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44章

作者:玩蛇怪

  而高氏则掌握了兵权和资源,就像日本国的藤原家族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杨氏是前朝大义宁国的皇室,大义宁国被大理国开国君主段思平消灭之后,杨氏并没有灭亡,而是逃回了祖地剑川。

  然而面对日益式微的境地,杨氏十分不满,与高氏素来不合。

  历史上十五年后,杨氏族长杨允贤就发动叛乱,虽然失败了,可杨允贤之子杨义贞又继续反叛,可见杨氏与高氏的矛盾之深。

  还有越朝,自从李氏被大宋攻灭之后,大宋扶持了前朝的黎氏上位。但黎氏不得人心,内部叛乱非常严重。

  若不是大宋在海边有驻军,在黎朝危难之际会派兵相助,恐怕现在黎朝都已经覆灭了。

  唯独高丽倒是没什么国内反叛力量。

  可北方女真的入侵亦是让他们头疼不已,因此周边国家并不是很太平。    大宋如今虽然与这些国家交好,可如果没有本国利益的话,自然不可能时时刻刻派兵相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国家的敌对势力忽然买到了不少武器装备,实力暴涨,又怎么可能不选择来找大宋求助呢?

  两个月后,第一批订单就有了,大理杨氏找大宋买了数千刀刃、甲胄,直接用金银、香料、铜矿交付。

  没过多久,第二批订单接踵而至,越南无论是黎朝还是地方反叛军,都愿意购买大宋军械。

  至九月下旬的时候,包括东北女真部落那边,都有不少订单涌来,一时间原本堆积在仓库的刀刃、铠甲,居然迅速有了销路。

  “咳咳,武器滞销啊。”

  九月二十四日,已是晚秋即将入冬时节,汴梁的天气越来越寒冷。

  虽然还没有下雪,却已经连续两日进入秋雨季节。

  淅淅沥沥的雨打在屋檐上,落在窗台上,飘在政制院后院大树的枝叶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赵骏咳嗽了两声。

  最近秋冬季节自己这个年轻人感冒了,几个老头反倒没事,身体很棒,每天都红光满面地出现在院里,看样子好像都能活很久似的。

  他怀疑自己可能是跟老婆晚上太热情,没盖好被子的缘故。

  早上喝了碗中药汤。

  不是没有九九感冒灵和感康,而是一来这些药都冰在冰窖里,虽然用冰块冻着,应该能保存很久,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坏了,冒然吃万一过期了失去药性还产生毒素,那就完蛋。

  二来小感冒而已,即便这些药没过期,为了治个感冒实在不值当,以后救命用更好。

  “这不是又卖了四万多副刀枪,一万多副甲胄吗?”

  晏殊笑道:“这一下子就是一百多万贯进账,再加上卖到日本去的,这两年已经清了不少库存了。”

  “还是太多了,一百二十多万大军用的武器装备啊,各种枪、刀、矛、槊加起来数百万柄,甲胄四五十万副,这要是流到民间不知道闹成多大乱子。”

  赵骏说道:“这方面不做布局的话,再过些年监管力度下降,说不好就流入市场上去了,现在卖到国外去,也能增加不少外汇。”

  “这倒也是。”

  “还是汉龙有主意啊。”

  “对了,汉龙之前不是签署了把罪大恶极的犯人流放至琉求岛吗?不如也放到南洋啊,给予他们武器装备去开荒不也挺好。”

  “论起不当人还是得你拉日叔啊。”

  “哈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了起来。

  大宋毕竟有接近一亿人口,即便赵骏一直要求保证地方治安,可犯罪还是层出不穷。

  为此早在去年赵骏就签署了把罪不至死,但又是重型犯罪的犯人流放到琉求。

  大宋时期的琉求当然不是琉球岛,而是后世宝岛。

  现在瘴气丛生,死伤率非常高。

  赵骏之前不签署这项决议一是国内劳动力不足,需要犯人当免费劳动力进行开采矿产之类的工作。

  二是那边生存条件太恶劣了,流放的犯人属于不够死刑者,如果真想让他们死,砍头就是了,没必要花费那么大成本送过去让他们九死一生。

  但如今不一样,有了金鸡纳霜之后,死亡率将会大降,罪犯的成活率保证了,即可以开荒,又能够建设,比让他们送死强得多。

  众人正说话间,便在这个时候,外面有吏员急急忙忙进来,向他们汇报道:“报,知院,诸相,铁道部有消息来了。”

  “哦?”

  赵骏连忙问道:“京襄铁路建成了?”

