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 第312章

作者:贼眉鼠眼

味道有点熟悉,李治眼睛亮了:“锅里莫非是……”

李钦载笑道:“是牛肉,小火慢炖了两个时辰,肉烂汁浓,火候正合适。”

李治大喜:“美食当前,岂能无美酒?来人,上酒!上月有西域进贡的三勒浆,搬两坛来!”

不经意看了一眼旁边的崔升,李治又改口:“三坛!”

被当作小透明的崔升也不生气,而是恪尽职守,面无表情地埋头奋笔疾书。

李治一惊,急忙正襟危坐:“咳,景初,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耕牛对大唐如此稀贵,怎能食牛肉?不行不行,朕不忍也。”

影帝已开始了他的表演,身为配角的李钦载当然也要入戏,于是露出痛心之色。

“臣的庄子地势不平,多有陡峭,前日一头牛不慎失足摔伤,已无法下地耕作,臣万分悲痛,不得不送了它一程,还请了道士超度它,办得风风光光的。”

李治顿时也露出痛心之色,叹道:“风光就好,不枉它半生辛苦。”

“陛下,它的灵魂已得到了超度,臣本来打算厚葬其身,但昨夜臣做了一个梦,那头牛托梦来了,它在梦里千求万请,请臣务必要好好享用它的肉,如此才能让它一生圆满,来生投个人胎。”

“臣感动之下,醒来后只好将牛分烹之,含泪吃了三碗饭。”李钦载黯然叹道。

配角太抢戏,李治这个主角明显感到了压力,情不自禁脱口道:“你这鬼话编得……”

随即李治又改口:“咳,景初之言合情合理,完全没有不妥之处,既如此,朕也浅尝几口,也算是帮它圆满功德吧。”

君臣二人一搭一唱之后,同时望向一旁的崔升。

崔升不知何时已搁了笔,双手抱胸眼睛半阖,仿佛已不屑把这些鬼话记在帝王起居录中了。

君臣二人松了口气,宦官这时也把酒端了进来。

陶锅揭开,一股浓烈的肉香顿时弥漫四周,李治陶醉地深吸了口气。

正要举箸大快朵颐,李钦载却朝他使了个眼色,李治收到,立马明白了含义,于是朝崔升招呼道:“崔卿也过来,你我君臣同食同饮。”

崔升行礼,淡淡地道:“陛下请便,臣职守在身,不宜与陛下同饮。”

李钦载道:“大舅哥莫矫情了,你若不下水,陛下和我都无法尽兴呀。”

李治急忙点头:“然也。”

崔升叹了口气,这妹夫真不能处,好事没见他想起自己,坏事却要拖他下水。

于是崔升走过来,用银箸挟起一筷牛肉吃了,朝李治点头示意,表示自己已经欣然被拖下了水,这才识趣地走回矮桌旁,蘸墨不知写着什么。

君臣终于松了口气,于是二人痛快地喝酒吃肉。

李钦载心中却有些疑惑,以往进宫见李治都是君臣二人天南地北瞎聊,今日无端端的让崔升坐在殿内,是想干啥?

第四百五十六章 猝不及防的奏对

李钦载是穿越者,从小接受的是平等教育,对皇权的态度既不膜拜,也不抗拒。

他只是做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表面礼仪,实际上他并不是很畏惧皇权。

这种性格不能说不好,看生辰八字如何,投胎投得好,投到一个君圣臣贤的盛世时代,他能过得如鱼得水,就算有些许冒犯孟浪之处,圣明君主也不会跟他计较。

若生在暴君统治下的时代,李钦载大约能活三章,三章内必完结撒花。

幸好李钦载投胎投得好,他投在大唐历代帝王里最仁厚最温和的一位帝王治下。

牛肉炖得很烂,火候正好。李钦载亲自下厨烹饪,加了一些香料,两个时辰的小火慢炖,汤汁浓如糊糊,轻啜一口,浓烈的肉香和汁液丝滑到底,五脏六腑都舒服得想呻吟。

子曰:“食色性也”,男人遇到好吃的食物也是会呻吟的。

李治整张脸都在放光,一口接一口吃着牛肉,嘴里一边咀嚼一边哼哧哼哧。

李钦载没怎么动筷,他微笑看着李治大快朵颐的样子,不知为何内心荡漾着一股饲养员的愉悦。

“好吃,好吃!景初的手艺绝妙,你若是别的方面平庸一点,朕都想把你召进太极宫,给朕当一辈子的御厨。”李治头也不抬地赞道。

李钦载笑道:“臣是外臣,实在不便入宫当差,以陛下之仁义,也断不可能让臣净身吧?”

