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02章

作者:玩蛇怪

  赵骏知道他的意思,说道:“嗯,走吧。”

  说着出门去。

  现在也已经是下班时间,诸多宰相各自回家,范仲淹的马车却一直紧跟着赵骏的马车。

  一来他们家的方向都在城西,二来范仲淹要找赵骏商讨一下新政的问题。

  很快马车停在了赵骏位于新西华门外的新清泰街门口,这里原来是启圣院大街与西华门大街的交汇处。    原来赵骏家应该是在西角楼大街和西华门大街交汇的坊市里,现在整条西角楼大街都纳入到了皇宫的范畴,街道自然也要往西平移出去好几百米。

  新家宽敞大气,占地两三亩,房屋连绵成栋,是赵祯特意从内帑拿钱帮赵骏买的,从地皮到新房修建,都是皇家工匠一手承包。

  范仲淹颇为艳羡地看了眼这大宅第,他之前来过几次,但每次来都很羡慕。

  不是羡慕有人给赵骏送房子。

  而是羡慕赵骏当初买房子的时候地段挑得好,让他能够躺在家里就能够挣钱。

  毕竟现在内城房价日益飙升,皇城附近更是每天都在涨,据说前几年赵祯买的时候才花了三十多万贯,现在已经升值到五十万贯了。

  还有王法吗?

  还有天理吗?

  两个人进到屋内,这个时候赵昙赵清韵兄妹已经下学了,见到父亲回来,高兴地跑到门口去道:“父亲。”

  “嗯,乖,我与范伯伯聊一会儿,你们先去做作业。”

  赵骏摸了摸兄妹二人的脑袋,抬眼看到曹苗芯,笑了笑道:“苗苗,带孩子们去做作业吧。”

  “好。”

  曹苗芯瞪了兄妹二人一眼,两个小家伙顿时跟霜打的茄子一样走了。

  赵骏主外,曹苗芯主内,家教这方面全是曹苗芯在管。毕竟严格来说,曹家的家教管理确实好,赵骏有的时候都插不上话。

  范仲淹跟着赵骏进了书房,家里的佣人端上了一壶茶,闻着那茶香,老范顿时酸溜溜地道:“官家对你真好,不仅送你这么大的宅子,连龙凤团茶都给你。”

  “你要就待会拿一斤回去。”

  赵骏笑了笑道:“宋人喜欢喝茶,但我平时喝得少,我们那边不流行喝茶,在我们后世,基本上就只有老人和做生意的商人喜欢,年轻人都不爱喝。”

  范仲淹给自己倒了一杯,痛心疾首地道:“这都是传统文化啊,新一代的年轻人怎么能就这样丢掉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嘛。”

  赵骏坐到了书桌后,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老范说道:“不止茶文化,白酒文化在年轻人群体里也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行吧。”

  范仲淹懒得去想那么多了。

  反正即便真是如此,恐怕也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与他有什么关系?

  他轻抿了一口,说道:“这次改革的幅度有点大啊,各方面都有措施,会不会操之过急了些?”

  “该幅虽然大,但并没有说一次性就全部放出来,完全可以一次一次地来。”

  赵骏说道:“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一口肯定吃不成胖子。但政制院做的是长远考虑,需要从方方面面下手,所以只是集中了那么多问题,到时候步步改进就是了。”

  “那就好。”

  范仲淹长舒了一口气道:“我看到这一百多项的改革还真吓了一跳,如果全部放出去,恐怕下面会出很大的乱子。”

  “你把内容全部看完了吗?”

  赵骏问。

  “还没。”

  范仲淹说道:“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目前首要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先改革一下官员的任期问题。”

  赵骏说道:“以前官员的职责其实很简单,就四个,一是劝农桑,二是管理治安,三是断案子,四是收税,所以在任期间,处理这几个问题并不是难事。”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除了这些基本的问题以外,还要负责本地教育、经济、工业、基建、宣传、工商、监察、财政等多项发展。”

  “要招商引资,要根据当地环境和矿产资源开设工厂,要维修道路,要兴建水利设施,开垦良田安置百姓等等。”

  他说道:“而且如果一个县令在本地的政绩非常出色,且布置比较长远,也未尝不能再几年时间,相信如果一个县令做得好,能为这个县带来巨大的改变。”

  范仲淹皱起眉头道:“这会不会导致地方上长期出现一个官员执政,手握大权,而造成贪污腐败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但一来不能因噎废食,二来这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赵骏沉声道:“至少在我执政的这几十年来,我会让大宋进入高速发展期,严格监管,遇一个杀一个,尽量杜绝贪官污吏的出现,至于后面会怎么样,那就看我挑选的接班人怎么样了。”

