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明星系统 第594章

作者:神级明星系统

这也让罗马演出还没有开始,国立大剧院的门票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

张余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搅动了整个欧洲的音乐界,现在的他正享受着日内瓦演出结束后的难得假期。对他来说,欧洲的演出只是一个任务而已,看着自己的系统的粉丝总量出现了飞速的增长,说明了自己已经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基本上没什么比这更有意义了。

第813章 小张同志升级了

艺术团在日内瓦经过了几天的修整,养精蓄锐后,再次收拾行装登上大巴车,直奔日内瓦飞机场,准备前往这次演出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意大利的首都,罗马。

其实对艺术团和田广成来说,罗马的演出,才是此行最重要的演出。因为在此之前,大领导已经出发开始对欧洲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的顺序和艺术团演出的顺序基本一致。

艺术团抵达罗马过后,大领导也会跟着抵达意大利,最后的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两国大领导,也会一起在罗马国立大剧院,观看艺术团的演出,这算是艺术团此行的最终考验。

田广成当然知道这场演出对自己的重要性,可以说万千准备,只为一天。演好了,就你好我好大家好,演不好,别人倒不倒霉不知道,自己是肯定要倒霉的。所以田广成也在暗自祈祷,希望这次罗马之行能够顺顺利利,自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好。

……

艺术团的众人抵达机场以后,换完登机牌,过了安检,开始候机……飞机少有的按时抵达,跟着开始检票登机。

……

张余和蒋晨萱一前一后,走入了机舱……

“小张老师!这边这边!”艺术团的一个人,笑着对张余招了招手。

张余笑着掉了点头,走了过去……其实张余经过了这次欧洲之行,可以说在艺术团内的地位,已经大不一样。要说在开始的时候,张余在团内是年纪最小的团员,只要是双腿站立的生物,自己就的叫老师,毕竟在艺术圈论资排辈,也是一种带有点腐朽味道的常态而已。

张余呢!开始的时候也总是被别人,小张!小张的叫着。好像不叫小张,就不能体现自己在艺术圈的崇高地位一样。当然,随着众人口中的小张同志,在队内重要性的增加,人们也开始从小张,变成了小张老师。

其实自古以来,在专业领域,谁是最顶级的专家,谁就有资格被称为老师,哪怕前面加个小字,也是一种尊敬意思。尤其像张余这种情况,更不是语气上的变化可以完全解释的。

张余此刻在音乐界的地位!艺术团的人已经都心里有数了,已经不是自己可以胡来换取的情况了。

张余未来的成就和在国内音乐圈的影响力,从现在已经初见端倪。虽然张余现在的年纪还小,但所有人都不能在用这个借口,来轻视张余的重要性,可以说未来的张余,绝对是一个在国内音乐界,跺跺脚都能地震的大人物。现在便和张余交坏的人,不亚于已经得罪了未来国内音乐家协会主席,这个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马昊得罪了张余以后,队里几乎没人再和他说话了。虽然眼下以张余的年纪,这些人还谈不上什么站队,但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张余当然感觉到了艺术团的众人,对自己的态度已经大不一样,除了几个年纪特别大,还能对自己摆一摆姿态。其余的人,可以说已经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了!

张余对这种改变,当然非常的满意,有大哥不当,谁喜欢当孙子。况且也不是自己逼他们的这么做的,完全是对方自愿的。虽然自己年纪小,但自己肩上的担子和付出的辛苦可不少,出了这么多的力,被人尊敬一点,也无可厚非。

艺术团呢!是集体出行,所以大家坐的都是经济舱。换登机牌的时候也是前前后后,自然座位的位置也是相距不远。刚才招呼张余的人,叫林建凯,是国都民族乐团首席竹笛演奏员,兼乐队队长,在国内也算年轻代的竹笛第一人。

换登机牌的时候,林建凯在张余和蒋晨萱的前面,自然知道两人和的座位和他在一起。所以他放好行李以后,见张余也过来了,才急忙打了招呼。

张余来到座位旁边,同时谢绝了王建凯的帮忙,把自己和蒋晨萱的行李,分别放到了行李架当中。

林建凯见张余放好了行李,笑道:“小张老师!你喜欢坐窗边吗?喜欢的话,你坐这,我哪都行。”

张余笑道:“林老师客气了!你坐你的吧!其实我也坐哪都一样。”说到这,似乎想起了什么,看了看身边的蒋晨萱,道:“对了蒋姐!你想要坐窗边吗?”

蒋晨萱摇了摇头,道:“我也无所谓!我就坐这个位置吧!挺好的!”

几个人分别坐好……机舱内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大多数都是外国人,艺术团的人都在一个区域。

林建凯笑道:“小张老师!其实一直也没有机会亲口谢谢你!编曲上多亏了你的帮忙,才让我那老节目来个咸鱼大翻身,要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让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们鼓掌呢。”

张余笑了笑,道:“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帮忙!林老师你的那个节目,原来就好的!可能是搭配外国乐队,体质上有点水土不服罢了。你原来的伴奏,应该用的是民乐队吧?”

