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陛下 第185章

作者:林登万233

第五十五章 沙皇格勒

沙俄军队有常备军和民兵两种编制,俄神宗亚历山大二世在军事改革当中考虑了本国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套效仿普鲁士国民自卫军的民兵编制,但实施下来几乎毫无用处,沙俄民兵纸面上有一百七十万人,但实际能调动的数字...取决于战争暴发后能在村里抓到多少人。

沙俄常备军又细分成正规军、正规军预备队、近卫军、哥萨克兵团和同盟军。

其中正规军、预备队、哥萨克就是常说的灰色牲口。

而同盟军更加不堪,这是一群居住在沙俄境内,非斯拉夫人组成的编制,其中罪犯的占比非常高,主要是中亚地区的穆斯林和高加索突厥裔,同盟军编制几乎等于惩戒营。

在第十次俄土战争的前期,俄国为了赶在国际干预之前尽快的取得大战果,直接投入了二十万正规军部队,这是俄神宗军事改革以来组建的一批骨干力量,在不惜代价的疯狂推进后损失殆尽,但也取得了不俗战果,一路推进至君士坦丁堡。

随后的君士坦丁堡战役主要有预备队、二流三流哥萨克和同盟军主打,场面极其难看,在占领外围城区后寸步难行,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伤亡。

英国的铁公主开发了一套针对俄军的巷战策略,故意拉开一个城区街道,引诱俄军占据,随后以重兵包围,在街区两端部署火炮与机枪实施封锁,再引导港口的重炮覆盖,在英法联军有组织有纪律的巷战策略下,俄军部队在城市里被打的找不到北。

开战后的第11个星期,俄军依然无法触及君士坦丁堡的核心街区,持续了三周的巷战没有进展。

战役总指挥纳西莫夫海军上将阐明,事已至此,无论再投入多少乌合之众也毫无意义,如果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还请陛下投入近卫军。

俄神宗犹豫不决,两天都没有作出回复。

克里米亚沙皇行宫,亚历山大二世与他的宰相在教堂共同祷告,宰相之前在柏林与多国进行会议谈判,已经为俄国争取到了最大程度的外交胜利,他已经竭尽所能。

君士坦丁堡巷战的这些日子,是亚历山大二世最惊心动魄的时光,起初他见战时顺利兴奋不以,现在看每天的伤亡报告觉得触目惊心,纳西莫夫要他投入近卫军部队,他心神不安,很是惶恐。

战争初期投入的二十万精锐,是牲口中的精锐,只要换取了足够的战果,死光也就死光了。

而近卫军有本质上的不同,亚历山大二世不敢把他们派上战场,几周前他的豪情壮志顿时没了,他曾说不计代价,但现在却陷入犹豫。

沙俄近卫军是由一群新贵族、资本家、大农场主子弟组成的,他们都有共同的特质,是因俄神宗变法而起势的一批上流社会的新贵,是新时代的既得利益团体,绝对拥护俄神宗并与变法反对者进行抗衡。

这批人都是俄神宗变法的力量来源,他妥协,他拉拢,从旧势力中好不容易攒出了一批自己人。

如果近卫军去君士坦丁堡死伤较多,那亚历山大二世这些年的努力就付之东流,变法支持者大批大批的死,肯定会对整个俄国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近卫军不去,那光复君士坦丁堡的梦想就该醒了,几周的巷战已经清楚的表明,光靠三流部队和壮丁堆人头是打不过英法联军的。

“宰相...我应该怎么做...”

俄神宗祷告完毕后,像是被抽空力气一样,瘫坐在后面的椅子上。

戈尔恰科夫看着他,慢慢的坐到一旁,用轻柔的声音说道:“陛下,您常说自己想成为雷德尔大帝那样的人物,既然如此,您应该保持镇定、果断、坚决。”

亚历山大二世难以保持平静,现在他所面临的两个选择,都可能让他走上顶峰或者跌落谷底,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或者俄国走向衰弱的罪魁祸首。

宰相戈尔恰科夫在一旁不断安抚着他,引导他去考虑种种选择与变化的后续,这世上没什么事情是无法解决的,无论怎样的困境,总有一线生机。

亚历山大二世渐渐的作出了选择,他问:

“宰相,如果我的近卫军全部战死在君士坦丁堡,您能让沙俄全身而退么。”

用尽一切没能光复君堡怎么办,英法联军开始向俄国本土进攻怎么办,变法支持者大量消亡怎么办,沙俄的复兴之路是否就此断绝,亚历山大二世在做最坏的打算,他希望宰相能够提供帮助。

戈尔恰科夫认真的说道:“我会竭尽所能。”

8月,沙俄近卫军从克里米亚前往战场,黑海舰队成功吸引了皇家海军注意力,以自身损失巨大为代价,让运输船队从君堡北部强行登陆。

一万五千近卫军的投入让巷战画风突然的转变。

德国军事观察团副团长李斯特上将记录道:

“俄国近卫军的士兵长得就像一头熊那么魁梧,他们的身高普遍在一米八五以上,体型大约比我宽三圈,胳膊比我的头还要粗,一拳打死牛肯定不成问题。”