李治叹道:“这规矩也不知是哪朝的国君定的,宫人非要净身方可当差,依朕的意思,只要有才能,净不净身的有啥要紧,能给朕办事就好。”

李钦载无语地仰头翻了个白眼儿。

心是真大啊,真不怕头上被种上一片呼伦贝尔草原啊。

宦官为何要净身才能入宫当差,你心里难道没一点数么?

整个皇宫就你一人有鸡儿,宫闱才能相安无事。

千山鸟飞尽,万茎人踪灭。

这才是皇宫该有的样子。

李钦载抬眼见崔升正在奋笔疾书,于是急忙道:“大舅哥,陛下刚才那句话不要写进去。”

崔升冷冷瞥了他一眼,仍然在不停写着什么,也不知李治那句混账被他记下来没有。

本打算跟李治提一下借用百骑司调查堂兄入冤狱的事,但此时崔升在场,这货与他向来不对付,李钦载还是决定暂时不提为好。

这事儿若被写进帝王起居录里,李治和他都会被骂得很惨,而且一骂千年的那种。

君臣喝酒吃肉,聊了些闲话儿。

终于,李钦载忍不住指了指崔升,道:“陛下,咱们君臣小聚,没必要让中书舍人在旁记录吧?”

李治愣了一下,接着一拍大腿,懊恼道:“都怪你的牛肉太好吃,朕都忘了正事。”

“啥正事?”

李治不自在地咳了一下,道:“听说你回了长安,朕本来要召见你的,没想到你主动进宫觐见,那可正好,今日朕要与景初奏对。”

李钦载吃了一惊:“奏啥对?”

李治挟了一筷牛肉送进嘴里,不经意间瞥见崔升,立马想到此刻仪态略嫌轻佻,于是猛地坐正了身子,表情一片严肃,只剩一张嘴在不停蠕动。

李钦载也只好跟着坐正了身子,君臣此刻坐姿端正,面色肃穆,此情此景纵然入画,也教千百年后的后人找不出毛病。

“景初,大唐西面出事了。”李治沉声道。

李钦载眨眼,脑子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还在思考如何张嘴跟李治说堂兄的事儿,结果李治一嘴便将话题带到了大唐的西面。

“陛下指的是……西域诸国?”李钦载迟疑道。

李治摇头,道:“数日前,安西都护府八百里快骑入京,报称吐蕃东犯,边境大军有频繁调动迹象,安西都护奏称,吐蕃或许有吞并吐谷浑之心。”

李钦载沉默许久,一直未出声。

李治盯着李钦载,就算得不到有价值的建议,至少你当个合格的捧哏呀,比如识相地问一句,吐蕃为何东犯什么的。

不然这天聊死了。

李钦载确实没打算说话,他的脑海里一团浆糊,此时他还在默默在脑子里画地图。

吐蕃是后世的西藏,那么吐谷浑大概是青海甘肃以及新疆一带……吧?

吐蕃是高原地带,常年缺氧,空气稀薄,如果吐蕃人从高原冲锋到平原,会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浓度太高而炸肺?

就算不炸肺,从寒冷的高原猛地冲到炎热的沙漠盆地,中暑也该中一大半吧?

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思绪,李钦载表情半梦半醒,很是缥缈。

李治终于忍不住唤道:“景初,景初!再不回话朕可要叫太医了。”

李钦载这才回魂,奇道:“陛下,吐蕃为何无缘无故东犯吐谷浑?”

