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04章

作者:玩蛇怪

  “这说明了什么?”

  说着他把手中刚刚扫视过的公文放在桌案上,对众人说道:“这说明了大宋已经基本具备了工业化的基础,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钱一到位,咱们就能立马开干了。”

  “多久才能造出火车和轮船?”

  吕夷简问出了他关心的事情,他一直想看一看不用人力就能驱动的机器。

  赵骏想了想道:“明年应该可以做出个样板了吧。”

  “什么样板?”

  王曾也来了兴趣。

  “到时候可以先建造一段从汴梁到尉氏的火车,开封四通八达,去哪都好,唯独往南没有运河,去南阳还得走陆路。”

  赵骏笑道:“如果能够开通京荆火车路线,四川、湖南、广州的货物就能在湖北转运火车到开封,而不需要先通过长江到浙江,再从浙江走运河向西北来汴梁。”

  “这是谋国之见啊。”

  众人纷纷点头。

  现在开封往西有汴河连着黄河,可以沟通陕西。

  北面的运河也已经开凿,很快从河北来汴梁就不再需要先从黄河逆流一段时间,再走汴河过来。

  而往东则走汴河去大名府,然后前往淮南、江苏最后流入长江。

  这样全国大部分区域都能流通。

  唯一的问题是从四川去汴梁,按理来说在湖北停船,然后往北来开封更近。

  可因为是船运的关系,四川商人必须先到浙江,再从运河北上去汴梁,这就导致多走了一大段冤枉路。

  所以如果从汴梁修一条铁路到湖北,那就方便许多。

  后世张之洞之所以要修平汉铁路,其意义和原因也基本在此,为当时武汉、郑州以及北平带来极大空前繁荣。

  虽然橡胶运回来后不能大规模生产蒸汽机,可带回一定橡胶原材料,造个几百上千台没什么问题。

  到时候先造一小段铁轨试试,之后则举国之力开始修建铁路,希望在老登们死之前,完成他们的愿望吧。

  几个宰相正说着,外面门忽然打开,一股冷风吹了进来。

  政制院宰相们也不是时时刻刻在,有些宰相需要去各部巡视,有些则要去处理事务,比如老范今天上午就去兵部过问了一下军队的事情。

  门打开之后,老范风尘仆仆进来,一进来就嚷嚷道:“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个?”

  “先说好的吧。”

  赵骏抬起头看着他。

  老范扬了扬手里的公文说道:“我刚刚在兵部,安南那边有公文过来,狄青于九月顺利灭掉了安南,扶持了前黎朝遗留的后代上位。”

  “哦?”

  赵骏笑道:“他三月出发,六月才到邕州,九月就灭了安南?”

  范仲淹得意洋洋道:“那可是我的爱将。”

  “跟你没半毛钱关系,他之前一直听我讲兵法,那是我培养起来的。”

  赵骏不乐意了。

  哪个后世热血青年没有一个金戈铁马、封狼居胥的梦?

  但可惜赵骏却身居要职,没办法亲自领兵。

  当然。

  他的军事理论也就存在于理论。

  虽然熟读伟人兵书,奈何实际操作估计拉垮得狠,自己也不敢真上阵。

  可狄青却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那怎么能让老范领功呢?

  “你这话说的,你教兵法有什么用,还得我带着他出去打仗才能成长起来。”

  “说的好像你多厉害一样,人家岳飞都快收复山河了,我都告诉你敌人是谁,敌人该怎么打我们了,你都没把西夏和辽国灭掉。”

  “你说的轻松……”

  “好了,你们俩就别争功了。”

  吕夷简咳嗽一声说道:“还是说说坏消息吧。”

  “坏消息……”

  老范过来坐下,把手中的公文扔在桌上,手摸进铁桌里烤火说道:“刚才来的路上,遇到进奏院有个新过来的劄子,拿过来瞧瞧,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

  “你就不能一次性说完?”

  赵骏翻着白眼。

  范仲淹笑道:“我看到江浙路司台上的折子,说有不少地主正在串联,打算向朝廷一起抗议新政的事情,江浙路转运使问我们该怎么处理。”

  “能怎么处理,弹压足矣了。”

  王曾淡淡地道:“现在全国很多青壮都被吸引,要么被朝廷招募修葺水渠,要么开垦荒地,纳入官田,些许地主,手下能有多少人?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那好,我待会就批个回文,让江浙路那边派人弹压!”

  范仲淹随口说道。

  本来这件事虽然是坏消息,可也确实不是什么大事。

  起义也需要各种原因的,老百姓要是生活富足安康,有口饭吃,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

  所以越是生产力足,人人吃得饱饭的时候,就越不可能出现造反起义的事情发生。

  几年庆历新政下来,生产力如今大大提升,即便全国各地有灾祸,朝廷也有能力第一时间进行赈灾,不至于出现饿死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地主虽然握有不少粮食和人口,可也得手底下的人愿意跟着他们造反才行啊。

  然而就在范仲淹准备批了劄子,这么进行回应的时候。

  赵骏却眯起眼睛,淡淡地说道:“不!”

  “不什么?”

  众人纳闷地看向他。

  “不派人弹压!”

  赵骏看向老范道:“这劄子我待会来批。”

  “你想干嘛?”

  吕夷简嗅出了味道,警惕地看向他道:“汉龙,你是不是又有什么大动作?”

  “能有什么大动作?”

  赵骏淡然一笑道:“我只是让江浙路那边不去管而已。”

  不去管?

  众人皱起眉头。

  这什么意思?

  不去管岂不是闹得越闹越大?

  等会。

  越闹越大?

  所有人的目光向赵骏看齐,若有所思。

  汉龙。

  还是一如既往地狠辣啊。

第311章 双刃剑

  翌日,上午辰时。

  赵骏就给两浙路转运使杜杞写了封回信。

  信的内容其实不多,除了一些叮嘱和吩咐以外,最后面就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先礼后兵。

  “把这份回执公文交给杜杞。”

  信写完之后,赵骏看了一遍,然后召来政制院值班的官吏,吩咐道:“让进奏院那边快些。”

  “是。”

  吏员把信拿走。

  旁边晏殊探过头道:“汉龙,上任转运使王雍刚病逝,杜杞才接任就把这么难的任务交给他,行不行啊。”

  他在一旁瞅着赵骏写信,内容都看清楚了。

  本来政制院回执公文都是要其他宰相过目的,路部级以上的事情处理至少得五个宰相以上看了签字才行,州级需要两个宰相商议,只有县以下,宰相才能独立做主。

  这也是防止宰相滥用职权,私自调动各部门,从而引发国家性质的变动。

  但赵骏是个例外,他可以不经过其他宰相直接以知院身份强制下达执行命令,从路部级到州府级乃至县镇级,甚至很多重要公文必须要有他签字才行。

  所以有的时候经常是赵骏乾纲独断,一些大事就直接个人拍板,比以前的吕夷简还过分。

  可老登们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毕竟皇权特许。

  君不见赵祯都被赵骏以“你一个皇帝懂个锤子治理国家为由”,天天窝在崇政殿当摆设吗?

  因此面对赵骏的蛮横,吕夷简王曾他们也不得不忍让。

  不过晏殊和赵骏关系好,位置也离得近,所以赵骏自己写政令的时候,晏殊经常偷看。

  倒不是为了打小报告之类,而是单纯好奇。

  反正赵骏这么多年政务早就熟稔,并且主导的改革大事也没有出过什么差子,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

  就是该好奇也好奇,想看看赵骏又做了哪些布置,有什么用意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