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蜀中剑士
当看到魏军尽破,但马将军依然不动声色,稳坐阵前,几个豪族族长顿时惊如天人。莫非他们会来马将军亦有预料,所以特意摆出这副阵仗?将军真乃神人也!“我等前些时日皆受将军之恩,且祖上世食汉禄,日夜怀念昔日大汉。今日听闻将军领兵北伐关中,乃引族人门客前来助战。”
随后就是一番客套话,基本上全都是表示自己支持大汉的北伐大业。
对此马谡一直面无表情,只是极其平静的点头表示知道了。这一副态度让几个豪族领袖紧张起来,显然他们的态度并不能让马谡满意。
或者说,马谡的意思就是如果他们仅仅做到这个地步,怕是很难让他提点。
想想也是,马谡好歹也是蜀汉的从龙之臣,几十年混下来什么场面没见过。他们虽然倾家荡产而来,但真正带来的价值似乎并不高。
也就是说,他们想上车怕是还得给更多的代价!
“马将军,我们李家在三辅虽然并非名望大族,但依然有几分薄面。”
“这些年因为伪魏对关中不重视,当地豪族日夜怀念昔日盛汉。”
若是将军愿北上关中三辅,我等可说服三辅豪族群情响应。届时将军领兵东进长安,自潼关以西则尽数光复也!”
这一连串话,基本上代表着他们豪族的态度了。
自打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后,关中雍凉的大族就被排除在朝廷之外了。加上西北连年战乱而中央扶持力度一天比一天小,关中这片地方不服的豪族是越来越多。
若是马谡愿意,勾搭起当地豪族反抗响应北伐也并非不可能。
这是一个诱惑力比较强的建议,不过马谡对此兴趣不大。不过看在对面诚意满满,而且还是倾家荡产前来投奔,马谡最后还是给出了回复。
会把他们引荐给丞相,由诸葛亮亲自定夺的。
关中的豪族顿时大喜过望,纷纷向马谡表示了感激。
…………
…………
…………
马谡这边开始逐渐勾搭到了关中豪族,而诸葛亮这边因为要接应马谡也是进展飞快。
在抢收完渭北粟米之后,蜀军返回五丈原,随后开始了一系列变招。
陈式率兵五千开始抢渡渭水,与两万魏军在渭北对峙,并绊住魏军主力。而诸葛亮则亲自带着一万兵马前来围攻武功。
一切都井然有序,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蜀军甚至已经可以兵临长安了。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封紧急战报从后方传来,打乱了诸葛亮所有的部署。
第238章 蜀中出乱子了
“丞相!江州李丰叛乱!带江州之兵造反作乱!”
这一封告急信被快马加鞭,从褒斜道一路赶过来送到了诸葛亮手上。其中的内容非常惊悚,很有可能影响整个蜀地。
江州的李丰反了!虽然这几年一直胜仗连连,蜀军接连攻破陇右武陵诸郡。依靠新取得的人口与资源,蜀军扩充了不少兵力,但总量依然不算多。
总兵力不过十余万,其中大部分都是负责镇守边关的部队。可真正用于机动作战的,也不过七八万而已。
这一年魏军出动整个西北军团,发动了全面伐蜀。这让蜀汉方面不得不也出动全部兵力抵挡,并将蜀地可用之兵尽数北调。
如此一来,蜀地就空虚了,从成都到汉寿兵力甚至不满万。
而这个时候,蜀地最后一个有潜在威胁的炸弹炸了。
李严的儿子,李丰起兵造反了。
江州被李严李丰两代人经营十余年,内部大族都跟李家一条心。虽然诸葛亮在北上之前,也曾警惕过他,但因为太过匆忙导致准备并不充分。
他们突然造反,在江州以极短的时间拉起了数万人马。因为蜀地兵力的空虚,李丰的叛军迅速在蜀地肆虐。
在告急信送到诸葛亮手上的时候,李丰的叛军已经打到广汉郡,距离成都门户绵竹都不远了。
后方突然告急,让向来稳健的诸葛亮都有些紧张了。不过在紧张的同时,诸葛亮也发现不对劲了。
李丰他是知道的,属于一个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草包。在李严被杀,诸葛亮之所以没清算李丰就是因为如此。
一个没能力没胆识的废物,放在那里他基本不敢有啥动作。理论上就算他叛乱,也不应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的。
更何况,就算李丰想反,那不应该在本土派放手一搏,蜀地贼寇起的时候反吗?结果现在蜀中所有反对势力已经全被拔除了才造反,这有啥意义?
