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天下第一开始入道 第16章

作者:泥丸有神

  很巧的是,这个村子里,还有一行人在此借宿,是架着三家精致马车,带着小厮与丫鬟的贵人。

  至于那队行商,或许是选了别处,也或许路并不一样,没有碰面。

  张天元远远望去,只看到几个忙碌的小厮和丫鬟,除此之外,啥也看不到。

  和村里的人家买来干草,喂好驴儿后,张天元也在此处两个老人家目瞪口呆下,配着他家的热饭,稀菜,连吃了一大堆自带的大包子,大面饼,好几斤酱肉。

  当然,张天元也没有白吃,除了给钱外,他看老人行动时总会下意识弯腰,知道这是老人常犯的毛病。

  在拿出自己的银针和医书,两个老人知道他是郎中后,欣然同意让他扎了几针。

  然后,伤痛尽去,舒服的让两个老人家,死活都要将那三十文钱退给他。

  这一晚,因为不好意思让老人家点油灯给他看医书,张天元难得睡了一个早觉,在戌时过半后便睡了。

  别说,赶了一天路,风尘仆仆的,也的确是累了,加上很久没有睡的这么早了,这一晚,他睡得很香。

  第二天,张天元卯时准点起床,两个老人家觉也少,昨天更是睡的非常舒服,早早就醒了,开始忙活煮早饭。

  张天元上前帮忙,见桶里水不多了,便去村东头帮老人家打满水。

  一起吃过早饭后,张天元没能马上开始赶路,两个老人家很不好意思的询问他,村里有几个老人,都有一些老毛病,不是头痛,就是脚痛,要不就是腰疼。

  见他们老口子今天这么精神,便来询问,知道来了一个小郎中,扎了几针就不痛了,不用吃药那么神奇,都想请他扎几针。

  张天元同意了,这村子本就没有多少人,老人更是不多,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而且这时天色仍然昏沉,不适合赶路。

  然后,张天元就在这小村里,当起了游方郎中,这村里的老人,大毛病倒是没有,就是小毛病挺多的,针灸并不能治百病。

  他也会把完脉后,给老人说出他的病症,给他开药,但是,过后这些老人会不会去抓药,这个张天元也不知道。

  直到辰时,天清气朗,因为张天元效率极高,十几个老人们都接受了针灸治疗,一个个都舒服的不得了,直呼神医。

  因为张天元在此借宿,也不想收这些穷苦百姓的诊金缘故,老人们面面相觑间,见张天元还要赶很远的路,一个个拿出了家里的鸡蛋,馒头,面饼,咸菜,往他身上塞。

  盛情难却,张天元到是不拒绝了,收下了吃食,连驴儿也跟着享福,吃了一口好的。

  这边发生的事,让村头车队那边一阵骚动,过了片刻,一个相貌堂堂,身穿锦衣,头戴高冠,一看就是非富即贵的中年男人在几个佣人的簇拥下前来。

  “敢问小公子可是个大夫,能否治风寒?”

  男人很有气度,对张天元见礼后,才客气的询问道。

  张天元一听这话就知道,指定是那个公子夫人的,锦衣玉食惯了,离京后,在这种乡下地方睡得不习惯,现在又到了秋季,感了风寒。

  他点了点头:“风寒感冒,在下倒是略懂一二。”

  “那太好了,能否请大夫,去给我家内子看看病,诊金在下绝对不会吝啬。”

  男人脸色一喜,诚恳的说道。

  “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分内之事……”

  张天元点了点头,然后跟着老者去了马车那边。

  路上,男人通了姓名,姓谢,名燕行,张天元也一样说了自己的名字。

  “张公子,这就是内子了!”

  到了一架精致的马车前,谢燕行拉开帘子,将他请了上去。

  这时候,张天元是以大夫的身份上马车的,倒是不用顾虑什么男女之防。

  马车内,空间到是还算广阔,有着三个衣着华贵,一看就是上好的料子,戴着金钗银饰的女子。

  一大两小,大的是个中年妇女,一个是豆蔻年华的少女,还有一个小的则是八九岁年纪的小丫头。

  这应该是母女三人了,全都生的一张姣好容貌,就是最小的丫头也是脸蛋精致,面色红润,很是可爱。

  此时,两个女儿,正一脸担忧的望着无精打采,脸色苍白的母亲。

  在看到张天元后,大小女儿都用着布灵布灵的眼睛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希冀。

  张天元没有多看,怕失礼于人,这个时代,可不是现世的纸醉金迷,女孩子的名誉,男女大防还是要注意的。

  “夫人,我先给你诊下脉。”张天元轻声说道。

  夫人将手伸出,张天元轻轻搭上去,脉浮而弦涩,的确是染了风寒。

  “夫人可是感觉四肢懈惰无劲,腹中满而胀,吃不下东西……”

  张天元问道。

  谢夫人点了点头。

  “大夫,我娘得了什么病,能治吗?”

