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551章

作者:一虫

  但很显然,他不是。

  因为项羽对他的计策,几乎都没有纳。

  这也就代表着,他应该是另外一种郎中。

  也就是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的郎中。

  从这一点来看,也就对得上了。

  因为韩信很是上了几个计策,虽然都没有被项羽采取,可一般人能够将计策送上去吗?

  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很明显,韩信的这个郎中,根本就是高级参谋的意思。

  只不过项羽没用。

  然后,问题也就来了。

  作为一个高级参谋,说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这有问题吗?

  显然没有问题啊。

  如果不是当初他看到了项羽的领兵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作战记录,他又怎么可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在之后化为己用?

  明显不可能。

  所以,这个世界上天才可能存在,但就算是天才,照样也还是需要历练。

  从这一点来说,陈逢休息的这三个月,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因为有了他休息的这三个月,其他人便都可以展开手脚了。

  而这,大概也是出现了一些乱子的原因所在。

  刚刚掌握权柄,对于权利的利用,他们显然都是没有经验的,外加上刘协的出现、陈逢的休息,出些乱子这显然是很正常的。

  而在这些乱子过后,他们很快地便能成长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成长了。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陈逢这三个月的休息时间,他们才能一步步地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如果没有的话……

  未来或许会有些慌乱。

  虽然以他们的能力,外加位置而言,早就已经过了会随便出乱子的时期,但如果是在以后的关键时刻出现问题,那可就不是一般的问题了。

  现在,这种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思索间,陈逢已经走到了襄阳的公府。

  他迈步进去的时候,当然没有人不开眼阻拦。

  因此,他很轻松地就走进了这座权利的中心,接着他就看到了高高在上的刘协,以及坐在下首处的刘备。

  这里的高高在上,并不是指的位置,主要是那种格格不入的气质。

  就仿佛天上人突然下凡了一样。

  不过陈逢对此根本不在意,他很是熟稔的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便朝刘协拱手道:“臣,回来了。”

  “嗯。”

  刘协‘高高在上’的点了点头。

  接着就看向了刘备。

  你这不行啊。

  陈逢见此便皱了皱眉。

  他还以为刘协多多少少能成点事的,但是见到今天这一幕之后他就知道,后者压根就没有这般能力。

  当然,这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陈逢觉得如今该是时候了结一件事了。

  所以,他直接在刘协的目光下,转头看向了刘备,道:“逢以为,如今已到了该出兵江东的时候。”

第522章 内部问题

  “才刚停战三个月,就……”

  刘备愕然地看着陈逢,眼里满是惊讶,似乎没有想到他会这么提议。

  虽是如此,但刘备终归没有继续说下去,更没有把陈逢之前做的定论,等上两三年之后,再继续征战的论调说出来。

  “朝暮匆匆,万象更新。”

  陈逢叹了口气,摇头道:“战机往往都是稍纵即逝,一旦玄德公不能把握,或许……就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发生。”

  没错。

  陈逢之前确实提出了先养兵两三年的论调。

  但那是在之前。

  三个月之后的今天,这个办法其实已经不适用了。

  当然,陈逢这番转变,并不是因为天下形势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实际上,在刘备、曹操签订停战契约之后,天下间的形势几乎就没有发生过变化。

  现在的曹操,大概率还在养精蓄锐。

  根本无法对关中或者辽东出兵。

  孙权倒是不同,不过也差不了太多。

  因为他最多也就只是打打山越,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因此完全不必提及。

  而陈逢之所以转变想法,其实主要是因为刘备集团内部出现了问题。

  这问题就是。

  随着形势逐渐变好、四方渐安,世家豪族忍不住开始圈地兼并了。

  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问题。

  其可怕之处在于,伴随着他们的圈地兼并,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比如说,最先受到影响的底层黔首百姓。

  如果他们看到刘备当家做主以后,自己的日子并没有变好,甚至要卖儿卖女才能活的下去。

  他们还会支持刘备吗?

  还会把刘备当成救世主吗?

  还会和以前一样,听到曹操南下之后,立刻就会随着刘备搬迁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

  因为他们会想,刘备没来之前过的是苦日子,刘备来了之后还是过的苦日子,既然如此,那他不是白来了吗?

  说不定曹魏来了之后会更好呢?

  说不定……之前他们对于曹魏的看法都是错的呢?

  这样的想法,会影响到很多人,并最终导致刘备集团的士卒渐渐失去跟曹军拼命的勇气。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刘备再想控制地盘的话,自然也就只能依靠‘良家子’了。

  是的,这里的良家子是要打一个引号的。

  因为此处所说的良家子,指的并不是自耕农,而是地主、豪强,乃至世家子弟。

  事实上来说,这样的影响不大。

  尤其是在封建时代来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半点影响。

  因为这样的事情,不仅会发生在刘备集团。

  曹魏、江东……乃至关中、辽东,也都会出现。

  换句话来说,这个时代的精锐士卒,本来所指的就是地主、豪强的子弟。

  再直接一点来说就是,到了战场之上,往往只有他们拼命作战。

  至于剩下的?

  那叫徭役!

  所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说的就是这些人。

  然后,问题也就来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就算是曹操赢了,又能怎么样呢?

  或者说,就算是曹操赢了,说不定他们还更好了呢?

  事实上来说,对于他们来说,投降的够快才是最要紧的。

  因为只有他们投降的够快,他们才能突破百人长这个限制,进而冲到另外一个阶层。

  也就是领兵二百,被称之为军侯的曲长。

  其实从军侯这个称呼,就已经能够看出来一些东西了。

  毕竟,什么叫军侯?

  军中之侯。

  侯是什么?

  世袭罔替!

  没错。

  以曲长这个位置来说,只要天下不出现太大的变化,几乎都是世袭罔替。

  而屯长,也就是百人长这一级别而言,却是不太可能实现世袭罔替的。

  为什么?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