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看到这一切,郭阳笑了,随后又继续欣赏这一杰作。
只有罗修懵逼的在原地摸不着头脑,但也不好再继续追问,而是自行在苗圃里琢磨了起来。
湿度?
土壤?
冷杉?
一个个词在罗修脑海里冒出,刻意观察之下,他也渐渐地感受到了不同。
似乎呆在苗圃里身体会更为舒适一些?
能抑制高原反应吗?
或者是空气更为清新?
三者一直在苗圃里呆到开始降温了之后,才回到了八宝镇上,连存带着两人来到了一家餐馆。
“这家的牦牛壮骨汤和拆骨肉是一绝,一份拆骨肉搭配一碗热汤,简直是高海拔地区的完美组合,炕锅羊肉搭配本地的土豆也不错。”
连存对八宝镇颇为熟悉,这里是天禾的一个据点,周围便是河西走廊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嘉禾要想保护河西走廊的水源地,祁连八宝镇是一个绕不开的点位,祁连山区也一直是种子搜集队的重点工作区域。
点好了菜,依然对冷杉还有不少疑惑点的罗修直接问了出来。
“我感觉那冷杉会治病,在苗圃里高反都轻了不少。”
郭阳和连存相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出来,郭阳说道:“那是冷杉释放的氧气多,所以才会感觉更舒服。”
罗修讶然,“还有这样的树?”
“绿色植物都可以释放氧气,只是有多有少罢了。”连存笑了笑,说道:“一般来说,樟树、松树等大型树木由于枝繁叶茂及旺盛的代谢活动,使得光合作用的效率高,所以其释放的氧气也较多。
只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冷杉,也具有此等能力,也许是生命力强吧!”
作为一名种子猎人,连存见过大自然中的种种神奇,冷杉虽然超出了他的认知,但他反而很快的接受了。
“释放的氧气多,空气湿度自然也会更高,这是一个极为适合本地气候的树种!”连存感慨道。
他想到了牛心山的坡耕地,春季黄土飞扬,夏季水土流失,秋冬季县城周边更是到处裸露的土地。
在牛心山北坡最高处,分布着大量的高山流石滩,流石滩之下是高寒草场,再往下的广阔区域内是高原喜阴耐旱本地植物——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的分布地。
得知嘉禾有意到祁连投资后,原本祁连当地建议采用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作为主栽树种。
但天禾种业科学院的毕院长却坚持要以天禾的冷杉树种作主栽树种。
现在看来,毕院长自有其道理。
冷杉成林,针茅成原,这两个高寒品种作主打,天禾的其它高寒品种作辅助,天境祁连又将回到它最美的状态。
想到这里,连存心里说不出的痛快。
他们这些人四处寻找种子,不就是为了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吗?
很明显,天禾做到了。
那他们的付出就是有价值的。
郭阳自然能理解连存的心情,这也是他此行带上连存的目的,未来的种质资源搜集还要他们出大力气。
至于冷杉的特性,连存只说对了一些。
作为目前花费自然能量最多的正经品种,冷杉的品种特性还是天禾的技术人员自己去发现比较好。
罗修这时也听明白了,说道:“难怪会感觉高反没那么难受了,哎,连队长,以往你们是怎么应对高原反应的呢?”
“除了吃药,就只能硬抗呗,久了就适应了。”连存说道:“不过高原也不能久呆,即使是那些国家矿企和能源企业员工,每连续工作三个月都最好要休息疗养一个月,即使这样,折寿也是难以避免的。”
“折寿?”
“没骗你,长期在高原工作的人基本上都会并发慢性高原病。”连存笑了笑,问道:“不知你和老板喝过全王的芜菁沙棘饮料没有,那玩意对缓解高原反应有特效。”
“啊,有没有带?我这两天就是有点不得劲。”
连存摇了摇头,“没带,只有种子部门和嘉禾生态的人才常备。”
“饮料没有,但八宝镇这里应当是有芜菁的。”郭阳眯眼笑道:“等会儿去买点吃高反会好很多。”
“这店里就有芜菁啊!”连存向内里喊里一声,“老板,给我们上点芜菁。”
郭阳补充了一句,“要生的。”
连存愣了一下。
罗修讶然,“能生吃?”
郭阳理所当然的说道:“要治高反,自然是生吃最好,烹饪了之后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罗修看着连存,“是这样吗?”
