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第344章

作者:蜀中剑士

  唯有吃尽艰苦的奋斗者,才能明白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尤其是这一切都是马谡的功劳,所以诸葛亮很珍惜这战果。

  司马懿死之后,诸葛亮可以说就是这天下独一无二的最强政治家。在他游刃有余的斡旋下,恐惧马谡之名的关东豪右算是安下心来了。

  有诸葛亮在洛阳,他们应该不会被抄家了。虽然最后朝廷可能还是会清丈田亩,统一经学,但最起码比全族覆灭要好。

  就这样,中原三州的人心在诸葛亮安抚下迅速安定下来。各处的降卒降将也不在恐惧,皆塌下心来为季汉卖命。

  最后中原各处的账本送上来一算,差一点把诸葛亮吓了一跳。

  中原三州,仅现存账本上就有两百六十万人口,兵数万。这还不包括没算进去的屯田户以及僧侣佃农。

  全部算进去的话,中原三州人口得近四百万人口!就这,还是在淮南几乎完全荒芜,而且经历汉末百年乱世之后的中原。如果放在黄巾之乱前,中原三州起码得有近两千万人口。

  如此丰厚的收益,让诸葛亮呼吸都粗重了几分。在沉吟一会之后,诸葛亮命人把捷报和账本全都送去长安。

  毕竟马谡在关东冒险,担惊受怕的不止他一个。

  在安排完这些之后,诸葛亮开始考虑接下来该怎么迅速整顿关东税政。不过还没等诸葛亮有想法,马谡突然又给他送了一封信。

  马谡送过来的这一封信非常简短,上面只有一行字。

  “丞相,琅琊收复了,游子可总归是要回故乡的。”

第646章 巡镇关东

  “丞相!这里便是您的老家吗?”琅琊国,马谡一边推着诸葛亮的四轮车,一边跟着一起来到了阳都。

  这座小城此刻已经破败不堪,人烟稀少。但即便如此,汉军上下依然对此充满着敬意。

  因为,这里是丞相的老家。

  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平静的望着这座熟悉但又陌生的小城,眼底浮现出回忆的光芒。

  “昔日我与叔父因北方战乱,不得不举家南迁。当时走的时候,阳都还算繁华,这么多年下来……”

  对于家乡的破败,诸葛亮只是摇摇头,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诸葛家族曾经也是辉煌过的,但在诸葛亮这一代已经没落了。不过即便如此,要是没有那场徐州大灾,诸葛亮前途也不算差。

  结果因为徐州战乱,诸葛家不得不举家南迁。结果在经过广陵时全家失散,诸葛亮也和诸葛瑾分居汉吴两地了。

  “丞相啊,阳都虽然破败,但早晚会重新繁荣起来的。只要咱们大汉一统天下,这里绝对不会继续没落下去。”马谡在旁边笑着向诸葛亮道,同时也对这一片诸葛丞相的家乡充满好奇。

  能有养出千古一相,这里也算是人杰地灵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从躬耕南阳的时候,我就有结束乱世的愿望。毕竟这乱世之下,豪族尚有余力苟活,但普通的黔首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诸葛亮轻轻的摇了摇头,摇着羽扇慢悠悠的说道。

  “只不过,若非先帝三顾茅庐,亮大概会一直做一个南阳农夫。”

  “算了,不说这些了,故乡回来看看就好。在大汉尚未一统,百姓尚且困窘,还是不能耽误政务。”

  说着,诸葛亮已经收起了怀念的心思,摆摆手命部曲启程回营。虽然阳都尚有诸葛家族的部分族人,不过诸葛亮并不打算去探望。

  毕竟,他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让一些德不配位的人身居高位。那样只会给百姓增添压力,对国家不利,也与他的以法治国的理念不符。

  就这样,诸葛亮仅仅在阳都待了两日,简单的回顾了一番自己的家乡就结束了行程。而接下来,诸葛亮的行程还非常的漫长。

  这一次返回琅琊老家,并非是单纯的重归故里。这一次诸葛亮是带着重担来到的关东,打算亲自带人巡镇中原。

  中原三州之中,只有兖州是汉军依靠军事行动打下来的。除此之外的广大中原州郡全都是曹魏自己放弃,然后没有选择才投降过来的。

  这就导致季汉虽然进展非常迅速,但在关东的根基非常薄弱。加上最开始也朝廷也没想到进展会这么快,根本没提前准备这么多官员。

  此刻,长安那边已经在加班加点准备官吏前来接管了。在此之前,诸葛亮必须往各州郡巡镇一番,以防止出现内乱的情况。

  而且这一次巡镇关东,除了巡查各地的情况,同样诸葛亮还有震慑各地豪右的想法。所以在巡镇之中,诸葛亮还把马谡以及太子刘璿全都拽上了。一众官员武将,以太子巡镇三州的名义,在兖,豫,徐三地巡镇。通过马谡的威名,刘璿的名义加上诸葛亮的手腕,中原诸郡的小心思逐渐被掐灭了。