“我不知道他们当中的魔能者占比是多少,但这群人看起来,比全部雅利安超人+德皇魔怔人构成的腓特烈·雷德尔师还要骇人。”

“斯拉夫超人一举扭转了战事,他们横扫各个街区,英国人和法国人似乎没能适应对手的转变,还以为是在虐菜,结果被打的措手不及。”

英法联军指挥部正在仓皇的搬迁,铁公主和英国参谋团队迅速开溜,麦大帅还在原地收拾残局。

麦克马洪对着海边破口大骂,皇家海军缺了大德,为了刷战绩全都去追俄国黑海舰队,俄军运输船队几乎毫无阻碍的上岸,出现在了法国防区的侧翼,法国军队被英国人狠狠的坑了一顿。

皇家海军如此冒失如此不专业?不!麦克马洪直截了当的说,这就是英国人故意的。

英国军队和指挥部几乎没损失,死伤的都是法国人,皇家海军摧毁了黑海舰队一大半,战绩捞了个爽。

康罗贝尔拽走还在骂街的麦大帅。

“元帅我们要先撤到东岸去了,重新部署防线,调集重炮,切断俄军补给,等消耗掉了俄国近卫军的锐气再反攻吧。”

随后,骂骂咧咧的麦大帅与法军也开始撤离。

俄国持续了4个星期的残酷巷战,以死伤超过十七万人的代价夺取了君士坦丁堡西岸,英法联军撤至海峡东岸的亚洲部分重新站住阵脚,并筹划着一次大反攻计划。

君士坦丁堡的地形是中间海峡,东西两侧都是较为狭长的半岛,英法联军拥有绝对制海权,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起侧后登陆甚至南北联动登陆攻势,并与东岸反攻力量组成包围圈。

俄军现在是最风光的时刻,他们成功光复了君堡的一半,来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是拜占庭帝国最盛时代的标志性建筑,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今天他们拆除了四周的违章建筑,顺便一把火扬了历代奥斯曼苏丹建造的一大堆清真寺。

在古遗址,不明所以的俄军士兵在贵族军官的吼叫下,搬运着任何能够看到的东西,士兵们并不知道这有何意义,只知道这些破破烂烂的玩意,是沙皇陛下想要的?

危险正在临近,一旦英法联军实施反攻大登陆,处于君士坦丁堡西岸的俄军将无处可逃。

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最佳的策略是占领城区,拆除违章建筑,放火助兴,抢运财产和文物,然后迅速从陆地向北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可是君士坦丁堡的政治意义太重,他攻占了这里,就必须要死守下去,在明知道敌人即将开始大包围的时候,纳西莫夫也不能后撤一步。

俄国近卫军已经付出了死亡过半的代价,剩余残兵陆续撤离,俄神宗并不想让自己的嫡系部队参与接下来的守城战,也不想让纳西莫夫参与。

俄军能够攻克君士坦丁堡的一半已经是极其伟大的成就,但也仅限于此,俄神宗对接下来的期望就是让守城部队多坚持一些,每多坚持一天,就能多抢运出一些财产和文物,也能让亚历山大二世的荣光更增添一分,而守城部队的全军覆没已成定局。

纳西莫夫海军上将让近卫军趁着英法包围圈合成前离开,他自己没有打算走。

“沙皇格勒的梦想算是实现了,而这个梦会有醒来的那一刻,当梦醒时分总要有人背负责任,这场战争打到今天已经造成超过五十万俄军士兵的受伤或死亡,俄国黑海舰队又一次遭到重创,我指挥不利难逃其咎。”

“请陛下将一切责任归结于我,将我塑造成一个俄国的罪人吧,因为我是个判断出错水平不佳的蠢货,收复沙皇格勒之梦才破碎,如此一来对于您的意见会降低许多。”

“我与其他将士将誓死捍卫沙皇格勒,战至最后一枪一弹,愿陛下荣光常在,愿帝国永远向前。”

第五十六章 俄国未来名将-1

“外面怎么这么吵啊,出去看看怎么回事。”

“凯瑟琳元帅,俄军正在零元购。”

德国军事观察团从大使馆出来,看着糟乱的街区直摇头,凯瑟琳元帅鄙夷了一番俄军纪律性,又回屋吃喝去了。

想当年普法战争,凯瑟琳当法国驻军总司令的时候,手底下的普军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征用当地物资,法国偿付的战争赔款能够快速还清,得益于凯瑟琳与她手下训练有素普军的督促(再不还钱法国快被搬空了)。

普军抢法国人是集体行为,而俄军劫掠君士坦丁堡是个人行为,自然就显得乱糟糟的。

大部分德国军官对零元购没什么看法,习以为常了,这个时代攻克一座城池不抢劫,那还是人么,那简直是违背了祖宗的决定。

而李斯特就非常感兴趣,他跟随着俄军队伍一起在街上逛,观察那些衣衫褴褛的俄国人。

他发现俄国人零元购的目标都很诡异,显得毛子朴实当中带点憨,俄军士兵最热衷收藏的君士坦丁堡纪念品是毛毯、窗帘、被单、衣服、农具。

当地人家中的名画、古董、乐器之类的高价值奢侈品,几乎原封不动的被扔在那无人问津。

书籍就更不用说了,奢侈品好歹俄军会瞅几眼,如果俄军参观的君士坦丁堡居民家庭中有书架书房,俄军看都不看。

李斯特问自己身边的副官,俄国识字率大概是多少?

