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86章

作者:玩蛇怪

  比如这个郭谘,进士出身,对数学、物理都多有研究,曾经设计军用器械,利用杠杆原理修筑河堤,兴建水利设施等等,被吕夷简推荐入物理学院,专心攻力学,对大炮的设计多有帮助。

  虽然他屡次觉得在官家赵祯面前,就像是一个物理学的小人物,仰望着大山一样,可并不妨碍他醉心于物理,最近正在对赵祯提出来的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深入多方面研究。

  “下官见过知院!”

  赵骏的马车缓缓停在科学院门口,郭谘与众人连忙上来迎接。

  科学院的大佬们不少都是进士出身,而且他们都是有官职在身的,光科学院的院长就与普通部长齐平,为正三品,而分院院长与普通侍郎齐平,为从三品,地位绝对不低。

  “嗯。”

  赵骏点点头道:“诸位辛苦,官家刚刚跟我谈起,说你们研究出了电力,我就马不停蹄地过来看看了。”

  郭谘羞愧道:“说来也惭愧,世人早知磁能招铁,却不知道它能发出电。还是官家神人也,居然能够用磁铁把电招来,还需要官家教我们原理,我等愧对朝廷厚报。”

  “术业有专攻,官家就喜欢鼓捣这些东西,有的时候这些东西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临门一脚想到关键的节点,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

  赵骏笑了笑,他可不会说赵祯都是从小说里抄来的,而他那个仿造特斯拉线圈的赵氏线圈,其实都谈不上特斯拉线圈。

  因为没有变压器。

  纯粹就是先摸索出了几个法拉第电磁感应铜盘,上面缠绕了一些线圈铜丝,等电流产生后,用铁片刮一下能产生电火花,跟金属碰撞产生的火花都没什么区别,他就扬言发明了电力。

  所以有时候科学这种东西,就真就是谁先发明谁先占有。哪怕只是简单的原理发明,根本没有进行严格的实验,赵祯就敢自居为电力之父了。

  “真不知道这电能做些什么,若是我们可以让它的威力再大一些,是不是就能用这样的东西唤来雷电,劈死敌人?”

  郭谘不愧是原来做军械的,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军用。

  不过很多东西的发明最初就是为了军队打仗服务,比如GPS最初就是给军用,后来民用就成为了导航。

  赵骏说道:“它的作用可不是这些,以后再说吧。”

  “知院请。”

  郭谘连忙请赵骏进去。

  在众人的簇拥下,赵骏一路到达了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由于要进行大规模实验,比如拿蒸汽机拉东西,占地面积非常大,直接就有个校场。

  校场上乱七八糟堆了很多东西,有自行车、有水车、有农具、有机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十多个块头巨大的蒸汽机。

  这些蒸汽机各有作用,有的用来做功率抽水,有的用来装在轮子上当发动机,还有的可以反复做功,用来磨粉、纺纱、织布、锻压等等。

  基本上蒸汽机涵盖的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冶金冶炼都已经能够实现,唯一的问题还是需要橡胶出现,取代铜环、铅环,推动像瓦特改良蒸汽机那样,做到密封性完整,让它的功率最大化。

  接着赵骏又在大家带领下,一路穿过各种各样的院子,有些院子是搞实用物理学,发明创造各种东西。有些则是搞理论物理学,对力学、光学、机械学等进行深入研究。

  以目前的大宋物理学,其实还是初中到高中的知识水平。而且很多物理公式都没有研发出来,全靠赵祯抄书,抄完了书他自己搞出公式让研究院实验。

  毕竟抄总比自己研发要快得多,哪怕赵骏会指导下发研究方向,也帮助他们建立起体系,却也不是那么两三个月就能成型的事情。

  所以总结来说,大宋物理学进步,全靠赵祯当文抄公。

  很快赵骏就被引到了一个内院房子里,屋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铜线、铜盘、磁铁之类的杂物,居中的实验台上,站着一个年轻人正在调试。

  那年轻人回过头见到赵骏等人过来,便拱手说道:“下官苏颂,见过知院。”

  赵骏以前来科学院视察的时候见过他,最近得知苏颂简直是天纵之才,蒸汽机完善就出自于他手,也因功升为科学院博士,为正五品。

  他笑着说道:“苏博士有礼,此物就是你发明的?”

  “颂不敢居功。”

  苏颂连忙说道:“是依照官家的指示制作,相比于官家,下官万不能及一也。”

  “没想到官家被诸位如此崇尚,不过官家提倡科学治国,科学能提高大宋的发展,科学才是国家强盛的第一利器,政制院也坚决维护官家对科学的崇敬。”

  赵骏笑着环顾四周道:“诸位都是儒学大家,科举进士出身,但实际上不管是儒学还是科学,本质上都是对天地万物的探索和理解。儒学与科学并不矛盾,它们都是同一种学问。”

  “是。”

  郭谘连连点头,促进儒学与科学的融合本来就是朝廷目前在做的事情。

  赵骏其实并不排斥儒家文化,排斥的是里面的糟粕。

  后世政治书上都讲究对儒家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至少在明清之前,儒家的文化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

  像苏颂、张载、沈括等人不仅是进士出身,儒家文化的代表,同时也都是科学家。其中张载作为儒家理学创始人,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影响深远。

  “此物给我演示一下吧。”

