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妙探 第87章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噼里啪啦,连珠炮就接二连三地往外蹦。

比起笑容来说,这些话语更加能够感受到肖恩的喜悦。

柯克轻轻点头表示肯定,“凯文通过警方的频道和卡勒姆确认了,已经收监,但口供和认罪书的话……”

话语,点到为止。

肖恩立刻就明白过来,这些事情不能相信凯文。

肖恩想了想,“海伦,杰森,你们现在立刻返回分局,完成口供和认罪书,文书工作一定要确保齐全。”

“我马上和局长通话,在BCI那里拖延一点时间,你们抓紧。”

三言两语,肖恩就已经分配完任务——

海伦和杰森,他们确实是文书工作的最佳选择,如果NYPD想要争取到更多功劳,就必须抓住机会。

卡勒姆满脸都是问号,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碰撞,确实令人头晕脑胀,“柯克?”

柯克看着小朋友眼睛里的困惑,轻笑出声,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政治。”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小喽啰来说,那就是一个太过遥远的世界,看不透也玩不转。

柯克用肩膀撞了撞卡勒姆,“我刚刚注意到一间茶餐厅,菠萝包的香气不错,我们要不要过去试试看?”

“菠萝包?和夏威夷披萨一样,里面有菠萝吗?”卡勒姆也没有纠结那些话题,思绪跟着转移了过来。

“不,是因为烘培过后的外皮如同菠萝一般金黄酥脆得名,里面还有牛油,非常考验师傅的烘培功力……”

吧啦吧啦,眼看着柯克的口水就要流下来了,肖恩的声音却从前方传过人群汹涌而至,拉住两个人的步伐。

“对了,柯克,卡勒姆,市长先生准备在市政厅会见你们两个。”

第126章 市长召见

纽约市政厅,坐落于曼哈顿下城区市政中心区的市政公园中央,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别有一番风味。

如果曾经拜访过英国剑桥,就能在钢筋森林的繁荣之中感受到,这里的环境与建筑稍显格格不入,明显带有剑桥印记,记录数百年前这座诞生与兴起的历史,那座圆顶大厅也毫无疑问是城市象征之一。

事实,也是如此——

这座建筑建于1803年至1812年,是美国最老的正在使用的市政厅,1966年被收录至美国国家史迹名录。

经过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纽约早就已经不是1812年时候的那个纽约,现在这里已经无法承载运转一座世界顶级庞大城市的所有行政机构,于是就只留下市长办公室以及市议会会场两项功能继续运转。

居住在曼哈顿下城区的居民们,来来回回、进进出出,或多或少都能够看到这座写满历史的象牙白三层建筑,但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会进入其中游览,繁忙的生活让人们都忘记停下脚步观察四周。

稍稍有些意外,进入建筑里面所感受到的,不是腐朽、冰冷、死气沉沉,而是喧嚣、热闹、脚不沾地。

只有脚底下咯吱咯吱发出痛苦声响的木地板,隔三差五地提醒着访客,这座建筑经历了两百年风风雨雨的侵蚀,那怪异而别扭的摩擦声,让人忍不住低头,担心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踩到了路过的老鼠。

繁忙之中,隐隐透露出些许紧绷和肃杀。

毕竟,市长刚刚经历一场失败的刺杀——

尽管刺杀失败收场,但警铃依旧没有解除红灯,里里外外的安保工作一层又一层地筑起一座铜墙铁壁。

抵达市政厅后,柯克和卡勒姆经过三轮身份检查、安全检查,武器全部留在外面,才得以到达办公室。

其实,在柯克看来,这有些马后炮的意思,危机早就已经度过,现在的全面戒备除了浪费人力资源外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反而暴露市长安保团队的心虚与不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进入全面戒备状态。

这也意味着,他们释放出没有必要的负面信号,可能暴露软肋。

当然,柯克没有准备开口,不仅因为没有立场,还因为没有兴趣——

他还是对菠萝包比较有兴趣。

“姓名,身份,目的。”

三重检查后,站在办公室门口,但黑西装保镖依旧例行公事再次询问一番,通过最后一次检查关卡,办公室大门终于打开,那感觉就好像印第安纳-琼斯历经千辛万险终于找到传说中失落的亚特兰蒂斯。

然而!

