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这个发现让天敌中心欣喜若狂。
郭阳正在办公室里看报表时,徐学农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老板,瓢虫和草地金龟子等天敌甲虫似乎都超级进化了!”
“超级进化?你确定你说的是天敌昆虫,而不是数码宝贝。”
郭阳将手中的资料放下,打趣道:“甲虫兽超级进化是什么来着?”
“超比多兽,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徐学农说道:“天敌昆虫在林业害虫防治上表现异常好,1只草地金龟子能吃掉2万只松毛虫!”
郭阳笑了笑,想来是他上次在实验室培育的昆虫发挥作用了。
昆虫的繁育和植物繁育不一样。
比如最常见的赤眼蜂,在实验室里,一两周就能繁育一大批。
而如今这个季节正是天敌昆虫在林业上发挥作用的时候。
郭阳说道:“既然好用,就加大力度推广,这段时间北方的防护林不少都面临着虫害的威胁。”
“现在可能需要扩大工厂面积。”徐学农说道:“我有预感,今年天敌产品会火起来。”
“这就能看出来了?”
徐学农分析道:“这个冬天天敌工厂都没停止生产,不少温室蔬菜基地都在订购我们的产品。
随着旺季到来,又多了林业上的应用,现有的生产肯定更不上。”
“有没有可能是价格低了。”郭阳想了想,问道:“用赤眼蜂防治钻心虫一亩多少钱?”
徐学农说道:“一亩水稻或者玉米,需要投放2万头赤眼蜂,也就是4~5个球,一个球3元,无人机一天可以投放5000亩,算下来,每亩的成本不到20元。”
郭阳又问:“那防治松毛虫呢?”
“更低。”徐学农说道:“按现在昆虫的习性,一亩松树林,投放250只瓢虫,150只金龟子足够了。”
“这一次没收钱,只看生产成本,一亩只有1~2元。”
郭阳笑道:“以虫治虫的效果好了,这价格是不是也得提?”
“理是这个理,但这钱是不是赚得太容易了点。”
徐学农不是没想过提价,但还是拿赤眼蜂说事,一个球的平均成本不到0.5元。
现在已经是500%的收益。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还要下降,如果再大幅提价,这已经不能用暴利来形容了。
贩毒也没这赚钱吧!
郭阳了解徐学农,这是个老实孩子,做科研是一把好手,但在商得言商。
而且这次昆虫的‘超级进化’估计也让徐学农有点懵,一点也没有奋斗后的成就感。
“能为农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那它就是好产品。”
郭阳说道:“而且天敌昆虫始终有局限性,不是谁都能用好,现阶段市场也不大,价格高点没问题。”
“好吧。”
“现在你想的应该是怎么把这些成果推广出去。”郭阳建议道:“可以去那几个林业大省找找机会。”
徐学农说道:“那我先去闽省试试。”
“当然可以,闽省是林业第一大省,这生意肯定好做。”
第376章 媳妇熬成婆?