  “是的。”

  吏员说道:“三日前正式接轨完成。”

  “太好了。”

  赵骏大笑起来。

  其余诸多宰相,亦都是高兴不已。

  上个月铁道路就已经给政制院递交过公文,说他们已经修到了南阳,两条铁轨即将并接在一起。

  这条铁路从庆历五年十一月开始,到如今庆历八年九月,已经修了将近三年。

  按理来说,平原上修铁路的速度会很快,像美国太平洋铁路,创下过每月修五十公里的记录,汴梁到襄阳才四百多公里,怎么要修三年这么久。

  然而大宋如今毕竟是铁路开创者,从一到一百简单,从零到一没那么容易。

  各种技术问题,调动问题接踵而至。

  最直观的就是沿途河流怎么修过去,试了多种办法,最重研究出气压沉箱法才解决问题。

  而且大宋修的也不是一条铁路,而是两条。一条去,一条回,分别从汴梁和襄阳修对着修,预计到南阳完成接轨。

  另外还要连通周边各县,修建用于调度的分支铁路等等。

  因此实际铁路里程根本不是四百公里,算上连通各州县的分支铁路的话,差不多得有将近一千公里里程。

  沿途还得修火车站、调度室、警卫岗,以及用于防范周围村民扒铁路的护栏,工程量并不小。

  三年时间过去,这来之不易的铁路总算是修成了。

  有了这条铁路之后,只要能够通过试运行,多次运行没有故障和问题,那么从此自襄阳到汴梁的铁路运输就能够构成。

  完美解决了南方至北方沟通不便的问题,并且还为以后铁路建设积累经验,让铁路在大宋铺满全国!

  “这件事情要赶紧禀报给官家,让官家也高兴高兴。”

  赵骏随后说道:“让铁道部的人即刻开始试运行,多试几次,等襄阳到汴梁的火车抵达汴梁火车站,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好。”

  “那就这么决定了。”

  “老夫不仅要去,还要坐着火车去一趟襄阳。”

  “真乃普天同庆的大事啊。”

  老头子们一个个兴奋不已,精神头都比以往好了许多。

  就连赵骏的感冒都好像好了,脸上挂满了笑容。

  这条铁路确实修得不容易,但只要修好了,那么以后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不仅能培养很多有经验的修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还能加速商品流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振兴国家经济。

  可以说,在赵骏穿越的十二年后,大宋完成了从零到一的壮举,从此大宋真正完成了工业的迈步!

第413章 设赵祯奖

  “轰隆隆隆隆隆隆!”

  大宋汴梁城东城外,钢铁厂、纺织厂、水泥厂里的蒸汽机轰鸣运转。

  白色的蒸汽夹杂着黑色的煤气从烟囱里滚滚飞出,让东城外半边天空都好像阴暗了许多。

  更远的地方从北面的运河正有一船船煤炭、铁矿运过来。

  严格来说,现在的汴梁其实还不算工业生产基地,远不像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那样,成为一个雾都。

  因为汴梁离煤矿、铁矿、羊毛、棉花产地太远,运输成本很高,而且投入很大,回报的速度却很慢。

  导致几乎少有私营商人愿意在汴梁投入这种除砖厂之外的钢铁重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所以现在汴梁唯一的两家钢铁厂,十多家纺织厂和四家水泥厂都是大宋朝廷开设,运营到现在前期亏损,如今也只是勉强保本。

  相比之下砖厂、蜂窝煤厂就属于投资小,回报大的那种,虽然蜂窝煤厂还是得受限于煤炭成本,却也比钢铁厂强啊。

  此刻皇宫东苑晨晖门内,赵祯正站在晨晖楼上扫视着东城。

  东苑位于资善堂以北,从后苑的东门出去就是拱宸门复道,也是皇宫后门,然后再穿过临华门就是东苑。

  这里同样也是金水河流经皇宫的出口。

  晨晖楼下,周围花草茂盛,临近冬季,外面还淅淅沥沥飘着雨,整个汴梁都笼罩在烟雨里,但这些花草却丝毫没有枯萎的迹象。

  为了让皇宫四季花团锦簇,这里的草木自然也都是四季常青,并且还有专们的园艺师进行打理、修剪。

  赵祯目光扫视城外,虽然是雨天,但东城内城马行街的街头雨伞林立。

  出门逛街、做工的百姓数不胜数,密密麻麻的雨伞直接遮蔽成了一片人潮的海洋。

  特别是临近中午,东城外大大小小的工厂、工坊到了午休时间,很多工人都陆陆续续出来吃饭。

  钢铁厂、纺织厂这类大厂肯定有自家的食堂。

  但当初赵骏为了解决城里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把城内大量工坊外迁,像铁匠铺、印刷厂、染料坊、造纸厂全都用补贴和买地的手段迁去了城外。

  朝廷通过这种方式一来回收了大量城内土地,方便用于搞建设开发。二来把污染源从城内转移到城外下游区域,缓解城内的污染压力。

  不过这种方式肯定不能长久,最近汴河下游也已经出现死鱼的情况,以后还是需要建污水处理厂来解决工业废水的问题。

  站在足足有五层高度的晨晖楼上看可谓是一览众山小,赵祯看着内城外城鳞次栉比的街道,以及到处都在修建的城外,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分。

  以前东城外是一片郊区,仅有一些村庄和农田,哪像如今这边模样?

  现在大宋的强盛简直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城外高楼大厦遍地,虽然都是那种最高七层,没有电梯的楼梯房,连后世一个县城都不能比,但这对于赵祯来说,也已经是一个伟大的盛景了。

  至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