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459章

作者:一虫

  “我汉室江山,到了如今已然虫豸遍地,想要跟他们一起治理好天下,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

  陈逢就仿佛没看到他的模样一样,直接便一脸激动地向孔融讲解起了应该怎么造反。

  “所以,我们应该拿出新思想,走向新高度,获得新发展,以民心民望为基础,以四方天下为羽翼,重新获得更高的成就……”

  半晌过后……

  陈逢停下了讲述,满是认真地问道:“文举先生可听懂了?”

  说完,他又长辈范儿十足地询问陈屹道:“侄儿,你可明白了?”

  孔融:“?”

  陈屹:“???”

  有一说一,他们现在很迷茫,有一种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的感觉。

  因为陈逢说的这些话,他们大多都可以听得懂,可要是变成了句子,他们便一句都听不懂了。

  什么叫做新高度?

  什么叫做新发展?

  什么叫做根基?

  什么叫做羽翼?

  什么叫做完善造…作乱思想?

  目标导向和问题倒向……又是什么意思?

  真的听不懂啊!

  于是乎,孔融便和陈屹大眼瞪起了小眼,半晌时间过后,也都没有说出一句话。

  前者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尴尬无比。

  后者则是不知道该不该开口。

  直到陈逢的目光示意到来,陈屹才故作尴尬道:“侄儿这些年下来,确实荒废了功课,本身更是毫无进步,所以……”

  “您,您能不能说的稍微浅薄一些?”

  “太深奥了吗?”

  陈逢一副没想到的模样。

  孔融、陈屹,皆是连连点头。

第427章 孔融:造反很简单?

  孔融真的很急,因为他哪怕听不懂陈逢那些高深莫测的话语,但由于过往的一些经历,外加多年的官场历练,到底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些东西的。

  大概说起来……

  这个很难说,一旦随便乱说,就有可能会有神兽出没了。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

  孔融感觉自己如果能够弄明白陈逢话里话外的那些信息,那他大概也就可以东山再起了。

  不。

  不仅仅是东山再起。

  便是匡扶汉室,匡扶到他自己都坐在某个高端的位置上,也都不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下,孔融又怎么能不着急呢?

  他都快急死了。

  偏偏陈逢还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一点解释的意思都没有。

  “要解释啊?”

  就在孔融快要急不可耐的时候,陈逢终于开口了。

  “对对对!”

  孔融急忙点头,过后猛然反应到了自己的身份,又迅速站起身行了一礼,拱手故作矜持道:“请先生教我!”

  “教,当然是要教的。”

  “文举先生只要别急就是了。”

  陈逢深深吸了口气,也没有说但是,直接便在孔融的期待目光中开口道:“首先来说第一点。”

  “要以民心民望为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要做些大事出来,那么首先就要有支持的人……”

  “比如汉中王,他之所以能够那么快速地起势,便是因为天下间再一次地对汉室生出了希望。”

  “亦或者是,天下间的百姓们,还有豪族和世家,大多都对诸侯们不满意了。”

  “正在此时,汉中王横空出世,又岂能不获得人望?”

  “而这,便是汉中王成功的原因了。”

  “文举先生若要成功……”

  陈逢说到这里,突然就停了下来,不再继续地说了。

  “如何?”

  孔融正听的入神,陈逢突然断掉了,他瞬间就顾不得什么礼仪了,双目发直的询问道。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时候,可从来都没有人跟他说过这些。

  最为关键的是。

  孔融能够感觉到,陈逢所说的这些,不仅有事实依据,而且还有实施的可能性。

  刘备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而他孔融欠缺的,正是这样的分析能力。

  可偏偏,在这之前的时候,他孔融遇到的都不是什么强力人物。

  跟着他吃饭,或许可以。

  但要说为他做些谋画……

  太难为那些人了。

  而也正是因此,之前的孔融虽然内心里有目标,但一直都觉得自己有些浑浑噩噩。

  说白了就是,先前的时候,孔融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

  直到听完了陈逢的这番话,孔融突然便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就好像是一加一这个问题刚刚出现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到底应不应该等于二。

  但也就在此时,有个人不仅将一加一等于二的原因说了出来,而且还给出了相关的合理解释。

  最重要的是,根据以上的原因,同时还能直接推断出二加二等于四,四加四等于八,八加八等于…一直到无限。

  作为一个差生,孔融自然也就产生了一种开了眼的感觉。

  “两条路。”

  面对很是急躁的孔融,陈逢不急不忙地伸出了两根手指头,缓缓道:“第一,首先文举先生就应该有自己的队伍。”

  “也就是说,您得想办法获得军队。”

  “这一点,我想应该是难不倒文举先生的吧?”

  孔融:“?”

  怎么就难不倒了?

  他,他就这么厉害?

  谁告诉陈逢的啊!

  没有这回事啊。

  孔融很想这么说,因为他如果真的可以轻易获得军队的话,他早就已经这么干了。

  因为早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对曹操有很大的不爽了。

  而且这种不爽,在时间的磨砺过后,已经变成了极度的不爽。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当然是在不断地努力了。

  可让孔融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再怎么努力,居然也都得不到相应的好处。

  这就让他十分尴尬了。

  到了现在,孔融甚至变成了一个只会空谈的家伙。

  最关键的是,他哪怕是空谈,貌似也已经得到了曹操的某种忌惮。

  若非如此的话,之前的时候曹操就绝对不会让他来,更不会紧急地将他叫到前线……

  这是什么啊?

  分明就是不信任,怕他在后方搞事情。

  因此之故,孔融有那么一刻甚至怀疑,如果不是现阶段的曹操很忙,说不得自己的脑袋早就已经落地了。

  是的。

  他就有这种感觉。

  而且很急迫。

  那么,孔融这种判断是怎么出现的呢?

  其实很简单。

  也就是这几年下来的变幻而已。

  曹操对他那是愈发的有些不满了。

  而且时不时地就要找一些麻烦,甚至创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