没两天时间,郭阳就在办公室见到了从省内出差归来的徐学农。
衣服和鞋子都没来得及换。
穿着一身蓝色牛仔裤,军绿色的冲锋衣,脚上的登山鞋上还带着泥土的痕迹,手里此时也拿着标本集。
“老板,我要去闽省出差几天时间。”
“这么急?”郭阳有点诧异,同时也伸手想接过标本集。
徐学农躲闪了一下,还是将标本集递了过来。
“我联系了闽省麻风树基地,和林业局沟通后,这段时间刚好也是闽省林业害虫高发期。”
“去吧,我批了。”
徐学农站在原地没动,说道:“老板,标本我得先放回去。”
郭阳笑道:“这本送我行不行,我拿来做收藏。”
“额…这恐怕不行,还得拿回实验室做分子研究。”
徐学农拒绝得很果断,郭阳有点悻悻然,只好将标本还给了徐学农,后者拿了标本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似乎多呆一秒,标本就会被抢了去。
郭阳看着有点好笑,但也理解徐学农的心态。
昆虫学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现在确是实打实的冷门学科。
这个专业的学生,要么就是稀里糊涂调剂进来的,要么就是对这项事业比较喜爱的。
徐学农明显是后者。
郭阳了解过天敌中心的昆虫来源,因为冷门,所以这门学科还有很多空白,野外资源的搜集也就特别重要。
天敌中心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而标本搜集就是其中一环,也是徐学农以前的老本行:一到虫季(夏天),就要到山上去当野人。
这是一项极其辛苦的工作。
标本不是手到擒来,越是采集的多,越是知道采集来的标本的珍贵和不易。
送人也不是不可以,但采集标本的人都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回过神来,
郭阳又回到了手中的财务报表上,这是去年嘉禾的经营情况。
年营收依然过千亿,接近一千五百亿,但相比去年只有约20%的增长率。
不算慢。
但嘉禾的超高速发展已经遇到了新的瓶颈。
主要是天禾、苜禾都快达到产业天花板,国内的耕地面积是算得到的,每年的种子销量能算个大概。
天禾的市占率早就很夸张,只能从品类扩张、做大产业、出海几个方向上做文章。
苜禾随着规模的缩减,营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滑。
河西乳业主打中高端品牌,销量增长依然很快。
其它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全王、粮油、沙海、德农等公司,加起来贡献了一百多亿的营收增长。
不过增速虽然放缓,整体的利润率却是在大幅上升,现金流也越来越好。
只是外界并不了解这些。
他之所以这会儿看报表,也是因为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针对嘉禾的声音。
当郭阳看得正入神时,嘉禾粮油的专职秘书江文进了进来。
“老板,媒体又在传ADM要收购丰益国际。”
“都传了快半年了,也没个结果。”郭阳将报表放下。
江文说道:“这次不一样,除了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丰益国际的态度表现得也很暧昧。
郭广丰接受采访时说国内糟糕的竞争环境,给丰益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就差没点名指责嘉禾粮油了。”
郭阳会心的笑了笑。
丰益感到棘手,他就舒心。
江文说道:“公司内部也有人认为嘉禾粮油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亏损触目惊心。”
郭阳站起身走到窗前,伸了个懒腰,说道:“市场占有率提高了,这么多钱也不算白亏。”
江文勉强露出了个笑容,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策略,一般人真受不了。
“嘉禾粮油现在在业内是人人喊打,连国粮也在抨击嘉禾。”
江文递过来一份报纸,郭阳接过看了起来,报纸中央有张照片,是国粮的总经理于波。
其对如今的粮油行业现状做了一番点评。
大意是产业变局导致竞争激烈,内资外资都在赔本赚吆喝。
郭阳想了想,说道:“此前,国粮在海外买大豆,必须找中间商、供应商订购,
现在国内收购渠道一建立,能直接从农民手中买粮,国粮成本也变低了吧!”
江文说道:“但国粮海外渠道的投资已经花出去了,相当于是重复投资。”
郭阳笑了笑:“所以去年国粮的财报依然是亏损?”
“亏了不少。”江文忍不住笑了出来,“可能和嘉禾粮油不相上下。”
郭阳也不由莞尔。
“国粮都如此了,其余的国际粮商只怕会更难受,难怪郭广丰会转变态度。”
嘉禾早就推测ADM可能会收购丰益国际,也做了相应准备:在印尼收购油棕种植园。
目前已拿下了一座,并且和一些种植园和企业达成了棕榈油收购协议。
江文问道:“如果真合并了,集团要怎么应对?”
郭阳泰然自若,说道:“做好我们自己就行了。”
江文讶然,“什么也不管?”
郭阳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丰益越急,就说明它气数已尽。
我改变了之前的想法,郭广丰越是这样反复拿这件事做文章,就越说明其不会轻易同意和ADM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