难道他还想靠着江州那点人打下成都不成?但现实却是,李丰在这个最不符合他利益的时间点反了。这个反常举动,让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怕是背后有人鼓动,打算逼迫我大军回防吗?”诸葛亮眯了眯眼睛,迅速想通了这一切。
李丰现在的所作所为,除了逼他诸葛亮撤军回援没啥其他的效果。
从这一点是逆推,显然背后肯定是有曹魏的人在推波助澜了。
“丞相!我们该怎么办?继续作战还是……”都尉句扶在一旁也看到了这一切,有些迟疑的询问道。
“自然是撤军了,蜀地都有叛乱了我们有什么理由继续北伐?这是置陛下安危于何地?”诸葛亮轻轻的摇摇头,非常快速的做出了抉择。
无论怎么说,他都是臣,一切都要以陛下为先。哪怕是现在李丰基本没可能威胁到成都,他也必须撤军回去了。
这里面政治意义可比军事意义高多了,谋划者显然也是吃准了这一点才这么搞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东边那个一直跟他们同床异梦的东吴盟友,在这个时候会搞出什么动作呢?
要知道咱东吴在背刺方面是有惊人的天赋的。鬼知道武陵防线会不会和江陵一样,被东吴一阵勾搭然后趁势杀入蜀地。
越想越害怕,赶紧撤军为上!
“不过这倒是也给了我撤军的理由了,亮正愁无缘由撤军呢。”做出决定之后,诸葛亮却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太过惋惜什么。这一次兵出褒斜道本身就没啥计划可言,是诸葛亮少数在没有做好计划的情况下出兵北伐的。结果不仅没失败,还占了这么大便宜,早该满足了。
尤其是这一战基本把曹魏的关中战区打残废了,十几万魏军士气都崩了。军队折损严重,粮秣虚耗无数,曹魏关中地区起码五年之内一点力气都使不上了。
等明年北伐凉州,整个陇右侧面几乎不会受到一点威胁。甚至在打完凉州之后,诸葛亮没准还有余粮顺路东征雍州呢。
说起来,北伐凉州………
想到这几年曹魏督凉州诸军事的那个人,诸葛亮神情多了几分严肃。
从种种情报来看,司马懿都是一个能力不弱于他的大才。虽然关中被打废了,但凉州却已经没那么好打了。
明年北伐,怕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
“派人去找幼常,告诉他撤军吧,我们要回蜀地镇压叛乱了。顺便告诉他,要是还赖着不走,明年北伐凉州他就负责留镇蜀中吧!”
“唯!”
