚嫩经验明显不足的小姑娘,居然是目前英国陆军的当家打手。

英国陆军正处于历史最严重的将领断代期,以铁公爵为首的拿战老将已经全部离世,而新生代又因为沉迷殖民地作战和海军打压成长的很奇葩。

这个陆军将领断代期给英国历史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后来战争中英军频繁的迷惑行为都可以由此做引。

俄国陆军将领一样拉胯,以苏沃洛夫、巴格拉季昂为首的名将离世后,沙俄又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俄神宗清洗、第十次俄土战争,把青壮派死的差不多了。

像是奥地利、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就更惨,他们整个国家历史上能称得上名将的人都屈指可数,奥地利现存0,意大利现存1,而加里波第还没有任何官职,不能参与这样的国际会议。

德国的谈判团队是俾斯麦+凯瑟琳这样的梦幻组合,直接将其他国家给碾压下去了,对巴尔干战争的调停问题,基本以德国态度作主导。

帕麦斯顿的话,只要德国别拿太多蛋糕,巴尔干战争能够尽快停息就行了,英国真不想管这个烂摊子。

整个伦敦会议全程接近一个月,英、德基本把一切都谈完了,其他国家只需要跟着大哥二哥的意思走,并没有太多的建议权。

但是,伦敦会议收获最多的国家既不是德国,也不是英国。

而是那些二流国家和三流国家,西葡、低地、北欧、意大利...

帕麦斯顿和俾斯麦吵的厉害,两边都在拉拢小弟站队给予利益,并且价码不断开的更高,以至于英国把东非的一大块殖民地都交给西班牙托管,德国把利比亚殖民公司股份进一步售卖给意大利。

这正是小国弱国想要看到的,英德争霸时代就是大家最好的机遇,不像是曾经英德同流合污的年头,那时候可谁都讨不找好,很难从帕麦斯顿和俾斯麦手里捞好处。

第三届世博会还会继续举办接近半年时间,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工商企业(德国除外),但伦敦会议已经结束,各国外交团队都打道回府了,各国的官方媒体也没有继续跟进报道世博会相关新闻。

现在最新的,流量最多的热度当然是英德对抗啦。

不过后续非常的出人意料。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英国和德国会闹的更加厉害,闹得时间会非常长,俾斯麦一定会在报纸上大放厥词。

众所周知,欧洲顶流、报纸治国、德国懂王安娜女士最喜欢出风头,做出格的事情,天天发表引发争议的言论。

但安娜没有,她好像突然间转了性格,从伦敦回来之后,画风就从野蛮粗鲁离谱,变成了温文尔雅,儒雅随和。

她居然在报纸上对民生大谈特谈,从吃穿用住到子女教育,都表示民众生活应该改善,还有报纸刊登了俾斯麦在街头做好事,去工人社区慰问的作秀事件。

“这特么是铁血宰相?她居然会做好事?”

慰问活动,政治作秀,这样的工作向来都是德国皇后伊丽莎白的任务,但最近都被俾斯麦抢了去。

这跟人们固有印象里的铁血宰相差距太大了,因为俾斯麦最近在报纸上刊登的发言太多关于民生问题,以至于有人开始称其为粮油宰相。

俾斯麦深知,如果想要全力以赴的对付强敌,自家后院一定不能起火。

德意志帝国成立解决了许多旧时代的问题,现在,因为帝国超高速的发展,也到了新时代问题开始出现的时候。

国内市场发育缓慢无法跟上工业发展节奏,加之与英国进行贸易战金融战,产能过剩问题即将出现。

普法战争的巨额战争赔款,三分之一投资给了工业,三分之一用来建立金融业,剩下的是科研、教育、公共卫生等投入。

当时想的是德国因为要从无到有的建设金融行业,初期得投入一笔巨资扶持,结果现在看来投入的过多过猛了,导致德国金融市场的投机主义盛行。

宗教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俾斯麦长期打压宗教势力,可这个时代宗教复兴力量之强,实在难以完全遏制,继续跟宗教份子折腾下去太消耗精力了。

于是,铁血宰相画风突变,她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好人”,抛弃了长久以来经营的野蛮、残酷形象,变得亲民、和善,想办法让内部问题得到解决或者缓解,想办法让支持度和凝聚力提高维持统治,确保内部绝对的团结性。

德皇办公室。

俾斯麦跟雷德尔谈起了全面上调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事情。

“以中专毕业的工程师举例,如果他们现在的工资是每个月100金马克,那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每年提升十个金马克……”

俾斯麦说到一半就被雷德尔打断。

“低级、中级工程师的薪资水平可没那么高,月薪只有二十块钱左右。”雷德尔说道。

俾斯麦说是要改善民生,但她其实根本不了解民生,政坛待了这么多年,屁民的生活早就忘掉了。

雷德尔每周微服私访,他非常清楚帝国内各行各业民众的生活,薪资待遇,甚至心理状态。

“好吧我确实不了解,但这不重要,反正改善就对了。”安娜蛮不在乎的说。

德国从封建走向近代化的时间还不长,许许多多的民众还是封建时代的观念,对于消费,对于金融的了解和触碰都很少,也就是不知道上哪花钱,也不知道上哪整钱,更没钱。

俾斯麦希望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提高加班费倍率,降低贷款门槛,用宣传渠道为帝国人民输入消费主义思想和金融思想。

第一,促进消费扩大内循环体量,在国际贸易受限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用内部消耗来缓解压力。

第二,民众普遍对金融有了浅显的认知和参与之后,银行放贷的目标更多了,股票买卖的更多了,国债发行的时候民间购买也会更多了。

第三,提高人口增长率。

对于国家而言这些都是好事,整个体系流动起来的资金越多越好,国债销量越高越好,孩子越多越好。

对于资本家而言也是好事,银行业、不动产、消费、食品..都能通过内部需求增长来获得产业的增长。

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有利有弊了。

不经调查就贸然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会让人民获得更多的薪水么?

并不会,资本家的用人成本是有一个限度的,当法定最低工资所带来的用人成本增加超限了,资本家只会辞退员工,让更少的人去做原来那些人的工作,而不会真的给所有人都涨薪。

从法律层面提高加班费倍率,也不一定让人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举个例子。

一位工人,原本底薪每小时1块,加班费1.25倍,一天收入是15.5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