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2:我女儿一个都不能少 第301章

作者:花猫子看花

第415章 不能说是剥削,只能说吃亏!

  “曹总,你好,今天怎么没有开车过来?”

  唐建波走回家,热情地跟曹岩握手,然后看着康教授,“这位是?”

  曹岩介绍道:“建波,这是我的恩师,康庆民康教授,是省农大的一级教授,也是建成请来帮他建设肉牛研究基地的大专家。”

  听说是省农大的教授,唐建波的神情顿时变得无比恭敬,“康教授,欢迎,欢迎!外面热,到屋里坐要凉快得多。”

  康庆民跟着一起走进屋里,果然凉快不少。

  唐建波又拿出一个西瓜,剖开了,给众人解暑,“这瓜还是我六弟,从苦竹山给我送来的,非常甜,你们拿着吃。”

  唐建成:“三哥,我们就是从苦竹山过来的,在建兵那吃了不少西瓜,确实很甜。”

  康庆民一边吃西瓜,一边问道:“你办了养猪场?养了多少猪?”

  唐建波:“我是帮曹总养的,大大小小加起来,大概一千头左右。”

  康庆民看向曹岩,曹岩笑道:“他确实是帮我养的,这种模式叫代养模式,我提供小猪,饲料、药物、技术和最后的销售等,他只要出场地和人工就行。”

  康庆民:“那你们的利润点如何分配呢?”

  曹岩:“我们不分利润点。举个例子,一头猪从猪仔到成猪,大概四个月,这四个月的时间里,我负责猪仔、饲料、药物、技术等,这些成本全部由我来承担,唐建波一分钱都不用出。”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成本。他的成本就是场地和人工,这两项加起来,差不多跟我的成本是一样的。”

  “因为成本一样,所以,我们就不分利润!我按照市场价回购他的成猪,所有钱都归他,但成猪杀了之后的肉价,跟成猪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我的利润!”

  曹岩说得有点拗口,但康庆民还是听懂了,“我明白了,比如一头二百斤的成猪,按照五毛钱一斤回购,唐建波就得一百元。”

  “成猪到了你的手中之后,你将它杀了,得肉差不多一百五十斤,但肉价是八毛钱一斤,你就得钱一百二十元,利润差不多就是二十元。”

  “但实际上,猪血、猪内脏等都可以卖,甚至猪毛多了,你也可以拿去卖,也就是说,每头猪,你要多得至少五十元左右的利润!”

  曹岩尴尬一笑,“差不多。”

  康庆民竖了个大拇指,“你确实很聪明!这种代养模式都能想得出来,你简直是商界天才!”

  曹岩:“恩师谬赞了,虽然我得的钱更多,但这其实也是一项双赢的大好事!”

  康庆民:“对于拿不出成本的农民来说,这确实是大好事!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农民往往都是被剥削的那一层!”

  听到剥削二字,曹岩就不敢接话了。

  康庆民向来都是以敢说真话为名,当然,也因为这个性格,得罪了不少人。

  曹岩对他也有不小的意见,无奈曾得到过他不小的帮助,而曹岩又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即便康庆民说话不太中听,他也只能忍着。

  唐建成笑道:“康教授,您分析得很到位,但不能说是剥削,只能说吃亏!自古以来,农民都是付出很多,而得到的却很少,我们现在算是有了巨大的改变。至少农民渐渐有了自己选择的权利!”

  接着,他话锋一转,“比如养猪,养牛,养鱼等,都可以自己做主了。想养就养,不想养就不养!”

  “我们的雪花牛也是如此。”

  听到雪花牛三个字,康庆民便不再关注养猪的事情,而是对唐建波问道:“你家里的三头野牛呢?”

  这时,唐文婷烧好了水,并给每个人倒了一杯热茶。

  虽然天气炎热,但这边的风俗就是这样,凡是客人来了,都要奉上一杯热茶,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敬重。

  康庆民等人接过热茶,轻轻啄了一口,就感觉身上在冒汗了。

  于是,一个个把热茶放在一边,继续吃西瓜,聊天。

  唐建波:“那三头野牛一直在家里养着,你们想看的话,我就带你们过去看,就在房子后面的牛圈里面。”

  去年,在房子前面重新建了猪圈之后,原来的猪圈就被改造成了牛圈。

  “走,我们过去看看。”

  康庆民站了起来。

  唐建波连忙给他们带路。

  到了后院的牛圈,果然看到三头牛正在悠闲地吃草。

  似乎察觉到人来了,三头牛突然抬起头来,然后哞哞哞地乱叫一通,接着,就向这边冲撞了过来。

  幸好牛圈的柱子都是原木柱子,非常的结实。

  要不然,非被三头野牛撞断不可!

  “野牛就是野牛,这都养了一年多了,居然还这么野!尤其是这两头野牛,从小就养在了牛圈里,居然都没有被驯化!”

  唐建波让众人不要靠得太近。

  康庆民仔细看了看三头野牛,从头到脚,他都看得很认真,最后对唐建波道:“你把这三头野牛都卖给我,如何?”

  唐建波:“康教授,这三头野牛不是我的,是建成的,我只是帮他养而已。”

  康庆民又看向唐建成。

  唐建成笑道:“康教授,您就这么看几眼,就确定这些野牛有用?”

  康庆民:“不知道有没有用,只是感觉有点用而已,一切都要经过研究之后,才知道。”

  唐建成:“那您准备在哪儿研究,是把牛拉去省城吗?”