…………
…………
…………
在领两万之兵北出褒斜道三个月,取得不菲斩获的蜀军正式开始撤军了。
此战虽然并没有在关中占到一寸土地,却已经让曹真数年的经营全都完蛋了。虽有兵十万,但数岁之间无攻伐之力。
诸葛亮派人去把马谡喊回来,一开始老马并不是很乐意。但是在得知最多半年时间,蜀军就要北伐凉州与司马懿开战,立马带兵回来了。
在回来的时候,马谡将投奔而来的关中豪族尽数引荐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将其全部安置于陇右,选起贤才孝廉者百余人,待遇可谓极其优厚。
这不仅仅是给关中豪族提供一个表率,最主要的是他们带来了蜀地最缺的关中情报。
蜀中最奇缺的,就是关中这一块的具体信息以及他们的需求。只要了解清楚了,蜀汉才可以对症下药。
自此,这一场在史书中可以记载为蜀汉第二次北伐的战事,宣告结束了。
此一战,魏军出动兵马二十万,分四路大军攻伐蜀汉。结果在虚耗了大量粮草,损失数万之兵,却换来了关中残破,西北离心的结局。
甚至连羌胡人都开始对曹魏没那么尊敬了,贪婪的眼神打量着这个老大哥。
不过当这一消息传到洛阳时,曹睿确实出奇的冷静,似乎是已经有心理准备了。面对西北局势全面糜烂,曹真自请罢免官职以谢罪的消息,曹睿也没有多少表示。
毕竟这么多次了,曹睿都快习惯了……
第239章 兵临江州
建兴九年秋,诸葛亮兵出褒斜道,发动第二次北伐凯旋而归。此战并没有在关中占有尺寸之地,但斩获却是颇丰。而且蜀军的多方面联合作战,不仅挫败了魏军的攻势,还将关中打的几度崩溃。
比如赵云张郃二人,就统兵万余在武当山力挫魏军。曹魏出兵数万之众,背靠南阳猛攻两个月,却一点斩获都没有。
而陇右方向,在郭淮主力撤兵之后,费祎立马把主力调到了安定郡。结果司马懿主力遭遇了蜀汉优势兵力打击,折损千余兵马后退回了金城。
最主要的是,曹魏西北栋梁,大将军曹真在此战之后身患重病。在马谡一番祝贺之后,更是病情加重,距离病逝只差临门一脚了。
这一切的变故,都让蜀汉的处境开始好转了。
从这方面来看,诸葛亮这一次北伐可以称为一次大胜了。至少后世应该不会有人知道,这次兵出褒斜道是为了接应马谡……
总之,当诸葛亮返回到汉中时,汉中诸官员尽数来向大军祝贺。
不过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喜色,在简单安排了一番收尾工作之后立刻带着大军往蜀中赶。虽然知道李丰不可能搞出太大的乱子,但终究要谨慎为上。
在天气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从汉中到蜀中用不了多久。诸葛亮领兵不过数日就抵达了梓潼,随后得知了蜀中最新的消息。
李丰的叛军经过广汉郡,遭遇了当地郡兵的顽强抵抗。在一番激战之后,叛军竟然被击败,不得不退回了江州境内。
不过即便如此,李丰叛军依然没有放弃进攻。在主力退回江州后,依然不断出动小规模部队试图偷过广汉郡奔袭蜀郡。
“看样子叛军已经心怯了,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他们就跑了!”诸葛亮立刻做出了判断,李丰这是打算跑路了。
江州叛军本身就是部分江州驻军裹挟民兵,战力并不算高。数万之众连广汉郡都打不过去,显然已经进攻势头枯竭了。
现在要是听闻汉军主力归来,必定会想办法逃跑。而江州一地距离永安太近,若是叛军拼命想逃,恐怕长江隘口未必拦得住。
于是,诸葛亮随后做出一系列的应对。
首先让张翼领兵五千自巴中驰援永安,负责堵死长江隘口防止叛军逃窜。同时还传令给南中的李恢,令其堵死南中诸道,防止叛军向南突围。
最后,诸葛亮才马谡叫了上来,把正面破敌的任务交给了老马。
虽然很想抽马谡一顿,但诸葛亮也必须承认现在长途奔袭正面破敌,马谡算是大汉顶尖了。面对这种需要迅速破敌的时候,诸葛亮还是把任务交给了马谡。
“幼常,这一次给你三千骑兵,你自广汉郡奔袭江州,最好在十日之内成功破敌!”诸葛亮向马谡交代他此行的任务,并把李丰的大本营位置摆了出来。
“江州下辖诸县不必理会,李丰一死就全都稳住了。你只需要领兵迅速抵达江州,破叛军于江州城下即可。”
“放心丞相!不用三千人,某自领亲卫百人即可……”
“你要是再敢如此冒险,我就把你扔到成都外去管理生产蜀锦去!”诸葛亮眼神顿时不善起来,语气之中充满了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