亚特兰蒂斯依旧被笼罩在一个玻璃罩里。

“止步。”

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士抬手制止了柯克和卡勒姆,终于不是黑西装了,这回则是灰西装,压低声音说到。

“市长正在和州长通话,请稍等片刻。”

办公室里激荡着一个精神矍铄的爽朗声音,和外面最高戒备的紧绷相比,显露出游刃有余的轻松写意。

“……不,不不不,一切都很好。”

“哈哈,现在终于有一点实感了,距离选举也没有剩下几个月了,否则,最近这段时间整天浑浑噩噩,对时间没有一点观念,果然日子不能太平静,稍稍安逸一些就要丢失警觉,我觉得这一切挺及时的。”

谈笑风生之间,自有一番从容与淡定,不需要豪言壮语就能够感受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霸气与豪迈。

窗外,地平线上最后一抹晚霞染红天际,盈盈光晕勾勒出那个站在窗前来回踱步的身影,健硕而精神——

那应该就是迈克尔-布隆伯格了。

既然市长和州长正在进行沟通,那么小虾米就只能耐心等待了,乖乖地站在门口。

如此场景,让柯克联想起小学时候的画面,如果有学生上课不认真,或睡觉或走神或闲聊或传纸条,那么老师就会让学生到教室最后一排罚站,课堂继续进行,学生则站立着通过后门看操场上的风景。

即使是罚站,应该走神也还是会走神。

操场上那些打篮球、跑步、打打闹闹的身影比黑板上的鬼画符有趣多了,偶尔还可以看到前往帮忙的学生们吭哧吭哧地抱着厚厚一叠文书逐渐靠近,或者是新课本或者是考试卷或者是寒暑假的作业本。

知了在树梢鸣叫不停,夕阳洒落漫天,那一张张写满青春的脸庞在微风之中追逐着微笑着肆意绽放着。

一看就知道,卡勒姆是一个乖宝宝,甘之如饴地站在原地,低垂眼帘,那专注的表情似乎正在数蚂蚁。

但柯克就不行了——

太无聊,闲不住。

刚开始,灰西装陪伴在侧,柯克的视线就没有停歇,细细地打量办公室的装潢与摆设。

此时就能够看出来,布隆伯格在市长位置连任两次呆满十年的痕迹,即使是办公环境,角角落落也还是不可避免地留下属于他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十年,这里就相当于他的第二个家。

比如角落里的单人沙发,前面摆放着一个矮墩沙发,右手边放着一张小圆桌,上面摆放着一台留声机,还可以在旁边看到一圈一圈重叠交错的圆形酒杯浅浅痕迹,脑海里立刻就能够勾勒出一副画面。

午夜时分,市政厅已经全部下班,但布隆伯格依旧在这里忙碌。

脱掉鞋子、扯掉领结,将双脚架在矮墩上,一杯威士忌加上一张黑胶唱片,在角落里享受片刻安宁。

看来,这位一向严于律己、勤勉辛劳的市长先生,私底下也拥有自己的小小喜好。

慢慢地,灰西装也同样迈开脚步,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忙碌得停不下来,最后他也到办公室里面的隔间接电话,没有再如同保姆一般亦步亦趋地监视他们两个,柯克的脚步也就离开了圈定的半径。

悄无声息地,如同一缕幽魂,尽可能避免发出任何声响,柯克开始近距离地、仔细地打量这间屋子的摆设,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们又不是过来罚站的,在允许范围内找点事情做,没有什么不可以。

尽管办公室是工作场合,私人痕迹已经尽可能收敛,但布隆伯格在这间办公室工作十年,还是难免留下痕迹,工作场合与私人生活的界线也就越来越模糊,比起那些采访和演讲来说,反而能够在这里看到更多布隆伯格的真实性格。

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何,是否在这里探索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第127章 信函鉴赏

“如何,是否在这里探索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身后,传来一个带着浅浅笑意的声音,硬朗、矍铄、精神、利落,即使是寒暄也带着一种爽快的气质。

柯克站直身体,转过身来,迎面就能够看到单手支撑在办公桌上饶有趣味上下打量自己的布隆伯格;同时,视线余光还能够看到满脸错愕背后带着些许慌乱和紧张的卡勒姆,慢了半拍才开口呼唤示警。

“市长先生!”

