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201章

作者:三戒大师

  “是那些仗着身份地位,贪污腐败、欺压百姓、要让大明变成第二个元朝的人,才会对咱恨之入骨,才会反对咱、抹黑咱、让咱被大明的军民误会!”

  朱元璋说着一拳砸在御案上,斩钉截铁的喝道:“他们以为利用星变危言耸听,就会唬得咱改弦更张了么?做梦去吧!咱就是被天雷劈了,也要先把他们送下地狱去!”

第三二六章 宿命

  次日,诚意伯府。

  “叶伯巨这话,其实说的蛮有道理的。”刘伯温看过朱桢带来的抄本,如是评价道。

  随着天气转凉,秋叶泛黄,师徒俩的教学相长,也已经回到了室内。

  “分封之祸,他看得十分透彻,说得也很明白。”然后老刘给出点评道:

  “宋元那种皇室力量薄弱的情况,固然令国家不稳。但皇上‘分封太侈’,也是过犹不及。藩王们既有封地又有军队,与独立王国何异?日后必会尾大不掉。这样日后,朝廷又不得不削藩。而一旦削藩,则必然招来藩王怨恨,引发更大的动乱……就不知到时候,是你哪个兄弟子侄,会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来了。”

  “呵呵……”朱桢五味杂陈的笑笑,没有接话。

  刘基却恍然道:

  “我现在可算明白,你为何那么执着分封海外了。看来日后必然有藩王之乱,而且可能比叶伯巨所预言的‘数世之后’还要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朱桢有些错愕道。

  “很简单,叶伯巨之言,对你的利益是巨大的威胁。一旦朝野形成共识,削藩将成为大明有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刘基便淡淡道:

  “而且就算皇上一时气恼,时间久了也会明白,叶伯巨说的有道理。我看用不着后世之君,过上几年,皇上就会开始着手削减你们的权利——因为这件事他不做,等你大哥继位后就得做!”

  “这个问题上,最难做的就是你大哥。身为兄长,不该阻止父亲把家业分给弟弟们;但身为嗣君,今日对藩王有多慷慨,来日面对的局面就多棘手。

  “等到他继位,藩王手中的权力、封地和军队,全都是先皇所赐了,再想削减就要背负不孝不义的骂名。

  “虽然以你大哥的位份,还不至于被批倒骂臭。但你父皇何其钟爱你大哥,肯定舍不得让他背负这骂名,所以一定会替他出手的。”

  “嗯。”朱桢点点头,老刘不愧是老刘,见事还真准。

  他知道,其实眼下就是大明藩王的权力巅峰。

  眼下,藩王虽然还未之国,但各王府的官制早就搭建起来了。

  就拿他的楚王府为例吧。目前设有王相府、王傅府、参军府、护军府以及长史司五大机构。

  其中王相府设正二品武相、文相各一人。负责楚国内的军政要务,由湖广都指挥使和布政使兼任。

  另设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左王傅刘伯温,右王傅暂缺。之下还设伴读四人,当选老成明经慎行之士充任;侍读四人,负责收掌文移。因为楚王还小,所以这些位子同样空着。

  然后是掌楚藩讼狱勘鞫之事的参军府,设有正五品参军一人,正七品录事二人、继善一人。

  再就是掌管王府三护卫的护军府,每护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设千户二人、百户十人。又设负责宿卫的围子手二所,所设百户一人。

  最后则是负责王府日常事务的长史司,设左右长史二人,正五品。

  各位藩王可以通过如此完备且高规格的王府官僚体系,对所在各省的军政要务、都司卫所的军事部署、军事的训练调动、以及地方官吏的考察等,统统进行过问。

  特别是王府相傅官兼任了很多官职,完全可以凭借他们的身份和影响,干预地方上的行政事宜、调动国境内的军队。

  而且朱元璋还规定,地方的文武长官,每月都要去拜见亲王,向他做月度汇报。有特殊情况时,藩王更可以随时召见并节制地方文武。

  在朱老板的顶层设计中,藩王实际上就是朝廷派驻当地的钦差大臣,监督并有权掌管地方上的军政大事。

  要是这套规矩不变的话,老六就藩之后,便是名副其实的湖广王了。

  而且他听哥哥们说,不用等就藩,等大婚的时候,地方文武便会来殷勤张罗,并奉上地方父老的‘拳拳孝心’。之后三节两寿,也是敬赠不断,不然他们也不会一搬到王府,就那么阔气。

