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72章

作者:玩蛇怪

  至于龙旗勋章的话,就不是军队荣誉,而是帝国荣誉。

  不止是做出突出贡献的将领,还包括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有政治功劳的政治家等等,像赵骏、范仲淹他们其实也被颁发了龙旗勋章。

  给张亢和步卒方阵颁发功勋之后,赵祯退去一边,主持人再次上台说道:“接下来过来的是由副枢密使狄青狄相公率领的马军方阵,他们奋勇拼搏,曾经跟随过张相公、狄相公浴血奋战,败元昊于栲栳城,破宗真于保塞城,他们威风凛凛,战无不胜,让大宋的敌人闻风丧胆,让大宋的子民安享太平!”

  狄青率领着马队徐徐来到了宣德门前,随即翻身下马,同样走到了麦克风前敬礼。

  赵祯说道:“狄相公出身于微末,却有一心报国之情,在国家危难之际,多次孤身入阵,杀贼克敌,先随范相公与张相公破西夏,又于李越屡次寇边之时大破李越,更是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时,以极少兵力,拦截辽国大批援军,神勇盖世,不负大将军之志.朕授予你上将军衔,中华宋帝国龙旗勋章!”

  狄青早期其实和其它同样底层军官出身的折继闵、周美、郭遵、张岊、王信、范恪、杨文广等人没什么区别,纯粹是靠个人武力战功慢慢爬到了中高层军官的位置。

  直到灭越战争中才首次出现高光,因为迅速灭亡了李越,凭借战功首次脱颖而出,进入到了高级军官的范畴,与葛怀敏、任福、高继宣等老将平起平坐。

  于是才有了后来他以海军总管的身份,率领三支海军舰队,横插进山海关,拦截了十多万辽军西援耶律宗真,为西线战场争取了极大的胜利。

  所以灭越李朝可以说是狄青的一个转折点,让他能够独当一面,之后灭西夏、收复西域、灭高昌与黑汗王国,也是顺理成章。

  “臣,多谢陛下!”

  狄青保持着右手行礼的姿势,站得笔直,一动不动。

  王守忠为他佩戴上了勋章。

  赵祯随即又为骑兵们授予一等功,一级克敌勋章以及一级卫国勋章。

  下一个便是火枪军,由王德用率领。

  老王只打了前期的宋夏战争和宋辽战争,作为范仲淹的副手稳定军心。

  最大的功绩就是面对耶律宗真的围攻,坚守住了保塞城,等到了范仲淹的援军。

  论起战功他肯定没法和张亢狄青比,但架不住这家伙资历夸张,年轻时候打过澶州之战。

  所以同样也是上将军衔,中华宋帝国龙旗勋章。

  火枪军过后,就是将军方阵。

  到这就拉了。

  因为将军方阵其实就是曹琮、李用和、李昭亮三人带着一百多名少将坐在三十多辆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战车上过去。

  诸多少将还好说,甚至曹琮也说得过去,毕竟跟王德用一样,也参与了早期宋夏战争和宋辽战争,虽然没什么功绩,可至少也是参与了这两场大战。

  但李用和与李昭亮就尴尬了,他们都是外戚亲信,名义上是三衙最高将军,实际上并没有战功,所以连赵祯都不好意思念太多,只是说了句他们祖上有功,一笔带过,就没有再说什么。

  之后赵祯授予了他们上将军衔,除了曹琮因在战斗中手刃数人而有个一级克敌勋章和一级卫国勋章以外,另外两人就只有上将衔,没有其它任何荣誉。

  反倒是那些少将当中,有杨文广、周美、郭遵、王仲宝等数人作战英勇,被授予特等功或战斗英雄。

  等将军方阵过去之后,就是葛怀敏、任福、高继宣等中将率领的其余方阵,如炮兵方阵、先锋军方阵、突击手方阵、海军方阵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

  海军当中也有两人被授予少将,一个是前登州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守用,另外一个是前滨州定海军指挥使王奎。

  在大宋海军并不是单独序列的一个军种,而是属于陆军的一个附庸,没有单独作战的权力。

  他们本身人员少,部队不多,因此主官的级别都不高,像七大海军成立之后,指挥使只能算中下级军官,兵马不过五千人,远远不能跟陆军相比。

  不过如今赵骏也在慢慢发展海军力量,打算多多修建铁甲舰,让海军能够下饺子。

  毕竟现在东方陆军已经无敌手,也确实该制霸海洋。

  所以加重海军权重是必然的事情。

  呼延守用与王奎在山海关战役时跟随狄青立下大功,现在升为海军副总管,少将军衔,以后等海军权重上来,数量更多,再把海军单独列出也是迟早的事情。

  到时候恐怕就不是现在这样大宋军队六个上将,十多个中将,一百多个少将除了呼延守用与王奎以外,全是陆军将领的局面。

  海军上将和中将出现,也应该理所当然。

第505章 不会再饿肚子了

  新年刚过,时间来到了大宋庆历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

  历史上的今天是北宋皇祐五年,这一年大宋国内暂时稳定了局面,呈现出繁荣的形势。

  但在国际上却十分被动,在西北被李元昊连败三次,被迫签订《庆历和议》。

  之后又被辽国敲诈,签署《重熙增币》,不得不往外输送大量岁币。

  在西南遭受越李朝的屡次侵犯,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不满朝廷放任越朝对他们的欺压,于是愤然掀起战乱。

  可以说历史上的皇祐五年在外交上大宋的形势非常不好,不仅有战事,还与周边国家矛盾重重。

  但如今大宋的情况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国内安稳太平,同时整个东亚的国际环境上,大宋亦是打遍四方没有敌手。