“对对!你说的太对了!”林建凯急忙道:“我本来就是国都民族乐团的竹笛演奏员,独奏还可以,编曲的水平就差太远了。布达佩斯用的编曲,还是我们乐团的指挥帮我准备的呢!平时在乐团听起来还可以,没想到拿出来演出,听起来效果就这么差。”

张余笑了笑,道:“其实在布达佩斯的时候,我就听出来的。你的节目,配器上,民族味太浓了。其实也不是说,民族味浓就不好,只是到了人家外国演出,民族味太浓了,人家根本听不懂。说难听点,咱们累死累活的演,也是对牛弹琴,白费力气而已。”

林建凯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太好了!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所以才让我们乐团的指挥帮忙编曲的。只是没想到他的编曲,到了舞台上,也是和人家乐团无法融合。小张老师!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

第810章 传统与变革

张余道:“说到为什么呢!这就是个复杂的问题了,只怕三言两语的,还真就说不清楚。其实到国外演出,对象观众自然就是人家老外,想要老外买账,给咱们鼓掌,那么就必须要符合外国人的审美标准。咱们的民族音乐,在外国人眼里,符合猎奇的标准,没听过,有新鲜感,但因为中西音乐文化在本质上,是南辕北辙的,虽然听起来很新奇,但对他们来说却毫无美感。就好像文言文一样,国人感觉很优美,但外国人会这么觉得吗?所以在我看来,如果我们想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文化,那么就必须变通,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可能。”

林建凯听到这一皱眉头,道:“可变通了还是传统文化吗?那岂不是变成了二鬼子,不伦不类?”

张余闻言笑了笑,道:“所以这就尴尬了!除非我们想保持自有文化百分之百的纯洁性,那么就可以不削去做这种变通。但这可能吗!因为世界文化大融合,这不仅仅是一种想象,而是一种文化趋势。就好像汉语拼音一样!难道这就不是文化融合的鲜明表现吗?难道现在还会有人觉得汉语拼音,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吗?”

林建凯闻言点了点头……似乎从这一点,也很难反对张余的这种说法!

张余道:“其实文化融合,是无处不在,只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就好像近些年流行的那些古风音乐一样,期间很多作品都标榜自己是百分之百的中国风,百分之百的文化还原。要知道这是非常好笑的说法!因为期间很多作品的伴奏连吉他、贝斯、架子鼓都有,怎么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文化还原呢?就算不提乐器的关系,那么用于构建这些音乐的和声体系呢!很多作品都是使用西方的和声学进行艺术创作的,期间不但类型模板化,风格式化,听起来简直千篇一律。也可以说这些作品当中,除了那些别人看不懂的冷僻文字外,根本和传统文化没有半毛钱关系。可以说这就是一种文化融合的二鬼子!”

坐在旁边的蒋晨萱听到这,插言道:“我们公司最近还在策划要帮我包装一系列古风作品用来迎合市场。那听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有不妥的地方。”

张余道:“你这么想,只是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是说,文化融合是无处不在的,不应该因为那些所谓的虚荣,而否定它的存在,同时否定它存在的价值。中国的民族音乐要想走向世界,那么必须要接受和西方音乐融合成一种全新的音乐才可以。如果民族音乐不想接受这种融合,那么就没有办法走向世界。可能很多人认为世界上的华人有很多,就算不走向世界,民族音乐一样可以生存下去。但你要知道,你不蚕食别人的市场,就等于把自己的市场放出来,让别人去蚕食。音乐也一样!满市场的古风音乐,去了歌词部分,根本就是用人家西方音乐体系搭建起来的骨骼,难道这对咱们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不是一种另类的悲哀吗?”

林建凯听到这沉默了一会……道:“那按你这么说的话,融合,代表传统的东西会消失不见。不融合,也代表传统的东西会消失不见了?”

张余点了点头,道:“只能说世界上没有谁会阻挡文化融合的脚步!如果民族音乐不作出改变,那么市场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小,消失不见只是早晚的事情。就说新浪潮文化席卷世界之前的中国,那些古代的曲谱,别说演奏了,现在连能看懂的人都凤毛麟角。其实它已经挣扎于档案馆的国宝阶段了!很多人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一百年后,有人会把现在的古风音乐,看成百分之百的传统音乐,不在是二鬼子。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因为它依托中华文化而生,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它,那么它,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什么呢?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会更加模式化,失去了中华文化本该有的灵魂与精髓。这只能说是一个带有必然性的遗憾而已!”

林建凯闻言点了点头,道:“看来咱们的民族的音乐想要走向世界,做出改变,只能是必然的事情了。”

张余点了点头,道:“就算得罪人也要说!这是肯定的了。”

林建凯道:“其实民族音乐国际化,国内的呼声也是由来已久,只不过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要有一个贯通中西音乐的天才音乐家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看,小张老师你就有点这个意思!”

张余闻言笑了笑,道:“这大话我可不敢说!只能说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靠我一个人,当然是能力有限。不过有机会我也会去做一下尝试!毕竟刚好就有这么点能力,如果什么都不去做,也是一个遗憾。”

林建凯闻言笑道:“那太好了!有一个你这种天才音乐家去做这件事情,相信比一百个我这种人要强得多。对了小张老师,希望回国以后,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看看能不能来我们国都民族乐团指点指点。如果有您这种大师级指点一下,一定会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了解到,在民族乐队国际化上的问题,究竟还有那些困难要解决。”

张余笑了笑,道:“有机会的吧!到时候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相信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林建凯说到这,顺便谈起了一点竹笛的问题……反正正好有机会坐在张余这种大师的旁边,不问岂不是拜拜浪费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张余现在怎么说在音乐领域已经是顶级大师的水平,国内外能和他比肩的人说实话已经不多,很多问题自然可以帮林建凯答疑解惑。这也让林建凯越来越吃惊张余的见识,居然比自己想想的要浑厚一万倍……难道天才真的就这么牛逼?

第811章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