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426章

作者:一虫

  “做到这一点,你们就成功了。”

  “之后的事情,我会亲自去做的。”

  面对两人迷茫的目光,陈逢最终还是作出了解释。

  不过他的解释却很是简单,就只是让两人知道了自己的最终目的而已。

  当然,哪怕只是这样,两人也已经很是满足了。

  他们怕就怕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连目的都不知道。

  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这就只是一种气氛,那他们自然也就不用再去想着创造更好的形势了。

  只要让形势出现,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战争就此打响了。

  在开始之前,谁都没有想过,陈逢居然会亲自坐镇在中军大帐当中。

  连曹纯跟张郃都没有想到。

  他们瞬间就感觉到了不妙。

  因为在这之前,他们早就已经听说过了,陈逢对于赵问跟荀信的信任。

  “这两人一日不出,我等便不能轻举妄动。”

  所以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张郃便做出了这么一番决断。

  曹纯并没有反对。

  也没有反对的名义。

  所以他就只是看着张郃下达了这一条命令。

  其实来说,此时此刻曹纯是最想知道陈逢想干什么的。

  甚至说的夸张一点……

  他对陈逢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恐惧。

  虽然只有一点点,但恐惧就是恐惧,是完全无法隐藏的一种情绪。

  至于恐惧的来源?

  当初在长坂坡的时候,曹纯就已经受过教训了。

  他很清楚的知道,陈逢到底有多么的夸张。

  哪怕面对虎豹骑,也能轻松战而胜之的人,面对现在的这么一支残军,他难道就没有办法了?

  反正曹纯是不相信的。

  所以,他很希望张郃的试探能够成功,并进一步打探到陈逢要做的是什么。

  因此,这一场战争刚刚开始,就朝着十分诡异地方向去了。

  作为表面上的弱势方,陈逢一直都在进攻。

  而相对来说,表面上的强势方,曹纯、张郃则是一直都在防御,半点要进攻的架势都没有。

  因此之故,曹军的氛围瞬间就开始出现转变了。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他们还有那么一点点希望,或者说是贪婪的话。

  那么现在,他们这种贪婪与希望就完全消失不见了。

  毕竟,面对只是采取防守,而半点不敢进攻的形势来说……他们想要纵欲的想法,显然是很难完成的。

  除非两个主帅迅速的转变姿态。

  可到现在为止,不论是曹纯还是张郃,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的心态不崩,那才是最大的不可能。

  “如此一来,敌军的气势也就可以破掉了。”

  陈逢深深地松了口气,同时凝视着前方道:“接下来,就看赵问跟荀信能将事情做到哪一步了……”

第393章 决战,荀彧插手

  裹挟百姓其实是个技术活。

  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彻头彻尾的傻子。

  哪怕是那些从来都没有读过书,也没有看过多少历史的庄稼汉,他们的心里也都有一杆秤。

  是的。

  不仅后世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会获得‘心比天高’的buf,哪怕是古代里面的普通老百姓,也都会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他们跟后世之人的差距,总的来说也就只是读过一些书而已。

  但要说他们真的差了许多,这样的判断就稍微有那么一点高傲了。

  毕竟来说,他们真的经过战乱。

  也是天下形势变化的亲身经历者。

  光是这两点,就足以让他们生出许多的脑子了。

  也正因此,古代里面想要裹挟百姓,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幸好的是。

  此次出马的是荀信跟赵问二人。

  两人一个豪族,一个世家。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先天就占据了一些优势。

  所以,当荀信开始打出荀家的旗号时,无数村落都跟着动了起来。

  除了少数一些经过教训,而且吃过亏,更甚者只是想要过平静生活的人之外,其他的人都开始跟着动了起来。

  他们的动作很快。

  快到让荀信都有些愕然。

  只是短短三天时间,他就在颍川一带招募了将近两万人。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因为他跟赵问所率领的军队,总的来说也不过才只是三千人而已。

  但他们现在却招募……裹挟了两万人。

  这也就代表着,军中的很多规则,很可能会瞬间经历大变。

  更为关键的是,荀信还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使用。

  所以,当他听到两万这个数字时,不由得便有些麻爪。

  幸好的是,荀信是一个好学的人。

  他见局面逐渐朝着自己难以控制的方向走去之时,瞬间就谦虚的找到了一个可以解惑的人。

  荀彧。

  当然了,严格说起来,他其实就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并没有非得要找荀彧的想法。

  不过他二伯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整个人就傻了,完全不知道自家大侄子想干什么的他,瞬间就开始慌乱了。

  因此,这位二伯直接就找到了荀彧。

  并且将书信交给了后者。

  “信欲知,该怎么造反。”

  看到书信当中短短的一行字时,正在等待曹操给个体面的荀彧也有些麻爪。

  “怎得出去一趟,就成了如此模样?”

  他有些怪异地看向了荀信的二伯。

  说话之时,眉头已然缓缓地皱了起来。

  仿佛在深思,到底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在回答之前,他肯定要先得到一些具体点的消息。

  因为哪怕是荀彧,在不知道荀信到底是个什么想法的情况下,也根本无法作出相对的判断。

  更无法给出相应的答案。

  “前时伯义言说,陈逢到了颍川……一来二去,就投奔了过去,我当时也不知道,若是知道,一定会阻拦,可事情已经到了这般田地,您就给拿个主意吧。”

  荀信的二伯简短地将大侄子的情况说明了一番,说完之后,他的手脚明显有些慌乱,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看起来很是尴尬。

  “原来如此。”

  与他相比,荀彧可就淡定多了,而且还在听完了之后,眉头瞬间就消散了开来。

  “若是其他,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伯义这个问题,不过既然是投奔了陈子吉,那这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他笑着点了点头之后,挥手就写了一封书信,转而递给了荀信的二伯:“你将此信交给他,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您……”

  荀信的二伯愣愣地看着荀彧。

  “是不是想说,我这么做多少有点不应该?”

  荀彧说话时还是笑着的,但是在说到后来时,整张脸却是变得严肃起来,“他曹操都敢篡逆,我又有何事不能为之?!”

  话到后来,他的语气当中明显多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荀信的二伯觉得,这是一种怨气。

  不过他不能确定。

  当然了,此时确定不确定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自己的大侄子想要造反,而且还不知道该怎么造反。

  所以,此时此刻最先应该做的,便是将荀彧的这封书信让人给他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