  ……

  朱桢虽然搞不清具体的时间步骤,但他知道父皇还在世时,就开始着手削弱藩王的权力了。

  反正到了洪武末年,藩王既没了王相、也没了王傅,甚至连参军都没了。而且朱老板还严禁王府官干涉地方事务,大大削弱了王府官署的政治权力。

  而且眼下,凡事王府的官员,藩王都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要任用谁、罢黜谁,都是由藩王一人决定,朝廷不得干预。

  但日后的王府属官,肯定是由朝廷任命了,藩王已经不得置喙了。

  不过在政治权力遭到限制的同时,藩王的军事权力却不断膨胀——这是因为朱元璋分封诸王,尤其是分封塞王的目地,就是为了让他们逐渐代替边将武臣的位置,将军权从武将手中抢过来。

  但后来的大侄子觉得军权在叔叔们手里,还不如在武将手里呢。又想再变一变,结果就把自己变没了……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

  很难说,父皇是不是受了叶伯巨上疏的触动,开始反思是不是给藩王的权力太大,继而开始了削弱藩王的过程。

  人都是自私的,朱桢也不希望自己的权力被剥夺。

  “如果你不是预见到了藩王之乱,而且是你有生之年就会出现的藩王之乱,以你不肯吃亏的脾气,肯定早就跳脚了。”刘伯温揶揄道:“怎么可能还沉得住气,跟老夫在这儿讨论什么分封之祸?”

  “嗨嗨,师父睿智。”朱桢失笑,旋即正色道:“不错,我确实预见到了未来的藩王之乱。也知道父皇会开始削弱的藩王的权力。几十年后,藩王宗室,就变成圈养的猪仔了。被剥夺了军政大权,只配尽情享乐繁衍,最终成为拖垮大明的恶性肿瘤!”

  “人都是自私的,我不愿意让自己和自己的子孙,接受被圈养的命运。但我也知道在海内,藩王绝无保全所有权利的道理。要想保全所有权利,只有分封海外一途!”他斩钉截铁的说完,又轻声问道:

  “师父,你觉得我现在跟大哥提一提分封海外,合适么?”

第三二七章 大捷

  “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刘伯温点点头,之前他还觉着楚王的这个奇思妙想,有些孩子气。现在却发现,这竟是对大明、对藩王都最好的一条路。

  “不过兹事体大,你最好还是先跟另外几个兄长商量过后,再一起提出来吧。”他对弟子道:

  “就算你有信心说服他们,也得先说服他们才行。”

  “明白。”朱桢点点头道:“等他们一回来,我就跟他们商量这个事儿。”

  说起来,不会有人以为,朱老板会好心让皇子们,在高丽享上大半年清福吧?

  老二三四五早就押送两千匹战马,离开了高丽,经辽东返回了北平。

  尔后,他们奉命将两千战马送到了大将军营中。然后便按旨意,以羽林卫军官身份,跟随大将军出征。

  徐达身为名将,深谙‘出其不备’是主动出击的先决条件。但因为后方掣肘,军需粮秣一直拖到今年二三月间才备齐,这时候蒙古人已经有了防备,兵力收缩、王廷远遁,明军已经失去了最佳战机。

  这时候贸然劳师远征,只怕得不偿失。所以他一面厉兵秣马,做足了要北伐漠北、直捣王廷的姿态,一面却暗中调动兵力,派傅友德率轻骑夜袭灰山,全歼盘踞在那里的两万元军,俘虏了北元平章别里不花、太师文通等人。

  同时派沐英兵出古北口,连战连捷,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两路均获胜而归。

  此战,徐达一是让蒙古人相信,自己要直取王廷,自然会放松对别处的防护。二是利用蒙古人在失去王保保这个能把他们凝聚起来的精神领袖后,变成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弱点。没有攻其首脑,而是断其手足。

  ……

  战后捷报,两路大军共消灭三万余北元军队,俘虏人口十余万,牛羊百万。极大的削弱了北元的实力,令其至少十年无力南侵了。

  不过一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徐大将军,却只给将士们请赏,坚决不给自己表功。

  因为没有攻下北元的王廷,北元这个国家就依然存在,早晚还会死灰复燃的。

  距离他追求的真正的胜利,还早呢……

  “但是,朝廷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攻略西南了。”傅友德安慰他道:“我们已经完成皇上交付的使命了。”

  “这么说也没错。”站在北平的城头上,看着百姓军属夹道欢迎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徐达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

  “对了,几位殿下表现如何?”

