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主角的养成方法 第29章

作者:枫色的提督君

  并非是因为担心成绩差,而是因为担心父母又开始询问班级里的最高分,班级里的最低分,她(他)同事的朋友,子女又考了多少分。

  这就是宛若天敌一般的——隔壁家的孩子。

  “好了,现在继续上课。”高远看了课本一眼,转身在黑板上写上了四个大字。

  自行翻译。

  “从现在开始,我随即抽几位同学翻译这篇文言文的指定段落,不准用工具书,也不许交头接耳,遇到问题停顿下来问我。”高远的语气严肃了起来,语气冷然,目光犀利的开始在四十多位学生里抽查了起来。

  “翻译的课文是琵琶行,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准备,”

  不准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对夏海一中的学生而言不算太难,可按照这位老古董的意思,他要求的应该是要学生结合‘信、达、雅’这三个要求来的,还不能和工具书上的一样,那难度可就上升了一截。

  陈逸墨看了高远一眼,关上了课本。

  结合前世的学习经验和这一世异常夸张的记忆力,辅以每天复习和预习的帮助下,他对高中知识的复习已经是超前到了高二的程度了。

  翻译几篇文言文对他而言并非难事,哪怕是再加上‘信、达、雅’三个要求。

  五分钟后

  高远抬起手看了看腕表,“杨天乐,你来翻译第一段。”

  语文课代表点了点头,站起身,看着课本翻译了起来,“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高远点点头,示意他坐下,随即目光又开始在教室里扫视了起来。

  目光移动了片刻,就在千反田有些紧张是否会抽查到她的时候,高远点出了她身后那位男子的名字,“陈逸墨。”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高远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陈逸墨意有所指的看了杨天乐一眼,笑了笑。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高远面不改色的继续抛出了问题。

  “琵琶声幽幽咽咽,如同冰下的泉水艰难地流动,随后琵琶弦子如同流水完全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陈逸墨答道。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高远的眼里多了几分期待。

  他很关注这个看似普普通通实则暗藏沟壑的少年。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陈逸墨突然顿住了。

  “呵。”杨天乐轻声的嗤笑了一声,“半壶水始终是半壶水,白痴。”

  因为杨天乐的这句话,原本还安静的教室里一下子就悉悉索索的交头接耳了起来,和陈逸墨熟的人不多,而想看他出丑的人却不少。

  不主动的融入圈子,那就会被圈子所排斥抵触。

  陈逸墨轻笑了一声,叹了口气。

  当被表现蒙蔽双眼的时候,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陈逸墨话锋一转,“比起琵琶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言,这两句更显得凄婉动人,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陈逸墨抬起头,漆黑的眼眸像是沉浸着的幽潭,“高老师,您觉得呢?”

  课堂一片哗然。

  如果说这样的学生是白痴的话,他们是什么呢?

  单细胞动物?

  PS:一更送到~

第三十一章 全班前十

  就像那位女生嘀咕的那样,陈逸墨要是算白痴的话,那他们算什么?单细胞生物么?

  杨天乐的表情瞬间变得难看了起来。

  高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示意陈逸墨坐下,心底也下定了一个主意。

  班级委员的位置的确该换一换了!

  学校虽小,但却也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凭着老师的宠爱,或是自身的优秀而保持着让大家持有尊敬态度的大有人在。只是前者在心底里令人不齿,后者在众人眼前光鲜亮丽。

  区别不大,但风评却天隔地远。

  站在杨天乐的角度来看,他做的没错,排除异己,保住自己的位置,在老师前多展示自己的优秀。

  但他唯独做错了一点,他千不该万不该在众人面前讲出那个侮辱性的词汇。

  对高远而言,尊重,才是他真正看重的学生基础品质之一。

  在高远叹了口气继续讲课的时候,陈逸墨已经猜到了杨天乐的结局。

  明日奈看了高远一眼,悄悄的把手放在了课桌下,慢慢的握住了陈逸墨的那只手。

  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过的很快,除去开场的不愉快和老古董本身在作业上的高要求外,高远的教学质量和课堂乐趣是没得批评的,不论你是否喜欢他的性格,但在课堂上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总会被他别出心裁的讲课方式吸引注意,全神贯注。

  再到恍然大悟听见下课铃声的时候,这才惊觉,原来时间过的是那样的快。

  “好了。”高远拍了拍手,白色的粉笔灰在讲台的空气里漂浮着,“我们现在开始下发成绩和班级名次。”

  刚才还很好的班级氛围一下就冷了下来,该来的总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