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57章

作者:一虫

  “附议!”

  “附议!”

  “阁下能想到此处,倒也确实非凡俗可比,然则,而今百姓家中大多连数日之粮也都没了,若是不发粮食,他们可就饿死了啊。”

  “或者说,阁下可有对应的策略?”

  “若没有,在下以为当开仓放粮!”

  “附议!”

  “附议!”

  “附……”

  …

  “在下以为,官府可先借一笔粮食……正如军师在江夏所建银行一般,先借一笔钱粮出去,之后再将其收回来,顺便收取一定的利息,如此,既可保证百姓不被饿死,同时也可以保证他们不只想着让官府养活。”

  “附议!”

  “附议!”

  ……

  场面一片乱糟糟的。

  不过,陈逢还是听出了其中三个声音比较大的派系。

  该说不说,这些人的能力,确实不是那些二世祖可以比拟的。

  最起码,他们真的想了怎么去赈灾,而不是全然没有办法。

  当然,也正因为他们都是精英,陈逢方才会暂时保持不动,让他们纷纷表达了提议。

  要不然的话,陈逢早就直接提出一个解决办法了,哪里还会让他们在这里说话?

  毕竟来说,他陈逢可是有着几千年历史作为依靠的。

  虽然当初他也没怎么看过史书……

  不过,最起码的赈灾一项,他还是很清楚的。

  就算不清楚,那些电视剧和电影,也都已将将类似的情况灌输给了他。

  因此,毫不夸张的说。

  仅赈灾一事而言,陈逢绝对是站在这个时代顶端的那个人。

  所以,当这些人表达完了态度之后,陈逢也就开口了。

  是的,就在刚才的那短暂的时间里,他便已经看清楚了在场众人的想法。

  同时,也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梳理。

  然后……

  也就没什么难点了。

  最起码对陈逢而言,事实便是如此的。

  “现在看来,大家都是同意赈灾的,既然如此的话……”

  他故意拉长了音调,压下了许多声音,等到场中逐渐平静,方才继续道:“那就以工代赈吧。”

  “何谓以工代赈?”

  “军师可否说的更清楚一些?”

  “军师所言,乃是何意?”

  等着陈逢表态的众人,显然没有听明白,皆是一脸的困惑。

  “所谓以工代赈,意思便是说,让这些百姓做些事……然后,再发放一定的钱粮。”

  “现下而言,城墙不是该修缮了吗?樊城不也是要修缮吗?还有河道……襄樊之地,马上就要进入汛期了,这河道总也是要修的吧?”

  “既然如此,何不让这些百姓们亲自上去?”

  “当然了,这些灾民当中,必然还是会存在一些不是太健壮的是,所以嘛……直接给他们发放粮食,让他们做一些记录之类的工作,也就可以了。”

  “在此基础之上,我觉得女子也可以一同上阵。”

  陈逢将以工代赈阐述了一番后,笑着问道:“诸位以为,我之所想如何?可有补充?”

第234章 写作解放劳动力

  伟人教导过。

  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同时,也要明白统一战线的道理。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坚持真理。

  现如今,陈逢便勉强做到了这一点。

  他既把自己的想法,偷偷摸摸地隐藏在了政令的背后。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

  最关键的是,他还跟众人达成了一致。

  在赈灾方面的一致。

  这是大方向。

  因此之故,陈逢所提出的以工代赈,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虽然在这期间,有不少人提出,不应该让女的出来做事。

  出了那么一点意外。

  但最终,陈逢还是轻松地将其化解掉了。

  “这世上的孤儿,太多了,甚至有许许多多的千古名臣,也都是孤儿的身份……或者只剩下了老母亲,若是不让她们出来干活,若是错过了某些千古名臣,那可就罪莫大焉了。”

  这句话一出,自然也就没有人再去说什么了。

  毕竟来说,这年头女的虽然比较不受重视。

  但实际上来说,女性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这一点,从街头上那些跟贵家公子并行的贵家小姐一事上,也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

  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

  毕竟,这年头已经有了不少的腐儒份子,他们虽然接受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却并不支持。

  最关键的,其实是陈逢所说的孤儿寡母这四个字上。

  这四个字一出,基本也就是所向无敌了。

  毕竟来说,女性的寿命在古代是比男性要高的。

  而且真要说起来的话,这一点哪怕是在现代,其实也都是一样的。

  因此之故,在当前的这一时代里,自然也就不会缺少被寡母养育的故事了。

  甚至当前的众人当中,便有不少类似的人存在。

  所以当陈逢把孤儿寡母作为例子说明以后,哪怕有人还是觉得不妥,却也不敢再去反对什么了。

  要不说腐儒好欺负呢?

  之所以好欺负,就在于这里了。

  他们压根不懂得灵活变通,只知道死抓字眼……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再比如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

  但与此同时,他们却是根本就走不出孝道这两个字的范畴。

  这样一来,操作空间自然也就变得极大了。

  于是乎,以工代赈就这么顺利地推广了下去。

  当天下午开始,这一政令便开始得到了实施……襄阳的北面城墙,终归还是要修缮一番的。

  就算曹仁已经不可能再来了,但修缮城墙一事,那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

  所以襄阳的县令,很快就在陈逢的授意之下,当了这第一个例子。

  与此同时,民曹也在陈逢的暗示中,拿了一笔钱粮,随之便开始征召起了人手,准备挖河道、铸堤坝。

  随着这两个人的开始,其他人也都有样学样地开始征召起了民工。

  霎时间,整个襄阳变得更加热闹了。

  城区的各个区域,几乎都能看到忙碌的工人场景。

  路上的百姓,脸色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变得好看起来。

  最起码,也有了那么一点血色。

  当然了,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时,总也还是有人会提出不同意见的。

  这样的事情,在陈逢这里也同样发生了。

  比如,有人就说,他拿出去的钱粮太多了。

  如果继续这般下去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钱粮的缺少,进而引起更大的危机。

  不过这人显然是某些人派出来的傻子。

  或者说是试探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要是因为,陈逢从来都没有缺过粮食。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让人送江夏紧急调来的粮食,也根本没有瞒着任何人。

  但这人还是提出了这样的反对意见。

  由此也就能看得出来,此人要不就是傻,要么就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