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幻雄心到星辰大 第502章

作者:坑王之王

第八十章 布列塔尼亚

除了军事上的事之外,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大英帝国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国会,然后以五分之四的多数通过了议案,正式决定将首都从英格兰的伦敦迁移到加拿大的渥太华。

议案还宣布,正式将国名从‘英格兰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改为‘布列塔尼亚帝国’,英王乔治五世也同时改名为‘布列塔尼亚一世’,以彰显他完成了复兴帝国的丰功伟绩。

这件事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但是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如果是正常的时空,一个列强国家迁都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上上下下都充斥着反对的力量。

可是这个时空不一样,因为在这个时空之中,已经有了两个成功迁都,并且迁都之后发展的比原来更强。

东罗马帝国迁都,是因为圣彼得堡地处东欧大平原上,面对德意志帝国的时候几乎无险可守,而且君士坦丁堡才是所有斯拉夫人精神上的首都,保加利亚地区的地形易守难攻,而且还能够虎视地中海。

霓虹王国迁都,是因为本土距离天堂太远距离艾玛帝国太近,而且那个破岛还天天地震、海啸、飓风不断,从环境上来说真心不是人呆的地方,澳大利亚却土地广袤,最重要是远离帝国又没有地震。

不过共通之处在于,两个国家的迁都都成功了,而且靠着迁都的巨大需求拉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异常迅速,一点都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意思,整个国家的凝聚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正因为受到这两个国家的启发,乔治五世才动了让大英帝国也迁都的想法。

经过上一次大战之后,所有人都看出了大英帝国的短板,那就是本土面积太小人口太少,发展潜力严重不足。

如果他们继续留在英格兰群岛上,等到德意志帝国完成了对欧盟的整合之后,必定会继续上一次为完成的事业,跨越英吉利海峡远征,而那时候他们绝对没有抵抗的能力。

如果没有人做示范,那么即便是他想到了要迁都北美,整个朝野上下也会担心迁都失败,反倒让整个国家陷入混乱之中,不用等德意志人打过来,就可以直接表演自爆了。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在他们面前已经摆着两个成功的案例,那就说明国家整体迁都是可行的,而且几乎看不到什么坏处,所有人都能够在迁都之中获得足够的好处,那干嘛要反对。

虽然这两个现成的例子之中,东罗马帝国是清理掉了整个中东的异教徒,然后把获得的土地分给愿意追随的贵族和农民,霓虹王国则获得了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有充足的土地和资源分给追随者。

可是大英帝国如果能够收回北美十三州,那么他们照样可以把原来属于那些叛贼的资产全部收归国有,然后赏赐给愿意追随王室迁都北美的臣民们,复制前两个国家成功的案例,真正的解决帝国的短板。

正常情况下,帝国迁都会有很多人反对,那是因为迁都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就算是追随皇室迁移到新的首都,地位也不可能得到什么提升,反倒会因为迁移过程之中的损害,导致身家大幅度的缩水。

可是迁都的对象地方很肥就不一样了,只要能够拿到充足的补偿,别说只是在蓝星上搬个家,就算是你要搬到月亮上去住,也有的是人愿意,甚至于好处过大的话,还得主动限制搬家的规模才行。

不信咱拿拆迁给你举个例子,你要是拆了人家一幢城中村的房子,结果只给补偿个两室一厅,那当然没人愿意了,所谓的钉子户啥的,大部分其实都是这么来的,这年头谁也不比谁蠢不是嘛。

换成是你拆一幢城中村的房子,然后补偿十套两室一厅,外加个几百万的搬家费用的话,保证愿意签合同的人,可以从首都东三环一直排到西三环,你要是突然说不干了,人家还要跟你急。

东罗马迁都为啥这么顺利,人家愿意迁都的人都可以保留原来的财产,顺带在中东地区获得数量不等的庄园作为补偿,并且还在庄园里面给你准备了一堆农奴帮你干活,傻瓜才会站出来反对。

霓虹迁都为啥这么顺利,虽然他们的条件开的没东罗马好,可也愿意给所有人免费提供三十亩地,顺带还赠送一套带院子的二层平房,那些受够了地震又吃不饱的屁民瞬间就挤满了报名点。

布列塔尼亚帝国也差不多,虽然按照之前达成的秘密协议,整个北美洲的工厂都送给霓虹王国拆走,可是那些铁路、矿山、地皮之类的东西都还在啊,而且按照条例是要全部收归国有的哦。

乔治五世照搬成功案例,给煤老板发矿山,给搞航空的发机场,给屁民发耕地,给光棍发寡妇,诸如此类的一顿操作下来,分分钟大家就举起五肢赞成了,谁敢站出来反对就打爆谁的狗头。

除了迁都和改名之外,布列塔尼亚帝国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在印度殖民地推广‘名誉布列塔尼亚人’制度。

这个制度说来也简单,也就是不管一个人原来是什么种姓,只要愿意改信原英格兰地区流行的新教,并且宣誓向布列塔尼亚一世效忠,为布列塔尼亚帝国而战,就可以成为一个荣誉布列塔尼亚人。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脱离原来最卑贱的种姓,成为比刹帝利等高种姓更加高贵的布列塔尼亚人,不但是自身的地位得到了改善,甚至可以延续到自己的子孙后代身上,获得诸如参军之类的特权。