  赵骏目光看向那铜盘。

  铜盘装置很原始,就是一个指南针加上一些铜线、磁铁组成。

  苏颂把其中一根线接到了指南针上,指南针顿时来回摆动起来,似乎受到了什么磁场干扰一样。

  这就是最初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嗯。”

  赵骏点点头道:“很好,官家跟我说过,磁铁与铜线之间会产生电流,通过线连接磁铁正负两极,就能把电流引出来。”

  “就是现在还不知道此物有什么用。”

  郭谘挠挠头。

  “可以发光,官家今天上午在宫中已经实验,成功地让碳丝发光,只是持续时间不久,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材料或许能让它一直光,那么将来晚上照明,或许就不再需要蜡烛和火把。”

  赵骏做出重要指示道:“你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找到合适的材料,钨石或许可以试试。另外就是继续研究电力,做到电力可控,可发展,可持续。”

  “是。”

  众人听了顿时觉得找到了方向,纷纷应下。

  如今科学院缺的不是人手,而是缺那种灵光一现的天才,只要有人指明了方向,以他们的智慧不是不能弄出科研成果。

  看了历史上第二台发电机之后,赵骏就又视察了化学院、生物学院、农学院。

  目前科技水平还不算高,基本上跟明清同时期的西方差不多,但也够了。毕竟科学只要打好基础,那么未来一两百年内,必然会出现技术大爆发时期。

  现在基础打得差不多,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学、基础生物学都慢慢在铺开,以后十年内就要全大宋进行科学教育,教育普及之后,就会爆发出各种各样的科研人才,五十年内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水平或许不是梦。

  下午申时,照例开启崇政殿会议,这个时间点凉快一些,那帮白发苍苍的老登们一个个早就就位,赵祯在自己书桌上摆弄着一个大铜盘,周围缠绕着四五个磁铁线圈,还有根线连着一个灯泡。

  虽然由于苏打制造方法的缺失不能大规模制造玻璃,但自然界是存在天然碱的,只是需要一些办法祛除杂质,赵祯作为皇帝想办法弄到一些天然碱制作透明玻璃还是容易。

  所以他让工匠把透明玻璃烧成灯泡的样子,在灯泡下面装了铜底座,上面装了碳丝,用电线连着铜底座,传导到碳丝上,很快发出了一点点亮光。

  老登们围在书桌边好奇地看着,等灯泡居然真的发出亮光之后,一个个啧啧称奇,称赞不已。

  “没想到老夫有生之年,居然真能见到电灯的出现。”

  “这还是多亏了官家啊,若没有官家潜心研究,恐怕我们这辈子都见不到了。”

  “官家真乃圣明天子,如今海内昌盛,国泰民安,本都是官家的功劳。官家却不辞辛苦,日日钻研发明,令天下百姓都从中受益。”

  众人纷纷说着。

  赵骏凑了过来,见到他来了,赵祯得意洋洋道:“大孙,怎么样?这东西好玩吧。”

  “老哥你在我面前说灯泡好玩,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赵骏都无语了。

  别说就这最原始的碳丝灯,就算是LED灯他都见过,这有啥有趣的?

  “害,朕一时激动给忘了。”

  赵祯一拍脑袋道:“不过你那么多年未见过此物,难道不想吗?”

  “其实都习惯了。”

  赵骏笑道:“刚开始肯定不适应,没有后世现代科技,但后来认命之后,也就没那么多念头。”

  “现在大宋正坚定不移地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未来还会更好的。”

  赵祯放下手中的铜线。

  虽然坚持科学发展是赵骏提出来的口号,但他却大力支持,甚至还在邸报和开封周报上自己亲手撰写过文章,表面坚持科学发展的立场。

  一时间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数理化的风潮,再加上前几年朝廷就把数学重新纳入科举,又在最近几年放出风声,还会把物理和化学也纳入科举,顿时学习数理化的人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官家,科学的事情就让它慢慢发展,还是应该先做好当下。”

  范仲淹见赵祯已经炫耀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就立即拿出自己写的公文道:“交趾送来道歉国书,臣等觉得他们丝毫没有悔改之心,因而写下驳斥战书,请官家过目。”

  “哦?”

  赵祯接过来,见老头们还围在自己桌案边,便笑着说道:“那大家就坐下谈吧。”

  “谢官家。”

  众人回到自己座位上。

  赵祯拿出公文扫视了一眼,点点头道:“嗯,范卿写的很好,正要彰显我大宋威严。”

  “若官家觉得没有问题,臣请盖上玉玺,发回李朝,正式宣战!”

  范仲淹说道。

  “嗯,好!”

  赵祯就拿出玉玺盖上。

  汉代开始,两国互相遣使就有了一定流程规范。

  到唐代时,流程逐渐演变成一套礼仪。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两国互相遣使,有三个步骤。

  分别是国书制度、使节派遣与使节归国后的处理。

  第一步就是先给你发一封书信,告知对方我大唐要出使你们国家,你们要做好接待工作。

  等对方回信之后,才是使节正式派遣。

  最后则是使节各自归国,把对方国家的善意表达给大唐皇帝。

  其它国家要出使大唐的时候,亦是如此。

  除日本以外,其余陆地国家需要先提前告知大唐,让大唐做好接待使节的准备工作,才能够正式派出使节。

  宋袭唐制,所以宋代的使节制度,也基本上就是这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