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 第765章

作者:贼眉鼠眼

海东半岛如今只剩了一个新罗还没划入大唐的版图,这可不行,强迫症患者受不了,李治和李钦载也受不了。

军报不算报捷,但在李钦载看来,这比报捷军报更振奋人心。

海东半岛的最后一块拼图,大唐正不慌不忙地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

军报分为两份,一份送至太极宫,另一份是李勣私人写给李钦载的。

李钦载看到军报的同时,太极宫里的李治自然也看到了。

不用说,当然是龙颜大悦,关于海东战略,本就是李治,李钦载和朝中几位重臣一同秘密商量的。

如今海东半岛的局势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李勣不愧是三朝功勋,尤其是征战方面更是经验丰富,只看倭国与新罗这场交锋的细节,就知道李勣是何等的老谋深算。

下午时分,太极宫出来了几辆马车,上面满载各种丝帛瓷器和美酒美食,马车由禁卫护送,驶至英国公府门前停下。

这些都是李治赏赐的东西,理由是酬劳英公征战有功,当然,具体什么功就不说了,对新罗出兵这件事还属于大唐的高度机密,没几个人知道。

李思文代表国公府收下了李治的赏赐,宫人临走前突然来到李钦载面前,恭敬地递过一个小巧的锦盒。

李钦载打开锦盒,里面静静地躺着一贯簇新的开元通宝。

整整一贯钱,不多也不少。

李钦载顿时明白了,含笑收下了这一贯钱。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武后野望

武后最终还是含蓄地答应了这场交易。

是的,一次性的纯粹交易,像一个落魄潦倒且半秃的中年男人,在一个无人注意他的夜晚,垂着头走进了粉红色小灯的洗头房。

在里面待满了神秘的九十分钟后,神情气爽地走出来,身后的一切全当没发生过,以后谁也不认识谁。

李钦载想对武后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帮你一次忙,大家互相结个善缘,关系最好别太复杂,保持纯粹的互惠互利关系就好,什么后党党羽,什么培植势力,那是你自己的事,与我并无关系。

