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16章

作者:玩蛇怪

  只是大家这么说,却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看向赵骏。

  这事还得他做主。

  听到众人争论,赵骏放下公文,笑着说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黑恶势力既然都是搜刮民脂民膏得来,那就留在地方给地方做发展吧。”

  “唔……”

  他又沉吟片刻后说道:“那些土地、房屋等固定财产就由当地官府拍卖,现金则用于地方财政,给当地官府批示一下,此次抓获罪犯多的地方或者办案比较辛苦的官吏,都纳入绩效考核,这笔钱就当发奖金了。”

  这么做可能也会造成不少地方中饱私囊,如即便没有参与办案,也被纳入到奖赏范围。但这种事情是难免的,不能直接取消寒了那么多认真办案的差役们的心,所以该有的奖赏还是要有。

  何况这笔钱奖励给他们,最后也终究会流向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总比被那些黑恶势力攥在手中,不断勒索、欺压当地百姓,鱼肉乡里积累财富强得多。

  “那就这么办吧。”

  众人见他这么处置,也没什么异议。

  “对了,眼看又要纳秋税,两浙路那边昨天又发了公文过来,那边的地主士绅还在闹。”

  晏殊忽然想起一件事,这事大家都快忘了。

  因为地主士绅们居然没有采取暴力手段,就是招摇过市表达抗议。

  而且闹事时间还很固定,只是要纳夏税和秋税的时候才会闹大,平时居然动静很一般,所以大家竟然都快忘了这事。

  范仲淹看向赵骏,笑着说道:“汉龙,看来你也有预估错误的时候,当初你放任那些人不管,是希望他们把事情闹大,你好有借口弄死他们,结果他们居然不给你口实。”

  “我觉得不是预估错误,而是刚好撞到了扫黑除恶这个枪口上。”

  赵骏挠挠头道:“我要是那帮地主,看到朝廷四处在抓黑恶势力,估计也得犯愁。要是这个时候把事情闹大,朝廷顺势把他们也宰了,那不是白给了吗?”

  “也对,这些地主可不像那些黑恶势力,一个个都是耕读传家,而且有不少当官的亲戚,他们可比那些黑恶势力更容易得到朝廷的风向变动。”

  王曾也比较赞同这个说法。

  “那这事怎么办?”

  吕夷简说道:“这帮人只抗议,又不闹事,没什么好借口处理,总不能因为这点事把人杀了吧。”

  “额……”

  赵骏一时也犯难。

  现在僵持住了。

  地主那边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方案。

  朝廷放任他们,他们却又自己没有把事情闹大,控制在了一个范围内,让朝廷也没什么借口弄死他们。

  两边就这样处于对峙阶段。

  唯一的好消息是朝廷强制要纳税,地主们胳膊拧不过大腿,该交的税不敢不交,以免让朝廷得到口实。

  可该抗议还是继续抗议,主打的就是一个税照交,议照抗的一个局面。

  其实要是抗议没什么影响也就算了,但每次抗议都弄得街市鸡飞狗跳,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啊。

  赵骏想了想,忽然问道:“出海的船只有消息了吗?”

  “还没呢。”

  旁边李迪说道:“江浙路一直在关注这件事情,星岛和对马岛我大宋的海军基地也一直没有传回来远洋船队的消息。”

  “快两年了,正常来说,如果只是从江浙去南美打个来回的话,两万多公里,哪怕每天只航行个二百公里,最多半年的时间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赵骏沉吟着说道:“即便他们需要带的东西很多,或者要等一些季节才能收获当地的作物,但不应该去那么久啊。”

  “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宋绶道:“也许是风暴,也许是结冰,也许是当地碰到了敌人,谁又说得准呢?”

  “唉。”

  赵骏摇摇头。

  船队其实是去年年初出发的,前面处理将门勋贵的时候,是寄希望于让他们也参与其中,所以积极筹备。

  没想到勋贵们不识趣,最后闹到死了那么多人的地步。

  现在从去年年初到现在,已经一年零八个月,差不多快两年了,虽然第一次花了四年多,但有了经验之后应该更快了才是,这船队是乌龟在爬吗?

  不过就在赵骏感叹于船队速度慢的时候,外面忽然进来一名吏员,说道:“报,两浙路急文。”

  “哦?出什么事了?”

  众人顿时看过去,难道是两浙路的地主们把事情闹得更大了?

  吏员道:“远洋船队回来了。”

  “哦,到哪了?”

  “已经到对马岛,不日就将返航至通州。”

  “好!”

  刹那间。

  赵骏原本提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他扭过头看向众人,笑着说道:“说曹操曹操到,看来,两浙路的地主们有事做了。”

  除了可以忽悠他们下海或者经商以外,还可以把他们手下的人掏空。

  船队回来带来了橡胶,橡胶种植需要生长周期,可出发前赵骏叮嘱过,让船队带一批成品橡胶回来。

  这样就能先行建造一批蒸汽机,然后开始修铁路。

  修铁路和大基建要人。

  等地主们手底下的人都被官府抢光之后,恐怕就已经不止是闹着反抗摊丁入亩,而是看着无人耕作的土地,欲哭无泪了。

  到了那个时候,卖不卖地,就已经不是他们说了算,而是朝廷说了算!