“理是这个理。”
这时,老板拿着一个紫色的像偏萝卜似的芜菁走了过来,一起上来还有他们点的牦牛壮骨汤和拆骨肉。
顿时桌面上就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罗修也拿到了洗干净切皮的芜菁,感觉这玩意和偏萝卜没什么区别,便一口咬了下去。
然后,顿时就感觉到一股辛辣刺鼻的味道直冲天灵盖。
“靠,这什么玩意这么辣,上当了。”
郭阳哈哈笑道:“哎,哎,别吐啊,吐了多浪费。”
罗修却说什么也不肯再吃,而是吃起了肉,喝起了汤。
郭阳的目光却在芜菁上多停留了一瞬,林可青研究的芜菁沙棘饮料确实可以。
既最好的发挥了芜菁的功效,同时又利用沙棘中和了其中的辛辣味,为嘉禾的高原工作人员多提供了一份保障。
但这还不够。
郭阳打算从芜菁上再做点文章,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找到最好的芜菁种源,培育芜菁品种。
这样一来,突破高原困境就更进一步,红旗河构想施工路上的阻碍又轻一分。
忙了一天,三人也确实都饿了,于是都不在言语,而是闷头吃起了肉,喝起了汤。
这两样确实美味。
但高原上的羊肉,相比陇省的羊,纤维感稍强,但不妨碍他依然美味。
三人吃了个痛快。
次日,三人依然往返于苗圃,除了冷杉,其它树种郭阳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对于高寒地区生态系统的构建也都有一定的好处。
至于牧草,大都数都回苗枯黄了,只能下根茎部位。
下午的时候,郭阳在连存的帮助下,从本地的天禾种子仓库上搜集到了些芜菁种子。
当天晚上,他就进入种子商店进行研究,与之同步的,还有其他品种……
又过了两天,种子搜集队又到了三位队员,分别是戴风、杜晓、陈明杰。
三人也带来了大量的物资,其中就包括林可青研发的芜菁沙棘饮料。
人齐了后,一行两辆车六人带足了物资,以及一架盘旋在上空的无人机一起向八一冰川出发。
一路伴随着黑河逆流而上。
当祁连山不再遮挡前路,逐渐延展为一片群山环抱,较为开阔的河谷地带时,便到了野牛沟。
这里也是黑河的发源地之一。
野牛沟之所以叫野牛沟,就因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其中又以野生牦牛居多,所以才被称为野牛沟。
在郭阳的想象中,这里应该是雪山、天空、黑河水、草原、野生动物交织在一起的美丽景象。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越往前走,越为触目惊心,大片大片的草场化为了黑土滩,几乎寸草不生,鼠洞密布,老鼠猖獗。
原本在这里生存的野生动物不见了踪影,也看不到牧民放牧的场景。
无论怎么看,这里都是一片水土流失严重的黑土滩。
这样的景色怎么来拍《天境祁连》?
恐怕眼前的画面一出,天境祁连在大多数眼中的滤镜就会彻底破碎!
一旁,连存示意三名队员说点话,最终,在野牛沟活动了一阵的杜晓站了出来。
“其实这里这两年已经好了很多,原来这里几乎寸草不生。”
杜晓回忆了一下过往的记忆,不疾不徐的说着。
“我和这里大浪村的村支书聊过,他说,治理之前,沙龙滩一到每年春季就会刮起一股股的黑色沙尘暴,打在脸上生疼。
2000年以前,黑河源头的断流时间曾长达40天,断流长度近50公里,下游的腾格里沙漠也由此向东、向西、向南扩张,威胁着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
九十年代,省里派出科研团队开展治理黑土滩治理的科技攻关,经过十几年努力,才摸清了原因,培育出了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牧草。
我们最初搜集到的高寒牧草种子就是来自于这里的专家团队。”
郭阳回忆了一下,再蹲下来看了看这里为数不多的牧草。
“青海草地早熟禾?”
“还有垂穗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等等牧草。”
郭阳恍然,他培育牧草品种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些品种的基因。
“只是省里在负责治理吗?”
“对,国家还没参与,所以他们缺乏资金、设备、物资……也希望嘉禾的力量早点投入进来。”
众人都看着郭阳,郭阳也看着黑河源湿地默然不语。
嘉禾生态的主力都在疏勒河流域,牛虎林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外界已经有媒体在传播风言风语,敦煌西湖湿地立项时动静不小,结果这么长的时间,项目区内一点动静都没有。
其实,嘉禾生态一直在,嘉禾知道,当地政府也知道,只是重心在疏勒河的治理上。
疏勒河活了,敦煌西湖湿地自然也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