  而且在太子车驾巡视到徐州之后,还发现了意外收获。昔日刘备的老熟人陈登之子陈肃引全家从河北拿下来投奔。

  此时河北已经乱成一团了,许多昔日刘备在中原老熟人的后裔,大多都开始南下投奔而来。

  毕竟大家都是为了进步,既然曹魏这艘船要沉了,他们选择换条船继续进步也无可厚非。有了这帮投奔而来的官吏,丞相府在关东的工作开展的也能更加顺利。

  诸葛亮巡镇关东的最后一站,便是淮南第一重镇合肥。

  太子车驾以及丞相府诸官,在两万汉军的保护之下缓缓进入了合肥城。从此处登高而望,甚至可以看到远处有东吴哨所。

  “说起来,丞相您那个族弟也是硬骨头。几千人宁愿把合肥给我们汉军,也绝不向东吴投降。”马谡突然开口道,想到诸葛诞的做法,又想到自己之前编撰的小作文,一时间有些心虚。

  这说到底是丞相的族人,之前是敌人可以随便编排。但是现在诸葛诞突然献城来降,这要是来找马谡算账,马谡都感觉有些理亏了。

  尤其是诸葛诞是献合肥城而降,若非诸葛诞,整个淮南可能都要落到东吴手上。到时候的收回来,恐怕都得废不小的劲。

  “这并不奇怪,公休可看不起江东贼寇。”诸葛亮对此倒是还不意外,他轻轻的摇了摇羽扇,平静的说道“公休号功犬,才能出众而且心高气傲。东吴倒行逆施而且多年毫无作为,公休要怎么可能愿意投降他们。”

  东吴本来对外战争就接连失利,脸都丢完了。现在更是孙权倒行逆施,不顾天命强行称帝,别说诸葛诞了,你让司马懿来他都丢不起这个人。

  “不过……这里真的是淮南吗?我记得当初南下时,这里还是很繁荣的。”

  诸葛亮站在合肥城上,望着合肥城向北至寿春。目光所及之处,大片大片的田地荒芜,人烟少的可怜。

  甚至即便到了寿春,也很少有多少人丁。即便有部分耕田,也都是曹魏留在这里的军屯。

  整個淮南区域荒芜的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

  “丞相,在后汉年间,南阳与汝南在册人口皆二百万,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但是现在……”这个时候,一直跟在马谡身后的邓艾突然开口了。

  “自赤壁之战后,伪魏就开始有组织的迁淮南人丁入中原。自合肥到寿春,淮南淮北大片耕地被人为破坏。”

  “这一切的目的,只为日后吴军入寇无法就地取食。”

  “这不是胡闹吗?东吴那点战斗力还用得着防?”马谡顿时眉头一皱,第一时间提出了异议。

  “他们连合肥都过不了,还用得着把淮北的人都迁走?”

第647章 淮南屯耕

  邓艾作为在淮南基层生活多年的人,自然很清楚曹魏在这里实行的什么政策。在邓艾的解释下,一行人也基本明白啥情况了。

  具体来说,曹魏最开始对淮南的定义,就是一条对江东的防线。这里的主要职能压根不是产粮产赋税,而是低成本的挡住南方的敌人。

  曹魏基于这个理念,开始有组织的在淮水一线搞大拆迁。自寿春以南,大量的城镇被拆毁,大量的人口被强制迁移到了淮北。

  即便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但依然改变不了曹魏的态度。这么多年下来,整个淮南基本被拆的十户九空,人为造就了一片隔离带出来。

  这一项政策,实际上在历史上蜀汉第一次北伐之后,曹魏同样也想在关西实行。只不过曹丹死的早,继承者司马懿选择了建设,这才没让关西变成一片无人区。

  事实证明,这个政策的效果很不错。这么多年东吴一直卡在合肥这里动弹不得,这个政策居功至伟。

  但,这对于季汉一群人听起来,完全就是暴虐天物!

