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皇帝/大明之少年天子 第5章

作者:一剑飞仙

有蓟州总兵戚继光上表启奏,朦国骑兵日渐强盛,恐会南下侵扰,但马匹惧火炮,当扩建车营,将弩炮架在车上,可破骑兵……

有户部尚书上表国家财政盈余,国库剩余白银不足三十万两……

有首辅高拱的奏章,祭天的良辰吉日不可错过。

有次辅张居正的奏章,国家政务疲敝,当轻摇博弈,惩治贪官污吏……

有朦国使者信件,希望大明帝国开通马市,互通有无。

有东厂信件,倭寇祸患日渐猖獗,当重建海防,建立海航,使大船追击倭寇,则倭寇无处遁形……

……

纵观众多奏折,无外乎两个字——缺钱。

真是够穷的,国库只剩下三十万两白银了吗?

这点银子能做什么?

还不够打一场大仗的。

正在朱翊钧查看奏折的时候,外面有脚步声响起,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李太后驾到……”

朱翊钧坐在龍椅之上并未起身。

该来的总会到来,自己也是该见一见自己这个便宜娘亲了。

但是,若让朱翊钧起身去迎接,那才是天方夜谭,今天朱翊钧便让她知道,这个国家,是自己的国家,不是她的国家。

朱翊钧端坐在龍椅上,因为龍案太高,朱翊钧在龍椅上放了一个枕头,自己坐在枕头上批阅奏折。

那些太监宫女在这里已经站了一个时辰。

最开始,他们本来以为小皇帝只是感觉好玩,学着老皇帝的模样在批阅奏折。

可是,一个时辰过去了,小皇帝还在批阅奏折,这让她们感觉震惊了,其中一些太后的耳目以为小皇帝魔障了,连忙去向李太后通风报信。

这不,听信之后的李太后便急匆匆的来了,老皇上驾崩,若是小皇上有什么闪失,大明的江山就真是千疮百孔了。

李太后进入乾清宫后,立刻看到在龙椅上正襟危坐,小大人一样的朱翊钧,噗嗤一下笑了。

她是最宠儿子了,因为他,自己才荣华富贵,因为他,自己才能在后宫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享受万圣之尊。

母凭子贵,便是这个道理。

若她没有生下龙种,这座皇城哪里有她的立锥之地?

若没有他,自己的一切靠山都会消失……

……

“真是顽皮。”

李太后不相信朱翊钧在批阅奏折,虽然朱翊钧比其他的孩子早熟,也十分乖巧懂事,但是处理政务这种事情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最是枯燥乏味。

很少有皇帝愿意批阅奏折……

尤其是大明朝的皇帝。

大明朝出了很多奇葩皇帝,有木匠皇帝,大臣有功,不赏金银,赏赐皇上亲手打的马札……

还有皇帝喜欢炼丹,最后把自己吃死,朱翊钧的便宜老爹就是那个喜欢炼丹的皇帝。

众多太监宫女侧立左右,李太后轻手轻脚的走到朱翊钧的身边,其他的太监宫女噤声……

朱翊钧知道李太后来了,但是他却没有起身,而是手持狼毫笔,正在书写政策,批阅奏折……

第4章 后宫不得干政

李太后随手拿起了一部奏章,赫然是礼部尚书的奏章,奏折上写着下一年的历法、祭祀事宜……

朱翊钧在上面批复道:“一切从简,忌奢华。”

李太后暗自点点头。

她有拿起了另外一部奏章,赫然是两广总督殷正茂的折子,两广匪患严重,皆因土地兼并严重,良田被乡绅占据,百姓走投无路,海防松懈,倭寇多有为两广走船商人和渔民……

李太后眉头紧皱,倭寇匪患一直是大明的痛处,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整治办法……

我倒是想看看,你个小娃娃能做出什么批复……

李太后翻阅到了奏章的最后,上面果然有朱翊钧的批复……

“两广匪患已剿数年,今日剿,明日复起,实为商人无路,农民无地之祸,兹事体大,宜缓不宜急。我不日将昭告天下,着手创建一处港口,准许商人再次行商走船,你通知两广所有商贾,可出资参与港口建设,港口建设完成后,他们可减税三成。”

……

轰——

李太后脑袋一片空白,她看到批阅之后,如五雷轰顶一般。

开通港口?

这岂不是为倭寇大开方便之门,若倭寇从港口进入,长驱值入,江南之地岌岌可危。

啪!

李太后将奏章摔在了龍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