李治叹道:“军国大事,何来‘无缘无故’之说?贞观年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大唐与吐蕃交好了数十年,但两国的关系岂是一两桩联姻能决定的?该动手时还是会动手。”

“高原苦寒之地,不宜吐蕃人生存,所以他们必须扩充国土,让吐蕃人从高原下到平原,数十年的安宁后,吐蕃还是决定东犯了,前日军报传来,朕也很吃惊,没想到吐蕃欲进犯的竟是吐谷浑……”

李钦载思索片刻,道:“陛下,消息可曾传到朝堂?朝臣们怎么说?”

李治苦笑道:“如此重大的消息,怎么可能瞒得住人?消息早已传遍朝堂,朝臣们争论多日,仍无定论。有的说置之不理,有的说必须帮助吐谷浑打退吐蕃人,朕这几日被他们吵得头疼老毛病都快复发了。”

“说置之不理的,说出兵的,都有各自的道理,朕也不知该听哪一方的……”李治说着又叹了口气。

李钦载想了想,道:“出不出兵,全倚陛下圣裁,但臣想问一问,如果出兵的话,咱们大唐的国库能否支应得起这场大战?”

李治神情愈发苦涩,道:“去年征百济,百济灭国了,但国库也空了。今年北方大旱,各地州县报上来的收成实在惨淡,莫说支应一场大战,南粮北调赈济难民都捉襟见肘。”

李钦载也叹了口气,道:“如此说来,这场大战咱们大唐打不起呀。”

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能置之不理

大唐这两年很艰难,从出兵灭百济国后便很艰难。

一场战争消耗太大了,不仅是将士的伤亡抚恤,国库庞大的支出更是像一个无底洞。

一旦开战,无数的粮草军械便扔进了无底洞里,前方将士每天人吃马嚼的,国库的消耗量几乎以时辰来计算。

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能多攒点家底,若遇到天灾之年,一场大战几乎能让国家处于破产的边缘。

如今的李治就遇到这个情况。

吐蕃进犯吐谷浑,换了别的年头,朝堂上根本不会有别的声音,一个字,干就完了。

然而这一次,朝堂上出现了两种声音,另一派也不是不赞成打,而是他们更有理智,他们知道一旦跟吐蕃打起来了,无数的人命和钱粮就要不停地往这个无底洞里扔。

启战容易,何时停战可就不是大唐说了算。

再说,吐谷浑也不是什么铁杆藩属国。

在成为大唐的藩属国之前,吐谷浑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中原王朝孱弱时,吐谷浑顺势入寇,中原王朝强大时,吐谷浑腆着脸俯首称臣。

隋朝开皇年间,吐谷浑多次袭扰中原边境,隋炀帝忍无可忍,遣大军征伐,一场大战死伤无数,效果却不大,没多久就被吐谷浑可汗伏允收复了失地。

贞观八年,吐谷浑终于遇到了硬骨头,以李世民的脾气可不会惯着伏允,于是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西征。

这一次将吐谷浑打得彻底没了脾气,伏允被段志玄打得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青海湖不敢回去。

同年,大唐战神李靖,加上曾经灭突厥的老班底侯君集,李道宗,薛万均,契苾何力,李大亮等名将,在李世民的旨意下,众将合起伙来狠狠揍了吐谷浑一顿,杀得吐谷浑境内日月无光。

说实话,大唐这等名将阵容合起伙来揍伏允,伏允但凡稍有感恩之心都应该跪地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大唐揍东突厥的时候都没动用过如此豪华的阵容。

世界杯冠军队揍国足也不过如此了吧,手拿把掐了。

大唐最终的战果,斩杀吐谷浑军队十余万,缴获牲畜牛羊数十万头,吐谷浑可汗伏允兵败自缢,其子伏顺投降唐军,被李世民册封为新可汗。

从此吐谷浑彻底归心,成为大唐的藩属。

吐谷浑王族皆是鲜卑族,以“慕容”为姓。如今吐谷浑的可汗名叫诺曷钵,还有个汉名叫“慕容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