  特别是新年前一日的大阅兵,威震八方,让东亚各国都心生恐惧的同时,也令中亚、印度半岛、东南亚、欧洲乃至非洲国家觉得震惊。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在他们还处于封建时代甚至是部落奴隶时代的时候,就已经有文明展现出了质的飞跃。

  与大宋比起来,全球其它国家就好像处于蛮荒时代,落后了远远不止一个文明。

  所以新年刚过,等到十五元宵节之前,一些国家的使者就陆陆续续开始向大宋朝廷告辞,要立即把大宋国内的情报送回国内去。

  不过基本上都是周边国家,如大理、越朝、高丽、日本、辽国等国使者,他们倒是想买武器,可整个国家的命脉都被大宋把持住,大宋不点头,他们哪来的自主权。

  至于别的国家,都在等待着大宋把他们买的货物运到广州去。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点两点,很多国内顶尖富豪一次性运输货物也才价值数十万贯,最多不会超过一二百万贯。

  而这一批货物价值上亿贯,除了火器以外,还有很多商品,包括大宋的茶叶、瓷器、书籍、纸张、铅笔乃至于望远镜等等,想运到广州没有两三个月根本做不到。

  因而从去年十二月份到年初一月份,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成为了汴梁火器司最忙的时候。

  库存太多了,临时需要大量的维护和运输,又得根据各国使者返程的时间,将货物分批次运到广州去。否则一次性运输,容易把运河给堵住。

  等到新年刚过的时候,汴梁短暂地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萧条。

  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官府停顿,交子铺无法兑换钱币,百姓急于把货币兑换成食物,许多家庭更是在门口张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着爆炸物残留的火药味。

  人们大都无所事事,整天蜗居在家中酗酒、打牌,走街串巷的人也少了许多,仿佛一夜之间,原本兴盛的大宋首都汴梁经济瞬间低迷。

  而这种景象,中国人称之为过年。

  后世北上广深应该最有体会,一到过年的时候,原本拥有一两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马上就空置,家家户户关门歇业,街道上都没有几个行人。

  如今的汴梁也渐渐出现了这样的现状。

  毕竟汴梁本地人口在景佑年之前其实非常少,只有二三十万,大部分都是进城打工者。

  原本这些打工者也不乏定居在汴梁,不过大部分人都是汴梁周边州县人口,一到过年也愿意花一两天时间回家一趟。

  只是当时人比较少,城市建设也没有那么大,自然就显得没那么严重。

  到庆历年后,汴梁的人口从百万暴涨到了三四百万,到庆历十二年的时候,已经接近五百万,今年突破五百万是迟早的事情。

  这么多进城务工人员,原住民又少,大年初一到十五假期又多,新年假加天圣节假加上元节假,大量百姓离开汴梁回家过年,可不就显得萧条了吗?

  不过这种萧条也仅仅持续几天,基本上到天圣节假期过后,也就是年初三四之后,打工人就开始陆陆续续返京。

  现在官道修得还不错,很多人都骑上了自行车,往来于京畿路周边州县。四通八达的道路到处都能看到自行车大军,犹如后世我国千禧年间回家过年的摩托车大军。

  基本上到初七之后,汴梁也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繁荣,那几天的萧条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店铺纷纷开门营业,工厂纷纷返工上班,码头和火车站这两个主要交通枢纽更是人山人海,热闹再次回到了汴梁,城市与街道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个新年赵骏没过几天清闲日子,大年三十跟大年初一要搞庆典,大年初二和初三还得进宫里陪赵祯一家人吃饭。

  之后曹家过来拜年,带了一家子过来,除了曹琮以外,还有曹修、曹任几个兄弟。

  赵骏在这个世界没什么亲人,跟赵祯的关系只能说是二三十代往上数都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那自然只能是跟老婆那边娘家关系近点。

  并且曹氏也必须要依附于赵氏,不管是赵祯还是赵骏,都是他们必须要抱的大腿,因此几家人走动得勤也正常。

  到初五初六就又是吕家、王家、晏家、范家、宋家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宰相家族过来拜年。

  虽说赵骏基本上没有他主动去拜年的时候,但自家永远不缺客人,即便其余宰相家族的主人没有过来,至少也得派个儿孙晚辈过来见个礼。

  这也让赵家年后家里基本上没有消停,从新年到元宵节,直到大年正月十五之后才清静一点,难得过了几天舒坦日子。

  可惜的是元宵节那几天假期刚过,就得马上上班。

  正月二十一日,一大早赵骏就到了政制院,政制院的大门甚至才刚打开,苏涣带着几个制敕司的小吏还在搬运文书。

  见到赵骏过来,苏涣双手还抱着公文,站在门口连忙微微弯腰道:“知院。”

  “嗯。”

  赵骏一边点点头,一边跨入了屋子里。

  二十多天没有办公,屋子里好像都快落了一层灰。

  苏涣把手中的公文放到了靠近门口的吏员桌案上,然后就去把灯打开。

  “趴”的一声。

  政制院天花板上吊着的电灯点亮,原本昏暗的屋子迅速通明。

  赵骏一路走到了屋子最里面自己的桌位,然后对着苏涣招招手道:“文甫,过来一下。”

  “知院。”

  开完灯的苏涣走过来。

  “刚才那些是年前后积累的公文吗?”

  “是的,我给知院拿过来?”

  “嗯。”

  赵骏应了一声。

  他还是这个老毛病,关心工作上的事情。

  倒不是说恋权。

  到了眼下这个位置,权力已经大到没有边际,自然也就不存在恋权的行为。

  有些人有了这样的权柄,那就只管去享受,犹如封建皇帝。

  但赵骏却在家里闲得不自在,每天不看看公文,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就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了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