“按照德国标准,沙俄的识字率不足百分之十五。”

德国的识字率已经达到百分之96,基本消灭文盲,因为铁血宰相制定的识字标准是:会写自己名字的都不是文盲。

这意味着19世纪中期的俄国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在地球世界线当中,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俄国也有四分之三的人不会写自己名字。

你还指望他们能看书?

还真能。

李斯特在满大街吃瓜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俄军士兵,他与其他的零元购客户不同,这个满脸稚嫩体型格外瘦弱的孩子,怀里抱着两本书。

一本是普鲁士兵圣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另一本是《战争的艺术》,也即孙子兵法的英文版本。

李斯特看到这一幕觉得有趣极了,他拦住这个特别的俄军小士兵,用不太流利的俄语问:

“你认识字?会看书?”

孩子见有大人物截住自己,惶惶不安声音发颤,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点点头。

李斯特让人搬来椅子,他要和这个年轻的俄军士兵聊聊。

“聊聊你吧,我想听听你的故事。”

“我...”他面对德国人搬来的椅子受宠若惊,小心翼翼的坐下。

瓦西里·阿列克谢耶夫,20岁,生于波兰东部的农村,在他的村子里有一位私塾教师,老师年轻时去法国、英国、奥地利见过世面,闯荡一辈子没啥成就,就回到老家的波兰农村教教孩子度过晚年。

私塾教师教会了瓦西里俄语和德语,教会他识一些字,会一些英语和法语的单词,老师曾经说这世界上有几本能让人当将军的书,瓦西里记下了,于是就在君士坦丁堡零元购时费尽心思找到了战争论和战争的艺术。

瓦西里从军之路也显得非常离奇,他渴望着建功立业,从波兰老家的小农村走出去,成为一个大人物去过好日子。

两年前他告别父母,打算徒步前往圣彼得堡报考沙皇陛下的新式军校,一路打零工赚路费买干粮,但零工不好打,总是被农场主抓去当农奴,瓦西里每次都能跑出来,继续向圣彼得堡走。

两年时间,数次被抓去当农奴,徒步跨越850公里,吃了无数的苦头终于来到了圣彼得堡,不仅毅力非凡,这孩子还会看地图看方向认识路标,这不比在法国境内迷路的法军强多了。

但瓦西里还没等打听到怎么报考军校,就被俄军征兵处给抓了,一脚揣进军队参与到了第十次俄土战争当中,军官没当成,成炮灰了。

然后是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车,从圣彼得堡到乌拉尔河,从边境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再到君士坦丁堡,这位灰色牲口都幸运的活了下来。

可瓦西里眼中的神采暗淡了很多,他的坚毅与奋进之心开始动摇了。

真正参与到战争之后,瓦西里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在为什么而战呢...他不明白,他很迷茫。

李斯特试探性的问:“为了皇帝?为了帝国?为了自己?”

瓦西里摇摇头:“不知道,从来没人告诉我为什么而战。”

李斯特跟这个孩子又聊了一些,他大概明白了俄军战斗力低下,灰色牲口组织度低纪律性差的根本原因。

识字率,教育程度,有没有文化,家庭出身,跟军队战斗力并没有直接关联,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是上层对下层是否有正确的引导。

军官应该告诉士兵,要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给予部队服从指挥认真训练勇猛战斗的精神支柱。

而俄军有一个非常非常糟糕的点,以贵族、农场主子弟为首的军官跟士兵完全断绝关联,只告诉士兵给我练!给我上!给我冲!而不交流其他任何东西,战争一开打,部队就开始迷茫了,只是在军官逼迫下硬着头皮去送死。

这种军官比当初的普鲁士容克士官还烂,容克打骂虐待士兵之余,还给士兵灌输国王万岁,国王是爹,国王是一切的基础,沙俄军官都不搞这些,因为他们将地里抓来的牲口当另一个物种,不想交流,不想多费口舌。

最终俄军就形成了上下层的完全割裂,俄神宗的近卫军和军官们,锦衣玉食的上流日子过着,军校高材生毕业,满脑子经韬纬略,不把士兵当人看,仗打输了就说士兵太坑,不听指挥听不懂指挥。

组成俄军基础的士兵跟贵族、近卫军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就好像高楼大厦繁华的CBD旁边就是个贫民窟,而且还将贫民窟封锁了起来,不允许里面的人出来。

俄神宗的军事改革,成功掀翻了已经过时腐烂的军事体系,但散发着恶臭的贵族天龙人思想却没有一点转变。

亚历山大二世很想效仿雷德尔大帝,但他要妥协的太多,社会的各个利益团体与阶层都是有形的阻碍,要改的事情太多,沙俄已经从根上烂了,他做个裱糊匠已经呕心沥血...并且俄神宗亚历山大二世不是雷德尔,更不是林登万,他在主观上就不愿意进行某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