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蜀中剑士
“马大将军!咱就不能安分守己一段时间吗!”蒋琬气的把刀拍在了马谡的桌子上,盯着马谡咬牙切齿的怒道。“你这才回长安多久,怎么又打算动兵?你知道给你凑一次北伐所需要的粮秣有多么困难吗?尚书台这边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朝廷财政好不容易有机会喘口气,你这又想干啥?”
蒋琬的愤怒把马谡吓了一跳,连忙跟蒋琬陪笑道。
“公琰别紧张……我不是打算现在立刻出兵,这不是就上交一个提议嘛。我这也从战略角度出发,给陛下提一下意见。”
“呵呵……”蒋琬翻了翻白眼,直接从怀里拿出了尚书台处理的财政账单,扔给了马谡。
“这是这段时间尚书台梳理的国库钱粮储备,你自己算算能支撑多少人出征吧。”
看到蒋琬的动作,马谡眉头突然皱了皱,并没有立刻去接,而是看向蒋琬提出了一个疑问。
“公琰,说起来这一切都是需要你亲自去处理算账吗?”
“不然呢?财政如果不是尚书台亲自处理,难道指望那几个公卿自己去算吗?”蒋琬看着马谡,没好气的回答道。
“如此繁琐的财政,恐怕得耗尚书台很长时间吧。”马谡摸了摸下巴,沉吟了一下继续询问道。
“而尚书台精力被牵扯这么多,朝廷的其他事务处理的过来吗?”
“丞相府会分担一部分,其余的则由尚书台负责。”蒋琬回答道。
“丞相府的效率你也清楚的,这点事情都是毛毛雨。”
“嘶……这可不是长远之计啊。”马谡在蒋琬极短的解释之后,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马谡属实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之中,季汉的官制已经变得如此奇葩了。
即便现在收复了旧都长安,这官制也没有得到改善。反而一些本来应该暴露的问题,被埋藏的更加隐蔽了。
首先,季汉建国初期,是完全承接前汉制度,几乎没有一点改动。甚至连常侍这一官职,都被原原本本的留了下来。
不过汉制的三公九卿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行政管理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了。从财政到刑法,很多官制都比较混乱,很多行政力都在其中浪费掉了。
也正因为如此,当年诸葛亮在白帝城托孤之后,就迅速开始了开府收权。将刑法财政等一系列大权统统收归丞相府,依靠个人能力强行把行政效率拔高了一大截。
而季汉也在这个“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官制支撑下开展了长达十年的北伐。这期间,一切问题全都解决了,因为诸葛亮一个人干了九卿的大部分活。
但这样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并没有,反而在多年的积压之下,逐步成为了大汉朝堂之上最致命的隐患! 今天依然只有两章,今日查资料查到头疼,明天基本就顺了
第542章 畸形的制度
三国时代,同样是制度推陈创新的时代。魏蜀吴三国为了应对新的局势,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曹魏的制度基本是曹操时代留下的,在曹丕时改良了一番就一直用了下去。这一体制一直用到了魏晋南北朝,使用时间非常长。
只不过他们的体制马谡是看不上眼的,毕竟对豪族基本没有任何限制。
而东吴方面,说实话还不如曹魏呢。其在根本上就是一个对豪族妥协的产物。也多亏了东吴没有能力统一天下,不然这破制度绝对能把国家带进深渊之中。
只不过,跟这两家比起来,季汉这边的制度显然更加畸形。
在诸葛亮时代,朝廷的体制一句话总结就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丞相府将总览三公九卿的绝大部分权力与工作,然后所有人都围绕着诸葛亮开展工作。
所以说诸葛亮是个堪比曹操那样的权臣就离谱,你见过把自己累死的权臣?季汉这项体制在诸葛亮个人能力的加持下,将行政效率提升到了极致。也正是因为如此,季汉连年征战之中,蜀地依然政通人和,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但好处伴随着代价,其本身畸形的体制赋予了大汉强大的战争潜力的同时,也注定了他不可能长久。
毕竟你诸葛亮可以一个人干一百個人的活,但你不可能奢求你的继任者也能这么干。就拿蒋琬来说,要是让他全部接过诸葛亮的工作。大概率诸葛亮还没出丧期,蒋琬就该在黄泉路上追上他了。