  “淮南之地,沃野千里,而且水网密布,交通便利。要是先帝在这里起家,恐怕就都不至于中道崩殂了……”诸葛亮望着这一片荒芜之地,不由的有些心疼起来。

  他是季汉这些年的政务顶梁柱,他可太知道沃野千里的价值了。当初在益州他甚至一口气在汉中修了七十多条水渠,就为了田地产出能再多一点。

  最主要的是,接下来季汉的战略就是南征。原计划就是汉军自寿春与江陵两路进发,一起夹攻东吴的。

  结果淮南变成一片无人区,到时候这对汉军的影响可一点也不比东吴小。

  “幼常,淮南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诸葛亮沉吟了一番之后,转头看向了马谡吩咐道。

  “虽然现在鲸吞中原三州,短时间朝廷没时间伐吴。不过准备还是要提前做好的,不能让咱大汉的将士在没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南征。”

  “所以淮南的事情就由你来负责吧,尽快修复残破的淮南与淮北。”

  对于淮南,诸葛亮倒是想自己亲自负责。以他的水平,不出两年就能初步恢复淮南的生产。

  不过眼下除了淮南,诸葛亮还有三個州需要管呢。这么大的地盘,早就超出了大将军府的能力范围了。

  所以,诸葛亮最终把任务交给了马谡。

  反正淮南已经剩不下几个豪族了,马谡再折腾,事情也不会闹大了,诸葛亮也可以放心……或许吧。

  “唯!”马谡也点了点头,立马接下了这一项任务。

  显然,淮南这么大一片富饶的地方扔出来当隔离区,马谡看了也感觉膈应。加上这一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伐吴……

  马谡早就想去抽孙权了,让孙权在建业多当一天假皇帝,在马谡看来都浑身难受。要不是国力不允许,马谡都打算现在立刻南征。

  诸葛亮在安排完工作之后,又自九江一直巡镇到广陵。基本把关东全都转了一遍,将中原的骚乱压下去之后,这才启程返回洛阳。在诸葛亮离开之后,马谡也暂时空闲了下来,并接手了淮南的防务。不过,在马谡在考虑该怎么在淮南开展屯田的时候,邓艾主动找上了门来。

  “使君,我在淮南这一片干了十年的屯田小吏。我对这里的山川地貌都了如指掌,可否让艾也参与工程。”

  对于邓艾的请求,马谡立马就答应了。毕竟历史上,就是邓艾给司马懿提的建议,并开启的淮南屯耕。

  虽然这伙计因为太想进步了,导致在基层名声贼差。不过也必须承认,邓艾对地形以及屯耕还有有一定的理解的。

  唯一让马谡有些头疼的,就是现在邓艾同样还兼任六镇的守将。若是让他长期驻扎在淮南,那邓艾节制的朔方郡二镇恐怕就无人坐镇了。

  不过,邓艾对此也早有准备,当即提议建议让张嶷代替他接管六镇。

  最终,马谡以邓艾会淮南都督,与马谡共同负责淮南军屯工作。

  马谡的行动力显然是很高的,上任了半个月,刚刚把淮南拢明白就立马带人去考察地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马谡基本每天都只带邓艾马忠数人,然后满淮南的考察。

  而在此期间,邓艾的绘图能力也让马谡非常满意。但凡他们经过考察的地方,邓艾都会在当天晚上绘出地图。

  其中的山川地貌,河流地形全都画的明明白白。也在邓艾的地图辅助下,马谡大体对淮南的潜力有了初步的理解。

  “嘶……到底是那个瘪犊子提议的把淮南拆成这样的!我必须要灭了他全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大体拢明白淮南的潜力之后,马谡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两淮土地之肥沃,远不是关中所能比拟的。而且这里气候温和,粮食产出更是西北的三倍以上。

  根据邓艾的初步勘探,两淮现在最起码可供五万人军屯。

  淮北军屯两万,淮南军屯三万,可按照五分之一的比例轮休。按照这个比例,可以保证每年有四万人左右的部队军屯。

  这个数量的部曲战时足够抵御吴军,农闲时还能参与开挖水渠,修建道路。如此一来,淮南的生产力就会得到滚雪球一般的恢复。

  只要能让这军屯的根扎下去,逐步扩大屯田范围,三年时间就可以扩大屯田人口十万。

  只需六年,寿春便可积累粮食三千万斛粮食。这些储粮可供十万军民吃五年,并完成战线进一步的推广。

  有这物资打底,最多七年汉军就可以在两淮积累出十余万大军。届时即便朝廷不出兵,仅靠淮南军就足以压制整个东吴了。

  这个数据之夸张,让马谡都有些难以置信了。若非这出自他自己手,他都无法想象淮南会有如此之富。

  当然具体实操与数据可能会有一定差距,不过哪怕砍个对折,都极其了不得了。

上一篇:异度乐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