  一旁的大女儿见张天元诊完脉后,急忙问道。

  “令堂是风寒入腑,倒是好治,只需服汤药三日便可,但是,此处地处偏僻,我出门闯荡,也末带药材。”

  张天元遗憾说道。

  此话一出,中年男人面色先是一喜,后又一滞,他没想到,这个小大夫还真没带药出门啊!

  当然,他也知道,就是带了药,也不一定刚好是能治这个病的药。

  “这可怎么办是好?”

  一听没药,谢家最小的女儿都是急了。

  张天元想了想道:“药方里的药材并不名贵,很多药铺都有,我可以先将药方开出,你们可以请人回头,在乡里打听哪里有郎中,哪里多半是有药的。”

  “也只能如此了,麻烦张公子了!”谢燕行答应下来。

  张天元接过大女儿递来的纸笔,写下药方。

  “枳实四枚,厚朴二两,白术三两甘草一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谢燕行接过,匆匆找人去跑腿。

  而张天元又叮嘱了两句,让夫人多喝开水,要温热的,不能是凉水,饮食也要清淡,以粥饭青菜为主,如果有水果,也可以吃一些,对身体有好处。

  大女儿点着头,很认真的听着医嘱。

  “可是,大夫,我娘早上就吃不下饭。”

  小女儿脆生生的说道。

  “这样啊,多喝一些热水,会好一点,同时,生病的人更要吃饭,才有力气战胜病魔。”

  张天元对着小丫头说道。

  “好的,我一定让娘多喝热水,多吃饭。”

  小女儿一脸认真的样子,让夫人痛苦柔弱的脸上都多了几抹笑意。

第24章 惊变

  小小的丫头,一脸认真的样子的确很可爱,让张天元都是露出些许笑意。

  他想了想道:“嗯,夫人如果虚弱的紧了,在药买来之前,可以用开水化开益气丸服用。”

  “益气丸,大夫您身上可是有携带。”

  大女儿很聪慧,听出了他身上应该是有这个药。

  “嗯,有,我去给你拿几颗!”

  张天元点了点头,跳下马车,走回毛驴那边,在包裹翻出一个药瓶,回到马车旁,没有再上去。

  一直看着外面的大女儿很机灵,拉开帘子。

  张天元拔开塞子,倒出几颗红彤彤的药丸,这益气丸补中益气,有温补人体元气的功效,对于虚弱的病人能够给与一定的营养。

  是很多药铺常备的药丸之一。

  大女儿拿出一块干净的丝巾,将药丸收起。

  这时候,丫鬟也在村里人家打好了热水,也是早上张天元普及了多喝热水的慨念,不然还真得现烧才行。

  见夫人脸色还很苍白,药一时半会也买不回来,干脆将益气丸化入水中,让夫人吞了下去。

  随着一碗热水下肚,夫人的脸色也好看了几分。

  这时,谢燕行也打听到了哪里有郎中,可以买到药,差了两个机灵的小厮去办事。

  因为前方更加偏僻,快要出顺天府的范围了,根本没有大夫,他们都掉头二十里才行。

  而他夫人这样子,也不适合在颠簸了,因此,他们决定先在此休整下来。

  张天元则要继续骑驴上路。

  “张公子,能否留上两日,照看一番内子,在下必有重谢。”

  谢燕行诚挚的挽留道。

  “尊夫人只是感了风寒,并不严重,只需照方用药,很快便好,无需我在此处照看。”

  张天元脸色平和的说道。

  “且,在下另有要事,却是不能耽搁。”

  他语气平淡,但是话中却有着毋庸置疑的味道。

  这让谢燕行瞬间明白了,这是一个心志坚定,极有主见的人,这样的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就不会轻易改变。

  “张公子,百两诊金如何!”谢燕行没有说其他的理由,只是直接说了一个常人无法拒绝的数字。

  “在下的确另有有事!”张天元摇摇头,拒绝了百两的天价诊金。

  “诊金只需十文,益气丸二十八文钱,共三十八文钱!”

  穷苦人家,又有借宿之恩,他不收钱,但是这种大户就不必客气了。

  不过,他也是按正常的价格收费,毕竟没有答应人家的请求,他也没有打秋风。

  谢燕行见他语气笃定,一点也没有为百两诊金动容,知道这是没法子了,只能遗憾的递上二两碎银,结了诊金。

  嗯,毫无疑问是给多了很多,这就是大户人家。

  张天元也不客气,少了不行,对方乐意给多了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收了诊金,说了两句好听话后,就骑着黑毛驴悠哉悠哉的上路了。

  “昂啊……昂啊……”

  伴着驴叫声,张天元消失在村子里,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