所以一旦诸葛亮病逝了,或者退休了,这体制将会迅速反噬整个朝堂。当中央的权力无法拢明白的时候,对整个国家来说是极其致命的。
在收复长安之后,中央权力进行了改组,由尚书台与丞相府共同负责,一起承担天下事务。然后就到此为止了,所有人都并没有进一步改革的想法。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马谡在捋明白这些之后迅速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危机。想到这里,马谡连继续商讨进取并州的想法都没了,第一时间辞别蒋琬,前来找诸葛亮商讨此策。
他可不想未来领兵出征在外没心情作死,天天顾虑着中央会不会出事。不如趁早把这埋藏在水下的雷给扫清了,以后自己作死也可以无忧无虑。
马谡迅速辞别了蒋琬,径直来到丞相府,找诸葛亮商议此事。
“这不是骠骑将军嘛,您今日……”
“我要见丞相,有要事商讨!”马谡神情严肃,直接说明了来意。
丞相府东曹有些好奇,不过见马谡如此紧急,于是也迅速引其进入府上。
进入丞相府,马谡一眼就是望见诸葛亮在一边听着底下官员汇报工作,一边处理着要务。
“幼常,怎么又来我这里了,将军府的军务处理完了没?”诸葛亮看到马谡闯进来,有些意外的询问道。
“丞相,有要事商讨!”马谡拱了拱手,严肃的汇报道。
“要事?”诸葛亮眉头一皱,敏感的感觉到马谡又有发现什么大事了。随后其毫不犹豫的摆了摆手,命官吏先下去,公务回头再处理。
等屏退左右之后,诸葛亮也放下手中的公务,神情严肃的询问道,“有什么事现在说吧。”
“禀丞相,是关于眼下朝廷官制问题的。”马谡拱了拱手,开门见山的解释道。“今日公琰来找某谈要事,商谈之中某才发现大汉官制存在巨大的隐患。堂堂尚书台,需要话费很长的时间来处理汇总财政,任务不可谓不繁重。”
“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钱粮赋税乃国之大事,而昔日三公九卿效率极慢,尚书台亲自处理也是不得已的。”诸葛亮对此也很清楚,平静的点点头道。
朝廷的财政来源是多方面的,赋税只是其中的一环。除此之外,盐铁等官营产业的收支,矿产铸币的收入,都是重要的财政来源。
但这些在汉制里,是分属不同的官员负责的。钱粮是大司农负责,矿产是少府维持……
这些彼此平级,互不相属的情况导致汉代财政汇总是非常麻烦的。尚书台很大的精力都耗费在这上面了,天天跟这些钱粮过不去。
但对此,诸葛亮认为虽然是弊端,但暂时没有什么大碍。
“虽然公琰他们需要为此浪费过多精力,但暂时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有丞相府分担政务,短时间没有什么问题。”诸葛亮摇了摇羽扇,平静的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可是丞相,丞相府不可能一直维持吧?”马谡苦笑了一声,摊摊手,非常直接的跟诸葛亮道。
“不管是丞相府,还是某的骠骑将军府,都是权宜之计。若是在官制中让其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未来恐怕会出现大问题……”
“我自然知道这些,但现在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诸葛亮微微点点头,表示赞同马谡的观点,但依然平静的说道。
“一切等天下一统,大汉的霸业稳固之后才说。”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眼下的制度有多么畸形,对朝堂的影响有多么大。甚至如果他诸葛亮这个时候病逝,十年之内朝廷都未必能走出混乱。
但至少现在,一切都还很顺利。只要不出意外,按照现在这个趋势进行下去,天下一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诸葛亮此刻更倾向于维持稳定,一切等统一天下,大汉基业落袋为安再进行改革。
但这样的想法在马谡看来却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并且当即提出了异议。
“丞相,如果一个问题发现了不立刻着手解决,等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解决不了了。”马谡神情严峻,非常认真的说道。
“现在大汉刚刚还于旧都,国运昌隆,是解决这些积压问题的最好办法。若是这个时候不解决,未来难免夜长梦多……”
“但如果出了岔子,大汉好不容易有起色的国运可就被拦腰打断了!”
诸葛亮神情古井无波,眼睛紧盯着马谡,语气多了一分不容置疑。
“幼常,此事不容胡闹,眼下还没到大改的时候!”