看来,布隆伯格和州长的通话已经结束。

四处闲逛结果被主人当场抓包,而且还是市长!

卡勒姆满脸局促,但“犯罪”当事人却显得格外从容,不慌不忙地迎向布隆伯格的视线,还主动颌首问候。

“可惜,没有发现‘国家宝藏’的线索。”

一句恰到好处的调侃,让布隆伯格轻轻挑了挑眉尾,尽管没有笑容,但眼底还是能够捕捉到一抹笑意。

“噢,恐怕你要失望了。当初第一天进入办公室的时候,我就已经里里外外搜查过了,这里没有秘密通道。我没有期待着林肯的宝藏,但至少,这里是纽约,我原本以为会有些什么的,可惜,令人失望。”

柯克非常认真地轻轻颌首,“我猜,每一任市长应该都是同样的想法。”

布隆伯格流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轻叹一声,表示扼腕,但很快就重新恢复正常,“那么你刚刚发现了什么?如果是照片里和现实里的年龄巨大落差,我想,不需要你的提醒,我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这点。”

“巨大落差?你确定?”柯克流露出质疑的表情,一句反问就让布隆伯格的嘴角上扬起来——

其实,十年前和十年后,布隆伯格的差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毕竟,当年就任纽约市长的时候,他就已经六十岁,在经历外表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年后,过去这十年,衰老的变化又再次放慢脚步。

柯克没有停顿,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身后,“多萝茜-帕克(Dorothy-Parker)?”

身后的壁炉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不同装饰,有奖杯、有锡兵玩偶、有家庭照片等,宛若一个陈列柜。

这些细节,往往就记录着一个人的生活点滴,但对于市长来说,与其说是个人生活记录,不如说是一种展示,每个前来市长办公室的访客都能够看到,自然而然,这个陈列柜也就经过精心设计和摆设。

倒不是说不真实,准确来说应该是市长希望人们看到的一个形象。

但在柯克看来,即使是一种设计出来的景象也能够看到内心的映射,比如,市长希望人们如何看待他?

其中,有一个照片相框颇为特别,里面不是照片,而是一张过塑信笺——

上面,是一封信。

在这样精心设计的陈列柜里,没有任何东西是平白无故出现的,所以,柯克才注意到了。

这封信笺来自美国诗人、作家、批评家多萝茜-帕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以机智和俏皮闻名。

尽管文学层面上取得不俗成就,留下诸多名言金句,但一部分文学批评家始终看不上她的作品以及她本人;同时,她也反过来看不上早就已经失去建立初衷的圆桌俱乐部,双方两看两相厌地不相往来。

经历二十年代的短暂辉煌,伴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开始,她的疾世愤俗也就慢慢被人们遗忘,后来更是饱受抑郁困扰继而消失在公众视野范围,最后在巴尔的摩孤独去世,甚至无人知晓,更加无人问津。

她的骨灰在一位律师的档案柜里存放了十五年才有人认领,这是一个令人悲伤却又不得不接受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文学家言辞睿智幽默,和一众诗人、作家朋友的信笺往来都带有鲜明的个人标签。

这些信笺,不仅能够挖掘出陈年往事,窥探文学圈的发展脉络以及秘辛八卦;而且还能够看到这些文学人士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所以她的私人信笺在收藏领域一直颇受欢迎,也许不算天价却也有市场。

重点就在于,布隆伯格?

显然,市长先生并不是随随便便摆放在这里的。

如果柯克没有记错的话,布隆伯格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出身,并且以股票交易员的工作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文学相去甚远;但偏偏纽约又是一座骨子里依旧死死坚守艺术底线的城市。