  说着他又道:“反正这件事情我会处理好,在挑选接班人这件事上,我也会严格要求,你也不用担心这一点。”

  “那就行。”

  范仲淹点点头。

  接班人说到底还是知院这个位置。

  很多事情说开了以后,道理大家也就都明白。

  要想大宋长期存在,生产力的提升是关键,但削弱皇权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为赵骏说过,你无法保证代代出明君,一旦出个昏君,对于国家就是灾难。

  所以政府就必须挑选出合格的首脑,来对国家的未来进行筹备和规划。

  从这些年赵祯的放权大家其实也能看出来,赵祯已经默许了赵骏的做法,甚至他们隐隐猜到。

  也许赵骏晚年会进行君主立宪也说不定。

  在这种情况下,赵骏挑选接班人就非常重要,可以说未来国家的命运,就很有可能在这里出现转折。

  接班人挑的好,大宋国运昌盛,一路高歌。接班人没挑好,那就是急转直下,前途未卜。

  只是这件事终究要赵骏一肩挑,范仲淹今年都63岁了,他也确实没什么办法。

  “改革的事情,咱们这段时间就先一步步商讨,拿出个办法来,争取今年下半年,先进行第一期的试点和措施。”

  赵骏说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范仲淹放下茶杯纳闷。

  赵骏目光看向窗外,那是西北的方向,淡淡地道:“西域,该拿回来了。”

第454章 借口有了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眼下其实不是拿回西域最好的时机。

  这与其它条件无关,纯粹就是越晚拿回来,花费的成本、国力就越少,得到的就越多。

  毕竟即便不拿回来,在灭亡了西夏之后,没有了西夏拦截西域商人,大宋与西域之间的丝绸之路贸易,依旧非常通畅。

  早早地拿回来,不仅需要承担更高的军费成本,还需要承担更贵的治理成本,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就像灭辽一样。

  即使早期有手榴弹、火炮也完全可以不用急着灭亡辽国,通过军备竞赛,把辽国国力拖垮,再轻松灭掉最为合适。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西域的问题就是太远了,高昌距离汴梁三千公里,距离长安两千多公里,即便是距离灭西夏后,大宋控制最西北的沙、瓜二州,也有接近一千公里。

  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再加上对当地治理花费,可以说是个非常大的数目,并且获得的利益也远没有付出的成本那么大。

  唐朝灭高昌是因为高昌与突厥勾结,为了防止突厥西遁与高昌联合,这才出动大军将高昌灭掉。

  所以大唐把高昌国消灭,顺带着控制西域本身就有军事战略目的。

  大宋就不一样。

  辽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多久,就算是联合西州回鹘,也是死路一条,基本上就不存在有什么能够联合回鹘夹击大宋的情况出现。

  要是出兵攻打西州回鹘,从汴梁运粮食过去,陆路行军三千多公里,沿途的花费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别说即便是打下来,过于遥远的距离也难以治理,只能采用羁縻统治或者都护府这样的策略实施,基本上就不可能实现像内陆地区一样的实质控制。

  因此如果大宋纯粹是只想以占领和实际控制西域为目的而出兵的话,完全可以再等个十几年,等内陆的铁路系统完善再做计划。

  到那个时候铁路修到玉门关,后勤压力以及粮食损耗将大幅度减少,不需要浪费那么多的国力。

  同时也能实质控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远程遥控。

  不过赵骏却有另外的打算。

  在他看来,收回西域并不是在于要恢复唐朝疆域,让大宋看起来跟汉唐一样必须拥有那么多土地。

  而是要用这么大一片土地,让它产生实际价值和用途。

  最直观的就是棉花经济。

  后世西方列强在殖民时代本质上就是掠夺自然资源。

  那么除了金银铜等矿产以外,还有什么呢?

  当然是蔗糖、棉花、木料、水果等。

  殖民者往往以公司或者庄园经营的形式,用武力在当地强迫奴隶劳动。

  最出名的有美国南北时期南方庄园主,东印度公司、联合果品公司、伦敦公司之类。

  而棉花,就是贸易当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

  南方奴隶主的庄园作物,就是棉花,整個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

  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慢慢被中国和印度超越,从老大变成了老三。

  可以说到了21世纪,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时代霉帝为了打压我们的棉花产业,故意炮制各种虚假消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这就足以说明新疆的棉花产量在全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眼下大宋其实已经收集到了全世界比较优秀的棉花种类,经过十年的推广种植,已经在广南东路生根发芽,遍布整个广东。

  然而在广东种植棉花也就图一乐。

  真要搞产业还得是新疆。

  那里的气候环境、光照情况都极为适合棉花的种植,在适合程度上比广东强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