就算你想一飞冲天,只要你男人不反对,我没话说,如果你男人抽你了,我也不过是个吃瓜的人。

收下这一贯钱后,李钦载开始认真琢磨如何提振皇后的威严这件事了。

这些年李钦载虽然尽量远离朝堂,但生活里来往的文臣武将都不少,当年李治身体抱恙,武后代为批阅奏疏这件事,实在恶心了太多人,导致如今的朝臣多少都对武后有些不满。

真实的历史上,武后为何能够推动“二圣临朝”,以及后来的称帝,那是因为没有李钦载这个变数。

若按真实的历史轨迹,如今的李治病情已经比较重了,眩晕症越来越严重,武后代理朝政的同时,大肆在朝中安插党羽,朝堂势力正是疯狂扩张之时。

以至于李治死后没多久,武后假模假样当了几年太后,随即索性桌子一掀,黄袍一披,老娘要当皇帝,老娘不装了。

支持她这么做的底气,就是她确信朝中大半已是她的党羽,她有这个实力掀桌子。

可是有了李钦载的大唐,历史轨迹被他生生掰弯了。

李治的旧疾被李钦载的偏方治好了,身体无恙的天子,自然再也容不得外人染指皇权,武后从此只能是皇后,不能越雷池半步。

不仅如此,李义府等后党党羽被猝不及防地剪除,早年代批奏疏的事在朝臣们心中又落下了案底,如今的武后在朝臣们心中的风评委实不佳。

当然,表面上的君臣之礼并无异常,武后陪着李治出席重大的活动时,听到的也是一片山呼。

可是实际上朝臣们心中的皇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分量。

原因很复杂,不仅仅是当年代批奏疏的事。

后来的毒杀魏国夫人,以及全力推行科举等等,都给武后这个皇后的形象狠狠抹了一把又一把的黑。

朝堂上的臣子大多数仍与世家门阀有些牵连,亲缘也好,利益也好,不得不承认的是,李治还需要世家门阀帮他治国。

朝中尽是门阀之臣,对一心想挖门阀墙角的武后自然没什么好印象,这也是杨弘武等人为何绕过武后,向天子联名上疏选秀的原因。

一则是故意恶心一下武后,二则是,希望通过选秀在宫里安插几位世家女,与武后争宠,最好能像武后对付王皇后一样,把她这个皇后也扳倒,让多年备受打压的世家门阀缓一口气。

失败了也没关系,不过是几个女人的生死而已。

不得不佩服的是,武后的政治嗅觉很灵敏,仅只通过杨弘武等人上疏选秀这件事,她便敏感地察觉到不同寻常,于是立马采取了行动,而且行动的方向很正确,她选择向李钦载求助。

诚如武后所说,若能在短时间内提振皇后的威严,一切麻烦都迎刃而解。

当朝野臣民都对这位皇后内心敬重之时,有些阴谋是无法得逞的,这是王道的碾压,所有见不得光的东西都会被碾得粉碎。

贞观年间,长孙皇后虽然不插手朝政,但朝堂内外无论臣子还是百姓,都对长孙皇后无比敬重,没人敢对长孙皇后有丝毫不敬。

哪怕是长孙皇后的葬礼上,许敬宗只不过在行拜礼时无故发笑,都被愤怒的朝臣参了个生不如死,被打发了一个闲职不得翻身,直到李治登基才缓过劲来。

武后想要达到的,就是长孙皇后的那种威严,朝野臣民打从心底里敬重的那种威严。

事情有点难办,稍微提振一下皇后的威严可以,但武后想达到长孙皇后的地位,根本是痴人说梦。

这两个女人在本质上就完全不一样。

除非武后能安分守己演一辈子的贤惠皇后,不然迟早露馅儿。

李钦载很清楚,武后跟“贤惠”俩字根本不搭边儿,她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

一贯钱收下了,有点烫手,但问题不大。

从对付世家门阀这个角度来说,李钦载觉得应该帮她这个忙,如今的朝堂宫闱的局势是比较平衡的,虽然风波不断,但总体上各方面的势力都形成了制衡。

这种平衡不能打破,李钦载为这个国家差点付出了生命,他不希望自己和无数将士的牺牲,换来的却是朝野动荡。

本打算解决了卢迦逸多之后,李钦载便回甘井庄继续当他的教书先生,但现在又接了一个大活儿,看来暂时不能离开长安了。

心里有点遗憾,好像那些小混账们的学业又被自己耽误了。

没关系,李钦载可以亡羊补牢。

于是当即便奋笔写下了一大堆题目,派部曲送去甘井庄。

这是李钦载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又给宣城公主单独写了一封书信,叮嘱她和义阳公主督促小混账们的学业,还是老办法,温柔共霸道一色,棍棒与鞭子齐飞。

布置的作业量有点大,李钦载粗略估计了一下,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小混账们大抵会做得怀疑人生。

这就很舒服了,李钦载由内而外地感到神清气爽。

当晚李钦载睡得很踏实,算算时辰,部曲应该已将海量的作业送到了甘井庄,此时的小混账们应该是一边抹眼泪一边着急忙慌赶工。

想到那幅画面,李钦载睡得格外香甜,久违的婴儿般睡眠。

深夜丑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国公府的门房。

门房骂骂咧咧披衣而出,打开侧门,却见一名宦官和一队黑甲禁卫神情凝重地站在门外。

“奉旨,辽东郡公李钦载马上进宫,接管皇宫防务,邢国公苏定方接管长安城防,二人皆执天子鱼符,掌长安十二卫,未得天子诏命,任何人不准调动兵卒,违者斩。”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太子薨逝(上)

天子诏令来得猝不及防。

诏令不仅任命李钦载和苏定方分别掌管皇宫和城池防务,还紧急下了宵禁令,从此刻算起,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除了巡弋的武侯和城防府兵之外,不准任何文臣武将或百姓出现在街上。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的坊门也必须关闭,任何人不准通行。

