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139章

作者:一虫

  “我要见张允将军,我要见丞相!”

  “……”

  他们的呐喊,并没有人能够听到。

  或者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往往都对他们的呐喊选择了忽视。

  此时关注他们的,大概也就只有一些不能改变他们境遇,同时也知道他们为何会是这般下场的聪明人了。

  比如蒯越,这个聪明人就看出了眼前这些人落得如此境遇的缘故。

  ‘路招、冯楷、张郃……乃至朱灵,皆为无兵之将,或者说是少兵之将。’

  ‘他们又怎么会不期盼这一幕的发生呢?’

  ‘此时此刻,丞相之所以招那些人进见,估计也都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吧?’

  蒯越遥遥看了一眼远处的中军牙帐,摇头叹息一声后,随即忍不住于内心喃喃道,‘事实虽是如此,然则你这般无情,真就不怕天下人皆为之齿寒吗?’

  他明显看出了曹操的谋划。

  或者说,但凡是聪明人,都看出了曹操要做什么。

  不外乎就是让一些不太听话的将领下去,同时换上一些听话的亲信罢了。

  而且蒯越还看出来了,之前江面上的冲突,不过就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在这之后,曹操才会真正的露出锋利獠牙。

  虽然曹操这么做,确实没有任何的不对。

  毕竟他要做的事情,本就风险极高,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者,恐怕无论如何也都做不成。

  但在即将出兵攻伐刘孙联盟之前就这么做,却是多多少少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如果仔细去观察的话,甚至还能看出一点小人得志的行径。

  思及此处,蒯越忍不住在心中呐喊道:‘你就这般坚信自身一定会胜吗?!’

  很可惜的是,他这番心里话怎么也不可能被曹操听到。

  不过,就算是曹操听到了,或许也不会太当回事。

  因为只要这一战胜了,天下间就再也没有能够阻拦他脚步的人了。

  接下来,便是一统天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征关中、伐蜀中),他总不能留下一个处处都是大坑的荆州吧?

  是的,并不是曹操的气度不够,实在是两人之间考虑事情的角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曹操着眼的是整个天下,蒯越却只是看到了荆州。

  当然,要说前者与后者哪个更高明的话,这就有那么一点难分难解了。

  毕竟敢在这种关键时候搞这种事的曹操,大概是很多帝王都看不上眼的。

  虽然他看的是整个全局,这一点却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因为历史上比他做的好的人,太多太多了。

  比如说刘邦,关键时候他绝对可以做到忍人所不能忍。

  再比如说刘秀,这位一开始就想着改变(革)整个天下了,但他却一直憋到了开国,在这之后甚至又憋了很多年。

  为的就是让那些人不搞事。

  然后,他的度田制到了如今的汉末,都还在合浦郡(海南)继续着。

  又比如说李世民,这位的容人之量那就更大了……而且,他还评价过曹操。

  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尊不足。

  因为李世民几乎做到了封建时代里面很多帝王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是后世很多人的楷模。

  他的评价,自然能称得上一句公允……最起码,后来没有多少人反对过。

  与此同时,蒯越其实也没好多少。

  毕竟他真要是才智之士的话,当初就不会投降,更加不会相信什么荆人治荆的承诺。

  这种承诺本身就是假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人而言,这般承诺就更是客套之语了。

  但蒯越却是信了。

  现在要后悔?

  天下间哪有这种好事啊?!

  当然了,不论是曹操还是蒯越,他们其实最多也就是稍微有那么一丁半点做的不好。

  相比起蔡瑁、张允等人而言,他们绝对算得上是顶级聪明人了。

  ……

  “此二人麾下,多奉行中庸之道,既不敢于立功表现,生怕我等忌惮,又不敢不出力……应该便是他们交代的结果了。

  因此之故,丞相所交代的事情,没有半分阻拦的便被推行了下去。”

  满宠虽然汇报之时脸色冷淡,可他的语气当中,却明显有着浓浓地不屑。

  “嗯。”

  曹操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看向了身旁的一人道:“路招?”

  “启禀丞相。”

  路招拱了拱手,严肃地回答道:“经末将之手清理以后,已有八千人转投末将麾下。”

  “张郃?”曹操又看向了另外一人。

  “启禀丞相。”张郃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道:“此战并不激烈,末将到此也只收纳了三千军卒……”

  “末将两千。”

  冯楷一直都在倾听对话,因此在曹操目光转过来的瞬间,还没等问,他便已是将收获说了出来。

  “将近一万五千人了吗?”

  曹操又问了几个人之后,默默地点了点头,转而看向满宠道:“如今,伯宁心中可有了决断?”

  “八千到一万。”

  满宠想了想后,给出了一个数字,同时解释道:“不论是弹压地方,还是固守一地为各位将军拓宽征讨荆南一事,都绝不能少于这个人数……太少,则不足用,多了,也无太大用处。”

  “八千到一万吗?我给你一万!”曹操思索片刻后,便给出了答复。

  ……

  从他的这番说辞来看,显然曹操早在战前就已经谋划好了很多事情……

  说起来,这倒是也正常。

  毕竟曹操一直以来都在着眼于天下与未来,若是连荆南都不谋划的话,那也太对不起他雄霸北方无敌的能力了。

  而他要谋划荆南,自然就少不了荆北的力量帮助了。

  当然,这些东西显然都不是蔡瑁和张允等人想要的。

  可惜的是,这些人都是世家豪族出身。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并不是第一代。

  如果他们是第一代的话,那么他们无论如何也都敢打敢拼,说不得敢和曹操拼个你死我活,只是为了保住自身的实力、地位……

  因为他们清楚,自身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就算是拼到了最后的一兵一卒,但只要不输,那就是赢。

  但很可惜,到了第二代的时候,这种血气就会渐渐下滑了。

  那时候的他们,虽然也享受过富贵,但到底也是曾经见过风霜的,因此也敢做一些血气之事。

  第三代,第四代……

  到蔡瑁等人这一代之后,他们便完全没有血气了。

  甚至在投降之后的顷刻间,他们就将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曹操,生怕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进而损害了自己的富贵。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了。

  当然了,如果不是因此的话,曹操大概也不敢轻易谋夺他们的军权。

  可就算是如此,曹操却也还是游戏不满意。

  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直以来都镇守荆北的文聘。

  ‘可惜文聘受刘备诓骗而走,若非如此,此事当可更加简单。’

  思索间,曹操便是一声长叹。

  是的,在他本来的计划里,一开始时并不会这么露骨。

  但很让他无奈的是,在荆北一带他压根找不出另外的人了。

  王威或许还行,但这人却是死忠于刘琮的,根本不可能为他所用。

  除此之外,曹操便再也没有能看得上眼的人了。

  于是乎,他就只能这么露骨的去做了。

  哪怕被人看出来,他也不在乎了……反正左右也就是这一战的事情了。

  只要这一战他打胜了,那时的他便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至于输?

  这一点曹操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刘备、陈逢、诸葛亮等人以为,依靠水军便可阻挡我了吗?”

  他看着面前的众将,嗤的冷笑一声道:“他们怕是忘了,只要我将所有战船连接起来,他们又能如何?”

  “唯败亡尔!”

  “不可!”

  张郃一听脸色就变了,赶忙开口劝说道:“丞相切不可如此做,否则一旦刘备选择用火攻,我等便……”

  “儁乂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