第319章 它比金银更值钱!

  大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此时距离历史上黄河改道还有两年,距离赵骏穿越到大宋,已有十年时间。

  这十年时间大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最典型的就是民间百姓的生存状况比以前好了许多,谈不上穿暖,却勉强能吃饱饭,不至于大规模饿死。

  其次是官员腐败降低率、治安情况、教育水平以及经济发展都有显著提升。

  最后就是科学体系和科技发展完善也效果明显。

  像这些年来由于朝廷鼓励发明创造,在农具方面有智慧的百姓就发明了高效率的榨油机,可以用于榨豆、花生、葵花籽、菜籽等油,还能产出油饼。

  其余用于脱谷壳的打风车,用于军事的连珠铳,用于看得更远的望远镜也都纷纷出现,甚至还有个逆天的大神,发明了自行车。

  它的样式跟后世自行车基本一致,由于钢铁产量提升,所以用的是钢架打造,铁链连接。坐垫用的是绵垫,轮胎用的是木头……那人也打造了一副皮毛缝制的轮胎,可惜被碎石头刺破了。

  只是古代发明自行车容易,量产却很难。用木制轮胎,管你坐垫是棉花还是海绵,就算是换一床棉被上去,该颠还是得颠,除非屁股不要了,否则也没人生产这玩意儿。

  所以虽然很有新意的发明创造不少,可受限于这个时代,有不少东西只能说未来有用,但现在却没什么用,只能静等将来才有它们大展拳脚的时期。

  而民间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武安钢铁厂作为大宋第一家钢铁厂,培养出了大量技术娴熟的钢铁工人和技术骨干。

  随着大宋全面开放钢铁厂建造,各路也不甘落后,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国营钢铁厂,在自己本路选择钢铁和煤炭产量较近的区域,建造厂房,从武安钢铁厂招揽工人,正式开始钢铁冶炼。

  除此之外,各路按照朝廷的意思,纷纷从民间雇佣百姓,修葺道路,修缮河渠,兴建各种水利设施。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处于一片热火朝天之中。

  庆历六年十一月,汴梁市场上的粮价有所回暖,从年初的二百文一石,涨到了二百八十文一石,颇有点物价飙升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二月份政制院发布今年新政,各路各州各县就开始在本地招收民夫搞大基础建设。

  结果就造成耕地的人少了,从官府那拿工钱干活的工人多了。粮食产出变少,而官府又发钱,让市场上的钱变多,自然就会顺理成章让粮价涨上一些。

  之所以没有飙升,是因为官府本来就平常年月存储粮食,各路都有大量的常平仓库,由本地的提举常平司管理。

  如果市场上的粮食大量减少,常平司就会开仓卖粮食,重新把发下去的钱收拢回来,等明年百姓回归农业,再低价买粮食,这一来一回,基本上就能够抵消不少朝廷的支出。

  十一月十六日,政制院内。

  昨天晚上的时候应天府就有公文过来,说船队已经抵达了应天府,今天就应该能到汴梁,所以院内现在都非常激动,等待着船队的消息。

  就连最近正在后苑搞一些化学实验的赵祯都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时不时就派人过来询问船队到哪里了。

  反倒是赵骏心平气和了起来,正在整理今年上报到政制院的两税收入以及财政开支。

  “景佑初,岁入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收入达到2162万贯,占比30%,工商税收入达4911万贯,占比70%。”

  赵骏笑着说道:“今年农业税已经收上来了,达3973万贯,商税虽然还没有完全统计上来,但去年都六千四百万贯了,今年总不能比去年少吧。”

  “那看样子今年应该是正式破亿了。”

  吕夷简扭过头来说道。

  北宋虽然都说年年破亿,但实际上北宋前中期基本都在几千万徘徊,最高也就是八千万贯,直到北宋后期才破亿。

  如今在没有大量剥削百姓的情况下,居然正式破亿贯收入,就足以说明蛋糕确实已经做大了。

  赵骏微微点头道:“光外贸每年就占比两千多万贯,去年一度逼近三千万贯,再加上生产力这么大提升,农业和商业繁荣昌盛,再不破亿的话,咱们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哈哈哈哈哈。”

  政制院内顿时一片笑声,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好啊,大宋越来越好了。”

  王曾感叹道。

  “还远远不够。”

  赵骏摇摇头道:“皇城司上报,一旦灾荒年月,很多地方百姓只能以红薯、土豆果腹。如果出现疾病,基本上就要等死。要想让大宋大部分百姓进入健康的生活状态,我们的路还很远。”

  “咳咳咳……”

  吕夷简咳嗽几声,脸色微微有些发白道:“这两年老夫已经日益感觉到力不从心,也许死之将至,这一日怕是看不到了,未来只能希望汉龙你能够做到。”

  “这大宋的担子自然有陛下和我抗在肩上,老吕你要是身体不行了,就回家好好休养休养……我不是阴阳你,这是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