宵禁令犹为严厉,谁若敢在今晚犯了宵禁令,等待他的可就不止是蹲几天大牢,挨几记板子那么简单,轻则流放千里,重则论罪杀头。

突如其来的诏令,明眼人都很清楚,今晚的长安城出事了。

国公府的门房吓坏了,门外的禁卫一副抄家拿人的架势有点吓人,幸好是让自家五少郎掌兵,不然门房真以为今晚国公府要被抄了。

诏令紧急,后院的丫鬟顾不得李钦载的起床气,壮着胆子把他从被窝里支棱起来。

李钦载还没来得及发火,丫鬟们便一拥而上,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李钦载的屋子里还站着李思文和李崔氏夫妇。

深夜而至的天子诏命,将整个国公府都惊动了,李思文夫妇自然不能视若无睹。

丫鬟们忙着给李钦载穿衣,由于接到的是掌兵的诏令,丫鬟们给他穿衣之后,还要给他披甲。

李思文站在身后神情严肃,沉声问道:“天子突然下诏,令你掌兵,长安城难道出什么事了?没听说最近有何异常呀……”

李崔氏却忐忑地道:“大半夜的突然来这么一道诏令,我儿会不会有危险?不会又让我儿上阵杀敌吧,钦载身上的伤还没养好呢……”

李钦载道:“爹娘不用担心,长安城不会出事,天子令孩儿掌兵,是防患于未然。”

李思文皱眉道:“什么意思?”

李钦载眼神突然晦暗,叹息道:“孩儿若没料错,应该是太子殿下……阳寿将尽了。”

李思文一惊,接着恍然道:“难怪如此大的阵仗调兵换将,若真如此,确实有必要。”

太子即将薨逝,确实是重大事件,尽管明知基本不大可能会有人如此不长眼,敢在这个时候搞事情。

但朝廷的规矩森严,每逢重大事件,长安国都的防务必须严阵以待,所以李治才会立马下旨换将调兵。

见父子俩的表情轻松,李崔氏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

此时李钦载已披戴整齐,看着面前英武不凡,威风赫赫的少年将军模样的儿子,李崔氏越看越欢喜,不由赞道:“我儿确是人中龙凤,文可经纬天地,武可安邦定国,不愧是我生的。”

李思文在旁边翻了个白眼儿,没吱声。

李崔氏转瞬便望向他:“儿子出息了,戍卫皇宫的重任,寻常人焉能担之,天子却首先想到了他,可见天子对他何等信任,你在这儿做啥脸呢?”

李思文酸溜溜地道:“老夫是文臣,不然天子首先想到的必是老夫……”

自家夫君是要面子的,李崔氏不便再嘲讽,只是学他的样子也翻了个白眼儿。

李思文也知道自己有点吹嘘了,李家上下三代,除了李勣之外,真正争气的也就李钦载一个,说起天子的信任,李思文拍马都追不上自己的儿子。

老脸一红,李思文顿时有些气急败坏:“他再厉害,也是老夫生养的,是老夫的种!将来他就算封了王,在老夫面前也得老老实实低眉顺目,咋!”

李钦载急忙打圆场:“爹息怒,您永远是孩儿的爹,孩儿没跟您争……”

李思文勃然大怒:“孽畜,长本事了……”

话没说完,门外的吴管家已在低声催促,事态紧急,请无少郎速速出府赴任。

李钦载向李思文夫妇告辞后,披戴铠甲昂然大步走出府门。

门外站着的除了宦官和一队禁卫外,还有李家两百名部曲,他们也是人人披甲执刀,国公府门外一片黑压压的披甲之士,气氛格外肃杀。

出了府门,李钦载翻身上马,领着众人朝太极宫疾驰而去。

一路递上腰牌,叫开坊门,一炷香时辰后,李钦载到了太极宫门外。

宦官恭敬地告诉他,天子和皇后没在宫里,二人皆在东宫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