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的影后指南书 第415章

作者:小迷

  “…你是在气这个啊。”

  “不然呢?”望月眨了眨眼,有些奇怪。

  望月总在这些地方上边,有着某种近乎于单纯般的偏执。

  森茗雪眯了眯眼,忍不住莞尔。

  她轻轻抓过对方的手,然后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温温吞吞的拍了拍。

  望月呢…则是被她摸得有些痒,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森茗雪却似丝毫不觉,她笑眯眯的,反过手,握住了望月的手掌心,嘴上,却是在安慰。

  “没事的…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呀。”

  是呀…

  她陆先生呀。

  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不是?

  望月却是一怔,半响过后,才轻轻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是啊…不管发生了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有她在。

  这约莫大抵就是森茗雪的…男友力了吧。

第453节 445,文艺片和商业片。

  …

  12月5日,《进击的巨人》,正式公映。

  超强阵容,无敌的卡司。无论是从导演,到制作,还是出演的艺人,投资这些。荧幕前荧幕后,都自带光环,话题拉满。

  可以说。

  《进击的巨人》这套阵容,近乎可以算是当下日本演绎圈当中,最强的配置了。

  称上一句银河战舰,国家队的水平,却是一点都不为过。

  老实说,森茗雪也挺好奇的。

  巨人这部作品,自从问世之后,一直伴随着种种争议。

  有人将其视为日本动漫后世代中最好的作品,毫无争议霸权级动漫。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于此嗤之以鼻,认为其名不副实,甚至喊出了“闭嘴”一类的口号。

  但不管怎么说。

  《进击的巨人》,还是火了。

  就算黑他的人再多,就算质疑的人再怎么不理解。

  但不可否认的是,巨人是一部现象级别的,甚至可以说是跨时代的巨著。

  原历史当中,这部作品。

  把国内多少现充,多少先前一直对日本动漫异常鄙夷的人,带入了二次元这个深坑?

  却是足以可见其影响力。

  …

  而在这一世中。

  因为没有原著漫画的缘故。

  所以大多数的观众,对于所谓的《进击的巨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先入为主的概念在。

  冲着电影巨人去的观众,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连原著是什么,连载在哪个杂志社上,都不甚清楚。

  有些讽刺。

  没办法,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中,娱乐消遣的方式愈发愈多,实在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去阅读这么一长串的文字了。

  倒也不能说是文化的缺失,这更多象征着的,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森茗雪依稀记得。

  在原世界里,进击的巨人,也是在动画上映之后,才迎来了属于这部作品的真正的春天。

  事实上,巨人的原著漫画早在12年就开始连载了,就算屡屡斩获奖项,业内好评不断,然而却一直不温不火,市场反映平平。

  没办法,酒香也怕巷子深。

  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

  电影自然还是要看的。

  虽然两部作品之间,早就已经吵得沸沸扬扬。

  然而不管怎么讲,这部作品终归是她亲自从另外一个世界线,搬运过来的。

  而至于这最后,到底会拍成什么样子…她还挺期待。

  12月5日那天,两人并没有凑热闹,去看当晚的0点首映。

  而是磨磨蹭蹭到了第二天,早上。

  等乔装打扮好,这才专门挑了一个相对安静的早场时间,订了票,才匆匆出门。

  虽是早场,但是观众居然也有挺多的。两人挑的是比较靠后的位置,往前看去的时候,前几排的黄金座位,也近乎已经坐满了人。

  森茗雪摘下了口罩和帽子,不多时,就见影厅的大荧幕,徐徐亮起。

  自然是习惯性的先播放了几条广告新闻。

  望月四顾望了望,而后略略有些担忧的叹了声气。

  “人真多…”

  森茗雪将买好的奶茶放入座位旁的杯座里,听她埋怨,却是抬起头来,抿嘴笑笑,劝慰道。

  “没事的。”

  输便输了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安慰望月了。

  是的。

  不管再怎么说,《少女终末旅行》的票房成绩,最终肯定是比不了《进击的巨人》的。

  没办法,这就是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差距。

  两种电影,本应是殊途同归的东西。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种类型的电影之间,却是逐渐出现无法相容的隔阂。

  有人说文艺电影才是真正的作者电影。

  什么叫作者电影呢?

  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54年,由一位年轻的影评人提出的。

  具体这位影评人到底说了什么,现在早就已经无法考究。而当作者电影这个概念传到后世之后,也出现了不少高大上的解读和论述。简单来讲,所谓的作者电影,指的就是创作者主导一切的电影。

  有些乌托邦的概念。

  镜头就是这个世界的乌托邦,镜头下的世界,不应该被现实所束缚,因为这是电影,这是个性与自由的象征,不需要去考虑太多太多的东西,创作者呢,只要将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创造出来,就已经足够了。

  这就是广义上的文艺电影。

  听起来是不是很难理解?

  其实很好懂。

  不管是什么导演,拍片的时候,总会有个理想,那就是完完全全的掌控剧组。从剧本到选角,从摄影到剪辑,从配乐到布景等等,电影里的一切,所体现的,都是导演自己的意志。

  如若碰到指手画脚的投资方,那么还可以扯高气昂回敬对方一句。

  “电影是一门艺术,不是你们这些铜臭可以玷污得了的。”

  多清高,对骄傲?

  拍电影的,谁都想这么张狂一把…

  同样的!

  写小说的也一样,谁都曾想过,肆无忌惮放肆且疯狂的,把自个儿心目中那最风流的故事,落到笔中。

  这就是属于创作者的爽点…

  然而现实不行…

  自嗨过头的作品,往往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扑街。

  而自嗨过头了的文艺电影,自然也是一样。

  而在这样的环境当中。

  所谓的商业电影,也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界限还挺清晰的。

  什么叫商业电影?什么叫文艺电影呢?

  分得异常清楚。

  但是自从好莱坞的工业电影体系成熟之后,开始丧心病狂的侵占全世界,商业和文艺之间,却又变得格外模糊了起来。

  好莱坞引领的新的规则。

  艺术片的牌坊被好莱坞以一种十分强硬的姿态摘下,尤其是一部分的好莱坞艺术作品慢慢的也开始包含商业元素了。

  美国这个地方,压根就不是个艺术的国家!

  用钱,用霸权,用强势,征服世界,这本身就是他们的一贯作风。

  在好莱坞那里,商业片有商业片的体系,艺术片有艺术的体系。都在流水线上的作品,不存在谁看不起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