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夜姐姐想让我靠谱 第580章

作者:言峰皋月

“可前辈她写得太清晰,我甚至觉得有点毛骨悚然……”为了不吵到周围的人,石竹努力地克制住笑声,“我从刚认识没多久,就觉得霞之丘前辈不可预测。没想到那个人眼光这么毒的。”

早坂抬起一只手,托着下巴,“光靠观察眼,是不可能做到这个地步的。”

“什么意思?”

“先前说过啊,这是第二版剧本,第一版剧本虽然也有点意思,但对于男主角的把握,绝对达不到会让石竹觉得毛骨悚然的程度。”

“不不不,又不是恐怖故事,毛骨悚然也只是一个夸张的修辞啦。”石竹按着额头,“反正就是觉得角色太容易被自己把握,仿佛量身打造似的。”

“本来就是啊。”早坂半眯着眼睛,语气很轻。

“台词量虽然大得会让戏剧部的王牌都会哭出来,不过我倒不是很害怕了。”石竹想了想,“就算不给我台本,只告诉我事件的进展,我也能做出附和故事主干即兴台词。”

“通篇都是即兴台词也太危险了,不过舞台嘛,即兴发挥也是很有必要的东西,就像夏天那次一样。”

石竹深以为然地不断点头,“根据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的舞台效果,决定故事的发展方向啊……等等……该不会这次的剧本——”

“没那么夸张,之所以没有给石竹结局,是因为这个剧本并不止有一个结局。”早坂爱抬起眼睛,蓝色眸子里流光浮动

“等一下,等一下……”石竹抬手示意暂停,“三个结局是怎么回事?”

“石竹自己看过就会知道。”早坂的目光不躲不闪,并递出了一小沓纸。

“喂喂——,这可不是开玩笑啊……”他瞪大了眼睛。

早坂爱微微颔首,“反正变化只有结局,跟大家解释起来也好办,就说作者的意见发生了变化。霞诗子老师很愿意背负这个责任。”

“会不会太乱来了?”石竹抓起了头发。

“是不是乱来,石竹不会不了解吧?”早坂端起咖啡品尝,“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为辉夜大小姐的事情烦恼和欢喜。石竹知道我不会在真正重要的事上面乱来吧?”

“我是指霞诗子……”石竹摇头。

“那个人的话,其实也不需要担心,不是吗?”

早坂注视着石竹,微微笑道。

“石竹应该做的,就是在文化祭开演之前,决定最后的结局。”

第60章 剧本与三个结局(一)

随着文化祭的日期临近,秀知院学园也马上就充满了一股崭新的活力。

路过每个班级的教室,都能从前门和后门看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在为不同的项目各自忙碌着。

裁剪材料的裁剪材料,画宣传海报的画宣传海报,不太忙的学生则用手机把这个过程拍下来,PO到社交网站上面去,作为一种宣传手段。

文化类社团则贴出了“某某研究会的课题展示”之类的宣传横幅,女生正站在椅子上,按照身后扶着椅子的同学的指示,左右调整平衡。

穿过走廊的时候,可以看到校庭内也有学生在不停奔走。

“大家真是充满了活力啊……”

四宫石竹驻足片刻的时候,以前初中曾在一个班而现在不同班的同学,朝他挥手打了个招呼,他也礼貌地回应。

只可惜这种时候,他并没有闲逛的时间,班里的排练已经开始,但身为有演出经验的石竹和早坂,在与其他人对戏之前,需要先等其他人完成排练。

在此之前,石竹和早坂可以先行排练主要部分。

这也为石竹在大家焕发活力、匆忙准备文化祭的时候,有空离开班级教室,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弓道部。

他的姐姐四宫辉夜在担任学生会副会长之前,就已经是这个社团的成员。

只不过石竹本身对这类东西不算很感兴趣,也就极少造访弓道部。

拉开弓道部的大门,穿过玄关,来到道场的台阶旁边,他很轻松地就发现了姐姐身影。

文化祭顾名思义,是由文化系社团和各个班级大放异彩的活动,身为体育系社团成员,弓道部的学生基本上都去给各自的班级帮忙了。

除了四宫辉夜还会按照习惯到弓道部稍微锻炼一会儿。

先前的文化祭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面,经过伊井野弥子的争取和多方奔走,以校内停放一辆消防车,进行消防演习的名目,取得了地区居民的认可。

从而使文化祭第二天晚上的篝火晚会得到了保留。

而在篝火晚会的时候,负责射箭点火的人,就是四宫辉夜。

此时,只身留在到场内的辉夜,正在接受宣传部的学生采访。

“哦呀,石竹来了呢。”辉夜拨了拨马尾的发梢,“别在那里站着了,纪同学和巨濑同学只是在为了文化祭而采访,没有什么私密的话题。”

伴随着辉夜的招呼,宣传部的两人连忙回过头来,朝石竹点头问候。

“没有打扰到姐姐和两位同学吧?”石竹背着手,走过去打完招呼便这样询问。

“不不不,怎么会呢。”纪卡莲连忙答应,然后拉着巨濑惠梨香离开了弓道部。

石竹惊讶地望向门口,“好快啊……该说不愧是记者吗?”

“再怎么说与文化祭有关,还有很多其他的部门要采访,当然得抓紧时间。”辉夜笑了笑,示意石竹坐下来说话。

“她们都采访了什么?”石竹放下手里的东西,好奇地询问。

辉夜拿起长弓,顺便调整弓弦,“也没有什么,只是问了问弓道训练的事情。”

“那个,我姑且问一句……”石竹扬起眉毛,“姐姐没有说漏嘴吧?为什么高中以后再也没有参加过弓道大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