  “都很英勇!”傅友德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道:“尤其是秦王殿下,真有万夫不当之勇,夜袭灰山时,鞑子因为家小亲族都在身后,所以遇袭后并没有溃散,而是就地反击,殊死抵抗。

  “当时场面乱成了一团,我被杀红了眼的鞑子包围,眼看寡不敌众,我准备掩护身边的秦王和晋王突围。谁知秦王对晋王大喊一声,保护好颍川侯。然后便挥舞着狼牙棒拍马迎着鞑子冲上去……”

  虽然已经过去好多事日,傅友德却依然震惊于老二的威猛。“一点不夸张,十几个鞑子,让他一个人全给拍碎了。火光中,他全身都是鲜血脑浆,宛若开平王再世。把鞑子吓得转头就跑……”

  “秦王殿下这么厉害?”徐达咋舌道:“光看军报,我还以为晋王更厉害一些呢。”

  “晋王当然也很厉害,但是不一样的。他带兵打仗极为聪明,总是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完成我的任务。”傅友德顿一下,还是如实评价道:“但是他吹牛的本事,更强。”

  “这也不能叫吹牛,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么。”徐达看问题的水平,就比傅友德高多了。“再说他手下人得到的好处,就是比秦王手下多,换了你,愿意跟谁混啊?”

  “嘿嘿,这还用说么。”傅友德不好意思的笑了。

  立功多少还在其次。关键此次出征,秦王的百户,阵亡十余人。晋王麾下却只阵亡三人。谁不愿意跟着后者?

  “不过,秦王麾下的弟兄,你要再照拂一下,至少跟晋王那边齐平。”徐达淡淡道:“不能让老实人吃了亏……更不能让殿下记恨。”

  “是,多谢大将军教诲。”傅友德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但有些话,让上司说出来,更合适。

  “不知道沐英那一路怎么样?”他又询问道:“只知道他们也取得了大捷,具体战果还不了解。”

  “比你们的斩获稍微少一点,但俘虏的人口牛羊多得多。”徐达淡淡道:“因为要押送的太多,所以回来得比你们迟,不过也就这两天了吧?”

  “也不知大将军那位乘龙快婿,表现如何?”傅友德便凑趣问道。

  “呵呵……”徐达矜持一笑道:“还行吧,对于一个初上战场的新丁来说。”

  “这样啊。”傅友德识趣的没再问。

  ……

  就在傅友德大军凯旋的同时,捷报也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南京城。

  太子送捷报进来时,朱元璋正在达定妃那里吃晚饭。

  看着老大满脸狂喜的冲进来,失态的吆喝着:“父皇,大捷啊大捷!”

  朱元璋不禁笑道:“太子这样可少见,难道是徐达俘虏北元皇帝了?”

  “那倒没有。”太子一顿道:“徐叔叔不是早就说过了么?这次不打北元王廷了,上哪去俘虏北元皇帝去?”

  “那就没什么好激动的了。”朱元璋稳稳端着汤碗,一边喝汤一边漫不经心道:“对大将军来说,杀敌三两万,不过是常规操作。”

  “是,对徐叔叔来说是。可我万万没想到,弟弟们居然个顶个的棒!”朱标说着,将捷报拍在老朱面前,满脸春风道:“看看这请功名单,老四第一,老三第二,老二第三,还有文英哥第四!咱们老朱家给包圆了!”

  “是么?”朱元璋这才来了兴致,赶紧搁下碗,揪起桌布上胡乱擦擦手,然后戴上花镜,细看起来。

  朱老板一边看,一边嘴巴咧到了后脑勺。

  看完,他忽的站起来,大笑道:“走,给你娘看看去!这下看她还怎么甩咱脸子!”

第三二八章 重归于好

  “陛下,先膳完了再走吧。”达定妃登时就急了。“这桌菜,妾身可是费了大功夫的啊……”

  “不吃了,咱现在就想要……扬眉吐气去!吃饭?吃个屁!”洪武皇帝人在兴头上,头也不回的出去了。

  “抱歉,娘娘。”太子忙欠身道歉道:“是我考虑不周了。”

  “殿下哪里话?”达定妃强忍着愤懑,笑道:“当然是,国事为重了。”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