第543章 师徒争执
“丞相!有些事情拖不得!”马谡坚决的说道,态度同样寸步不让。“此事必须尽快完成改革才好,不然后患无穷。不然等到天下一统之后,本来简单的事情就会变得极其复杂!”
“没门!这个风险我们不可能承担的起。”诸葛亮同样摇摇头,态度同样极其坚决。
他向来稳重,一切都以求稳为基本目标。向这种权力体制的大整改,诸葛亮永远会将其放在最后。
尤其是现在虽然北伐大业节节胜利,大汉甚至已经还于旧都了。但是因为关西残破,加上连年战争,季汉虽有秦并天下之名,但无秦并天下之实。
甚至于在收复了富饶的荆州之后,季汉的财政才勉强喘了一口气。接下来的东征战事更是每一步都要拼尽全力,根本没有什么冗余。
这又是一个类似处理蜀地豪族的问题。作为一个摆到明面上的问题,谁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弊端,但谁都不敢现在去解决。
但这就和马谡的性格完全不同,他是见不得弊端的。除了那些短期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之外,马谡总是习惯性尽早解决弊端。
他不可能接受大汉朝廷坐在这么一個不稳定的体制上,就宛如空中楼阁一般。稍微出一点意外,往前的所有努力都可能直接白费。
这样一来,马谡往后每次出征都得瞻前顾后。这对马苏里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越想越后怕。
“丞相!此事交给我解决,我保准不在不影响行政效率的情况下,完成对官制的休整!”马谡向诸葛亮提议道,然后就遭到了诸葛亮更加坚决的否定。
“绝对不可能!有这精力你不如去研究一下如何今早收复关东!”诸葛亮挥了挥手,非常直接的否决了马谡的提议,并直接下达了逐客令。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幼常休要胡闹!”
最终,马谡没能说服诸葛亮,而是被直接赶出了丞相府。
这倒也正常,要是诸葛亮这个时候同意马谡的提议,那更是对刘备托孤的不负责任了。
不过被赶出丞相府之后,马谡神情却并没有沮丧。反而在沉默了一会之后,突然露出了几分笑意。
“我突然又有作死的想法了……”
自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被太子刘璿尊为相父之后,马谡在朝堂之上就没多少作死的机会了。如此显赫的地位,以及与天子的关系让他不可能有一点问题。
不过这一次,马谡还是发现一个作死的机会了。在季汉朝堂上,有什么是跟诸葛亮唱反调更作死的吗。
虽然以他和诸葛亮的关系,这场闹剧大概就是彼此意见不统一发小打小闹。但是马谡可是知道丞相有很多粉丝在朝堂里,杨仪就是其中的代表。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件事确实是马谡必须要解决的。不然一直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走,整个大汉的权利机构就依然脆弱的可怕,随时都有崩盘的风险。
对此,马谡迅速在心中开始构思起下一步计划,具体该如何说服诸葛亮点头。
这件事并不难,以为只要刘禅同意了,诸葛丞相就绝对不会反对。但问题是,刘禅对任何事情的点头,都要看诸葛亮的态度……
得了,进入死循环了……
“看样子还是得走老方法,直接在朝堂上提出建议了。”马谡无奈的摇了摇头。虽然他并不想将他们师徒的争执公开化,但眼下也只有这么一个办法了。因为大汉自从刘禅继位以来,一直断断续续维持着君主离线制,刘禅本人很少参政。所以大汉的朝会也不是天天开,基本只有在大事和特殊情况,刘禅才会召开朝会。
好在自从迁都长安后,诸葛亮也主动逼着刘禅亲政。所以现在大汉的朝会每五日开一次,期间刘禅都得亲自出面处理政务。
所以马谡在一番构思之后,立刻返回将军府开始做起准备。他打算直接拿出一套完整的官制构想,直接在朝会上向刘禅提出。
就这样过了数日,马谡等待的早朝终于召开了。丞相府,尚书台,骠骑将军府以及其他大小公卿全都奔赴早朝。
只不过早朝的刘禅显然有些困倦,坐在皇位上主持的有些不情愿。要不是诸葛亮催促他必须学会亲政,他才不愿意来处理这些令人头疼事情呢。
把这事情外包给相父,自己会宫里玩不好吗?“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就在刘禅困倦的主持亲政,打算尽快完成流程回宫中继续睡。不过话音未落,马谡就已经站了出来,“陛下,臣……”
“陛下,老臣有事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