  康庆民笑道:“你不用试探我,既然我答应了要在苦竹山建研究基地,就肯定会建!所以,这几头牛不会弄去省城,而是就留在苦竹山。”

  唐建成:“既然如此,那就不存在买不买的问题了,反正都是养在我的地盘,无非是从三哥家送去了六弟家而已。”

  康庆民听了,也就没有继续坚持,而是让唐建成现在就把三头牛弄去苦竹山。

  这对于唐建成来说很简单,直接请三哥跑一趟就行了。

  唐建波因为经常跟这三头野牛接触,所以,野牛对他并没有攻击性,反而很顺从地跟着他走了。

  至于唐林宝那头母牛,就要花钱买了。

  唐林宝本来也想白送给唐建成,但唐建成没答应,而是按照现在的市场价,给了钱的,“林宝,你别感觉不好意思,这是应当应分的!亲兄弟,明算账,更何况我们还是爷孙!当爷爷的,怎么能占孙子的便宜呢?”

  这话听着没毛病,可总感觉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三哥,当初我们说好了,你帮我养牛,然后,跟你一头小牛,现在全都要送去苦竹山,所以,你也应该得到一头牛的钱!”

  随后,唐建成想起了以前跟三哥的约定。

第416章 研究基地确定!

  唐建波也没有跟他客气,收了一头牛的钱。

  原本,他留下一头牛,是想当做耕牛的,结果,自己的养猪场非常的忙,全家人上阵都忙不过来,再加上他老婆又被唐建成拉去搞辣椒酱作坊了,就更加没有人手去种地了。

  于是,他家的地,也跟唐建成、唐建兵和父母家的地一样,都给了大哥和二哥家种了。

  如今,大哥和二哥家也同样非常的忙。

  主要是他们要种的地太多了。

  除了他们自己家的,还有唐建波、唐建成、唐建兵和父母家的地,另外,他们还开荒了不少地,同样是全家人齐上阵,也依然有点忙不过来。

  眼下,唐建成六兄弟,除了老五唐建涛被老婆吃得死死的,去了他老丈人家,帮他大舅子养鱼之外,其他几兄弟都有了各自的产业。

  大哥唐建文和二哥唐建武专门种地,种辣椒、种生姜、种玉米等,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三哥唐建波办养猪场,规模达到了一千头!

  唐建成就不说了,产业太多了。

  唐建兵则负责养牛和经营苦竹山,收入也很不错。

  把四头野牛送到苦竹山之后,唐建成对唐建兵吩咐道:“建兵,把这四头牛单独放在一个牛棚里。”

  唐建兵:“好的,今年我们又加了好几排牛棚,完全是按照上万头牛的规模来建造的,所以,别说四头野牛,就算是四百头也没有问题。”

  唐建成笑道:“达到一万头的规模就可以了,再多的话,我们这几座山也供养不起,除非我们承包更多的山。”

  唐建兵:“承包就好了,我们又不是付不起承包费!”

  唐建成:“眼下还不成,等再过几天,村里人都开始外出打工,家里没有多少人务农的时候,我们再承包也不迟。”

  唐建兵:“四哥,你怎么知道村里人会外出打工?”

  唐建成当然不能说这是后世亲眼所见的现象,而是微笑着把这一切都推到了侯校长的身上,“这是县里一位校长跟我说的,他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了,鼓励大家经商了,将来还会大力发展城镇化!”

  “到时候,会有无数的年轻人去城里发展,农村就会渐渐变得空心化!”

  唐建兵不是很懂。

  唐建成耐心解释道:“你想想,一个人在家里务农,累死累活,一年到头最多能挣几个钱?而去城里打工,一个月就有好几百,甚至数千元,生活品质也高,你说你会选择去哪儿生活?”

  唐建兵:“当然是城里。”

  唐建成:“越到后面,年轻人进城就越多,渐渐地,以后村里就会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到那个时候,我们再继续承包山头的话,就不会遭人嫉妒了。”

  唐建兵听明白了,点头道:“四哥,你说得对,那我们就等那个时候再承包,而且,这几年,我们也可以积累足够的经验,将来承包更多的山头,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唐建成随后对康庆民教授和曹岩,问道:“康教授,曹老板,你们觉得我这牛棚如何?另外,肉牛研究基地,你们觉得是建在这里好,还是建在村里好?”

  曹岩道:“你这牛棚建得非常好,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各项设施都非常齐全,尤其前面那个用来堆肥的泥塘,简直是天才构想。”

  “去年,我第一次来看的时候,就立即回去召开了高层会议,让他们都回去改造牛棚、猪圈、羊圈,就按照你这样的设计来做。”

  “没想到,最后不但成本降低了,牲畜的生病率也下降了,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提升了不少!”

  康庆民:“研究基地就建在这里,方便取样本。”

  唐建成问道:“康教授,基地的建设是由我建,还是你们建?”

  康庆民:“我们负责出设计图,你们负责建,后期的设备和研究人员则由我们提供,当然,一些高端设备的购买,就需要你们赞助了。”

  唐建成:“这没有问题。”

  聊了相关的细节之后,康庆民就和曹岩坐车离开了苦竹山。

  唐建成则跟唐建兵在牛棚里商量修建研究基地的事情,既然双方都有了意向性的合作,那就宜早不宜迟。

  唐建兵也是一个做事利索的小伙子,当即便跟唐建成商定好了地基。

  虽然康教授说就在牛棚边上修建研究基地,方便交流和取样本,但唐建成觉得,这个地方气味太重了,根本不适合人长期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