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461章

作者:一虫

  要不然的话,以孔融的名声,想要获得军头们的支持,那还不是简简单单?

  可惜啊可惜。

  当初那些人,死的实在是太过于不值得了。

  他们大概还想着,就算是自己死了,孔融大概也会出于恩义的缘故,对他们的子孙后代好一些。

  说不得就会收为弟子了。

  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他们才会拼到了极致。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孔融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想法。

  甚至在失败之后,孔融直接就对那些人的子嗣进行了疏远。

  这样的情况下,说他们死的冤,那真是一点都不过分。

  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傻到了极点。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陈逢的猜测,并没有得到证实。

  不过现在孔融就坐在面前,他想知道答案,却也不是那么的困难。

  想到这里,陈逢直接便隐晦的问道:“文举先生似乎对这些草莽之辈……略有几分不满?”

  略有几分不满,可以说是很谦和、很隐晦的说法了。

  正确说法便是,这家伙根本没有人性。

  人家都为他拼死作战了,他连一点表现都没有。

  偏偏那些人还都觉得这家伙是个懂恩义的。

  想想都觉得那些人惨。

  “旁人若问,融定不会说,但既然是先生询问,融,自不会隐瞒。”

  孔融点头道:“那些人的后人,大多都有些古怪,每一个都想要跟在我的身边……可他们也不想想,自己是个什么身份。”

  “不说勇力报国也就算了,居然每一个都想成为我的弟子。”

  “呵,他们想的也太多了。”

  说到这里,孔融眼角还闪过了一丝不屑。

  只是他隐藏的极好,哪怕是在表示不屑,脸上也还是散发着一股温厚长者的风度。

  “咳。”

  陈逢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被孔融的回答给刺激到了。

  这一刻,他终于可以确定一点了。

  那些人死的确实够冤的。

  或者说,他们大概都被孔融这副温厚长者的模样给骗了。

  否则的话,他们恐怕无论如何都不会愿意帮孔融卖命。

  还那么的极端。

  “文举先生是想成功,还是想继续维持身份?”

  思索至此,陈逢开口道:“若是想要维持身份,文举先生就不要再想匡扶汉室之事了。”

  “当然是想成功!”

  孔融本来还想问,这两个选择有什么好处,陈逢直接回答后,他便直接给出了答案。

  “若当真如此……”

  陈逢沉吟过后,笑着道:“文举先生要做的大事,就变得很简单了。”

第429章 孔融的优势

  有一说一,孔融的这个身份想要造反……

  咳,匡扶汉室,那真是再简单不过了。

  简单到只要收几条腊肉就能成事。

  就是这么的简单。

  有人或许会觉得不可能,但如果真的不可能,历史上的曹操又为什么要杀孔融呢?

  要知道,历史上的曹操,绝对可以说是气吞天下、大势已成。

  哪怕是篡位,也都不会受到太多的阻拦了。

  只不过曹操没有这么做就是了。

  因为没有必要。

  毕竟来说,那个时候的曹操当不当皇帝真的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时的曹操完全可以称之为实权太上皇。

  想弄死谁就弄死谁,哪怕是刘协的老婆、老丈人……孩子,也都没有一点一滴的难度。

  这样的实力,当不当皇帝有什么区别吗?

  显然是没有的。

  可就算曹操已经势大如此,但他却还是把孔融给杀了。

  为什么?

  只是因为他曾经当过诸侯?

  当然不是了。

  曹操手底下又不是没有当过诸侯的人。

  比如王朗,这位在全盛时期那可是连曹操最忌惮的孙权都能硬碰硬的存在,可他有一点事吗?

  没有。

  不仅没事,反而还在魏国建立以后历经三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司徒位上。

  再比如说张燕,这位更是重量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燕甚至都不能被称之为诸侯,他完全就是跟天下诸侯格格不入的‘贼寇’级别。

  他的结局呢?

  不仅自身没事,儿子还袭了爵,富贵三代。

  再说鲍信,早年也是一方诸侯,虽然死的早了一点,可他后人的结局也可以说是很不错了。

  史书记载:‘邵有父风,太祖嘉之,加拜骑都尉,使持节。邵薨,子融嗣。’

  纵观整个曹魏集团,混到持节这一步的有几个?

  寥寥无几啊。

  就这寥寥几个,大部分还给了曹家或者夏侯家的自己人。

  从这一点来说,曹操其实是有容人之量的。

  虽然不多。

  要不然的话,他也就不会胡乱杀那么多人了。

  当然,这也是政治需求。

  但孔融被杀,却绝对不是因为政治,而是因为他真的有反心。

  这一点,其实看孔融最终的罪名就知道了。

  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

  这是什么意思?

  明摆着是要造……匡扶汉室啊。

  只不过还没等他开始,或者说还没等他找到正确的匡扶汉室道路,他就已经被路粹给发现了。

  而曹操,也是在得知这些之后,几乎想都没想便把孔融给杀了。

  按照道理来说,不应该这么快的。

  可孔融最终就是死的那么快。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

  孔融真的有造反的能力,而且还真的做了一些比较敏感的事情。

  招合徒众这四个字,就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

  简单来说就是,以孔融的名望而言,只要他愿意给那些大头兵们一个出身,这些人是绝对愿意为他拼死的。

  王朗?

  王朗当然也有这样的名望,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而且一直都在老老实实地当军师祭酒,所以他最终屁事都没有。

  至于孔融……

  其实他也没做。

  因为路粹虽然说他招合徒众,可实际上孔融真的没有看上那些大头兵的子弟。

  要是真的有,当代必然会留下一些名声。

  就因为他叫孔融,所以他真要是在当时收了弟子,必然是可以留在史书上的。

  比如说宋忠,他一些不怎么出名的徒弟,几乎也都被留在了历史书上。

  这还是宋忠,一个比王朗都还不如的人。

  如果是孔融这样的人呢?

  再怎么都可以把弟子的名字留下来了。

  可偏偏没有。

  最起码没有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