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给这世界上堂课 第225章

作者:巫马行

  “燕京那边房租太贵,扩大规模建分厂,来这边建!”

  “啊?这么远?还有,那地方,太偏了吧!”

  电话里。

  汤武听懵了。

  似乎难以置信。

  但张胜却点点头:“拉动内需的最核心原因是国家希望是脱贫致富,拉动经济共富……我们的电瓶,本身就是家电下乡的一部分,我之前跟你讲过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现在我们牌子被人知道了,市场也渴求我们了,我们就要走下一步!”

  “但……管理……”

  “你暂时来管理,一切标准,按照你制定的来……”

  “啊?那燕京这边……”

  “我在燕京!”

  “那……行吧,我现在就去买票……”

  “汤老师,你再给我发点关于【博世电瓶】的资料,参数过来。”

  “啊?”

  “对了,除了电瓶资料以外,你再发一些电池新能源资料过来……”

  “行!”

  宾馆里。

  张胜挂完电话。

  挂完电话以后,看着窗外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随后他眯着眼睛。

  半晌之后,他嘴角露出了一个笑容。

  紧接着……

  他又跟老师沈毅打了一个电话。

  ……

  下午两点。

  张胜带着一份打印好的报告书,以及一份PPT来到县政府门口。

  在报了名字以后,张胜便由一个小姑娘带着朝办公室里走去。

  小姑娘对着张胜很好奇。

  张胜看起来二十岁出头……

  比她都要年轻得多。

  但是……

  却要过来,跟他们领导谈“企业落地”的事情。

  这无疑是太违和了。

  但……

  对方来之前,有人跟工商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的领导打过招呼,说聊建厂的项目。

  具体没说什么项目。

  虽然领导们对这个项目并不算特别重视……

  这些年,外面过来说建厂,办企业的人很多,但当真正部分扶植落地以后,这些人又跑了。

  久而久之……

  领导们便开始疲了起来。

  当然,虽然不觉得张胜的东西能真正意义上的落地,但碍于情面,领导们便让他跟着那些企业聊落厂的事情。

  走到办公室以后,小姑娘停了下来。

  “顾局和一些经济方面的老师在里面等你了……同时,还有很多企业的领导,领导们都在招商引资……”

  “哦。”

  张胜整理了一下衣服,随后推开门。

  推开门后,便看到一群人在开会。

  其中一个领导在看到张胜以后,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是张先生吧?”

  “是。”

  “哦,张先生这边坐,这一次我们在开招商引资会议,你先在旁边听一下,等会需要你上台说两句……”

  “嗯,好的……”

  顾局名叫顾慎。

  是沧东县的工商相关部门的副局……

  年纪约四十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阶段。

  尽管在沧东县颇有地位,但他却没有那些领导的架子,为人非常随和,当张胜过来的时候,他甚至亲自给张胜拉了下椅子,满脸热情的笑容。

  当有企业高层上台聊着未来方向的时候,顾慎坐在角落,拿着纸笔,认真地记着。

  张胜看着顾慎。

  眼神之中闪过一阵敬佩。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张胜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平易近人的领导。

  心中想好了一些意外情况的特殊预案,现在反倒是少了很多。

  随后……

  张胜听着一些人,聊起了他们口中的项目。

  偌大的会议室……

  张胜听到了“养殖业”“锂电池”“太阳能”甚至“高科技芯片”等高端词汇都冒出来了!

  张胜盯着上头的那些企业代表人……

  渐渐眯起了眼睛。

  如果,他的直觉没错的话……

  所有人都特么在说空话,方案做得花里胡哨,数据很好看,但却一直升在天上……

  以未来的眼光来看……

  他们的项目,没一个值得投资的!

第181章 闹事?

  会议室里。

  空调暖风呼呼呼地吹着。

  顾慎听着一个个项目报告。

  随后,又咨询着他特地从燕京邀请过来的经济学专家。

  但……

  除了一些低端的养殖业扶植以外,其余的项目经济学专家们都是摇摇头。

  “太空洞了!”

  简单的三个字。

  仿佛在宣告这一次“招商引资”的彻底失败。

  问题还是老问题。

  他们开不起大企业来沧东县建厂的条件。

  他们就算拿出最优质的税收条件,办厂条件,也抵不过隔壁的宁城。

  宁城靠着杭城……

  这些年吸了他们很多人才,甚至很多本土企业扎根以后,也会第一时间想着将这边搬到那边去。

  甚至是之前即将上市的【银铁国际】,都在想着离开……

  那边有更好的商圈,更好的税收条件,更好的国际化通道……

  所以……

  有时候跟繁华地区接壤,真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

  顾慎心中叹了口气。

  厉害的企业吸收不过来,开出条件,能过来的那些企业,却一个个都满脑子想着拿点扶植,然后跑路……

  这特么就差将想法写在每个上台者的脑门上了!

  “芯片?”“高科技产业?”“股票交易区”?

  这些听起来很厉害的词语,但真正要到落地的程度,有哪个靠谱?

  顾慎摇摇头。

  时间一点点过去。

  顾慎记下几个养殖基地的产业以后,便闭上了眼睛。

  他是在08年,金融危机时候,临危受命的,从隔壁的临海区调过来的。

  调过来的时候,他立下了经济复苏的军令状。

  明面上算是高升了!

上一篇:国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