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17章

作者:一虫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他们真是纸糊的,但那也是几千几万张纸都重叠在一起了啊。

  这等厚度,便是普通的利矛都不好攻破了吧?

  更为关键的是,陈逢手中所掌握的矛,如今连个形状都没有,仿佛一根普通的枯木。

  结合以上的一切之后,贾诩不得不怀疑,陈逢可能已经挖好了坑,就等着别人去跳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陈逢发生了某种突变,直接就变成了他口中不屑的曹贼,直接就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了。

  说起曹操……

  原本的时候,多精明的一个人啊。

  怎么到了赤壁以后,直接就跟个傻子一般了呢?

  是,谁都知道他要扩张,他要平定天下……但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同时也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啊。

  这是非常不智的表现。

  想到这里的时候,问题也就来了。

  此时此刻的陈逢,是不是也犯了跟曹操一样的毛病呢?

  未可知也。

  这也是他在面对三人的期待目光时,会说出这四个字的原因所在。

  ……

  但贾诩的思虑虽然深远,可在场的人,却都不是想听他这四个字的。

  毕竟来说,如果他们想听,他们完全可以找其他谋士,跟自己来回不断地重复这四个字几十遍。

  甚至说起来的话,对方还可能跟他们说各种理由。

  哪怕那种理由非常离谱。

  比如陈逢是某某天神下凡,汉初三杰转世……类似的理由,其他谋士能扯到他们直接拔刀。

  然后,他们之所以听贾诩的话,不就是因为他看事极准吗?

  所以到了此时,当贾诩也给出这四个字,同时连个合理理由都不给之后,他们瞬间就不干了。

  其中,曹仁直接就站了起来,脸色难看的道,“先生……”

  贾诩何等人物?

  当初长安混乱时,贾诩能顺利地逃出去,而且还能给大乱再加一把猛火。

  宛城之时,他谈笑间就给了曹操一刀(曹昂),又一刀(典韦),还一刀(大胜)。

  官渡之战时,他在面对曹操的问计时,趁着拍马屁的功夫,直接就帮对方做出了决断。

  到后来曹氏发生大变,他也能在其中独善其身……

  因而,似他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曹仁的情绪变化?

  “将军且听诩一言。”

  所以贾诩还没等曹仁开口说话,就抢先一步打断了对方,并适时地把自身先前所思所想说了出来。

  如果之前的时候,曹仁、徐晃、张郃三人的脸上都是不耐烦。

  那么在贾诩开口之后,三人的脸上也就只剩下了茫然。

  因为,他们直接就被开了眼界。

  同时,也还明白了,原来自己不会打仗。

  要不然的话,打仗之前考虑的为何那般片面?

  而贾诩考虑的可就全面太多了。

  他不仅算到了对方的援军,还在琢磨怎么快速破城,之后甚至也考虑到了破城之时,将会出现的哪些问题。

  因此之故,直接被贾诩爆杀的三人,此时也就只剩下了满脑子的问号。

  而贾诩好像觉得爆杀几次还不够,在说完了之后,还一脸谦虚地询问曹仁道:“将军以为如何?”

  此时,曹仁的心情正处于一种奇怪的阶段。

  说起来的话,大概也就是……

  ‘我真的会打仗吗?’(×)

  ‘我跟莽夫有什么区别?’(√)

  亏得曹仁之前还以为,自己大概就是曹氏集团最聪明的那一撮将领了。

  直到现在,他是真的不敢这么想了。

  他就是一个莽夫啊。

  “咳咳!”

  不过曹仁好歹也经历了不少,格局方面还是很不小的,因此虽然呆滞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他最终还是勉强跟上了贾诩的节奏(对话)。

  “错非先生,仁险些便忽略了魏延这一路强军。”

  曹仁额头见汗地摇了摇头,同时感慨道:“另外,仁更是没有想到,襄阳只需数日时光,就将化作龙潭虎穴……”

  他不得不惭愧。

  因为就在之前的时候,他的想法还很简单。

  甚至下意识地觉得,只要带着人扑过去了,或许就有机会获胜,从而再度把襄阳夺回手中。

  直到听完了贾诩的分析以后,他才忽然发现,自己想的实在是太简单了。

  简单到离谱。

  简直如同莽夫一般。

  “多谢先生提醒。”

  因此之故,曹仁在渐渐反应过来之后,当即便十分诚恳地对贾诩行了一礼,同时满脸惭愧地摇头道:“若无先生,仁恐怕就要再次大败了。”

  徐晃跟张郃则是在憋着。

  毕竟来说,他们不是主将,刚才也没决定出兵。

  所以两人站在一起,随之也就出现了‘你不说是吧,那我也不说’的局面。

  “????”

  贾诩则是惊了。

  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曹仁的脑子会简单到这种地步。

  简单到别说是看到其中的胜机了,仿佛没有直接退出樊城,都已算是他胆子够大了。

  可问题在于,他说的是这些吗?

  他的意思难道不是在表明,陈逢可能还有别的算计,同时……如果曹仁非要打的话,其实也不是不能打,只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其实还是有可乘之机的?

  关键在于,曹仁好像压根没有看出来啊。

  他就只剩下后怕了。

  因此贾诩直接就陷入了沉默,满脸无话可说的模样。

  他毕竟是贾诩,翻遍了历史都找不出几个的被动型谋士。

  所以曹仁既然一副不想再打的模样之后,他也就不想多说了。

  ‘可惜了,原本还以为能跟陈逢过过手,如今看来……’

  思索间,贾诩内心不由感慨道:‘算了,不打就不打,这年轻人确实很厉害,就算是我,也不敢保证能胜他,既是如此,我又何必自找麻烦呢?’

  没错。

  贾诩内心里,其实是想跟陈逢斗一斗的。

  这大概是出于智谋之士的……同性相斥。

  因此当他看到这种机会的时候,直接就在方才的时候,故意将魏延等人的作用放大了。

  而他如此说法,主要便是想让曹仁知道。

  虽然陈逢的谋划很厉害,后面的援军更厉害……但只要你能抓住机会,再加上我的一臂之力,也还是可以打一打的。

  至不济,也不会落得大败。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曹仁听完之后,就只剩下后怕了。

  如果是其他谋士,当此之时,大概就要说一说自身破解了陈逢的一些谋划,不论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那都是很厉害的。

  只要将军愿意信任,我xx就一定可以帮将军……云云。

  但作为一个被动型谋士,贾诩显然不会这么说。

  因此之故,他一句话没说,在顺势让开了曹仁的礼数后,就又重新坐回去拿起一块茶饼看了起来,眼神之专注,就仿佛茶饼上面有着一个宇宙似的。

  曹仁对这一出倒是没有任何的看法。

  因为在他的认知当中,贾诩一直以来都是这么低调的。

  从不居功,也不自傲。

  哪怕立下了再多功劳,也都只是默默地当一个小透明。

  所以他在郑重地向贾诩抱了抱拳以后,转身就看向了之前劝说他不要出兵的徐晃跟张郃。

  接着,便是一阵夸赞。

  夸赞的话,大概也就是……

  你们很坚强,哪怕是在我的威严下,也没有屈服,照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很佩服。

  因此,如果以后有了机会,我曹仁肯定不会忘记你们俩的。

  二人则是一脸惭愧地表示,将军也很厉害,只是输的太多,急于立功,不过都是为了大魏(主公),将军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换到他们身上之后,他们可能会更加激烈……云云。

  当然了,他们说的话都十分隐晦,肯定不会是这么直白。

  不过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

  因为相比于双方之间的客套而言,他们本心的想法,其实才是此次出不出兵争议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