这么重大的改变,当然会激起当地婆罗门的不满,不过当龙虾兵搭乘休伊直升机漫天飞舞,以雷霆手段迅速的杀了几个刹帝利贵族全家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反对了,至少不敢在公开场合反对了。

实际上,乔治五世还是很聪明的,他这个纯粹是照抄艾玛帝国的属国军功晋升制度。

明明霓虹王国在北美伤亡惨重,但是因为所有牺牲者的家属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各种之前承诺的福利也不打折扣的发放,所以部队的士气反倒异常高涨,战损补充的异常迅速---然后英国人就抄到了印度。

第八十一章 再次卖队友

而这个时候的北美地区,六个霓虹的师团已经将美利坚合众国首都华盛顿围了一个水泄不通,正等着发动决战呢。

恩,你们没有看错,围住华盛顿的六个师团都来自霓虹,因为光荣的大英帝国虽然改名了,不过卖队友的传统可没丢。

虽然约好了要一起攻入华盛顿,可是除了上一次在加拿大边境决战之外,他们根本就没有派出主力部队,进攻美国境内目标。

所以这段时间一来,一直都是艾玛低估的几个属国在群殴美国,现在只剩下了一个首都了,大家就把硬骨头丢给霓虹,都留在了后方维持秩序,顺带着在城市里面‘现地调达’点物资补贴家用。

作为被集体出卖的对象,霓虹王国却一点都不生气,因为数百条挂着圣乔治旗帜的商船,正在太平洋上来回奔波着,将无数从北美地区拆下来的设备,运送到遥远的澳大利亚,而且没有收他们一分钱运费。

虽然大家平常接触较多的电子工业,尤其是很多人最关心的芯片生产这一块,几乎每年都会有重大技术进步,生产设备和工艺更是几个月更新一次,但是这种情况是这个行业独有的,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这样。

传统的轻重工业,尤其是负责走量的中低端产业,其实对设备和工艺的要求并没有这么高,更新换代的周期还是很漫长的,二十一世纪的工厂里面,还有不少二战时期留下的设备,照样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

虽然在某些人看来,这就是你国生产技术落后的证据,不过在工厂领导人看来,既然这些设备还能用,为啥硬要花钱换新的设备,难道就为了面子上好看,就必须玩升级换代吗,这种思路脑子有问题吧。

说回正题,正因为这个特性,所以这些设备虽然是二手,但是霓虹拿过去之后就能开工厂,而且因为艾玛帝国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导致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掉。

这些已经到货的设备只能算是定金,是从美国境内的其他地方零散拆下来的,等待霓虹王国把华盛顿给打下来之后,就可以直接去拆最精华的底特律,那边的重工厂才值钱,随便拆一家就是几千万亚元。

虽然霓虹的那些财团,靠着追随昭和幕府迁都的功劳,获得了大量的地皮和矿山作为补偿,不过那些东西都是慷他人之慨,真要让犬养毅发真金白银的补偿就算了,别说他舍不得,幕府也没有这种财力啊。

这些免费的设备就显得格外的诱惑了,毕竟霓虹从起家开始就喜欢玩终身雇佣制,倒也不愁工人不愿意跟着工厂搬迁,又有着数倍面积的新厂址补偿,只要把这些设备弄到手,分分钟资产暴增好几倍啊。

虽然搬到澳大利亚之后,距离本土市场就稍微远了点,不过没关系,因为艾玛帝国由国家出面推动,开始在航运业全面推广集装箱,包括集装箱半挂车、集装箱火车还有集装箱货轮等新式运输工具全面普及。

所有人都知道,在技术能够达标的前提下,货轮的吨位越大,相同尺寸和重量的货物运输成本就越低。

然而很奇怪的是,一战前就有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数万吨邮轮了,也有着BIG·SEVEN这样的军舰,证明建造数万吨的船只,对于当时的造船厂来说并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可是直到二战结束,主流货轮的吨位都一直只有一万吨左右。

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普通的散装货轮都是通过人力装卸,这个吨位的货轮能够将装卸时间控制在一个月之内,吨位继续提升就会导致装卸效率呈断崖式下跌,货物的运输周期会超过顾客的忍耐极限,根本就没有需求。

直到冷战时期出现了集装箱货轮,能够依靠自动化的吊装设备,在短短几天的时间之内,就完成数十万吨货物的装卸,解决了这个限制之后,才有了货轮吨位的急速攀升,也有了海运成本的快速下降。

之前是因为艾玛帝国基础太薄弱,拿出这种海运利器只会便宜了欧洲列强,所以才故意装作不知道,现在自家工业也发展起来了,自然也就被拿出来帮助自家产品反攻欧洲,所以霓虹也就不担心运费了。

有着这样的鱼饵在前面吊着,霓虹王国对于自己被卖的事情毫不在意,甚至于还主动要求其他国家别来抢生意,因为他们再一次发挥了传统,在攻城之后会顺带的着O光一把,首都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